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提分卷五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28293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提分卷五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提分卷五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提分卷五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提分卷五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提分卷五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提分卷五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语文考前模拟提分卷五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考前模拟提分卷五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总是离不开诗呢?那是因为诗和我们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这个民族把诗意看作自己民族文化的本质。说到底,西方人是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而我们中国人则是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这是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譬如说,苏东坡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提到了一个典故:尧统治天下时,手下的法官皋陶要杀犯人,但尧反对了三次,主张不杀。主考官欧阳修特地问苏东坡这个典故的出处,苏东坡坦然回答:“何需出处!”他是根据策论的需要,自己编造出来的。还有个例子是史记。史记是司马迁写的史书,但鲁迅对它有这样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里鲁迅非常含蓄

2、地指出,史记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它是散文、是诗。譬如“鸿门宴”,写得如此精彩,所有的细节都栩栩如生,但鸿门宴在历史上有没有如此真切地出现过呢?其实司马迁只是非常合理地写了一段可能是真实的历史。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要的一位史学家,也是用一种诗意的方式,在为我们民族留下那样一段可能存在的历史。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史

3、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但你要知道,当时胡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然而事实上,他的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诗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主导文学的。唐诗不谈,宋也是以诗为主。称苏东坡为诗人他很开心,叫他词人就未必,因为词是诗之余。元明也是如此。到了清代,晚清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诗人,在文字狱的背景下,这批文人实际上保存了汉文化的经典,清诗用了很多的文学典故,他们把诗写得非常含蓄、非常精彩。即便是小说红楼梦,

4、它之所以精彩,也是因为它的诗意。整部红楼梦,写了许许多多的诗,但曹雪芹是根据小说中每个人的身份在写诗,因此小说中的这些诗并不能代表曹雪芹本人的最高水准。曹雪芹真正以自己的身份写的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这两句诗很明显有“诗鬼”李贺的味道,这也说明曹雪芹本人其实是一个诗人,而且是个非常好的诗人。(摘编自陈鹏举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鲁迅的观点,史记其实是散文,甚至可以说是诗,而不是真正的史书。B.根据文章的需要可以编造一些典故,这属于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的一种形式。C.史学家可以通过一

5、种诗意的方式,即合理的想象描写一些历史的细节来完成史书。D.诗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诗意或可称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苏轼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与司马迁的史记作为例证来证明观点。B.文章从文化史与文学史两个角度论证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的观点。C.文章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离不开诗的现实入手提出观点:诗和中华文化联系紧密。D.文章先提出论点,然后兼用举例论证与理论论证,摆事实,讲道理,极有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思维方式看,西方人理解世界偏于理性,而中国人理解世界则偏于感性。B.红楼梦

6、之所以精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小说里写了许多诗,很有诗意。C.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中国唐以来的文学史,是值得商榷的。D.晚清诗人在诗歌理论上已经有了自觉的选择,即诗歌要含蓄,要多用典故。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新华网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吴植、魏梦佳)当来自汉江的一库清水从渠首倾泻而出,蜿蜒北上,泽被北方时,有一个需要我们铭记的群体移民。为成就中国半个世纪的调水梦想,湖北、河南34万库区移民告别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水土,放弃了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生计,服从了迁徙再迁徙、改变再改变的命运,这是继三峡工程之后,我国规模最大的水库移民“大迁徙”,其强度之大、速度之快,在世界水

7、利史上几无前例。没有这群人巨大的付出与牺牲,南水北调这项世纪工程不可能成功。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生态调水工程,旨在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其中线工程于12月正式通水,主要向京津冀豫地区送水。为实现中线工程调水目标,湖北省十堰市5个县市区18万多人口,以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16万多人口必须搬迁。鄂东黄冈市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近200个外迁移民安置点之一。4年前,鄂西北郧县安阳镇有874户3721人跨越千里,把新家安在这里。可当初,没有人乐意迁往他乡。按照移民政策,时任安阳镇余嘴村党支书的赵久富本可在老家安置,但为了用实际行动说服和带领大家,他主动选择外迁,舍下

