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含解析):第11.2周.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48446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含解析):第11.2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高考历史(含解析):第11.2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高考历史(含解析):第11.2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高考历史(含解析):第11.2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高考历史(含解析):第11.2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含解析):第11.2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含解析):第11.2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1.2周今天复习:现代中国科教文艺【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名师点睛】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1.新中国成立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提。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3.积极借鉴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4.杰出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献身于科技事业的高尚情操。建国以来各时期重大科技成就列表时间科技战略制定战略原因取得的科技成果20世纪50-70年代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发展的方针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

2、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维护国家安全。1960年第一枚火箭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20世纪80年代方向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教兴国”战略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神舟”5号、6号、7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新中国建国以来科技成就的重大作用和意义: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

3、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为中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起了巨大作用;4.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试题演练】1下列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成功研制高性能巨型计算机“银河号”A B C D【答案】D【解析】项。其他各项排列均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考点二、双百方针【名师点睛】 “双百”方针的内涵百花齐放: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研

4、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实质不同:(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虽然流派很多,但阶级阵线非常鲜明,主要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2)而“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问题上,目的是推动新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试题演练】1著名美术专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做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

5、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B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C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 D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答案】B【解析】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新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双百方针我要练习1、(2015年北京卷文综22)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

6、船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答案】A【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三权分立【名师点睛】近代以来西方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是民主政治的主干知识。而美国1787年宪法用三权分立的原则巧妙地解决了集权与专制的矛盾,这是迄今为止最为人称道的设计,也是我们今天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坚持的原则。考查这一主干知识点,充分体现了以史为鉴的史学功能,如何继承和发展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文化成果,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2、(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35)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美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

7、过她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着重体现了美国通过黑人爵士乐演唱家来起到沟通的作用,让非洲人民了解到美国,对美国产生好感,这就是美苏争霸的一种具体体现,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没有反映材料的内涵,美国此举不是为了内部问题,而是着重于外部问题;B选项错误,这一举动不是显示美国的经济实力,因为这是一场文化交流;C选项错在当时的不结盟运动刚刚开展,而且不结盟运动是国家层面的关系,美国此举是通过文化渗透来达到争夺中间地带

8、的目的。学%【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格局的确立美苏争霸【名师点睛】每年的高考都会把眼光放到美苏争霸和多极化趋势发展这一问题上,往往会从材料中体现出美苏争霸的实质以及美苏争霸的影响。本道题关注的是美苏争霸的形式,两个国家是如何争霸世界的。除了我们熟悉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其实还有文化手段。本题就举了一例有关文化渗透争取中间地带的史实。美国后期将这种文化形式的渗透发展为和平演变,是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的一大原因之一。3、(2015年新课标卷文综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答案】C【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经济中心南移【名师点睛】本题实质上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考察。本题以经济重心南移为载体,意在说明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而生产力发展又体现在生产关系得变化和生产工具的发展进步两个方面。学生只要抓住这一本质性的问题,其他选项都不会对本题构成干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