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报告书2.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23009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33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报告书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环境影响报告书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环境影响报告书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环境影响报告书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环境影响报告书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报告书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报告书2.doc(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项目编号:GXHBS-2006-02-广西沿海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单位:*研究所证书编号: 编制时间:二六年六月目 录(简本)I1总则11.1评价目的11.2评价依据11.3评价范围21.4评价方法21.5评价技术路线32规划概述与分析42.1规划概述42.2环境影响评价的早期介入对规划的影响93环境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113.1生态环境现状113.2海洋环境现状与变化趋势分析123.3海洋生产力评价143.4内陆地表水现状及变化趋势153.5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及趋势163.6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63.7规划区域主要环境问题和制约因素174规划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结论21

2、4.1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结论214.2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结论214.3海洋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结论224.4空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结论244.5声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结论254.6固体废物影响预测分析结论254.7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结论254.8对旅游环境的影响分析结论254.9规划环境风险评价结论255环境容量及资源承载力275.1海洋环境承载力275.2内陆地表水环境容量275.3空气环境容量285.4生态及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286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与分析316.1环境影响综合评价316.2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分析326.3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分析336.4规划的循环经济分析346.5规划方案调整及优化建

3、议347环境管理综合措施367.1环境保护对策367.2环境影响减缓措施377.3沿海工业区规划建议418环境管理红线指标438.1开发活动环境管理红线438.2区域开发红线449结论469.1环境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469.2规划影响分析509.3规划主要环境影响519.4综合评价结论53III1总则1 总则1.1 评价目的 通过对沿海工业所处的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弄清工业发展规划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在全面分析工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准确、科学地识别规划的环境影响因子。 通过研究规划区域的环境特点、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沿海工业发展规模、产业定位、功能布局的合理性、有

4、效性。 预测实施规划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符合实际的、有针对性的环保对策和措施。 从环保角度评价沿海工业发展规划的可行性,为管理部门科学决策和建设单位加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1.2 评价依据1.2.1 法律法规依据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依据。1.2.2 技术规范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规划评价技术规范及相关技术规范等1.2.3 项目依据包括十一五的相关规划:广西沿海工业规划、广西工业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等各地市相关工业 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1.3 评价范围1.3.1 陆域评价范围陆域评价范围主要包括防城港市、钦州市、北海市所管辖的陆地区域以及沿海滩涂,陆域评价环境要素主要包括空

5、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以及沿海三市所产生的固体废物。1.3.2 海域评价范围海域评价范围为沿海岸带外延20km, 西起中国与越南交界的北仑河口,东至与广东接壤的英罗港,海岸线全长1595km。1.4 评价方法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相关法规、技术规范要求,本评价拟采用以下技术方法:(1)区域规划及分析主要采用物料衡算、类比分析、查询参考资料、工艺全过程分析和排污系数法等技术方法、对规划方案用情景分析进行。(2)环境现状评价主要采用收集资料、遥感、现场勘察、现状监测、数理统计等技术方法。(3)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主要采用数学模型、类比分析、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

6、(4)总量控制指标分析利用环境质量模型计算评价范围内受纳体环境容量和允许排放量,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提出评价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建议。(5)公众参与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座谈会征询意见的方式进行。1.5 评价技术路线评价工作技术路线见图1-1。编写报告书实施监测与跟踪评价放弃规划公众参与评价结论针对规划方案提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对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评价指标规划分析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修改规划目标或规划方案采纳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规划方案图1-1 评价工作程序图53中国 广西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地址:南宁市教育路5号 电话:771-53

7、31497 邮编:530022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P.R.China Add: 5Jjiaoyu Rd. Tel: 771-5331497 Post: 5300222规划概述与分析2 规划概述与分析2.1 规划概述2.1.1 规划总体目标到2010年,沿海工业发展环境和企业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工业总量迅速扩张,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工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建成一批对我国北部湾区域和西南地区具有长远影响的重大项目,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并辐射东盟地区的优势企

8、业,实现主导产业突出,技术创新体系完备,骨干企业优势明显,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产业布局合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态势。2.1.2 主要工业经济指标(一)工业总产值 “十一五”期末,沿海工业预期实现工业总产值2300亿元,其中,钦州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53.7%;北海工业总产值达6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5.04%;防城港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32.6%。(二)工业增加值到2010年,沿海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30亿元,年均增长40.9%,其中;钦州实现工业增加值380亿元,年均增长53.9%;北海实现工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为28.5%防城港到201

