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专题综合集训:3 现代的世界和中国 .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347993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专题综合集训:3 现代的世界和中国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专题综合集训:3 现代的世界和中国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专题综合集训:3 现代的世界和中国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专题综合集训:3 现代的世界和中国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专题综合集训:3 现代的世界和中国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专题综合集训:3 现代的世界和中国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专题综合集训:3 现代的世界和中国 .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专题综合集训(三)现代的世界和中国(对应学生用书第193页)(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会议上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帝国特惠制”的建立()A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初雏形B表明英国放松了对殖民地的控制C加剧了本来很严重的贸易摩擦D成为缓和经济危机的成功典范C根据题干材料“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

2、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会议上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可以看出是面对经济危机的应对措施即贸易保护,此举加剧了经济危机下本已就很严重的贸易摩擦,故C项正确。2“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无法穷尽的一个话题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罗斯福新政获得历史的青睐主要在于()A捍卫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B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C顺应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要求D扩大了政府行政干预权力C根据题干中“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可知C项

3、符合题意。31933年8月,中国东方杂志发表的风靡世界的经济统制论写道:“苏俄的五年计划上的新生活,不单是该国的一大经济的试验,实在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此言论()A表明学习苏联成为世界潮流B肯定“五年计划”试验的价值C揭示了计划经济适合人类全体D说明了自由主义经济已被摒弃B东方杂志的言论不能表明学习苏联是世界潮流,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五年计划上大社会主义试验”可知其认同“五年计划”的成果,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认为苏联五年计划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而非适合全体人类,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自由主义经济,故D项错误。4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

4、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出现了村苏维埃、图书阅览室、俱乐部、合作社等一批新型政治、经济、文化机构。该现象出现在()A“战时共产主义”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赫鲁晓夫时期B根据材料“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可知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允许自由买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故B项正确。51945年8月,斯大林主动出面劝说毛泽东去参加重庆谈判,赞同美国出面调处国共关系,但绝不允许把中国东北列入调处的范围。这表明斯大林() 【导学号:40034087】A放弃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B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C立足于苏联自身国家利

5、益D尽力避免世界格局两极化C苏联不允许把中国东北列入调处的范围,是怕威胁到苏联在中国东北的利益,故C项正确。6宣传画是“看得见”的历史。图一和图二分别宣传20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两者都()图一五年计划,四年完成 图二工作付酬的美国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C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A图一反映的是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是斯大林模式的体现;图二是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反映的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二者的共同之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7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

6、值的增长速度图,据此可以推知()A美国的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苏联B斯大林体制成为苏联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C“冷战”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D加强干预使美国走出“滞胀”危机B苏联工业产值增速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僵化的斯大林模式,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进行了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改革只是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突破,故B项正确。8有学者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体系发生了三个根本性变化冷战的结束、货币权力的分散化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促成这些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导学号:40034088】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欧洲联盟的建立D多极化趋势加强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

7、世界联系更加密切,推动国际体系发生了三个根本性变化,故B项正确。9美国当今的全球扩张战略有着全新的形式,在其新保守主义论调的背后,仍然是垄断军工集团、垄断金融财阀的增殖冲动,只是它们需要的不是土地,不是直接的原料形式或财富形式,而是自由稳定平等的原料产地、海外市场、金融体系。这表明()A美国对外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B美国全球扩张动力源于资本扩张C新保守主义的实质是推行自由主义D利益追逐多元化增强了美国势力B结合材料信息“在其新保守主义论调的背后,仍然是垄断军工集团、垄断金融财阀的增殖冲动是自由稳定平等的原料产地、海外市场、金融体系。”可见,美国全球扩张的动力源于资本扩张,故B项正确。10钱乘

8、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B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联合国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洲共同体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北约C二战后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制度,有利于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是对资本主义的修补;欧洲共同体的成立,西欧国家实现了联合,体现了民族国家的修正,故C项正确。11下图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A西方发挥主导作用 B世界市场不断扩大C从自由无序

9、到有序 D全球化不断加强C从新航路开辟到世界市场出现再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都实行自由贸易,没有统一有序的管理机制。二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组织出现,体现出世界经济逐渐向制度化和体系化有序发展,故C项正确。12北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它是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的西方国家的主要安全组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正式成立于1985年,包括7个由印度教徒、穆斯林和佛教徒构成的国家,该组织几乎完全失效,甚至连会议都无法召开。这些事实表明()A文化样式影响合作的紧密程度B经济合作根源于文化的共性C国家利益成为国际合作的基础D宗教信仰差异阻碍国际交流A题干信息说明文化

10、样式影响合作的紧密程度,故A项正确。13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凸显了“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是()A“美元帝国”形成 B罗斯福新政C知识经济兴起 D“冷战”开始A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周期发生在二战后,此时期美国倡导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从而使美国可以凭借美元优势在全球化中占据优势,因而推动以“美元帝国”为特征的“美国世纪”到来,故A项正确。14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成。20年后,中国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在中苏两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A都制定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B都曾出现过急躁冒进现

