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考点强化练 第3练 含答案.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348044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考点强化练 第3练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考点强化练 第3练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考点强化练 第3练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考点强化练 第3练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考点强化练 第3练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考点强化练 第3练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考点强化练 第3练 含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训练目标1.三省六部制: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机制、主要特点、作用。2.二府三司:宋代中央官制的构成、职能、特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行省制:元代行省的权力、职能、历史作用。小题精练1(2016宿迁一模)东汉尚书省为决策和号令机关。三国时成立中书省,其监或令与尚书令共负最高政务。南北朝时又设门下省,用来牵制中书省。隋唐时期,确立了“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的原则,直到宋代始终贯彻。三省制的这一历程表明()A中央政府职权不断削弱B中央政府机构职能分工逐步走向明确C封建朝廷争权夺利现象突出D“分权与制衡”是历朝行政原则2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

2、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堂变迁反映出()A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C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D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3(2017淮安调研)据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则天,则天借故下敕惩治他,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这一故事的阐释,正确的是()A武则天时期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B唐代三省六部制有效限制、约束了皇权C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D唐代皇帝

3、的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4(2016扬中一模)三省六部制的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魏晋南北朝以尚书省为宰相机构,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宰相权力系统,再到北宋时期以中书门下为宰相机构。这一演变反映了()A相权集团逐渐从内朝走向外朝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成为发展趋势C通过调整相权结构以对抗皇权D帝相共享决策权的机制逐渐完善5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6浙江省古称“江浙行省”。“江浙行省”这一行政设置,最早出现在()A唐朝B南宋C元朝

4、D明朝7(2017高邮模拟)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这表明()A元代地方势力强大B民族文化影响制度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D中央强化地方管理8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学会会长李治安先生说:“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这表明()A行省具有二元化特点B行省是临时性机构C行省不是地方政府D行省与郡县无异大题优练9(2016常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隋代虽置三公,以高官不除。其秉国钧者惟内史(中书)、纳言(门下),而尚

5、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永瑢历代职官表内阁材料二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议事已定,德彝(尚书仆射)数反于上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中书令)、杜如晦新用事,皆疏瑀(尚书仆射)而亲德彝,(以上所提人物都是宰相)瑀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忤旨,会瑀与陈叔达(宰相)忿争于上前,瑀、叔达皆坐不敬,免官。(此后,李世民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资治通鉴请回答:(

6、1)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中唐代的三省辅政体制有何不同?(2)据材料三,说明唐代三省辅政体制在运行中是如何体现“制衡”与“专制”的?(3)据上述材料,指出三省辅政体制发展的趋势,并评价该体制。答案精析1B三省制体现的是君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中“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说明中央政府机构职能分工逐步走向明确,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朝廷内部的争权夺利现象,故C项错误;“分权与制衡”是近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故D项错误。2A材料“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到“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

7、可知政事堂由独立的议事机构变为附属的议事机构,三省权力运行的分权制衡机制减弱,故A项正确。3C材料中体现宰相刘祎之对武则天下敕惩治他的驳斥,并未体现相权高于皇权,故A项错误;唐三省六部的实质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故B项错误;唐朝敕文的发布需要中书省起草诏令与门下省的封驳审议,则武则天直接发布诏令是违制的,故C项正确;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是不正确的,故D项错误。4B中外朝的现象在汉代就已经出现,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解决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完整相权被一分为三,故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相权结构得到调整,目的是分化相权,加强皇权,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相权不断削弱,丞相不享有决策权,故

8、D项错误。5A解读材料可知皇帝下诏让王锷兼任宰相,被给事中李藩驳回。可见,给事中具有谏议和封驳皇帝诏书的权力,联系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相关知识,门下省不仅有权对宰相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诏令进行封驳,故选A项。6C“江浙行省”的设置,最早出现在元朝。7D元代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是为了便于朝廷的控制,与地方势力强大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民族文化,故B项错误;君主专制得到加强是加强皇权,与行政区划无关,故C项错误;元代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限制,是为了防止出现地方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故D项正确。8A根据题目中的分析元代行省制“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根据分析得出元代行省制具备地方最高地方官府和朝廷派出机构的双重特性,这正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专制表现,故A项正确。9(1)不同:确定了三省各自的职权;确立了三省的运行机制;三省的权力相等。(2)制衡:三省长官共同议事;宰相设置众多。专制:议事过程发生分歧异议时,由皇帝最高裁定;派谏官驻阁监督。(3)趋势:隋朝确立,唐朝发展完善。(或从隋到唐,三省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评价: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