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docx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441922 上传时间:2025-07-21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28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略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略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略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略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略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略阳县自然资源局二。二三年六月前言1第一章成效与形势3第一节工作成效3第二节机遇与挑战6第二章基础分析11第一节自然资源状况11第二节主要生态问题16第三节趋势研判21第三章总体要求和规划目标23第一节指导思想23第二节基本原则23第三节规划目标25第四章修复分区与重点区域28第一节总体格局28第二节修复分区29第三节重点区域35第五章项目部署38第一节重点项目38第二节一般项目41第六章资金估算51第一节估算依据51第二节投资测算52第三节资金筹措55第四节资金平衡57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58第一节生态效益分析58第二节经济效益分析58第三节社会

2、效益分析59第八章保障措施61第一节组织保障61第二节资金保障61第三节技术保障62第四节监管保障63第五节鼓励公众参与641、略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生态修复分区一览表2、略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重点区域一览表3、略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工程项目一览表4、略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生态修复生态廊道一览表5、略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生态修复生态节点一览表1、略阳县高程数字模型图2、略阳县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3、略阳县流域分布图4、略阳县废弃矿山分布图5、略阳县年均降水分布图6、略阳县气温空间分布图7、略阳县土地利用现状图8、略阳县生态脆弱性图9、略阳县生态恢复力空间分布图10、略阳县生

3、态修复分区图11、略阳县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图12、略阳县生态修复项目布局图*,1刖百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发展理念,依法履行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筹和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进一步落实国家、省级、市级生态修复规划安排,提升略阳县国土空间生态品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根据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市、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陕自然资修发(2020)34号)和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印发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编制

4、工作方案的通知(陕自然资办发(2020)126号)等要求,需编制略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L2035)。略阳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秦岭南麓,汉中盆地西缘,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素有秦蜀要冲、陕甘纽带之称,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生态建设区,肩负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大使命。规划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略阳县实施“一立四振兴”,打造“健康养生地、秦岭会客厅”的总体发展战略。在全面、系统收集略阳县生态环境、自然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状况、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资料结合实地调查,针对略阳县生态环境现状,回顾了生态修复工作成效与不足

5、围绕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劣、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严峻、矿山环境影响等突出问题,依托略阳县自然地理、人文经济、生态环境等条件,明确本次国土空间修复工作的重点区域、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确定了略阳县“十四五”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分析了略阳县生态环境现状,回顾了略阳县生态修复工作成效与不足,围绕所存在的问题,明确本次国土空间修复工作的重点区域、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本规划范围覆盖略阳县境内全域国土空间,基准年是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中期至2030年,目标年为2035年。本规划是落实和深化省、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重要文

6、件,是今后略阳县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第一章成效与形势第一节工作成效“十三五”以来略阳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环保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进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监管监测力度,保障县域水质安全,提升森林质量,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护耕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改善人居环境,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推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一、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全面建立落实县镇村三级河湖长制,严格落实“十年禁捕”要求,妥善处置嘉陵江铭浓度

7、异常事件,建成国控水质监测站2个、镇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厂)82处,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11类标准。二、森林资源质量逐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完成营造林任务24.9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LIl万亩,退耕还林1.6万亩,飞播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6万亩,退化林修复1.65万亩,森林抚育13.1万亩,全民义务植树完成IlO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8.75%,活立木蓄积量1231万立方米。建设林下示范基地4个,累计防治林业有害生物20余万亩,累计除治松材线虫病等枯死松树10余万株。2016年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全省绿化模范县,五

8、龙洞村、中川坝村和寒峰村获评全国森林乡村,金家河镇金家河社区被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三、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严格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秦岭保护“三区”划界、土壤污染详查、第三次国土调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等工作。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山长制,嘉陵江、沮水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荣获全国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称号,并完成8座小水电整治任务,改善了河流生态环境。全县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完成重点区域绿化5282亩,完成投资1523.48万元,其中道路绿化97.7公里,河流水系绿化85.8公里,城区绿化面积增加405亩,工矿区绿化220