9、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0亿元,年均增长37.6%。(三)工业投资额“十一五”期末预期完成工业投资额1500亿元,其中钦州预期完成工业投资600亿元,防城港完成工业投资额达到500亿元,北海完成工业投资400亿元。(四)企业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沿海主要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保持上升态势,到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65以上。(五)循环经济发展目标2010年,沿海地区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 2.36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达到4%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230m3,年均下降9%;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6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资源节约综合利用

10、水平进一步提高。2.1.3 重点发展产业和工业布局2.1.3.1 重点发展产业一、加快发展重化工业(一)全力培育和发展沿海石油化工产业集群打造沿海石油工业园区。在沿海建设1500至2000万吨炼油、300万吨液化天然气、西南成品油管道二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形成60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打造沿海石油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石化深加工。重点建设90万吨乙烯、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大颗粒尿素、40万吨乙醇、40万吨聚氯乙烯、6万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60万吨天然气甲醇、60万吨聚酯(PX)、20万吨/年丙烯腈等项目,形成120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成为我国重要的石化工业园区。逐步形成八大石化产

11、业链:乙烯-乙烯衍生物-化纤原料-有机化工原料产业链。 芳烃-聚酯及非纤用聚酯-涤纶-纺织服装产业链。 己内酰胺-聚酰胺-锦纶-服装面料、轮胎帘子布、化纤地毯、工程塑料产业链。丙烯-丙烯衍生物-丁辛醇-增塑剂产业链。双酚A-聚碳酸酯及其制品加工产业链。正丁烷-顺酐-1,4丁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产业链。裂解混合碳四-丁二烯抽提-溶聚丁苯橡胶产业链。产业布局:炼油产业布局在钦州;液化天然气产业布局在北海;石化深加工产业主要布局在钦州、北海、防城港,并向南宁、柳州等地延伸。(二)培育和发展沿海钢铁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钢铁冶炼。促进武钢与柳钢的重组联合,争取建设防城港企沙千万吨大型钢铁基地项目;积极

12、推进钦州200万吨特殊钢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精深加工。建设防城港企沙年产1000万吨精品板材工程,重点发展热轧薄板、冷轧薄板等优质钢材,支持钦州发展弹簧钢、齿轮钢等高质量汽车结构用钢,成为广西特殊钢生产基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钢铁制品、炼焦、机械制造、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产业布局:钢铁冶炼产业布局在防城港、钦州;精深加工产业布局在防城港、钦州;相关产业布局在防城港、钦州,并向南宁、玉林等地延伸。(三)培育和发展沿海林浆纸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林浆纸一体化,提高产业集中度。按照“集中制浆,规模造纸”的原则,重点建设广西金桂纸业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广西高峰-芬兰斯道拉恩索公司

13、年产6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成为全国重要的林浆纸一体化基地。加快发展精深加工。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的液体包装纸、胶版印刷纸、彩色课本纸、美术铜版纸、高档包装纸、多种商品浆及高档纸制品等各类文化生活用纸及纸制品,天然香料等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家具制造等产业。积极发展综合利用。以林区砍伐、造材、加工和林浆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物为原料,发展以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为主体的人造板材和家具产业。 产业布局:制浆、造纸产业主要布局在钦州、北海;精深加工产业主要布局在钦州、北海、防城港,并向区内其他区域延伸;综合利用产业主要布局在钦州、北海、防城港。(四)加快发展沿海电力工业大力发展以火电、核电为主的电力

14、工业。重点支持建设钦州2120万kW、防城港2120万kW、北海60万kW等火电项目,争取建设防城港白龙4100万kW核电项目。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电子信息产业以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载体,建设北海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加快北海银河软件科技园建设。全力支持恒基伟业北海科技园建设。推进北辰基业国家级网络计算机产业化项目进程。支持北海新未来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做大做强。(二)医药工业依托北海、钦州的资源和产业发展优势,重点支持年处理1000吨血浆GMP异地改造、苦瓜综合利用、头孢类原料药合成基地、863生物制药工程成果产业化等项目,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

