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考点集训:2.1 发达的古代农业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47216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考点集训:2.1 发达的古代农业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考点集训:2.1 发达的古代农业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考点集训:2.1 发达的古代农业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考点集训:2.1 发达的古代农业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考点集训:2.1 发达的古代农业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考点集训:2.1 发达的古代农业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新课标新高考历史考点集训:2.1 发达的古代农业 含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考 点 集 训【P210】一、选择题1(2016一中)农耕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到来的标志。中国境内的新石器时代遗迹已发现1万余处,早期遗迹包括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等。这些遗址已存在大约(B)A十万年 B一万年 C八千年 D六七千年【解析】实际考查古代农业出现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材料中明确提示“农耕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到来的标志”,故这些新石器时代早期遗迹出现时间是距今大约一万年。2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提到的“耒耜”被发明时,所用的材质主要是(B)A青铜 B骨头 C铁 D钢【解析】据材料“因天之时,分地

2、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耒耜”被发明时,属于原始社会末期,所用的材质主要是骨头,即骨耜,故B项正确。青铜农具在商周时期产生,但很少用于农耕,故A项排除。铁农具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故C项排除。中国古代几乎没有钢农具,故D项排除。3由迁徙走向定居是人类社会演进的成就,促使我国境内远古居民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生活的最重要因素是(A)A原始农业的发展B掌握建造房屋的技术C自然环境的变化D贫富贵贱分化的出现【解析】随着种植业的发展,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逐渐由迁徙、游牧走向定居,故本题应选A项;B、D两项发生于定居生活后,C项属于客观因素,与题目中的设问要求“最重要因素”不符

3、,均排除。4(2017长郡)传统观点认为,铁器的使用是在西周末期。战国时的禹贡和战国初至西汉初年成书的山海经都记载,禹时已经开始使用铁器。山海经指出:“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这说明(B)A古代书籍记载的内容基本没有价值B禹贡山海经的记载有待考证C夏商时铁器已经开始用于农业生产D战国时期仍然是我国古代的青铜时代【解析】古代书籍记载的内容基本没有价值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禹贡山海经的记载有待考证,都是后人记载,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夏商时铁器已经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并将其逐渐推广,故D项错误。5(2017一中)唐朝法律

4、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C)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解析】唐宋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是出于保障农业生产的考虑,法律的严酷性只是表面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与奖励作战无关,故B项错误;上述规定保障农业生产需要的畜力,体现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小农经济在天灾人祸面前的脆弱性,故D项错误。6(2016一中)下列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出现时间最晚的一项是(C)A代田法 B筒车 C风力水车 D耕耙耱技术

5、【解析】A、B、C、D四项出现的时间分别是汉代、唐代、明清、魏晋。7北宋沈辽诗曰:“山田绕山脚,江水何可作。车轮十丈围,飞湍半天落。有如万夫力,欢呼倾众壑。曾不舍昼夜,美源终未涸。”诗中描述的农业生产工具是(A)A筒车 B人力翻车C耧车 D风力水车【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灌溉工具筒车的特点,故A项正确。人力翻车的动力是人力,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排除。耧车属于播种工具,不是灌溉工具,故C项排除。风力水车以风为动力,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排除。8(2017一中)西周时期,同宗兄弟或共居共财、或异居共财。春秋战国时期,财产个体私有的小家庭崛起,社会风气更多体现出一种自我的意识和家庭的观

6、念。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A农业生产耕作方式发生转变B家长制受到挑战C公民意识增强D中央集权的削弱【解析】题目中“财产个体私有的小家庭崛起”表明个体的小农经济兴起,男耕女织的个体家庭成为生产单位,故A项正确;“自我意识和家庭的观念”不是说家长制受到了挑战,故B项错误;题目中是说个体小农经济,不是说公民意识增强,故C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提到中央集权的削弱,故D项错误。9(2017长郡)学者方行在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中指出:“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亩者称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次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亦可无饥,何者?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

7、一人也。”材料反映了江南农村(C)A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农业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C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未改变D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解析】由材料中的“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可以看出这是江南小农经济的典型表现,故选C。材料没有反映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农业,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排除D。 10(2017一中)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A小农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B重农抑商政策抑

8、制了农业的发展C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D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解析】B项“抑制”、D项“不能提高”说法错误,排除;C项“长期推行”与材料时间“1420世纪中期”不符,且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A。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墨子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

9、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晁错论贵粟疏(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参考答案】(1)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出现:春秋时期;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2)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常因水旱灾害或急征暴敛而破产。12古代中国的乡村生活是经济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乡村也不断发生变化。随着人口

10、增加、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以及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过去被视为鄙野之地的郊野逐渐繁荣起来,有的甚至成为新兴商业都市。荒野也陆续开垦,新的居民点不断出现。拥有一定数量土地,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兼营家庭手工业的自耕农成为乡村的主要劳动者。材料二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 ,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乡村经济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新变化,而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1)特点:乡村逐渐繁荣,部分发展为新兴商业都市;新居民点不断出现;以自耕农经济为主。(2)变化:乡村经济与市场联系密切;经济作物在乡村得以普遍种植;农民出现了阶层的分化;租佃关系普遍建立。说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活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