8、80多岁的父母。赵久富的父亲心中不舍,嘴上却说,你是干部,要是你不带头走,南水北调就办不成了。刚到黄冈,移民们都不适应,许多人情绪波动。为了能让乡亲们稳住并发展起来,作为新任移民新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的赵久富做了大量工作,如今,移民们都找到了比过去在偏远山区更多元的致富出路。但今年59岁的老赵心里一直觉得愧对父母。去年,他的父亲在老家去世了,母亲的腿脚也越来越不便。今年中秋,老赵赶回老家与母亲团聚,临走时,他来到汉江边,装了点家乡的水和土。他说:“把老家的水土带到新家去,要世世代代水土相连,”材料二: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是最早通水的工程项目,届时“长江

9、水”将补给京津地区。如果说东线工程的主要压力在于治污,那么中线工程的主要难题在于移民。为保证丹江口水库具备足够的容量和高度,顺利流入京城,降低因落差不够引起的技术难题,中线工程的重要内容就是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由原来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水位要从157米提高到170米。为此,丹江口水库上游地区需要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移民34.5万人。移民作为世界性难题,难度不言而喻。日本一位官员曾经在参观中国南水北调移民工程时称,他们修建一个水利项目,为搬迁260户前后用了11年。而按照2008年10月31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建委会确定的工期,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必须集中在2010、2011年完成,其中2

10、011年要完成近19万人的搬迁安置,这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为落实“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南阳取缔非法选矿,整治排污等企业,关闭取缔企业135家,淘汰小冶炼炉32台,丹江口水库周边1000米以内禁止建设任何污染项目,不能有居住人群,3000米之内仅有部分旅游项目可以开发。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毗邻处,域跨鄂豫两省,南阳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有限。南阳市南水北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南水北调和治理丹江水,当地投入大量资金,同时关停企业,财政损失数以亿计。他们特别希望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与北京开展对口协

11、作,以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据透露,湖北、河南等输水地区已经联名向中央提出,实施受水城市对输水城市的对口帮扶计划。他们希望尽快制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对口帮扶(或协作)工作方案,设立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基金,用于对水源区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的扶持,确保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京华时报)材料三:在丹江口库区,保护一库清水是人们的共识。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需要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61岁的丹江口市茅腊坪村农民辛喜玉曾两次移民。十多年前,他和家人在丹江口水库边承包了一片荒山,经过艰辛劳动,漫山遍野已都是郁郁葱葱的核桃树。辛喜玉还带领村民们喂起了牛、羊、鸡

12、,收入大大提高。但辛喜玉意识到,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2009年,他决定带头摸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他的示范和政府的扶持下,库区移民在荒山上建起了生态种养基地。大家把自家的玉米、麸皮和豆粕制成饲料喂给家禽和牲畜,再将它们的粪便收集起来放进沼气池,产生的沼液能代替农药打在果树上,沼渣能代替化肥洒在地里,影响库区水质安全的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新华网)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对南水北调工程中的移民一事做了报道,主要突出了移民的觉悟和巨大牺牲。材料二也有相同的内容。B.材料一、材料二都表示,南水北调工程中,中线移民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是世界水利

13、移民史上绝无仅有的。C.材料一突出了赵久富对移民群体巨大的付出和牺牲,材料二以南阳市为例突出了政府的努力。D.材料二通过和日本对比突出我国完成移民工程速度快、用时短,并提到了对移民的对口帮扶问题。2.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材料二第1自然段列举的前四个数字具体而客观地说明了坝高与水位的变化,后两个数字表现了移民的经济投入巨大。B.材料二第1自然段列举六个具体数字,体现移民难度大,强调移民付出之多。数字的列举,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符合新闻的要求。C.材料三报道的角度是,在丹江口库区,为确保清水永续北送,当地政府采取了很多具体措施。D.坚决取缔致污企业,是

14、丹江口库区当地政府为落实“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确保清水永续北送所采取的一项重要的具体措施。E.设立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基金,用于移民家园建设,扶持库区移民改变生活生产方式,建立生态种养基地,这些措施也为确保清水永续北送发挥了重要作用。3.阅读材料二与材料三,在丹江口库区,为确保清水永续北送,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请简要概括。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格桑梅朵来到川藏线上这个道班的时候,正是一个凛冽的冬天,风像长了牙齿,龇牙咧嘴地向我扑来。连绵的雪山矗立在眼前,一眼望去,是意料之中的一片纯白。父亲在这条线上修了一辈子路,最后不得不带着一身的高原病回到家乡。临走时,也不忘将