11、象C都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过和平赎买D都基本完成了国家工业化A题干中“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20年后,中国完成三大改造”所反映的这一时期中苏两国都制定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故A项正确;两国都是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出现过急躁冒进现象,故B项错误;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赎买政策,苏联则不是,故C项错误;1936年的苏联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而1956年的中国则还并未完成工业化,故D项错误。15在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罗斯福新政一度消失。如:1956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至于罗斯福政府如何想办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这主要因为改革开放

12、前()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B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影响C闭关锁国,社会发展缓慢D中国对世界历史的研究落后B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和“冷战”中意识形态的对立,中国对美国历史成就的关注较少,故B项正确。16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A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B党的工作中心开始转移C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C新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与近代以来历届政府最大的不同,故C项正确。171956年12月,毛泽东主张允许国家市场的对立物自由市场存在,并且说这

13、就是中国的“新经济政策”。这一主张得到了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的赞同。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苏俄新经济政策处于相同背景B摆脱了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C探索与苏联经济体制不同的道路D出现了大起大落的经济发展模式C中国虽然向苏联学习,但并没完全照搬斯大林模式,而是“允许国家市场的对立物自由市场存在”,故C项正确。18中国当时仍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和农业人口占80%,生产力主要还靠人力,农民渴望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邓小平给了他们这样的权利,农村形势马上改观。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1/4左右,戈尔巴乔夫提出把土地出租给他们50年,却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材料表

14、明() 【导学号:40034089】A“包干到户”不适合苏联B苏联改革走“中国模式”C经济改革导致苏联解体D苏联改变单一的公有制A根据材料“戈尔巴乔夫提出把土地出租给他们50年,却没人愿意承包”可知,中国的“包干到户”不适合苏联,故A项正确。19法国人在西方常被视为“异类”,在工业化、全球化浪潮中,始终有意识地守护和保持可能消泯的某些根本性的东西,代表对人类古老的感官价值的执着和迷恋的葡萄酒、服饰、化妆品,成就了“法国制造”极具竞争力的差异化产业和国际品牌。这反映了()A传统产业迟滞了全球化过程B民族性与全球化可以协调统一C法兰西民族具有一定保守性D全球化推动了发展的多样性B由题干信息可知,法

15、国人有意识地去守护和保持可能消泯的传统产业,成就法国制造,成为在全球化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品牌,法国独特的方式也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故B项正确。20据统计,1952年院系调整前中国大陆有高校211所,到1953年调整完毕,全国高校被肢解、重组为182所。这些高校以专科为主,专科又以工科为主,综合性院校则明显减少。新中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使我国高等教育办出特色B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C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D落实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的办学方针”B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即将进行“一化三造”,而当时经济政策是以重工业为主,故为了适应这种现实需要出现了材料

16、所述的情况,故B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3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3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40034090】材料一(节选自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1951年9月8日美、英等46国与日本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第1条1日本与各联盟国之战争状态2联盟国承认日本与其领海之日本国民之完全主权。第2条1日本承认朝鲜的独立2日本放弃对台湾、澎湖之所有权利、权限与请求权。6日本放弃对南沙群岛与西沙群岛之所有权利、权限与请求权。第6条1自本条约生效之后,所有联盟国占领军应尽速自日本撤出第10条日本放弃,一切有关中国之特别权利与利益第14条1联盟国承认:日

17、本应赔偿联盟国战中所生的一切损害与痛苦,但因日本目前拥有的资源不足以支持一个自主的经济体,且不足以完全赔偿前述之一切损害与痛苦。因此,(1)对国土尚被日本军队占领且因日本而受损害需要接受赔偿且经联盟国同意者,应透过日本人的劳役以恢复生产、打捞沉船与其他相关作业而需费用之国家此项赔偿不得加诸额外负担,若有原料制造之需,此原料应由联盟国考虑后供给,以免日本承受汇兑负担。说明:中国、朝鲜没有受到邀请参加旧金山会议,印度、缅甸拒绝参加,苏联、波兰、捷克没有签字,中国政府声明此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材料二(节选自美日安保条约,旧金山和约签署5个小时后,美国和日本签署的双边条约)第五条,共同防卫。各缔约国

18、宣誓在日本国施政的领域下,如果任何一方受到武力攻击,依照本国宪法的规定和手续,采取行动对付共同的危险。第六条,基地的许可。为了对日本国的安全及维持远东的国际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允许美国的海、陆、空三军使用日本国内的设施及区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旧金山和约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旧金山和约和美日安保条约签订的背景。(5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个条约的共同之处。(4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中国、朝鲜没有受到邀请参加旧金山会议,印度、缅甸拒绝参加,苏联、波兰、捷克没有签字,中国政府声明此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19、知,旧金山和约是美国主导的片面的、非法的条约;材料中第1、2、6、10条均是限制日本,但第14条却是扶植日本可知,旧金山和约是对日本既抑制又扶植;具有和平与对抗双重色彩;根据所学知识,在旧金山和约中宣称“台湾地位未定论”及要求中国政府不能过度要求日本战争赔偿,这就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因而带有浓厚的反共反华性质。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从美苏对抗、新中国成立及建设成就的影响、朝鲜战争及日本对华态度等几个方面归纳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可知,1951年基于“冷战”的加剧,新中国的成立,美国由签订旧金山和约开始改变对日关系,由制裁转为扶植,日美安保条约使美日结成军事同盟关系,便于美国进一步