9、亩,八渡河流域山体绿化42.5公里,完成全民义务植树160万株。开展了“绿盾”专项行动对略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宝峰山自然保护区、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保护区域内存在的采矿、采石、探矿、工业企业、房地产、水(风、光优)电开发、开垦、挖砂,以及核心区、缓冲区内的旅游开发建设等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排查并督促整改,对位于略阳县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宝峰山自然保护区的6户矿山企业依法实施关闭,并实施了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所有重点保护区域内乱采乱挖、乱排乱放问题已整改完毕,建立健全了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持续推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四、矿山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10、山”理念,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秦岭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为契机,加快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绿色矿山创建工作,通过努力,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恢复逐渐由原来的政府领导变为企业主动作为。近年来,略阳县矿山企业和财政总投资7000余万元,累计完成矿山恢复治理80余公顷。略阳锌厂沟金矿已建成为国家级绿色矿山,陕西诚信实业公司鱼洞子铁矿、金远实业公司东沟坝金矿已纳入省级绿色矿山创建库。深入开展露天采石场整合整治,全县露天采石矿山由2016年的21家降至7家,县域内的矿山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五、耕她保护有效加强一是全县耕地保有量达40.37万亩,完成全县32.35万亩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任务,同时划定了基

11、本农田储备区0.8435万亩。二是实施土地整治项目23个、争取整治资金2850.32万元,新增耕地3035.49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0521.15亩,对耕地进行了保护。六、野生动植物保护稳步进行对全县的84株古树名木普查及挂牌管护,落实管护责任,完成T“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系统”的建立,对五郎坪、仙台坝2株濒危古树实施抢救及原址恢复。持续进行秦岭石蝴蝶小微物种保护,成立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行动专班,积极协同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和各镇办,狠抓宣传发动、检查巡查、依法打击三个环节。制定秦岭红豆杉保护与发展工作方案,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由三个国有林场分别在郭镇、金家河镇、五龙洞镇修复性营

12、造红豆杉700亩,投资119万元,有效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第二节机遇与挑战一、重大机遇(一)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把“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作为重要内容写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首次被写入宪法,“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被写进党章,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建设美丽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来

13、陕考察时强调,“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样的自然生态美景,谁都不能破坏”,并提出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求持续筑牢生态防线,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等国家战略及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国家“双循环”战略实施。这些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汉中市的生态发展,从而有利于汉中市支持略阳县进行生态、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为略阳县

14、加强山水林田草系统化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战略机遇。(二)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政策的推出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9)18号),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9)42号)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中发(2021)24号),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厅字(2019)48号),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自然资发(2019)194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的通知(财办资环(2020)15号);省委、省政府推出“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战

15、略”和出台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系列生态保护政策利好也不断推出。为略阳县构建绿色循环发展体系、有效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提供了法律依据及政策支持。(三)重大战略部署提供了新机遇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机遇,陕西提出支持陕南加快实施绿色循环发展战略,对略阳绿色转型提供了发展机遇,有利于略阳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在保护嘉陵江、汉江流域以及秦岭南麓的生态环境的格局中,促使产业转型升级,转变为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汉江生态经济带规划和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为略阳提供了政策机遇;将有利于略阳聚焦生态建设、产业协同、文化融合和交通互联,以嘉陵江

16、沿线、沮水河沿线和秦岭生态保护区为重点,探索共建嘉陵江、汉江以及秦岭生态屏障。(四)略阳新时代发展战略定位给予新的生态保护修复任务汉中全力打造“六个中心”,培育发展“四个在汉中“增长新动能,明确了“略阳县建设陕陇交界处区域商贸中心、全省绿色循环发展示范县、县域经济升级版”的基本定位,略阳县加快转型发展的思路和路径更加明晰,有利于争取省市绿色循环转型发展政策支持。略阳县全境处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东部片区汉江流域属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因此略阳县肩负着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的重大使命。二、重大挑战(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略阳县地处汉中西缘,秦岭山区,