15、我作为他的接班人。那时,我刚卫校毕业,本有大好的前途。可军人出身的父亲,却板着一张脸,无比严肃认真地告诉我,你必须得去,那儿需要你这样懂医的人。我知道有这样的父亲,一切都是无法挽回的。在母亲的哭哭啼啼中,我没有掉一滴泪,把对父亲的怨恨装进行囊,毅然走进了这个雪山脚下的道班。这里并没有想象中的荒凉,每年春夏时节,被大雪封了一冬的公路就格外的热闹。纤细娇艳的格桑花蓬蓬勃勃一路开到雪山之巅;连绵不断的进藏汽车排起长龙,在蜿蜒而上的盘山公路上蠕动;骑行爱好者们一路欢歌,摇着清脆的铃铛,从我们面前疾驰而过;还有那些藏族老乡赶着自家的牛羊,从从容容地跨过公路,辗转到别的草场公路上最热闹的时候,也是我们这些

16、养路工人最繁忙的时候。这段28公里长的川藏线是属于我们道班管辖的,为了能保证这条路畅通,李大姐他们天不见亮就得起来去清理路面,然后再回来吃早饭。通常这个时候,我都还在睡懒觉,他们知道我憋屈,也不叫我出工,由着我的性子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不属于这里的,迟早有一天我会离开这里,因此我也放任着自己,我要让我的父亲知道,是他毁了我的一生。直到有一天,一阵慌乱的脚步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接着是李大姐的呼喊:“幺妹儿,快起来,要出人命了。”我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来,只见几个藏族老乡抬进来一个老阿妈,呼吸急促,脸色乌青。我被这慌乱的场面吓住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老阿妈的呻吟瞬间战胜了我的犹豫,我从床下拿出急救箱

17、,给老阿妈吸上氧,打针,拿药,倒水,喂药,一连串的动作再自然不过了。不一会儿,老阿妈终于缓过气来,她忽然跪在我的面前,不停地说着我听不懂的话,吓得我直往李大姐的身后躲。一个月后的一天下午,我百无聊赖地坐在道班的屋顶上看远处盛开的格桑花,一个部队的车队从道班门口浩浩荡荡驶过。这时,一辆军车靠边停了下来,从车上跳下一个年轻的士兵,对正在修路的李大姐他们比划着什么。忽然,李大姐抬起头,朝我大喊,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从房顶上跳下来问:“喊我干啥子?”那个士兵递给我一个栽有格桑花的罐头盒说:“谢谢你救了我阿妈,这是生长在五千米雪山上的格桑梅朵,送给你。”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跑掉了。我只知道这花叫格桑

18、花,却不知道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格桑梅朵,好有诗意的名字。我把那盆格桑花放在窗台上,问李大姐:“格桑梅朵是什么意思?”李大姐说:“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你那盆花在藏族人眼里就是吉祥幸福的花。”以后的日子,那个藏族士兵每次进藏都要为我带回一个栽有格桑梅朵的罐头盒。渐渐的,娇艳的格桑花开满了我的窗台,在花香里,所有的烦恼抑郁全都逃遁了。终有一天,为我送格桑梅朵的不再是那个满脸高原红的藏族小兵,而是他的战友。我问他的战友,那个小兵哪儿去了?战友先是支支吾吾,最后才说,他牺牲了。战友红了双眼,哽咽道:“就是这次进藏,突遇暴风雪,道路塌方,嘎旺他们的车就翻下了悬崖”我不知道那个战友是何时离开的,

19、我的头脑中一片空白。李大姐安慰我说:“别伤心,在这几千里的川藏线上这样的事已是家常便饭。你爸爸曾说过,我们守路的人一定要守好这条路,才能让行路的人更加安全,让千千万万的家庭幸福美满。”整整齐齐摆在窗台上的格桑梅朵,在暖暖的阳光下,绽放着。似乎在告诉我,父亲和千千万万的养路工人是在用生命浇灌着更多人的格桑梅朵。(节选自2014中国微型小说年选)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1段描写的自然环境,写出了川藏公路线环境的恶劣,表现了“我”进藏的无助,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B.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血肉丰满的公路养护工形象,作者以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

