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考历史 4.2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时作业(含解析).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347743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高考历史 4.2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时作业(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 4.2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时作业(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 4.2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时作业(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 4.2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时作业(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 4.2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时作业(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修版高考历史 4.2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时作业(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考历史 4.2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时作业(含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课时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 1下图所列内容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事件是()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 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的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根据关键信息“农民阶层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反清革命”可知其符合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故B项正确。答案:B2(2015临沂市模拟)“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

2、方向和道路。”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C“扶清灭洋”口号 D民生主义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超出了传统农民起义范畴的内容,代表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故B项正确。答案:B3(2015新疆二模)据太平天国史料专辑记载,迟至1861年,在江苏吴江地区拥有三四千亩土地的大地主柳兆熏还能收到租米1300余石。这说明()A太平天国尚未控制该地区B吴江地区的土地关系没有改变C大地主支持太平天国运动D太平天国的政权性质已经蜕变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而吴江地区的大地主仍然占有大量

3、土地,对农民进行封建剥削,原有的土地关系没有真正改变,故B项正确。答案:B4(2015郑州市二模)“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B不能承担民主革命重任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解析:“生死竞争”“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唤醒了有识之士的危机感,出于为清政府的生死存亡考虑,他们开始探寻中国近代化的方向,故D项正确。答案:D5(2015龙岩市一模)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

4、准备着。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A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B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D推动了中国社会移风易俗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题干信息体现了辛亥革命使人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故C项正确。答案:C6(2014佛山市二模)右图为近代某时期通行护照,从中可知当时广东()A军民北上抗击八国联军B曾经为武装反清进行过动员C支持五四运动中的北京学生D国民革命军向北洋军阀进军解析:本题考查图片信息解读能力。图中“中华民国元年”即1912年,图中“广东北伐军”表明南方革命政府曾经为武装反清进行过动员,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时间明显不符。答案:B7(20

5、14大连市双基测试)某网友在网帖帝制的崩溃,宪政的破产从袁氏当国看中国宪政的坎坷命运中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此处的“量身定做”意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A三权分立 B责任内阁制C总统制 D民主共和制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抓住题中关键信息“量身定做”可判定此约法主要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而颁布的,在责任内阁制下,总统颁布命令,须总理副署才能生效,由此限制了袁世凯,故B项正确。答案:B8(2014广州市一模)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年1月4日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这表明()A

6、“预备立宪”破产B共和思想影响扩大C清朝统治覆灭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1912年1月中华民国建立,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以至于支持清廷的报纸都改变了立场,故B项正确。答案:B9(2014揭阳市一模)1913年宋教仁命案发生后,上海地方检察厅公开传讯袁世凯的亲信国务总理赵秉钧,并公布政府高官与杀人犯之间密切往来的证据。一个小小地方法院竟敢传讯国务总理,是因为()A中华民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当时反对袁世凯独裁的民意强大C上海是国民党控制的地盘D袁世凯为移祸赵秉钧,支持上海地方检察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地方检察厅属于司法系统,总理属于行政系统,二

7、者不相统属,独立行使权力,故A项正确。袁世凯在案件未查清前,反对他的民意不能说强大,故B项错误;上海检察厅传讯总理,是依法行事,故C、D两项错误。答案:A10(2014广州市二模)作为临时国会的参议院,自1912年1月28日在南京成立,中间经一次改选,至1913年4月8日在北京自行解散,在14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开会220次,议决230余案。这一系列会议()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B是议会政治的实践C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D核心议题是制定临时约法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参议院在14个月内通过开会、议决行使立法权,是议会政治的实践,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确立的是民主共和政体,A项错误;C项是在191

8、1年12月;1912年3月已经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能代表3月后参议院的核心议题, D项错误。答案:B11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A结束专制统治 B引发军阀割据C强化中央集权 D实现民族独立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是反中央集权的,故C项错误;与结束专制统治无关,故A项错误;D项材料无涉及;各省纷纷独立,实际上就是军阀割据,故B项正确。答案:B12(2014潍坊市模拟)“在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