17、经济发展较为不发达,经济发展受限,需要长期来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开发活动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受威胁程度加剧,栖息地岛屿化、碎片化趋势明显;由于林地地理条件限制,交通、通信等设施建设滞后,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保护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生态保护专业人员缺乏、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管理经费投入不足。“十四五”是略阳县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矛盾凸显。当前略阳县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不容乐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8、还有许多短板亟待解决。(二)发展空间受限略阳县全境处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东部片区汉江流域属于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全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国土面积38.51%,发展空间较为受限。随着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深入实施,秦岭区域项目准入清单陆续出台,略阳县可发展空间和产业门类将受到严格限制,矿产开发等资源型产业发展将受到严峻挑战,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加大,对生态保护有着更高的要求;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耕地数量逐渐减少、耕地质量日益下降,发展空间更加受限。目前,农业水、土资源,矿山资源等约束日益严重,发展空间受限,突破资源约束,解决发展空间受限问题,已成为如今推进绿色循环发

19、展和生态保护修复路上必须越过的阻碍。(三)传统经济发展与绿色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高质量绿色发展是一种全面的发展,不仅仅关注物质财富也关注精神财富,更关注资源、环境和生态,做到人与社会、人与资源、人与环境、人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但是传统发展方式关注的是经济总量的增长,解决物质财富数量的不足。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20、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优质生态环境便成为了人们的需求,因此,从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转换为高质量绿色经济发展是顺应时代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实现转换是经济发展路上必须面临的挑战。第二章基础分析第一节自然资源状况一、自然地理条件(一)自然地理略阳县位于陕西省的西南部,嘉陵江上游、汉江北源,秦岭南麓西段,地处陕甘川毗邻地带,素有“秦蜀要冲、陕甘纽带”之称,是汉中的西大门和陕甘川三省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县城距离汉中市约86km,辖区东、南与陕西勉县、宁强县接壤,西、北与甘肃省康县、成县、徽县接壤。辖15个镇2

21、个街道,县人民政府驻兴州街道。略阳县地理位置如图2-1所示。三J留坝县OK,京昆花遑县-铁路汉中市一三国道省界I高速(二)地形地貌略阳县位于秦岭南麓,汉中盆地西缘,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属山岭重丘区,沟壑纵横,山峦延绵,水系发达,嘉陵江由北向南穿境而过,区内地形起伏变化强烈,最高海拔2376米,最低海拔531米,相对高差1845米,总体呈高山狭谷特征,山脉和水系相互穿插,错综复杂。按其形态及成因类型,可将调查区划分为剥蚀山地和侵蚀-堆积河谷两大类,其中,剥蚀山地按高程又可分为高山区、中山区和低山区三个亚区。(见图22)35M(XM)O IOois Oood - OOoOOS OOOo 詈图例

22、河谷阶地区中山区l山区图22略阳县地形地貌分区图(三)气象根据略阳县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1961-2020年),年平均气温13.6,年均降雨量797.2mm,年平均水面蒸发量680.6mm,无霜期为236天。略阳县地处内陆腹地,受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影响,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北缘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县境北部为暖温带气候区,南部为北亚热带气候区,日照偏少,热量不足,因其地势高差大,立体性气候明显,降水不均,易形成连阴雨、暴雨、干旱等灾害气候。(四)水又略阳县内河流分为一个流域两个水系,均属长江流域,西部为嘉陵江水系,东部为汉江水系,西部的嘉陵江水系占到了全县总面积的71%,流域面积为2014

23、6km2,河网密度为1.14kmk11多年平均含沙量8.18kg113;东部的汉江水系,流域面积为816.4kr2,占全县总面积的29%,河网密度为LIlkm/kmz,水系图见图2-3。3558000035000000356200003fXM00355HoO356(X)0003562000035(MoooO图23略阳县水系分布图OOOOE OoooOz” OOOO89C二、资源本底状况(一)耕地资源略阳县全县总面积2831平方公里,本次规划土地总面积2822.92平方公里。根据略阳县自然资源局提供的略阳县2020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规划土地总面积282292.07公顷,其中耕地16019.