20、控制日本,并将日本作为反苏反共的前沿阵地。由此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答案:(1)特点:美国主导的片面的、非法的条约;对日本既抑制又扶植;具有和平与对抗双重色彩;带有浓厚的反共反华性质。(2)背景: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逐步形成,国际社会主义与国际资本主义尖锐对立和激烈斗争;新中国建立,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引起美国的仇视和恐慌;朝鲜战争正在进行;日本国内反共反华势力比较强大;美国力图把日本变成反苏反华基地。(3)共同:都以扶日反共为目的;都严重危害了中国的利益;都有利于日本重新崛起;都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都加剧了“冷战”局势。22理解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冲突与妥协,对考察当代全球行为体

21、之间的关系有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歇尔计划: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1947年6月5日,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6月底7月初,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7月9日,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8月,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9月,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规定: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50%的利润。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之后,有英国议员强烈要

22、求政府取消那些可能使英联邦蒙受损失的条件。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制材料二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美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材料三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目标之一是: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某西方学者观点(1)欧美国家围绕“马歇尔计划”产生

23、了诸多矛盾。根据材料一,指出其中的两对矛盾及其焦点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对19471948年围绕“马歇尔计划”的诸多矛盾发展的主要结果进行归纳概括。(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学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5分)(3)结合所学知识,辨析材料三中这位学者的观点。(4分)(只列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解析:第(1)问“矛盾”,根据材料一“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归纳即可;“焦点”根

24、据材料一从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到苏联退出而且不准东欧国家加入马歇尔计划,并与东欧国家建立了双边贸易协定分析回答即可;“结果”根据材料一“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进行归纳概括即可。第(2)问“因素”,根据材料二“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概括即可;“影响”结合所学知识

25、,可以从积极(避免了新一轮世界大战的爆发)、消极(军备竞赛、局部冲突造成国际局势震荡)两个角度进行作答。第(3)问,首先给出观点:此学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分析可以从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外交活动和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作答。答案:(1)矛盾:英法与苏联围绕欧洲是否接受联合援助问题的矛盾;苏联与东欧某些国家围绕是否参加马歇尔计划的矛盾。问题:美国与苏联围绕控制欧洲而产生国家利益冲突。结果:美国从计划援助欧洲转变为事实援助西欧;美苏两极“冷战”形势进一步发展。(2)因素:美苏双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了自己的利益;美苏双方各自成立政治军事阵营推动对峙局面形成;苏联领导人的对外态度摇摆不定;

26、苏联领导人发出核战争威胁言论。(任答其中三点即可)影响:美苏对峙加剧了世界形势动荡,和平遭受威胁;但双方势均力敌和寻求妥协也遏制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须从两个方面展开阐述)(3)这位学者的观点错误。理由:“冷战”结束后,中国积极发展以不结盟政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进“上合”等新型区域合作。(任答出其中一点即可)中国外交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3每个民族都有一个传奇,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祖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流淌,来到19世纪。中国人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才发现天下变成了世界,舢板对着火轮,白蜡杆子

27、迎着洋枪,大清国周遭遍是虎狼之师。一败再败后,才有收拾旧山河的民族复兴梦,引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流泪、流汗、流血。所以,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学习西方。万水千山征程,一茬一茬赶路。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杨凯中国梦的方位材料二100多年前,法国文豪雨果曾有一个欧洲统一的梦想。雨果在住处的庭院里种下一棵橡树。雨果说,当这棵树长大之后,由欧洲各国统一而成立的“欧洲合众国”将在欧洲大陆建立起来。摘自央视纪录片货币材料三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

28、国人的中国梦。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易中天中国梦(1)材料一的“旧山河”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是如何“一路走到1949年”使“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4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雨果“欧洲统一梦”的历史因素。他心中的“欧洲合众国”之梦在现实中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4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新时期为实现“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在政治方面的重要举措。它与“欧洲梦”的共同点是什么?(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信息,可知其意指旧中国,也就是半殖

29、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第二小问,注意题中时间限制“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即总结中国共产党怎样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第(2)问,第一小问,联系欧洲联合的背景知识回答;第二小问,实际是分析欧洲联合发展的过程。结合其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史实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注意题中的限制词“新时期”“政治方面”,联系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史实回答;第二小问,综合两个梦的共同目标分析。答案:(1)“旧山河”: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促成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2)因素:吸取历史上欧洲经常发生战争的教训。建立:从欧洲煤钢联营到欧洲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和欧元诞生。(3)举措:完善三大民主制度;建立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修订1982年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共同点:追求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