20、出他的强势和无私奉献的精神。C.小说以“我”睡懒觉、不出工、放任自己,与李大姐等养路工人天不见亮就起来去清理路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养路工人的繁忙和“我”的懒惰与任性。D.“我”起初不愿去高原,感觉人生灰暗,后来经历了给藏族老阿妈治病、藏族士兵给“我”送格桑花以及藏族士兵的牺牲这一过程,“我”的思想发生转变,对以后的人生充满希望。2.为什么小说在第4段要极力描写春夏时节川藏公路的热闹景象?3.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也有人认为主人公是以父亲、李大姐为代表的川藏线的养路工人,还有人认为主人公是一个群体,包括父亲、李大姐、“我”、藏族士兵。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说明理由。4、阅读下面的

21、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郑余庆,字居业。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蕃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素善度支使于邳,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又岁旱饥,朝廷议赈禁卫十军,为中书史漏言。叠二忤,故贬郴州司马。会宪宗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主书滑涣与宦人刘光琦相倚为奸,每宰相议,为光琦沮变者,令涣往请必得,由是四方赀饷奔委之。杜佑、郑絪执政,颇姑息,而佑常行辈待,不名也。至余庆议事,涣傲然指画诸宰相前,余庆叱去。未几,罢为太子宾客。后涣以赃败,帝浸闻叱去事,善之。医工崔环者,自淮南小将除黄州司马,余庆执奏:“诸道散将无功受五品正员,开徽章路,不可。”权者不悦。自朱泚乱,都辇数惊,太

22、常肆乐禁用鼓,余庆以时久平,奏复旧制。时数赦,官多泛阶,品服太滥,人不以为贵,帝亦恶之,始诏余庆条奏惩革。迁尚书左仆射。仆射比非其人,及余庆以宿德进,公论浩然归重。 帝患典制不伦,谓余庆淹该前载,乃诏为详定使,俾参裁订正。余庆引韩愈、李程为副,凡损增仪矩,号称详衷。复为太子少师,封蒙阳郡公,兼判国子祭酒事。建言:“兵兴以来,学校废,诸生离散。今天下承平,臣愿率文吏月俸百取一,以资完葺。”诏可。穆宗立,加检校司徒。卒,年七十五,赠太保,谥曰贞。 余庆少砥砺,行己完洁。仕四朝,其禄悉明所亲,或济人急,而自奉粗狭。至官府,乃开肆广大,常语人曰:“禄不及亲友而侈仆妾者,吾鄙之。”大抵中外姻嫁,其礼献皆

23、亲阅之。后生内谒,必引见,谆谆教以经义,务成就儒学。自至德后,方镇除拜,必遣内使持幢节就第,至则多馈金帛,且以媚天子,唯恐不厚,故一使者纳至数百万缗。宪宗每命余庆,必诫使曰:“是家贫,不可妄求取。”(节选自新唐书郑余庆传)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B.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C.余庆少普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D.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

24、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品:指九品官阶的第五级。我国古代自魏晋时起,把官吏分为九等,从一品到九品。B.国子祭酒:古代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晋武帝时设,以后历代多沿用。C.儒学:指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在古代影响巨大。D.缗:本指穿铜钱用的绳子。后代指成串的铜钱,每串五百文。文中用的是后种意思。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余庆重视教育,力主兴学。面对学校荒废,诸生离散的情况,他主张从全体官员月俸中拿出百分之一,来资助修葺学校。B.郑余庆

25、正道直行,不惧奸佞。主书滑涣与宦官刘光琦狼狈为奸,敛取财物,气焰嚣张,别人姑息不问、他却当面呵斥滑涣。C.郑余庆建言献策,颇有见识。医工崔环无功受赏,他上奏说不可开启侥幸之路;太常肄乐禁止用鼓,他提议应该恢复旧制。D.郑余庆品行高洁,令人赞叹。他自奉甚薄却把俸禄全部拿出来周济亲戚或救人急难;他关心后辈,勉励他们在儒学上有所成就。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素善度支使于邳,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仆射比非其人,及余庆以宿德进,公论浩然归重。5、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问题。孤 雁高启衡阳初失伴,归路远飞单。度陇将书怯,排空作阵难。呼群云外急, 吊影月中残。 不共凫鹥宿,蒹葭夜夜寒。