24、17公顷,耕地面积仅占规划面积的5.67%。按照耕地种类分类,水田面积376.80公顷,占耕地面积2.35%,水浇地面积277.07公顷,占耕地面积1.73%,旱地面积15365.30公顷,占耕地面积95.92%;耕地基本以坡地为主,主要集中在坡度15。-25。及大于25。以上地区。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基本完成省市下达的轻度和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积年度任务。(二)水资源略阳县境内有一江十河,属长江流域,分为两大水系,东部为汉江水系,中西部为嘉陵江水系。略阳县水资源总量为50.658亿?(其中地下

25、水2.162亿n?),水资源总量中入境客水为40.94亿nr?,多年自产水资源总量为9.718亿m,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7.56亿n?,地下水资源量为2.162亿11全县平均产水系数为0.41。2019年全县总用水量3097万11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1412万11林牧渔畜业用水量308万11农村生活用水量349万11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332万n?,工业用水量621万nr3,生态环境用水量75万rrP,人均用水量154.9m3,万元GDP用水量42.8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313112020年全年,汉江流域和嘉陵江流域设置12个监测点位累计监测108次,水质均达11类及以上标准,达标率100%,

26、金池院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指标达标率100%,同比水质保持稳定。(三)动、植物资源略阳县生物资源丰富,有野生动物140余种,兽类50多种、鸟类70多种,其中珍稀兽鸟20多种,家畜家禽有黑河猪、乌鸡等,特别是居中国四大乌鸡之冠的略阳乌鸡,于2010年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认证,为陕西省唯一获得保护的家禽品类。略阳县森林面积19.7万公顷(包括乔木林和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森林覆盖率为78.75%,活立木蓄积量1231万立方米,其中经济林面积4.32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0%。主要有桑、漆、油桐、核桃、青冈、棕桐等。而且略阳县是全省核桃、黑木耳、香菇的集中产区之一,还有可供药用的植

27、物479种,国家挂牌收购的达172种,大宗的有天麻、杜仲、当归、黄连、党参等,其中地存杜仲1亿多株,数量居全国之首。生物资源丰富,有药用动植物143科479种,略阳乌鸡、杜仲、天麻、猪苓和黄精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是全国“杜仲之乡”“红豆杉之乡”和全省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县。(四)矿产资源略阳县地处宁、略、勉“金三角”中心位置,素有“富山盛矿”之美誉,全县矿藏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已发现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主要有金矿、银矿、铜矿、铁矿、镁矿、磷矿、硫矿、铅矿、锌矿及石棉、白云石、蛇纹石等33种,矿体及矿点134处,中型以上矿床28个,已探明黄金矿床10个,矿产资源潜在

28、经济价值超过IoOO亿元。(五)自然保护地略阳县自然保护地共有3处,为陕西省宝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陕西省五龙洞国家级森林自然公园、略阳塔坡寺省级森林自然公园。(六)生态保护重要性略阳县集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级为极重要的区域面积占到75.71%,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的极重要等级面积分别占到28.77%、67.54%和50.21%。略阳县生态保护重要性的极重要区面积为1577.22平方公里,占规划面积的55.87%;重要区面积为1007.30平方公里,占规划面积的35.68%;一般重要区面积为238.40平方公里,占规划面积的8.45%。略阳县生态保护极重要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秦

29、岭国家公园,重要区主要分布在沿县域内嘉陵江干流及支流、汉江各支流两侧,一般重要区主要分布在城镇,全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体较高。第二节主要生态问题一、全域生态问题作为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功能不足。略阳县作为国家重点水源涵养区和秦岭自然保护核心区,其生态功能与国家对两区的定位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局部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涵养能力较差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受到威胁等三个方面。一是略阳县境内嘉陵江干支流以及汉江各支流,长期受到人类开采影响,加上暴雨与地形因素,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2020年略阳县水土流失面积为412.84平方公里。二是略阳县天然林林分结构不合理,人工林树种单一,森林郁闭度低,因