15、65亿元。(三)海洋生物产业重点支持甲壳素酶解法生产低聚糖及其衍生物开发、海藻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研制开发洗眼液等项目建设,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 三、重点发展资源及特色产业(一)水产品加工业充分利用沿海地区丰富的渔业资源,做大海产品冷冻加工,加快海产品精深加工,发展以罗非鱼为主的淡水鱼加工业。产业布局:主要布局在北海、钦州。(二)建材工业发展以水泥、陶瓷、玻璃、石膏等为主的建材工业。产业布局:主要布局在北海、钦州。(三)制糖工业强化制糖产业,延长蔗糖产业链,拓展生物工程领域,大力发展综合利用,建立生态循环工业。产业布局:主要布局在钦州、防城港。(四)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淀粉、酒精、鹅

16、肥肝、黄瓜皮、茶叶、大蚝、水牛奶、百香果、饮料、桂油、茴油、天然大茴香脑、天然苯甲醛、肉桂醛、柠檬醛、茧丝绸、金花茶系列保健产品、编织等加工业。产业布局:钦州、防城港、北海。四、积极发展外向型加工业(一)培育和发展沿海粮油食品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粮油加工业。重点支持大海粮油(防城港)公司三期技改扩建、防城港新海油脂公司二期技改扩建、钦州大洋粮油年综合加工80万吨大豆、钦州华港公司年加工60万吨大豆、钦州新德天公司年产木薯酒精20万吨及其副产品等项目。带动发展相关产业。带动发展饲料等相关产业。重点支持防城港岳泰股份公司二期技改扩建等项目。产业布局:主要布局在防城港、钦州。(二)发展出口型加工业以出口

17、为导向,发展电视机、液晶显示屏、电脑配件、软件开发、电机、小型家电等加工业。产业布局:主要布局在防城港、北海。(三)发展大型船舶修造业以多元化投资形式在防城港建设8万吨级的大型船舶修造基地。2.1.3.2 工业布局一、北海市实施“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大型临海工业为支撑,以园区经济为主要载体,优先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海洋生物工程、新能源产业。充分发挥区位及港口优势,大力发展电力、石化等产业;发挥海洋资源、矿产、农副产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珍珠、海产品、矿产、农副产品加工业,建设成为广西临海大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二、钦州市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项目支撑,开放带动

18、,建设临海工业城市”的战略,做大做强医药、制糖、建材三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电力等大进大出的临海工业;大力发展冶炼、造纸、海洋生物、海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及竹芒编、坭兴陶瓷等出口创汇工业,建设成为广西临海大工业园区。三、防城港市按照“大港口、大通道、大工业、大开放、大发展”的战略方针,大力发展临海工业、沿边工业、农产品与海洋特色资源加工业,重点发展钢铁、电力、粮油加工等临海工业,大力发展机电、化工、香料、制糖等地方特色资源加工业,建设成为广西临海大工业园区。2.1.4 工业区建设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区域经济与特色产业相结合,立足循

19、环经济、构建生态工业园区,优化城市功能、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思路,推进沿海工业园区建设。2.2 环境影响评价的早期介入对规划的影响早期介入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之一,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尽可能在规划编制的初期介入,并将对环境的考虑充分融入到规划中。本环评正是依据这一原则积极参与到广西沿海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当中。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专家咨询等工作,广西沿海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文本不断进行相应的完善、修改,尽量减少对未来区域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广西沿海地区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组织2次专家座谈会,专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1) 重视循环经济产业的

20、培育,及相关产业的延伸。(2) 规划应考虑国家对国家对钢铁等某些产业的宏观调控影响。(3) 充分考虑工业规划实施对森林等资源的影响、减少耗水地区的高耗水项目的布局。(4) 生物原料产业如原料酒精应统一布局。(5) 基地建设先行,环保设施如污水治理设施优先建设。部分意见已在规划中得到体现。 3 below环境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3 环境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3.1 生态环境现状3.1.1 沿海区域陆地区域生态现状3.1.1.1 植被资源现状广西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植被分区属桂南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雨林区。自然植被分布受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显著,植被分布具有热带植被特征。陆生植物共

21、228科,931属,近2000种,其中乔木670种,分别占广西和全国乔木树种的60和23,灌木411种。广西沿海地区植被繁茂,主要群落类型大致分为季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稀树矮草等5大类。广西沿海地区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著称,尽管该地区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但在一些干扰程度相对较小的区域、如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和已受到保护的生态公益林区,生物多样性依然十分丰富。3.1.1.2 自然保护区广西沿海地区分布有8个自然保护区。分别是:防城金花茶自然保护区、合浦儒艮自然保护区、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北仑河口海洋自然保护区、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涠洲岛自然保护区、茅