26、【注】衡阳:湖南衡阳有回雁峰,相传是雁南飞的尽头。陇,陇山,为六盘山的南段,在今陕西陇县北,山势险峻,为陕、甘要隘。据汉书记载,匈奴谎称被扣押在漠北的苏武已死。苏武的属吏常惠教使者言道:“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大雁,得苏武帛书于雁足。”匈奴人闻言失色,只得释放苏武。凫鹥:凫,野鸭;鹥,水鸥。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诗人运用“单”字,叙写当初在衡阳回雁峰失去伙伴的大雁返程的状态。B.颔联中诗人运用典故写到大雁路途遥远却又身单力薄,凸显了大雁的心理状态。C.尾联中诗人成功运用了衬托的笔法,将大雁的艰难处境凸显出来,并发出心声。D.诗人在这首诗中借物抒怀,借助对孤雁的描写抒发

27、了自己内心的郁闷情怀。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题中“孤”的含意。6、补习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与武陵年少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场面的的句子是 “_,_”。2.辛弃疾破阵子中“_,_”两句,突出表现了军容的雄壮及将士们战斗情绪的高昂。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通过虚写在高塔上见到辉煌景象来言志的一句是“_”,表现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惧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的一句是“_”。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故宫的“走红”,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视角。对于博物馆来说,收藏文物、研究文物,让昨天的历史能够经过今天完整地留给明天,是重要的;而让更多民众能够亲近历史,近距离感受文化的魅力,同样是

28、重要的。有这样一个细节值得玩味:以前故宫的厕所是收费的,每年能收入几百万元;游客要参观珍宝馆,也要花两块钱买一双环保鞋。对个人来说这样的收费可能并不高,但却让故宫显得没那么可亲可爱。如今,厕所收费早已_, 文化产品创收_,这样的转变,不仅是经营模式的巨大进步,更是发展思路的_。从_到俯下身子,从自带敬畏感到“萌萌哒”“接地气”,更有亲和力、人情味的“人设”,不断拉近故宫与人们的距离。今天的博物馆,不仅要提供更多的展馆、展品,还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的心里。无论是通过充满趣味的文化创意实现知识的普及,还是通过传递400年

29、老树的种子回望文人精神,都让传统文化在今天焕发了新的生命和活力。故宫的老院长郑欣森曾说过:“( )”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影响力,只有传播才有广泛的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文化才不会被“打入冷宫”,而是一直热腾腾的。处身互联网时代,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发挥文物展示、文化传播、公众教育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而要建立与公众的联结,不断拓展人们感知文化的渠道和深度。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销声匿迹 如火如荼 殚精竭虑 板起面孔B.偃旗息鼓 如火如荼 改弦易辙 一本正经C.销声匿迹 风生水起 改弦易辙 板起面孔D.偃旗息鼓 风生水起 殚精竭虑 一本正经

30、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故宫是有文化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B.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生命是话的文化。C.故宫是有文化的,因为生命是活的文化。D.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发挥公众教育、文化传播、文物展示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B.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发挥文物展示、公众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C.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发挥公众教育、文物展示、文化传播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D.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

31、好地发挥文化传播、文物展示、公众教育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8、下面是某单位一封投稿证明信,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投稿证明信XX杂志社:兹有敝单位王伍同志撰写的题目为“新安全观视角下大学生国防教育研究”的稿件,经单位检查,不涉及保密内容 ,可公开发表。作者签名无争议,同意推荐给你刊发表。文章未有一稿多投情况。此致敬礼。单位名称:XX学院年月日更正:(1)改为(2)改为(3)改为(4)改为(5)改为9、下面是某电商客服部门的赠品审核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10、阅读下

32、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在他的遗体装龛时,要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材料二:在日本,施工单位清理场地时挖出的每一颗树,都必须及时存入“树木银行”,到工程结束时,再移栽到规划好的地方。材料三:巴塞罗那建筑师高迪,从1883年开始接受建造圣家族大教堂的工程。他将全部心血都倾注于教堂的建造,反复推敲,精益求精,要使这个神圣工程尽善尽美。他造了整整44年才完成一个外立面。他去世后,他的学生继续建造,130年后的今天,这个工程还在继续。然而,这座来完工的建筑早已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材料

33、四: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明)方孝孺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综合理解材料,并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认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1.A; 2.C; 3.D解析:1.A项,不合文意,“不是真正的史书”错,原文说的是“鲁迅非常含蓄地指出,史记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它是散文、是诗。”2.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文章是从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入手提出观点: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这才是这篇文章的论点。3.“自觉选择”错,