30、此森林质量总体不高,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气体调节功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强。三是略阳县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发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经济必然离不开矿产资源开发,矿产资源的开发不仅占据土地资源和污染环境,还易引发地质灾害,进而导致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质量较低且较为破碎化,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系统性不足,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略阳县积极探索并推进生态修复相关工作,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部门之间协调推进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类生态系统,但生态保护修

31、复的相关职能分散于环保、水利、农业、自然资源等部11,整体合力还未充分发挥。二是尚需强化统筹各类工程项目资金、增强资金使用效率。略阳县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在空间上重叠分布,导致水土流失治理、矿山恢复治理、土地综合治理等工程项目在区域上相互叠加,资金投入容易重复,影响资金使用效率。三是生态保护修复考核评价机制仍需完善。考核评价工作是推进和完善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环节,但目前生态效益核算、生态补偿机制、绿色融资机制等体制机制尚未建立或尚不完善,影响生态保护修复成效。二、生态空间生态问题局部地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形势较为严峻。略阳县大部分城镇和农村宅基地沿江或沿河分布,当地水生态环境不可避免会受到人类活动

32、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略阳县城镇沿嘉陵江、汉江流域分散分布,城镇人口多,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大气污染不可避免地会对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二是嘉陵江及汉江干支流防洪工程水平较低,局部区域防洪排涝能力不足,而且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灌溉配套建设老化失修,有效灌溉面积减少。三是工程设计无法兼顾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仅仅满足兴利除害的单一水功能。四是行业监管机制不健全,当前监管仍以治标为主,主要方式仍是纠正人的错误行为,实现调整人的行为的治本监管机制尚未建立。水土流失严重,矿山生态修复压力大。2020年略阳县水土流失面积412.84平方公里,其中轻度侵蚀320.03平方公里,中度侵蚀3

33、7.53平方公里,强烈侵蚀21.83平方公里,极强烈侵蚀29.73平方公里,剧烈侵蚀4.0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山区低山缓坡丘陵一带,大雨和暴雨经常会造成地质灾害发生,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而且目前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简单,从生态流域向生态经济型、清洁型流域的转化还有很大差距,生态环境脆弱的局面未得到根本上的改变,治理和保护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略阳县矿产资源丰富,开采矿点多,略阳县境内有54个矿点,其中历史遗留矿山4个,关停矿山16个;矿山开采过程中形成大量弃渣、高陡边坡、采空区,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部分废弃矿区关闭后并未进行修复治理,容易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发生,同

34、时侵占损毁了大量土地资源,影响了当地的水、空气等。后期历史遗留和责任人不明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不仅治理难度大,而且生态修复治理投入和需求还处于不平衡状态,需求远大于投入,实现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有效监管压力较大。三、农业空间生态问题耕地资源少且质量不高。根据略阳县自然资源局提供的略阳县2020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本次规划土地面积282292.07公顷,其中耕地16019.17公顷,耕地面积仅占规划面积的5.67%。略阳县耕地基本以坡地为主,主要集中在坡度15。.25。及大于25。以上地区,土地贫瘠,大面积耕地摞荒严重,耕地生产价值低,因雨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地质灾害频发,靠近河道边的耕地

35、常受洪水灾害影响而破坏。而且因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用地需求增加,部分建设用地占用部分优质耕地,存在占优补劣情况,部分耕地复耕持久性低,基本复耕1-2年后,便因耕种不方便弃耕,自然成草。农村土地利用率较低,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存在。受地形限制,县域内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为缺乏,县域耕地主要分布在平坝、河谷阶地、丘陵及区域内低山河谷带,部分在山坡的坡耕地比较零星破碎,不便于管理和集中播种与作业。同时,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差,土地资源利用低效、碎片、无序,农村宅基地较分散,农用地种植很难形成规模化运作、机械化耕作,集约化利用水平总体上偏低,土地流转的组织化、有序化水平不高,导致土地抛荒问题突出,大量农用地资

