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版)课时检测:(二十五)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含解析.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348010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版)课时检测:(二十五)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版)课时检测:(二十五)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版)课时检测:(二十五)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版)课时检测:(二十五)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版)课时检测:(二十五)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版)课时检测:(二十五)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版)课时检测:(二十五)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含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课时检测(二十五)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这表明“理”是()A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B世界万物的总根源C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D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解析:选C材料意在说明“理”是一种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C项符合题意。精神实体、万物的总根源、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B、D三项错误。2(2018苏州调研)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该言

2、论()A主张“格物致知”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C强调“心外无理” D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解析:选C材料通篇强调的都是一个“心”字,主张“心外无理”,很明显是陆王心学的唯心哲学观点,该哲学流派在方法论方面的主张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而“格物致知”则是程朱理学的方法论主张,故A项错误,C项正确;陆王心学强调人的主观意志的作用,较先前的程朱理学更有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而非禁锢,故B项错误;陆王心学亦是对儒学的一种继承和发展,故D项错误。3萧公权在评述某思想家时指出:“良知学说似远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摇动传统思想权威之倾向。朝廷官吏视为邪说,东林首领顾宪成亦斥其不守礼教,一任心裁。”该思想家应是()

3、A董仲舒 B朱熹C王阳明 D黄宗羲解析:选C王阳明提出“良知学说”,同时材料中“东林首领顾宪成”表明是明朝,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中“良知学说”不符,故排除。4王阳明提出:“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它深?”等主张。据此可知,王阳明( )A主张“格物致知” B反对“天人合一”C关注人的主体地位 D主张克服私欲解析:选C根据材料“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地没有我的灵明”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故C项正确。5“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

4、,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材料意在强调()A知行合一 B致良知C格物致知 D心外无物解析:选C材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主张学习者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这符合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主张,故C项正确。6一位学者曾对弟子说:“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下列属于这位学者的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B克己复礼C致良知、知行合一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的“人胸中各有个圣人”来看,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是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是他的观点,故答案为C

5、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观点,“克己复礼”是孔子的观点,“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是董仲舒的观点,故A、B、D三项错误。7(2018扬州质检)古代某学者说:“我今说个,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该学者和填入材料中“”里的文字最有可能是()A董仲舒:天人感应 B朱熹:格物致知C王阳明:知行合一 D顾炎武:经世致用解析:选C材料中“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反映出该学者先知后行、知行合一的思想,即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8吴晗历史的镜子 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

6、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材料中的“他”()A认为探究“理”,只需内心反省即可得到天理B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C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D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解析:选C“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指的是经世致用的主张,他是指顾炎武,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是顾炎武的主张,故C项正确;A项是王阳明的主张,B项是黄宗羲的主张,D项是王夫之的主张,均排除。9(2018盐城期中)明代泰州学派的代表何心

7、隐寡欲载:“寡欲,以尽性也。尽天之性以天乎人之性,而味乃嗜乎天下之味风味。而色,而声,而安佚,乃又偏于欲之多者之旷于恋色恋声,而苟安苟逸已乎?凡欲所欲,而若有所节,节而和也,自不戾乎欲于欲之多也,非寡欲乎?”该观点()A超越了程朱理学的范畴 B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主张有节制地释放人欲 D表达了新兴阶级的诉求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何心隐认为“寡欲”是一种自然人性论,反对程朱理学关于“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主张有节制地释放人欲,故A项错误,C项正确。何心隐主张有节制地释放人欲,在当时不可能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何心隐代表新兴阶级,他也是儒家代表,而不是新兴阶级代表,排除D

8、项。10李贽在焚书中讽刺道学家:“种种日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这反映了李贽()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B强调人正当的私欲C认同市民阶层利益和要求D反对遵循仁义道德解析:选C材料中主要是讽刺道学家的做事虚伪,没有提到人的正当欲求,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的信息说明对普通市民阶层利益观的认可,故C项正确;A、D两项信息在材料中未体现。11“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9、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以上言论最可能出自于()A董仲舒 B朱熹C王阳明 D李贽解析:选D从题干“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可见该思想家并非尊崇儒学和孔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属于儒学正统思想家,而李贽是儒学异端,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故D项符合题意。12(2018射阳中学月考)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限制君权C天下为主,君为客 D民为邦本解析:选B材料反映顾炎武众治主张,实质是限制君权。13(2018泰州中学月考)黄宗羲认为,国家法律起源于“公利”,即为了防止由于自

10、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坏而形成,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这说明黄宗羲()A反对个人利益 B主张人人平等C反对专制皇权 D主张法治社会解析:选C题意强调的是“主权在民”,与反对个人利益、人人平等无关,故A、B两项错误;题目中“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与明末清初政治上的君主专制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对专制统治的抨击,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14(2018海门一模)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A反对君主专制 B以天下为己任C提倡公平法治 D反

11、对宋明理学解析:选B据材料“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扶危定倾之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思想都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经世致用的特点,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体现,故B项正确。15(2018泰州中学期中)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A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B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C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D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王夫之被清末的革命者描绘为反清排满的象征,同时又被清政府视为“忠君守礼

12、”的典型。这并不矛盾,也不是他的多面性,只是各方为了满足自身的政治需要而为之,体现出对人物的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因此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5分)16(2015江苏高考,节选)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

13、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7分)(2)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关键信息“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作答;第二小问,要联系魏晋以来儒学的危机以及宋明理学家复兴儒学等知识作答。第(2)问,可在总结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儒学发展演变的特点从尊重传统、与时俱进等角度作答。答案:(1)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2)特质:延绵不断(尊重传统);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