22、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防城万鹤山鹭鸟自然保护区。3.1.1.3 陆生生态综合评价沿海地区的陆生生态环境质量属优良的有防城港市区;较好的有浦北县、上思县、灵山县、钦州市区;一般的有合浦县、北海市区。由于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普遍存在着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不高,树种单一,森林质量差,针叶纯林比重过大,荒山草坡仍有较大面积分布,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较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旱涝灾害频繁,生物多样性仍受到较严重威胁。3.1.2 广西沿海区域海洋生态现状从类型上分,广西沿海海洋生态系统主要有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海草生态系统。3.1.3 海域生物资源概述广西沿海

23、有南流江、大风江、北仑河、钦江和茅岭江等众多的独流入海江河注入,生物饵料和营养盐丰富,水温、盐度适中,水质较为洁净,适宜于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生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广西沿海海域的浮游植物计有82种,以硅藻占绝对优势,有79种,占总种类的96.3%,其中角刺藻属种类最多,有19种;其次为根管藻属9种,盒形藻属7种,半管藻属5种,圆筛藻属4种;另外还有甲藻类3种,分别为角藻属、多甲藻属、鳍藻属。调查结果表明,广西红树林生境中的底栖硅藻有159个种,大型底栖生物有111个种,其中贝类49个种,甲壳类44种,鱼类11种,其他动物7种。广西跟红树林有关的重要经济动物有光裸星虫、可口革囊星虫、合浦珠母

24、贝、文蛤、青蟹、长毛对虾、中华乌塘鳢、鲍罗豆齿鳗、弹涂鱼、鱼、鲻鱼。广西海岸红树林区还是白鹭和一些珍稀候鸟的中转站。蛇和老鼠也常出没于林中。 3.2 海洋环境现状与变化趋势分析3.2.1 广西沿海区域入海污染源概况广西近岸海域入海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独流入海河流和船舶污染源、海水养殖(主要是对虾养殖)污染源。2004年直排入海工业废水量为858.36万t,污染物排放量1321t,其中化学需氧量1271t,占污染物排放量的96.23。2004年独流入海河流污染物入海量为314614t,其中化学需氧量290522t。2004年北海市和防城港市向附近海域排放生活污水2345.6万t

25、,污染物入海量10759t,其中化学需氧量9820t,营养盐927t。整个广西沿海地区海上机动船舶全年向海域排放石油类污染物2739t。2004年对虾养殖废水95472.0万t,排放化学需氧量33415t,排放营养盐621t。3.2.2 海水水质现状监测2004年广西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结果见表明:pH值范围为7.218.11,平均值为7.94,超标率为6.0%,最大超标倍数为0.08倍,比2003年平均值略有降低;溶解氧浓度范围为3.209.30mg/L,平均值为6.68mg/L,超标率为0.8%,比2003年平均浓度增加了1.2%;化学需氧量浓度范围为0.171.75mg/L,平均值为0.61

26、mg/L,无超标现象,比2003年平均浓度减少了1.6%;无机氮浓度范围为0.0080.68mg/L,平均值为0.070mg/L,超标率为4.0%,最大超标倍数为1.3倍,比2003年平均浓度减少了49.3%;活性磷酸盐浓度范围为未检出至0.092mg/L,平均值为0.0045mg/L,超标率为1.33%,最大超标倍数为2.1倍,比2003年平均浓度减少了50.0%;铜浓度范围为未检出至4.0g/L,平均值为0.6g/L,无超标现象;砷浓度范围为0.86.9g/L,平均值为1.9g/L,无超标现象,与2003年相比,平均浓度变化不大;汞浓度范围为未检出至0.058g/L,无超标现象;铅、镉重金

27、属及石油类污染物未检出。各站位海水水质类别判定方法采用单项指标评判法,即所定评判指标中(pH值、悬浮物不作为评判指标),只要有1项超过一类,即判为二类水质,只要有1项超过二类,即判为三类水质,依此类推。枯水期,属一、二类水质的站位占83.72;丰水期,属一、二类水质的站位占88.37;平水期,属一、二类水质的站位占95.35。在监测的所有站位中,属一类水质的站位有30个。属二类水质的站位有3个,即钦州市的水井坑红树林保护区(GX003)、钦州港口作业区(GX004)、防城港市的北仑河口保护区(GX024)。表4.2-1 海水水质评价结果水期站位数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超四类()