36、源长期闲置。农药、化肥的长期施用、畜禽养殖、农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不当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对当地农村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造成污染。四、城镇空间生态问题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影响生态环境。根据统计,2016年至2020年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为36.96公顷,2016年新增用地19.10公顷,2017年新增用地13.93公顷,2018年和20用年新增用地0公顷,2020年新增用地3.93公顷,除了2018年和2019年每年均有建设用地增加,建设用地的增加必然伴随着生态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的减少,土地资源逐渐减少,城市开发与生态保护矛盾较突出。而且,随着各类基础设施施工建设干扰程度增强,生态景观完整性进一步受

37、损,因修路、城市建设等原因,部分林地、园地、耕地等被迫转变为硬化的建设用地,自然景观和环境破碎化加剧,生态完整性受损;工程建设完成后,人类活动增多,干扰不断加强,破碎程度往往继续加剧,导致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服务功能降低,对生态系统完整性造成损害。因此,在城镇发展建设相关工程的过程中,应在规定的城镇开发边界内进行有序建设,尽量开发利用闲置地和废弃地,进行城镇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生态环境。城镇生态环境问题多,生态景观破碎。由于略阳县绿色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尚处于起步阶段,居民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排放、城市扬尘污染等环境问题仍旧存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处理厂、饮用水源地环

38、保设施及其配套设施等在建设规模、保护成效等方面不能完全满足最新环保需求。城镇生态景观破碎化,城镇内部及周边山体和河湖水系生态破坏,城镇内外河湖水系、道路、绿地连通性差,生态网络难以形成,城镇植物群落简单,绿地生态功能较低,造成生态环境不稳定。而且,略阳县位于三水汇流、五山环抱之地,城区由三水六岸组成,地势低洼,一遇暴雨易成洪灾,县城内涝严重,暴雨是造成流域内山洪灾害最主要的因素,在建堤防仅对县城、部分场镇及重点村落的重点防护区域起保护作用,部分区域仍缺乏有效保护,稍遇洪水便会泛滥成灾。第三节趋势研判根据市级双评价结果来看,略阳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区占大部分,因此略阳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是

39、非常有必要的。生态脆弱性结果显示略阳县整体处于一般脆弱,生态脆弱性主要为水土流失脆弱性,略阳县的水土流失脆弱性以轻度和中度为主,因此略阳县需在脆弱区部署水土流失生态修复项目。根据水资源状况来看,水资源丰富,水资源平衡状态较好,但部分区域工程性缺水和局部缺水仍然存在,农业灌溉设施建设较为滞后、老化,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利用率较低,因此建议略阳县后续规划加强节水和高效利用水资源,提升水源涵养维持能力。略阳县境内分布大量矿山,因此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仍需要大力修复改善,矿山生态问题中掺杂着地质灾害、水土流失问题及农业生态问题等,导致治理难度较大,因此建议后续略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中将矿山生态修复作为重点

40、根据略阳县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结果,生态系统恢复力水平处于中等。综上,略阳县生态风险总体处于较安全水平,以低风险为主,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人类活动强烈的区域,例如沿江河两岸、城镇及其周边区域,生态风险分布呈现由嘉陵江、沮水河向两侧扩散加剧的趋势,因此建议按照嘉陵江流域、汉江流域及秦岭国家公园三个大区域对生态修复任务进行划分,秦岭国家公园作为水源涵养区,嘉陵江上段由于水土流失较为强烈划分为水土流失防治区,嘉陵江下段和汉江流域则是作为生态保护修复区。建议今后在实施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过程中,不仅仅要大力进行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秦岭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提升生态建设数量化指标,而且还应着重从生态

