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两会关键词热点分析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428129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6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两会关键词热点分析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两会关键词热点分析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两会关键词热点分析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 年两会关键词热点分析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报告摘要】 2019 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 化原始创新,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 体化创新机制。扩大国际创新合作。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 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促进发明创造和转化运用。 【公考角度解读】 原因意义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国际经验表明, 制造业要迈向中高端,根本上靠的是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20 世纪 以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之所以长期保持制造强国的地位,根本 原因就是在装备、材料、信息、生物等关键领域的核

2、心技术上始终保 持领先。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大国,但离制造 强国仍有较大距离, 症结就在于核心技术积累不足,严重制约了制造 业转型升级。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国际金融危机爆 发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 寻找新的经济发展动能成为世界各 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新动能首先来源于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而新兴 产业通常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科技成果转化和大规模商用的直接结 果。当前,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物联网、区块链、新材料等领域显 现革命性突破的先兆,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 以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催 生和培育新兴产业。同时,新动能还源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加强核心

3、技术攻关是保障产业安全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 次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 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 发达国家在一些关键技术与核心产品上对我实 施出口管制,我国集成电路、基础软件、互联网、高端生产装备、新 材料等多个领域都存在产业安全风险隐患,相关制造业不仅面临低端 锁定困境,产业链安全和供应链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对于国防科技工 业来说,核心技术更是买不来的, 要突破制约武器装备发展的“ 瓶颈” , 就必须下大力气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存在问题 一是基础研究支撑不够。 基础研究是引领创新发展的源头,是制 造强国建设的原动力,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 用

4、。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但原始创新能力仍然薄弱, 基础研究的短板依旧明显。其中,企业基础研究意愿低、投入少、能 力弱是重要原因。 基础研究能力和水平不高, 导致制造业关键核心技 术攻关动力不足、进展缓慢、效果欠佳。 二是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不足。 关键共性技术具有基础性、 关联性、 系统性、开放性等特点,属于竞争前技术,能够在多个行业中广泛应 用并产生深度影响。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通常是各国技术创新政策 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制造 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 还存在较大差距。 多元化的关键共性技术 研发创新体系尚未建立,组织机制不健全,政策支持不连贯

5、,经费投 入不足,平台运作不理想,成果共享和推广应用机制亟待完善。 三是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到位。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能够加速技术 突破和产业变革, 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但是长期 以来,我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深度融合不够,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 发创新活动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不足,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仍不够突 出,大量的创新成果停留在论文、专利阶段,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 力。加之技术市场发展滞后, 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倾向于自己设立公司 进行成果转化, 而不是转让给相关企业进行推广应用,对产业发展的 带动作用造成影响。 四是创新人才的制约日益突出。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人才队伍 充实,但高精尖

6、人才特别是从事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的创新人才仍比较 短缺。受金融、 房地产等行业挤出效应和虹吸效应影响,高端研发人 才和高技能人才纷纷从制造业领域流出,对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带来 较大冲击。根据有关高校发布的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名校毕业生就业 行业首选金融业。实践中, 制造业高端研发人才缺口较大,进一步抬 高了研发活动的人工成本, 抑制了企业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的动力 和能力。 参考对策 解决我国制造业核心技术的短板问题,关键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是建立健全基础研究支撑体系。 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 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前瞻部署,推动不同领域创新要素有

7、 效对接。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引导技术能力突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加 强基础研究。 加大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力度,健全技术创 新基金运行机制,引导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加 强转制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建设, 引导有条件的院所更多聚焦科学前沿 和应用基础研究, 打造引领行业发展的原始创新高地。继续完善以创 新质量和学术贡献为核心的分类评价机制,为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 员提供 “ 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 的必要条件。 建立健全制造业创新体系。按照“ 一个明确,四个突出 ” 的思路, 明确面向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这一功能定位,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 中心。创新中心要突出市场化,按照“ 小核心

8、、大协作 ” 的模式,以资 本为纽带整合资源,遵循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营。 要突出可持续发展, 通过技术服务、产业孵化、 知识产权运营等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基于 自我造血的循环发展。同时,统筹推进国家和省两级创新中心建设, 构建多层次、网络化制造业创新体系。 建立健全产业创新生态体系。继续健全产业与科技协同对接机 制,围绕制造业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的需求,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强化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引入揭榜挂帅机制, 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和科 研院所组建产学研用联合体, 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开展核心技术研发 攻关。面向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建设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 速维权为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9、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惩罚力 度,为产业协同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学科专业设置, 创新培养机 制和模式,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高水平经营管理 人才,培育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构建一支高素质、能够满足制造 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 在我国优势科研领域设立一批科学家 工作室,培养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国际眼光的战略科学家群体。推进产 教融合、校企合作,整合各类人才计划,突出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培 育。进一步健全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完善有利于高端人才创新的评价 标准和制度。 【参考范文】 用持之以恒的创新提升核心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

10、工业化、 信息化发展 成就显著,产业转型升级进展明显, 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但是我国很多领域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基础科学 研究短板依然突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底层基础技术、基础工艺 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依然存在。抓创新就是抓发 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创新是第 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增强“ 四个自信 ”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 握在自己手中, 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 全。只有增强

11、“ 四个自信 ” ,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 心技术自主自控, 才能助力实现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满 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需要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建设世界科 技强国,得有标志性科技成就,需要我们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 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回顾历史,党的领导是 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我们应发挥制度优 势,集中力量、统筹安排、协同创新,力争实现我国整体科技水平从 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性转变,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 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创造更多的竞争优势。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需要做好人才工作。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 大的科技队伍,但是仍然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在工程领域,同 样存在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环节脱离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的基础科 研队伍勇于做栽树人、 挖井人,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持续不断地积累人 力资本,形成包容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习近平指出:“ 核心技术要取得突破, 就要有决心、恒心、重心。” 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需要长期的坚持与投入,需要各方下定决心、 抓住 重点、倾心付出和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在核心 技术自主创新领域的群体突破,我们只有矢志不移自主创新, 才能实 现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