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合理建设非物质激励的企业文化.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384173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能合理建设非物质激励的企业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能合理建设非物质激励的企业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能合理建设非物质激励的企业文化.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何能合理建设非物质激励的企业文化衣食足而后知荣辱,物质激励满足人的物质需要,非物质激励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精神需要具有多样性和不可或缺性的特点。发挥非物质激励的作用,是企业决策和管理层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实际工作中,物质激励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加剧,组织或企业内部的物质激励成本也水涨船高。然而现实表明,员工的凝聚力和劳动效率未必因此提高。衣食足而后知荣辱,物质激励满足人的物质需要,非物质激励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精神需要具有多样性和不可或缺性的特点。发挥非物质激励的作用,是企业决策和管理层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能合理建设非物质激励的企业文化有一次,我与一名提出辞职的骨干员工面谈,

2、问他辞职原因,他很沮丧地告诉我,自己在部门工作两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得到部门领导一次表扬和肯定,感到非常压抑。这件事令我震惊和深思。然而,企业仅靠一个或几个管理者重视非物质激励作用是有限的,只有营建起重视非物质激励的企业文化,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说到企业文化的营建和完善,就不能脱离人性需求的现实和本土文化的作用,就要研究员工的需求特别是精神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而中华文化也具有独特性,尤以儒家文化的积淀和影响最深,如渴望成功、看重面子、追求公平、道德优先等。所以,考虑中华文化的特殊性,企业文化中应该融入传统文化中体现人们精神追求的元素。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强调仁者爱人,仁

3、爱应该是出于管理者爱的天性,达到成己、成物之德。如果我们缺少仁爱的信念,就无法真正体会服务的真正涵义,也就不可能真心尽力地去做好服务,只能停留在喊喊顾客是上帝的口号上罢了;同理,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也只是冷冰冰的上下级关系,员工迫于无奈尊敬领导,却感受不到领导的真诚关怀,员工的角色工具化了。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员工没有归属和被尊重的感觉,一旦有机会就有可能跳槽。孔子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可见,倡导仁爱,管理者和员工都要重视修己以安人,打造以仁爱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员工在企业中得到心灵的滋养和润泽,这才是真正的符合现实的以人为本!自从企业文化进入中国以来

4、,人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企业文化是鲜活的灵魂,而不是僵死的教条。虽然人人都不喜欢僵死的东西,但实际上几十年的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都是沿着僵化这条道路前行着,结果是企业文化日渐进入死胡同,企业本身也变成一潭死水,失去本来应有的生机活力。企业文化为什么要突出活字?为什么不应该成为死的东西?分析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僵化的企业文化与活化的企业文化都有哪些区别呢?第一,僵化的企业文化只重建设,活化的企业文化更重。很早就有人提出,企业文化不要只顾建设,而要注重,这是一个很有远见的思想。因为传统的企业文化建设,本身就是按照一个模式,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最终形成一个文本式的手册了事。企

5、业文化则注重相关体制配套,这样才能保证有效地执行落地。有了,企业文化才不至于被闲置冷落。自然要依靠人,有人才能是活的。第二,僵化的企业文化强调体系化,活化的企业文化强调机制化。传统的企业文化建设,都追求体系的高大全。从理念、价值观,准则,制度,到形象,CI,标语,口号等样样俱全。有了一本厚厚的企业文化手册,后面就是大力的宣贯落地。很少有人考虑,企业文化必须有相应的环境条件,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这个环境条件,就是良好的内在机制。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机制,企业文化才能生存并发挥作用。第三,僵化的企业文化重在形式,活化的企业文化重在功能。很多企业搞企业文化,只是为了给人看的,因此重形式甚于功能。企业文化

6、通常具备的六种功能,只有充分发挥这些功能,企业文化才是活的。然而,如果缺乏配套的体制和良好的机制,这些功能就无从发挥。可见,企业文化之活,不是想怎样就怎样,必须依靠相应的体制机制才行。优秀的企业文化要时刻保持创新应变的生机活力。第四,僵化的企业文化从上而下,活化的企业文化上下互动。传统的企业文化建设,都是一群所谓的专家大师,根据老板的旨意闭门造车,按照诊断提炼编制的老一套,搞出一本企业文化手册,然后自上而下地宣贯落地。这种做法大多遭到员工的抵制和嘲笑。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有员工的主动,有自下而上的企业民主,有上下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动。以人为本是一种管理哲学。我们的祖先早于西方两千多年就提出了相似观

7、念,西方超过我们的,不是管理哲学,而是管理科学,即所谓的术。任何管理哲学皆是管理和企业文化的核心,要做到以人为本,必须要解决核心的问题。作为企业中的管理者,修己是重中之重,否则,非物质激励就不能真正长效化、有效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多数中国人的不懈追求。作为管理者,修身就是正人先正己,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员工对领导者有天然的道德要求,认为领导者应该是具有良好道德境界的人,否则,表面上员工尊敬领导,背地里员工可能相当不屑,上下级之间无法形成良性感应,这样的领导所施行的非物质激励其成效可想而知。那么,作为管理者,该怎样做好非物质激励呢?一是真诚服务。管理者扮演服务人

8、的角色,所谓服务人,就是推己及人,即应当从对方角度思考我们能为员工做些什么。我们手中的权力不应是特权,而是服务员工的天职。可惜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官本位意识浓重,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久而久之,企业内部就会形成等级分明、壁垒森严的可怕氛围!十多年前,我在一家企业做总务管理,一天和几个同事加班到晚上十一点,疲惫不堪,正准备下班时,我们的一位领导在酒足饭饱之后跑到办公室,背着双手,踱着方步,面朝天花板,让我们饿着肚子来听他训话,其实就是对每个人无中生有地乱批评一通,显示一下领导威严,弄得大家灰心丧气。果不其然,这家企业两年多就天亡了。要想做好服务,管理者首先应谨记权不越法。即使是对

9、于员工的非分要求,也要坚持一切事务都应在制度许可的范围之内,用真诚获得员工的理解。当然,管理者还要确保制度的合理性,经常予以修正,使之切合时宜,以促进内部管理和员工之间的和谐。其次要谨记权不损人,害怕变革是多数人的本能。因为变革会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员工会觉得没有安全感,形成恐惧变革、阻挠革新的心理。而变革恰恰是企业生命力延续的重要手段,很多企业亡于变革,正是多种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管理者如能坚持这一原则,通过深入细致的沟通,建立员工对企业的信心,使其相信变革有利于企业和大多数员工的发展,从而积极支持变革。再次是权不多用。权变太多,会使员工失去遵守常规的信心,比如一项规章制度经常改来改去,甚至

10、朝令夕改,会使员工对规定本身感到怀疑,此为管理大忌。二是尊重。中国人重视面子由来已久。春秋时,楚庄王因为保全了酒后无德的唐狡的面子,没有戳穿他乘黑暗调戏妃子一事,后来唐狡以死相报,这就是绝缨会的故事。面子就是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有的企业内部,上下级沟通变成了情绪化指责;就事论事变成了就人论事;上级高高在上,下级唯唯诺诺,动辄斥骂成了企业常态:有的企业漠视员工意见或建议,所谓的员工建议绿色通道和满意度调查也只流于形式;有的管理者吝于表扬和奖励员工,认为员工做得好是应该的。殊不知员工在心理上得不到领导认同,工作就没有成就感,长此以往就会失去激情。当然,尊重员工不等于姑息迁就,否则这就是对大部分员工的不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