41、景观连通性、稳定性的角度,进行宏观布局,优化生态景观格局,降低生态景观破碎化程度,控制人类活动的干扰,构建稳定可持续的生态景观网络体系,确保略阳县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社会经济齐头并进,强化生态文明宣传,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第三章总体要求和规划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刻领会习近平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紧盯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奋斗目标,贯彻落实国家共建“一带一路”、

42、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面向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落实中央、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筑牢秦岭生态安全屏障,提升农田生态质量,提高人居生态环境品质,全面提升城市能级、生态价值转化能力。优化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新时代国土空间保护体系,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强嘉陵江和汉江流域综合治理,依托景观文化资源,打造嘉陵江、汉江流域生态人文景观带,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城乡融合发展、生态环境优美、创新活力旺盛、生活安全幸福、人民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略阳。生态修复应坚持节约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系统解决核心生态问题为

43、导向,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为主线,合理划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确定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合理设置目标任务,科学部署和实施生态修复重点项目,助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基本原则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辅助修复为辅,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根据生态系统退化、受损程度和恢复力,合理选择保育保护、自然恢复、辅助再生和生态重建等措施,恢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牢牢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问题

44、导向,因地制宜。立足略阳县域自然地理格局和生态系统状况,准确识别突出生态问题,科学预判主要生态风险,提出科学合适修复策略。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规划目标,明确需要解决突出问题,聚焦区域内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采取针对性的生态修复策略,达到重点突出、特色明显的修复效果,推进形成生态保护和修复新格局。科学治理,综合施策。以生态本底和自然禀赋为基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合理配置保护和修复、自然和人工、生物和工程等措施,实施差异化生态保护修复策略,提高修复措施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有计划、分步骤科学合理推进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完善机制,合理统筹。深化生态保护修复领域改革,释放

45、政策红利,创新多元化投入和监管模式,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生态保护修复体系,按照财力可能、技术可行的原则,优化工程布局、时序,对保护修复措施进行适宜性评价和优选,提高工程效率,促进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可持续利用与价值实现,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综合效益最大化。第三节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筑秦岭生态屏障,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建立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现代化水平,保障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共生、自生、共生正向演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二、具体指标

46、一)近期(2025年)规划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森林、农田、河湖、湿地、矿山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明显好转,森林质量明显提升,野生动植物和特有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地生态廊道得到有效建设,矿山环境有效修复,农田生态质量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增强,区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秦岭山区、汉江、嘉陵江流域等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到2025年,全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维持1090.1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79.96%,林地保有量为314.5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为1300万立方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为100%,水土保持率为86.14%

47、湿地保护率为28%,城镇开发边界内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2.5平方米/人,矿山综合治理面积为120公顷,国土综合整治规模9333公顷,退化林地修复面积为3.70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2.10平方公里,新增湿地修复面积0.2平方公里,新增生态恢复岸线修复长度94公里,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面积为0.2平方公里。(一)远期(2035年)规划目标已经构建稳定、绿色、可持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保护修复文明格局,全县森林、农田、河湖、湿地、矿山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更加稳定,物种更加丰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进一步加强,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得到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得到全面提升,水土流失、污

48、染土地、采矿受损土地得到全面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得到系统修复,生态环境脆弱区、生态环境受损区得到根本改善,同时历史遗留矿山得到全面治理,绿色矿山体系基本建成。到2035年,全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维持1090.1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81.52%,林地保有量为314.5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为1500万立方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为100%,水土保持率为87.61%,湿地保护率为50%,城镇开发边界内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6.5平方米/人,国土综合整治规模为12000公顷,退化林地修复面积为13.7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30.08平方公里,新增湿地修复面积1.0平方公里,新增生态恢复岸线修复长度130公里,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面积为LO平方公里。略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指标体系见表3.1。三、指标体系表3略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指标体系指标类型指标名称单位基准年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属性备注202020252035生态质量类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产业政策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