28、超标指标最大超标倍数枯水期4379.074.659.302.324.65活性磷酸盐、 无机氮石油尖2.071.270.60丰水期4381.396.989.300.OO2.32无机氮石油类0.760.29平水期4393.022.334.650.00O.00石油类0.40 属三类水质的站位有8个,即北海市的党江海养区(GX015)、北海港口区(GX026)。沙田海养区(GX029)、涠洲南湾港口区(涠洲南湾港口区4);钦州市的茅尾海(GX002)、龙门港口区(GX005);防城港市的北风脑海养区(GX0017)和天堂滩旅游区(GX017)。属四类水质的站位只有1个,即北海港口区(GX025)。属超

29、四类水质的站位有2个,即北海市的侨港(侨港2“)和钦州市的茅尾海(GX001)。评价结果表明,2004年度广西近岸海域水环境主要污染物是石油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污染规律表现为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近岸远岸,港口排污区和海水养殖区其他海区。根据2004年和2003年的综合指数比较,广西近岸海域水环境污染比上年度有所减轻。3.2.3 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广西近海区域海洋20012004年主要污染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石油类等监测值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沿海区域溶解氧总体向好,COD和石油类有下降趋势,无机氮明显下降。 3.3 海洋生产力评价3.3.1 叶绿素a含量海洋中的光合作用,是通过含

30、有叶绿素的植物进行的。叶绿素是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也是浮游藻类现存量的良好指标。几乎所有异养生物都是以初级生产者为主,所以浮游植物叶绿素的含量及其光合作用能力的大小,是渔业潜在产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以叶绿素含量来表示浮游植物的现存量。本次评价采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调查成果,广西沿岸各湾区叶绿素的含量,以防城港湾海区的为最高,两航次测定结果平均达1.10mg/m3;铁山港湾海区的次之,两航次平均达0.94mg/m3;珍珠港湾海区和钦州湾海区的再次之,平均分别为0.85和0.80mg/m3;廉州湾海区的最低,两航次平均仅为0.65mg/m3。3.3.2 初级生产力及其分布 生

31、产力,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一种表现,它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密切相关;而初级生产力,则是生物生产力的基础。每m3水体中每小时的初级生产力,称生产速率。而单位面积水柱的真光层中,浮游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生产力的总量,称为积分生产力,通常以mg/(m2d)表示。广西沿岸各湾区年初级生产力水平可见,钦州湾海区的生产力水平最高,防城港湾的次之,铁山港湾及珍珠港湾海区的生产力水平相当,廉州湾海区的生产力水平最低。3.4 内陆地表水现状及变化趋势3.4.1 广西沿海城市工业废水污染情况2004年广西沿海城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10333.77万t、其中达标排放量为8573.31万t,化学需氧

32、量、石油类、氨氮排放为分别为105005.17t、18.69t、5246.54t。广西沿海城市只有北海市有一座污水处理厂,沿海各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9955.4万t,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8820.4t,氨氮排放量3069.6t。3.4.2 现状监测概况广西沿海城市有4条独流入海河流分别为南流江(4个断面)、北仑河(1个断面)、钦江(2个断面)。其中北仑河为国际河流,沿与越南的边界线入海。表4.4-1 断面水质类别及平均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河流名称断面名称水环境功能目标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水质类别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水质类别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水质类别平均综合污染指数南流江南域0.280.330.28

33、亚桥0.300.300.29北仑河东兴旧纸厂0.370.360.42钦江青年水闸0.200.300.20横水渡劣2.720.390.58各河流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南流江、北仑河各水期水质达良好以上,而钦江水质各水期均为污染。受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项目为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各水期无法满足水环境功能目标的断面情况详见下表。表4.4-2 无法满足水环境功能目标的断面情况河流名称断面名称水环境功能目标水期实测水质类别南流江六司桥枯钦江青年水闸丰钦江横水渡枯劣平3.4.3 内陆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广西沿海区域主要河流为南流江、北仑河及钦江,20012004年各河流的主要污染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