9、力量;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A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进程B削弱了旧的政治体制而备受推崇C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经验D昭示了近代革新历程的一脉相承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太平天国运动被运用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促进了两个政治运动的发展,故A项正确。答案:A13(2015甘宁青部分学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目录A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第二节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第三节战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第二章大平天国运动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节太平天国起义

10、第二节(略)第三章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1994年第四版目录B第一章“近代中国”的概念第一编传统制度的延续(16001800)第二章清帝国的兴盛第三章(略)第二编外患内乱(18001864)第七章广州贸易体系单口贸易的缘起广州贸易外国人在广州的生活英国改变广州体系的企图第八章鸦片战争第三编外国帝国主义加剧时期的自强运动(18611895)第十一章清朝中兴与自强运动第四编改革与革命(18981912)摘编自徐中约【美】中国近代史上卷2002年第六版问题: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

11、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答案:(示例一)目录A将太平天国运动称为革命和起义。目录B将太平天国运动称为内乱。原因分析:二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角度不同。目录A的编写体现明显的革命史观和阶级斗争观念;目录B则以清政府为叙事主体,把太平天国运动看成是封建国家的内乱。(示例二)目录A强调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侵略性。目录B强调鸦片战争的动因源于贸易体系的矛盾。原因分析:二者对近代英国侵略中国认识的出发点不同。目录A的编写以革命史观和民族主义为主导;目录B则以工业革命后工业文明的扩张为背景来看待这场战争,带有文明史观的倾向。14(2014扬州市期中检测)百年后,超越革命和改良的固有立场再次审视辛亥

12、革命中的变化,有助于将历史教训转化为历史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末民初国旗变化材料二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材料三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材料四宋教仁案是袁世凯用暗杀这样卑鄙的手段消灭政敌的事件上海地方检察厅正在依法办理

13、,勇敢地传唤国务总理赵秉钧孙文及其国民党反而抛弃法治,错误地选择非法的军事手段去对待违法的罪行。上海总商会通电说得好:“窃谓宋案审判于法庭,自有法律为范围,岂尚血气为胜负。商人在商言商,不知附和,若有所破坏而无建设,乱靡有定,胡所底止。”“二次革命”给袁世凯摧毁国民党和国会找到了藉口。历史明确记下:不是国会贻误了中国,而是撇开国会和法治带来灾难性后果。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问题:(1)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尺寸之间蕴含深意。结合同盟会的誓词对比清末民初的国旗,指出五色旗的设计所体现的政治理念。(2)根据材料二回答,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的“光荣革命”?采取这种方式实现政权转移有何价值?(3)

14、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并分析造成“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的主要原因。(4)归纳材料四中作者的观点,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解析:本题以全新的视角考查辛亥革命,旨在考查材料信息解读、知识迁移运用、论证分析能力。第(1)问抓住题干提示“结合同盟会的誓词”,从民族、民权两方面概括政治理念。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完成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然后结合英国光荣革命的史实得出原因。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分析其价值。第(3)问第一问

15、从辛亥革命性质以及建立政治体制来分析。第二小问从辛亥革命爆发的经济因素、思想因素来分析。第(4)问属于开放型问题,首先根据材料信息“撇开国会和法治带来灾难性后果”提炼概括作者观点,然后表明态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理念:反对帝制,主张共和;反对狭隘民族主义,主张民族团结。(2)原因:以国会为中心,采用谈判、妥协、法制的形式和平转移政权。价值:避免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3)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原因: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4)观点:抛弃国会和法制,诉诸武力,给国家带来灾难。第一种观点:同意,民主制度的建立绝非一蹴而就,需要基于传统,学会妥协,尊重法制,经历缓慢渐进的历程;一味革命造成社会动荡,违背民意和历史潮流。第二种观点:反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欠缺议会政治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基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必须采用革命斗争的形式。第三种观点:综合上述两方面辩证分析,表述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