34、晚清诗人的含蓄诗风与文字狱的政治背景有关,并非自觉的选择。2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BD; 3.落实“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坚决取缔致污企业;积极开展对口协作;设立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基金,用于生态建设;扶持库区移民改变生活生产方式,建起生态种养基地。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C项,“突出了赵久富对移民群体巨大的付出和牺牲”不正确,根据材料一,正确的表述应是“以赵久富为例说明移民群体巨大的付出与牺牲”。2.A项,“后两个数字表现了移民的经济投入巨大”错误,应为

35、“表现了移民的规模之大”。C项,“当地政府采取了很多具体措施”错误,正确的应为“库区人民改变了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E项,“用于移民家园建设”错误,“水源保护基金”是用于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3.本题题干提示考生,答案信息在材料二和材料三,解答时就要通读材料二和材料三,按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概括。由材料二第3段可概括出为落实“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需要取缔整治排污企业和项目;由材料二第4段“他们特别希望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与北京开展对口协作,以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可总结出积极开展对口协作;由材料二第五段“设立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基金,用于对水源

36、区生态建设确保水源区经济社会民展”,可总结出设立南水北调基金;由材料三第3段可概括出扶持库区移民改变生活方式在那建起生态基地。3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表现了藏区的美丽与和谐生活,为故事设置背景,与后文藏族老阿妈生病及藏族士兵感谢形成呼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了川藏公路线的繁忙,表现了养路工人的勤劳和无私的付出。3.小说的主人公是“我”。小说的主要情节描写了“我”的情感及思想转变的过程;川藏线养路工人及牺牲的藏族士兵使“我”醒悟转变;小说中的“格桑梅朵”也是“我”思想转变的媒介物。(每点2分)主人公是以父亲、李大姐为代表的川藏线的养路工人。小说从“我”的视角叙写了以父亲、李大姐为

37、代表的川藏线的养路工人的事迹;小说讴歌了养路工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小说中的“格桑梅朵”象征了养路工人为给藏区带来吉祥幸福的生活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每点2分)主人公是一个群体,包括父亲、李大姐、“我”、藏族士兵。小说通过“我”把这些人物有机地串联在一起,构成一组人物群像;小说明写“我”与藏族老阿妈、藏族士兵的故事,暗写父亲、李大姐等养路工人;“格桑梅朵”的含义是吉祥幸福,小说中的父亲、李大姐、“我”、藏族士兵等人都在为藏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甚至献出生命。解析:没有表现“我的懒惰”4答案及解析:答案:1.D; 2.D; 3.A; 4.他向来与度支使于邳交好,于邳凡是有所陈述,郑余庆一

38、定会帮助他,于邳因事被贬官。仆射近来任用了不适当的人,等到郑余庆因年高有德晋升此职,舆论广泛地推重他。解析:1.整体把握句意,理清人物、事件、时间,结合关键词判断。断句如下: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2.应为每串一千文。3.“全体官员”不正确,应是“文官”。4. 【参考译文】 郑余庆,字居业人。余庆年轻时擅长写文章,考中进士科。严震任山南西道节帅,上奏留他在幕府任职。贞元十四年,被授予中书侍郎。每当上奏对答,多陈述经义。他向来与度支使于邳交好,于邳凡是有所陈述,郑余庆一定会帮助他,于邳因事被贬官。又逢干旱饥荒,朝廷商议赈济禁卫十

39、军,被中书史泄漏消息。叠加这两次过错,所以被贬为郴州司马。适逢会宗即位,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主管文书的官吏滑涣与宦官刘光琦相互倚靠共同作恶,每逢宰相议事,被刘光琦阻止或改变的,让滑涣去请求就一定如愿,因此四方的财货都争相送给他。杜佑、郑絪执政,对滑涣很是姑息。而且杜佑常以同辈待他,不称呼他的名字。等到郑余庆商议政事,滑涣傲慢地在各位宰相面前指手画脚,郑余庆呵斥他离开。不久,被免去宰相担任太子宾客。后来滑涣因为贪污败露,皇帝渐渐听说郑余庆呵斥滑涣离开之事,认为他做得好。有个叫崔环的医工,自淮南小将授任黄州司马,郑余庆坚持上奏:“各道的散将没有功劳而得到五品正员的待遇,这是开启侥幸之路,不行

