最新天津市高考历史专题8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46789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天津市高考历史专题8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天津市高考历史专题8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天津市高考历史专题8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天津市高考历史专题8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天津市高考历史专题8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天津市高考历史专题8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天津市高考历史专题8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专题8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一、选择题1.在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寻找着强国御侮之道。其中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从社会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D.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2.某条约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

2、辛丑条约3.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A.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B.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D.推动了中国社会移风易俗4.对下图中统计数据变化轨迹的分析,与18951911年中国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的是()A.甲午战争失败,引发赴日留洋高潮迭起B.列强侵华加剧,商品倾销让位资本输出C.政府放宽政策,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D.社会思潮更新,爱国救亡运动此消彼长5.下图是何剑士先生在1911年创作的革命漫画小磨香油。它表达的主旨是()列强愚弄百姓,排斥工业文明政府榨取百姓,满足列强贪欲唤

3、醒民众意识,激发革命斗志百姓轻信政府,迎合列强需要A.B.C.D.6.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下图是民国初年出现的漫画亡清退位之现象。拍子上的文字是“袁”,蛛丝下面挂着的蜘蛛是“滚”。此幅漫画的寓意是()A.颂扬袁世凯推翻清王朝的功劳B.袁世凯促成了民主共和的实现C.希望推翻袁世凯以实现真共和D.鼓励袁世凯彻底推翻清朝统治7.李大钊认为,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烧毁,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他主要强调义和团运动()A.是一场反侵略的爱国运动B.具有旧式小生产者的保守性C.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障碍D.坚持“扶清灭洋”的方针8.19世纪60年代,“de

4、mocracy”传入中国,时人便译为“民主”。后来有人觉得不妥,便译作“民政”(注:“民政”在古代中国是“为民之政”之意,有司空、司徒这样具体、琐碎的八个部门构成)。1903年,梁启超又改译作“民主”。中国人对“democracy”概念理解的演变说明了()A.对西方认识有一个深化过程B.外语翻译水平大幅度提高C.中国古代已有民主共和观念D.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阶段性9.对下面中国境内两个历史时期的近代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两类资本都在不断扩大B.外国资本一直占有优势C.民族资本受外国压迫发展缓慢D.两类资本所占比重的差距在缩小10.(2015湖南株洲一模)1902年2月,清上

5、谕“各出使大臣查取各国通行律例,咨送外务部,并责成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慎选熟悉中西律例者,保送数员来京,听候简派,开馆编纂律例”。1903年3月,谕令载振、袁世凯、伍廷芳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并强调要率先拟出,尽快颁行。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公司法公司律。清政府这一决策,主要是()A.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B.搜刮民间公司用于巨额赔款C.适应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D.严防民族资本支持民主革命11.有学者对新青年杂志中“科学”“民主”两词的出现频率作计量统计,“科学”一词出现1 913次,而“民主”仅305次。据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更注重()A.摆脱保守愚昧的旧思想B.

6、宣传社会科学的重要性C.赞赏西方文明的新内涵D.树立自然科学的权威性12.1920年,胡适指出:“现在所谓新文化运动,实在说得痛快一点,就是新名词运动。拿着几个半生不熟的名词,什么解放、改造、牺牲、奋斗、自由恋爱、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你递给我,我递给你。”这表明()A.胡适极力反对新文化运动B.新文化运动后期存在盲目和浅薄问题C.胡适提倡开展白话文运动D.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没有进步意义二、非选择题13.(2015河南开封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鸦片战争自然经济战国后期各国变法甲午中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戊戌变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八国联军侵华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以

7、“的发展”为主题,从上述表格中选出三个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历史事件,以这四个事件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要求:主题明确;事件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4.(2015湖南怀化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微,最终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被边缘化。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不

8、同性质的社会变革一旦在中国展开,文化革新就相应提上了日程,就势必要不断触动传统儒学,以致最终否定它的神圣地位。在变革过程中,中国古代社会结构逐步解体,儒学也势必随之同步衰微。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材料二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到了现代,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以儒家精华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群体内的和谐”与“群体外的竞争”密切结合,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促使其综合

9、国力名列前茅。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儒学衰落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对中、韩两国的影响有何相似之处。并分析儒家文化在近代中国、现代韩国命运不同的根本原因。专题8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1.D解析:资产阶级的斗争目标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发展资本主义,这与农民阶级的斗争目标是不一致的,故A项错误;民主自由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没有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故B项错误;从时间上看,经历了由反侵略(太平天国运动)到求民主(维新变法运动),再由反侵略(义和团运动