34、氧量、氨氮、石油类等。20012004年南流江的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呈下降趋势,生化需氧量、氨氮呈略为上升的变化趋势。20012004年北仑河的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呈下降趋势,石油类呈略为上升的变化趋势。20012004年钦江的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呈波浪式变化趋势,生化需氧量、氨氮呈略为下降的变化趋势。3.5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及趋势3.5.1 监测结果及质量评价结果2004年度广西沿海三市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均值及其与上年比较结果持平。广西沿海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3.5.2 沿海主要城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20012004年度北海

35、市近年空气质量情况变化趋势为:NO2浓度有下降的趋势,其他污染物浓度变幅不大,基本持平。20012004年度钦州市近年空气质量情况变化趋势为: SO2浓度有下降的趋势,而NO2浓度则有上升的趋势,其他污染物浓度变幅不大,总体下降。20012004年度防城港市近年空气质量情况变化趋势为: SO2浓度有下降的趋势,而SO2、NO2浓度则有上升的趋势,其他污染物浓度变幅不大,总体下降。3.6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广西沿海各城市均开展区域环境噪声普查及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北海市还进行了功能区噪声定期监测。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除钦州市高于4类区域昼间标准即70分贝外,其余城市均低于区域昼夜标准,声环境质

36、量整体基本良好。广西环境质量报告书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统计结果表明,平均等效声级最大的是防城港市和北海市属于轻度污染;钦州市噪声区域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3.7 规划区域主要环境问题和制约因素3.7.1 主要环境问题3.7.1.1 内陆河流可利用环境容量不足,河流局部受污染广西沿海城市除北海市有污水处理厂,钦州及防城均未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大量排放、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导致沿海城市局部河段及小河流的受污染影响。钦江因径流量小,受2004年旱情影响,上游来水减少,局部河段出现了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钦江、南流江水质中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石油类等因子超标情况较突出。此外,由于自然资

37、源的不合理开发对流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以及农村养殖业的发展使大量农业面源污染物进入水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因素之一,也是较难控制的环节。局部河流出现事故污染,如南流江沿岸纸厂等事故污染情况时有出现,对局部河流影响较大。3.7.1.2 广西近岸海域水质良好,但小范围的局部污染时有发生由于钦州及防城均未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广西近岸海域排污区等区域水环境局部受无机氮和石油类的污染,局部海域受活性磷酸污染。受污染的海域主要是海水养殖区和港口排污区,污染规律表现为枯水期比丰水期污染重,丰水期比平水期污染重,近岸污染比远岸污染重。受无机氮污染的海域为北海市的党江至西

38、场海水养殖区、钦州市的茅尾海海水养殖区、龙门港口区、水井坑红树林保护区和防城港市的北仑河入海口海区;受石油类污染的海域为北海市的沙田海水养殖区、钦州市的茅尾海海水养殖区和防城港市的天堂滩旅游区、北风脑海水养殖区;受活性磷酸盐污染的海区为北海港口区和侨港港口区。受无机氮污染的水期主要是枯水期和丰水期,受活性磷酸盐污染的水期主要是枯水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业、生活和农业污染都呈上升趋势。沿海各城市虽然近年来都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场,但目前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多,部分垃圾仍然集中堆放或沿江倾倒,无害化处理率低;随着旅游业、养殖业、工业的发展,近岸海域水质呈下降趋势,沿海河

39、口地区和城市附近海域污染较严重;塑料包装物等导致的“白色”污染和矿业排放的固体废物污染较为突出。3.7.1.3 海洋资源开始衰退,生态破坏情况尚未完全遏制由于长期过度捕捞,渔业资源己明显衰退,捕捞量下降,捕捞的低值鱼和小型鱼比重上升,入海河口与一些海湾本来是生物生产较高的地方,由于沿岸工业污水大量超标排入,致使滩面变黑。此外,由于受沿岸排放废水的污染影响,近岸海域水体的水质已经对海域生物构成一定的压力。近年来,沿海红树林受到破坏的现象不断出现,除了直接占用红树林地直接砍伐破坏外,由于沿海工业区不断发展带来的海水污染对近海区红树林的影响也比较大,如钦州港建设曾破坏约4.5hm2的红树林,目前还发