40、。”掌权的人不高兴。自从朱泚叛乱,都城多次受到惊扰,太常练习音乐禁止用鼓,郑余庆认为时世太平已久,上奏恢复原来的制度。当时多次大赦,官员大多增加官阶,官服泛滥,人们不把它当作尊贵,皇帝也厌恶这事,开始下诏让郑余庆分条陈述整顿改革。升为尚书左仆射。仆射近来任用了不适当的人,等到郑余庆因年高有德晋升此职,舆论广泛地推重他。 皇帝忧虑典章制度缺乏条理,认为郑余庆精通前代的记载,于是下诏任命他做详定使,让他参与裁决订正。郑余庆举荐韩愈、李程为副职,凡是他们减损增加的礼仪规范,都称得上详尽适中。再任太子少师,封为荥阳郡公,兼管国子祭酒事务。他建议说:“用兵以来,学校荒废,诸生离散。今天下太平,我希望从文

41、官月俸中拿出百分之一,来资助完善修葺学校。”皇帝下诏同意。穆宗即位,加封检校司徒。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追赠太保,谥号贞。 郑余庆少年时磨练节操,立身行事清正纯备。在四朝为官,他的俸禄全部周济亲戚,或是救人急需,而自己的日常供养只是粗衣食小房屋。到了官府,却追求宽广,常常对人说:“俸禄不给亲友而使仆妾生活奢侈,我瞧不起这样的人。”大抵内外亲戚婚嫁,那些礼物进献都亲自过目。后辈拜谒,一定请来相见,拿经义谆谆地教导他们,一定要在儒学上有所成就。自至德以后,任命方镇官员,一定要派遣宦官拿着幢节前往宅第,到了之后官员就赠送很多金银布帛给宦官,并以此来讨好天子,唯恐赠送的礼物不丰厚,所以一个使者收受的钱财

42、多至几百万缗。宪宗每次任命郑余庆,一定告诫使者说:“这户人家贫穷,不可胡乱索取。”5答案及解析:答案:1.D; 2.示例1:(1)大雁,离开雁群成为孤独的飞雁;结合诗句解读大雁的“孤独”; (2)作者借物抒怀,借处境相似的大雁说自己的孤独,但作者内心却是孤高(孤傲)的。 示例2: (概括说到亦可): (1)大雁:衡阳失群,回程落单;任重道远,形单影只;高空呼急,月冷影残;寒夜露宿,远离凫鹥。 (2)诗人:指出“孤”看似“孤单”,诗人实则在表明自己宁可在困苦环境之中也要做大雁,不与凫鹥辈为伍,坚守“孤高(孤傲)”之心。解析:“郁闷”,不准,是孤高、孤傲的心怀6答案及解析:答案:1.钿头银篦击节碎

43、; 血色罗裙翻酒污; 2.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3.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解析:7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D; 3.B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偃旗息鼓”,原意是放倒军旗,停止擂鼓,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或停止批评、攻击等。第一处,是说“厕所收费”早已消失,应使用“销声匿迹”。“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之盛,后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第二处,是说“文化产品创收”蓬勃

44、兴旺,使用“风生水起”更为恰当。“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针、计划或做法。“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第三处,是说发展思路的“改变”,应使用“改弦易辙”。“板起面孔”,绷紧面孔,表示严肃、不悦或冷淡。“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第四处,从 “俯下身子”“自带敬畏感”等可知,此处是说故宫改变方式之前给人感觉有距离感,很冷淡,让人无法亲近,应使用“板起面孔”。故选C项。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需要填写的是故宫的老院长

45、郑欣森的一句话,从后面“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影响力,只有传播才有广泛的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文化才不会被打入冷宫,而是一直热腾腾的”可知,此处应是强调“故宫”和“文化”的“生命力”,因为故宫代表着一种文化,文化只有在焕发生命的基础上才能体现活力,才能得以传播;A项,重点落在“文化”上,与前后语境不符,B项,选项“文化”与“生命”的关系说反了,C项,选项把重点放在“文化”上,排除这三项,故选D项。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博物馆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更好地发挥文物展示、文

46、化传播、公众教育的作用,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文物展示、文化传播、公众教育”语序不当,文物展示 、公众教育 、文化传播这三个词语要按逻辑先后的顺序排列,不能颠倒,应为“文物展示、公众教育、文化传播”。A项,“公众教育、文化传播、文物展示”,C项,“公众教育、文物展示、文化传播”,D项,“文化传播、文物展示、公众教育”,这些都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故选B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