10、)到求民主(辛亥革命)的转变,故C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严重,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不管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还是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其目的都是救亡图存,故D项正确。2.C解析:题干材料“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反映了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设厂,这与马关条约有关,故C项符合题意。3.C解析:题干信息体现了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产生的影响,即民主、平等、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使人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4.D解析: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之后,中国出现赴日留学的高潮,直

11、至民国时期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图表并不能表现出商品倾销让位于资本输出,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18951919年的发展趋势应是逐步上升,故C项错误;爱国救亡运动的兴起应该与民族危亡的历史事件相关,18951899年由于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以爱国救亡运动兴起,19011911年由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所以又一次兴起了爱国救亡运动,故D项正确。5.A解析: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工业文明,故错误;漫画的寓意在于讽刺清政府成为列强搜刮百姓的工具,为列强服务,故正确;1911年创作革命漫画小磨香油意在唤醒民众意识,激发革命斗志,故正确;从漫画中无法

12、体现,排除,A项符合题意。6.C解析:该漫画体现不出颂扬袁世凯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结合民国初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相关史实,可知袁世凯并没有促成民主共和的实现,故B项错误;根据漫画中拍子代表袁世凯,拍子下挂着形式“滚”字的蜘蛛,可知漫画表达了希望推翻袁世凯的愿望,故C项正确;该漫画体现不出鼓励袁世凯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7.B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否定,不是赞扬其是一场反侵略的爱国运动,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说明义和团运动维护旧式小农经济,故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不利于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13、,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方针,故D项错误。8.A解析:题干材料中时人对“democracy”的翻译由“民主”到“民政”再到“民主”,说明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有一个深化过程,故A项正确;外语翻译水平大幅度提高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提及“民主”,不是民主共和思想,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不是阶段性,故D项错误。9.C解析:根据示意图中的数据,可知商办资本和外国资本都在增长,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图中可以看出外国资本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14、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通过图表可以看出两类资本所占比重差距在逐渐缩小,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0.C解析:公司律的制定是清政府主导的,这适应了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11.A解析:根据材料中“科学一词出现1 913次,而民主仅305次”,可知此时新文化运动更注重科学而非民主共和,这反映出在当时中国思想界认为急需科学扫荡封建保守愚昧的落后思想,故A项正确;“科学

15、一词出现1 913次,而民主仅305次”反映了新文化运动较为看重社会科学的价值,其深层次的寓意是假借科学名义扫荡封建落后思想,故B项错误;仅仅从“科学”“民主”两词出现频率推断新文化运动赞赏西方文明,缺乏历史依据,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无法体现新文化运动更注重树立自然科学的权威性,故D项错误。12.B解析: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1920年”“就是新名词运动”“拿着几个半生不熟的名词”,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存在一些问题,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提倡白话文,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社会进步,故D项错误。13.参考答案:主题:如反侵

16、略战争、西学东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示例一主题: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发展。表格中的历史事件: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补充的历史事件:抗日战争。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19世纪末,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0世纪30年代,全民族抗战爆发,中华民族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百年来抗击外国侵略的完全胜利。由此可知,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发展经历了开始

17、战败跌入谷底最终完全胜利的发展过程。示例二主题: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发展。表格中的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补充的历史事件:五四运动。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戊戌变法运动,效仿西方,要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西学东渐深入。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兴起,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否定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文化。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思想界的主流,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由此可

18、知,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发展经历了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以俄为师的发展历程。14.参考答案:(1)原因:儒学不能适应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是其衰落的社会根源。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使儒学失去了与之最佳匹配的经济基础。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兴起,作为封建统治精神工具的儒学必然成为众矢之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儒学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日渐薄弱。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导致儒学失去赖以存在发展的政治基础。封建帝制的推翻,使儒学丧失官方哲学的地位。西学的传入及倡导,使古老儒学相形见绌,从而导致对儒学的怀疑或否定。“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并逐渐取代文言文,使传统儒学逐渐失去传承的文字载体。科举制的废除,使儒学失去制度依托。(任答五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2)相似:丰富了两国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为两国国家的稳定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原因:是否适应两国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