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430831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DF 页数:90 大小:18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pdf(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的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项目: 本册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 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 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并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教材的基本内容是:长度单位, 100 以内 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 数学广角 ( 搭配一 )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 比一比。其中

2、 1 00以 内 的 加 、减 法 笔 算 , 表 内 乘 法 是 本 册 教 材 的 重 点 训 练 内 容 。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 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 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 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米=100厘 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

3、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 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 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熟记全部乘法口诀 , 熟练地口算两 个一位数相乘。 5 、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 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 、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 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

4、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 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 9 、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 100 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 、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 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 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5、。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 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 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 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 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 度思考问题。 7、要

6、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 、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 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 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 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 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2、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常常向取得进

7、步的学生竖起大拇指;有时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 本本子;还有时投给学生一缕赞许的目光,伸手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 拍拍他的肩膀 3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 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 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 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 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培养优等

8、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 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 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 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 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 积极的人生态度。 七、教学进度表 (一)长度单位( 4 课时左右) (二)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5 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

9、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5 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 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 4 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 12 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 的乘法口诀 5 的乘法口诀1 课时左右 2、3、4 的乘法口诀3 课时左右 6 的乘法口诀4 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 2 课时左右) 4 (六)表内乘法(二)( 11 课时左右) 7 的乘法口诀1 课时左右 8 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 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 课时左右 量一量比一比1课时左右 (七)认识时间( 3 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 2 课时左右

10、) (九)总复习( 4 课时左右) 5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 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 厘米、 1 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 1 米100 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 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

11、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 1、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 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 厘米、 1 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 1 米100厘米。 2 、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 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 、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 4 课时 第一课时 6 教学内容:教材第13 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长度

12、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 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 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 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

13、桌上的小棒一样长, 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 1 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7 C 、字母“ cm ”,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 刻度到 1 刻度之间的长度是 1 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 1 厘米。还有哪段是1 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

14、 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 1 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 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 1 厘米有多长,那 2 厘米、 3 厘米又是多长? 问:2 个 1 厘米是几厘米? 4 厘米里有几个 1 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 厘米的一段 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 0 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 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

15、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 用直尺量不方便, 你有好的方法吗? (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 测量? (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教学反思: 8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 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 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 、 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 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 1 米100 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

16、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 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 米100 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 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 厘米、 4 厘米、 5 厘米、 8 厘米、 10 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 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 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 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 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

17、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 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 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 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9 二、自主探究: 1、 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 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 米长的小 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 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

18、1 米、2 米、3 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 量出 1 米长的绳子, 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 “1 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 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 1 米100 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教师出示 1 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 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 的距离。 2 、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米? 3、1米()厘米 100 厘米()米 5 米()厘米 200 厘米()米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量跳远的距离。 (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

19、 (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 长度。)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 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10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学难点: 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20、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 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 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 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 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 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2、线段可以度量吗? 试量课本第

21、5 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 刻度对准线段的左 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3、画线段。 用手势表示 3 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3 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总结:从尺的 0 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 厘米的地方, 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 厘米。 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 厘米长的线段? 11 三、拓展运用: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 、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3、画一条 5 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7 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

22、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2、知道 1 厘米、 1 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 的长度。 能力点: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难点: 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 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 谁能比划一下 1 厘米有多长,1 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厘米,什么 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23、 米? 12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长度。 三、拓展运用: 1、拿一张纸条,量出3 厘米、 5 厘米、 10 厘米。 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 3、练习一第 6 题。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方块实际 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4、练习一的 8 题。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的方法。 5、第 9 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 6、第 10 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开放题: 1、数线段。 2、小红离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哪条路最近?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100 以内的加法

24、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会计算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 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能力点: 1、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13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5、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5、德育点: 1、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会计算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 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 13 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10 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

26、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 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14 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4 个班的同学只 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 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流) 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师:有这

27、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 人) 二、自主探究: 1、验证二(1)和二(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 1)用口算 30+3060 ,60+666 没有超过 7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 车。( 2)想 40+3070,36+30肯定比 70 少,所以两个班可以和乘一辆车。(3)用小 棒,先摆 3 捆 6 根,再摆 3 捆,合起来是 6捆零 6 根,也就是 66,比 70 少。可以两个班 合乘一辆车。 (4)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6+06,在个位写 6,十位 3+36,在十位 下面写 6,所以等于 66。 你认为哪一种

28、方法又快又准确? 2、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3)班和二( 4)班能否和乘一辆车。选出比较快的人, 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 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59+40 20+67 24+63 46+53 62+17 35+24 3+84 43+40 2、数学医院: 17+2019 50+26 42+372 1 7 5 0 4 2 + 2 + 2 6 + 3 15 1 9 7 6 7 2 3、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非常喜欢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个足球 共用多少钱呢

29、?一身运动服又用多少钱? 4、 3 7 4 5 + 2 ?+ ? 4 5 9 7 9 开放题: 3 6 +6 3 你能写出几个象这样的算式。 9 9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1 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 16 36+

30、21 23+75= 56+30= 4+52= 2、二( 1)和二( 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 36+35,学生试算。交流算法。 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 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 3、 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6+5超过了 10 怎么办?师: 我们一般 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 加上这个 1,也可以从这个1 加起。 4、比较 36+21与 36+35有什么不同? 5、计算 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个位的0 可不可以不

31、写,为什么? 6、小组合作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同学们什么问题? 三、拓展运用: 1、“做一做”,图中有什么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2、猜一猜十位上是几。 3 8 6 7 1 7 9 + 3 9 + 4 +5 3 +3 6 3、数学医院: 4 9 2 1 6 5 + 4 4 +3 9 + 3 5 8 3 6 1 0 0 说明理由。第三题个位和十位上的“0”是怎么得来的? 4、看谁加上一个相同的加数算得快。 31+()=( ) 54+( ) ()()() 教学后记: 17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