40、现局部红树林的退化现象,但具体机理不明。3.7.1.4 受外部污染物输送的影响,防城港市酸雨频率较高广西有33个市县被列入国家酸雨控制区范围,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42.3%,且酸雨有向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发展的趋势,部分地区酸雨频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防城港市虽然大型的工业企业不多,但近年却出现酸雨污染现象,受外源污染的影响,酸雨较高。3.7.1.5 公路等交通项目建设影响沿海自然景观滨海公路的建设给区域交通带来便利,有利于当地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从环境景观的角度而言,滨海公路的建设对滨海区域及海陆结合部位的块状景观的有影响。3.7.1.6 饮用水资源沿海城市一般的饮用水资源来

41、源于地下水,随着工业化进程,人口剧增,地下水饮用水取水量与日俱增,造成局部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淡水恶化,对地方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3.7.1.7 环保监管能力薄弱沿海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强弱不齐,环保投入不足。监察支队、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差距大,特别是对环境安全隐患监管能力不足,尚处于空白的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乡镇空气、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监测,使现有的环境监测能力难以全面反映全市环境质量状况。环境信息系统的建设刚刚起步,信息化水平很低。环境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环保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环境管理和执法能力不足,环境管理和执法手段落后,不适应环保监督、监察的需要,严重影响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和提高。

42、3.7.1.8 其他环境问题一是工业的快速发展,钢铁、电力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进一步加重;二是随着人口增长、环境安全压力加大。三是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使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更为突出。四是环保投入长期不足,环境管理能力手段薄弱,都会使环境保护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3.7.2 环境制约因素分析不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能源、燃料短缺,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二是沿海局部区域的土地肥力低,砖红壤、咸酸田等面积较大,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三是灾害性天气较多,热带气旋影响较频繁,给渔业生产和海上作业带来威胁,干旱、洪涝对沿岸三角洲的农业生产也常造成大面积的灾情

43、;四是生态环境脆弱。 此外,由于广西沿海区域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大量增长,使得该区域环境将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一方面要保护区域的环境不恶化,甚至得到改善,有利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尤其是保护该区域的生态敏感区和自然保护;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环境容量容纳新引入的项目。3.7.2.1 土地资源不足 沿海区域农林用地本来就少,近年来沿海区域工业化迅速发展大量占地使争地剧烈化,因此土地资源少也成为整个沿海区域工业化的制约条件。 近年来工业区向沿海迅速发展,使当地土地资源溃缺突出,农林用地与工业用地的竞争剧烈,于是就出现大量大面积的吹砂填海现象。填海是个巨大的工程,除了经济上投资巨大外,填海的结果是

44、改变了近海岸滩涂地的原有生态功能,同时对区域海洋生态环境也影响较大。因此,土地资源不足成为区域发展及本规划实施的制约条件。3.7.2.2 沿海保护区的存在和生态功能保护是沿海工业规划实施制约因素 广西沿海区域分布有四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自然保护区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而随着近年来沿海区域工业化迅速发展,产生的三废会对自然保护区产生较大的冲击,而反过来说,保护区的存在就可能制约着某些重污染行业的准入或规模,对区域工业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制约性,从而成为本规划实施的制约因素。3.7.2.3 水资源不足是制约本规划实施的主要因素 沿海区域虽然具体丰富的海水资源,但工业企业往往不能直接利用沿海作为水源

45、,必须把沿海经过复杂的工艺处理除盐等成分才能使,成本非常高,目前尚未得到利用,因此沿海区域工业化迅速发展也使当地的淡水资源紧缺,水往往是多种工业的命脉,因此水资源的紧缺就成为沿海区域工业化迅速发展及本规划实施的制约条件。3.7.2.4 工业区的不合布局制约工业区的发展,也是本规划实施的制约因素在本规划之前,沿海区域工业化已经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工业区沿海岸线布局,难免有些布局不合理的现象比如炼油布设于港区生活区的的上风向,如北海市68万吨炼油厂布局于市建成区内,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影响了居住环境质量,这样对港区进一步拓展十分不利,从而成为整个沿海区域工业化及本规划实施的制约条件。3.7.2.5 内陆河流可利用环境容量稀少 沿海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广阔的海域具有的较大环境容量,可以消纳较多的工业“三废”,则一般大型的工厂企业往往布设近海区域,于谋求更大的发展。而内陆河流环境污染情况较海洋严重,局部河流已无可利用的环境容量,内陆河流的环境质量现状,制约了规划的布局与实施。综上所述,沿海区域的资源、能源、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以及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