32、15 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通过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能正确的进 行计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点: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细心计算反复检查好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 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星期天,小花和妈妈要去游乐场,在游乐场的门口贴着一张海报:如果哪一位小朋 友过了下面的难关,可以免费进入游乐场。小朋友你们愿意和小花一起闯关吗? 二、自主探究

33、: 1、看谁算的正确? 57+12 40+38 16+52 23+72 36+47 28+59 8+75 43+37 24+68 19+49 85+9 18+47 2、算一算姐姐和妹妹两人共有各种照片的张数。 单人照双人照冬装照夏装照表演照 姐姐(张) 1924222617 妹妹(张) 2118233720 合计(张) 3、第 15 页的第 8 题,分组完成。 18 4、那两个数相加得和是100?请写出算式,写得越多越好。 38 40 27 60 85 62 73 50 15 开放题、第 15 页第 10 题。 第(2)小题有多种答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第(3)小题需要选最便宜的两种玩 具并计

34、算其价钱,实际上也是让两个数相加得和最小。使学生从小学会计划开支。 教学后记: 2、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 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力点: 1、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德育点: 1、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教学模

35、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图片、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9 谁知道 2008 年的奥运会在哪举办?师: 我国北京在全世界申办2008 奥运会 的 4 个有名的城市中以绝对优势取得了成功,这不仅仅是申办成功,而且向全世界证明 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所以全国亿万人民都为此欢呼。 你收集了哪些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 二、自主探究: 1、出示票数统计图,观察图,问:北京赢了?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情预测:北京和多伦多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 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巴黎和伊斯坦布尔一 共得多少票? 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多少票?巴黎

36、比北京少得多少票?. 学生列式,可以用笔算加法解决。 学生计算。问: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2、师: 5622该怎样解决呢? A、可以口算, 502030,624,30+434。 B、可以像加法一样笔算。 该怎样列竖式呢?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算法。 3、你认为笔算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三、拓展运用: 1、解决刚才没有解决完的问题。 2、完成 19 页“做一做”第 1 题。小组内交流算法。 3、4818 35 31 强调笔算 3531 时,十位怎样算?“ 0”用不用写?为什么? 4、树上有 35 个桃子,被小猴摘了以后还剩12 个,小猴摘了几个? 5、猜一猜。 9 4 6 5 8 9 0 4 2

37、5 1 7 0 开放题:五一节,建强量贩店庆促销,每件玩具优惠6 元,几种玩具的价钱如下: 25元 30 元 18 元 根据上述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教学后记: 20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 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在实际情况中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笔算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 能力点: 1、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 德育点: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和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

38、解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会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 4323 89 62 59 5 92 71 2、昨天我们交流了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我们知道了北京以绝对的优势胜出了。在 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北京以34 票的优势胜出多伦多。那么从票数上,你还想了解什 么? 学生发言,选出“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让学解决。 二、自主探究: 1、学生列式。该怎样计算呢?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6 减 8 不够减,怎么办?拿出 小棒摆一摆。 学情预测: (1)先拿出 1 捆拆开,从中拿出8 根,再拿出 1 捆。 (2)先拿出 1 捆,再拿出 1

39、 捆拆开,去掉 8 根。 21 (3)先拿出 2 捆,再从 2 捆中拿出 2 根。 (4)先拿 1 捆拆开与 2 根合在一起,再从中拿出8 根,再拿出 1 捆。 你发现了什么?(要拆开1 捆)从几里拿走了8? 2、你能试着列竖式吗? 你认为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十位还剩几? 教师教写竖式的方法,说明退位点的用途,不要忘了减去退位的1。 3、比较 5622 与 5628 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4、你认为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当 10 和个位上的数合起 来再减。 问: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5、试练: 6739 35 8 81 56 50 24

40、 问:5024十位退 1 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十位再算几减几? 三、拓展运用: 1、你自己出两道今天学的这样的题。自己解决,小组内互相交换检查。 2、做练习三第 7 题。 3、数学门诊: 4 7 8 0 6 4 9 0 2 8 5 1 2 3 1 7 2 9 3 9 3 1 8 7 4、蚂蚁传递信息。 38 18 = ()()8 = ()()+35=( ) ()25=()()+40()()26() 实践调查:回家调查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年龄,看看它们相差几岁?5 年 后,他们之间相差几岁?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后记: 22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 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41、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计 算。 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践的能力。 德育点: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鸡一起在吃米,他们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他们找到妈妈吗? 母鸡 85 19 43 小鸡 16+27 62 19 44+41 98 13 90 5 6445 36+49 91 72 30 11 90 4

42、7 19+24 二、自主探究: 1、小鸡和鸡妈妈要回家了,请你帮他们把路铺好。 45 9 ()9 ()9 () 2、在圆圈里填上“ ”和“”。 30+63 93 7+32 37 58 90 40 7536 39 57 30 27 17+28 44 10040 36+10 63+8 72 19 3、青蛙妈妈:我吃了 58 只害虫。小青蛙:我才吃了24只害虫。青蛙妈妈比小青蛙 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4、小红拿 50 元买了一把雨伞,阿姨找了38 元给他,一把伞多少钱? 23 5、火柴盒里有 60 根火柴,妈妈用去了15 根,盒里还剩多少根? 三、拓展运用,开放练习: 小明小华小方小兰 跳的个数34

43、41 45 39 看上表,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3 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能力点: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讲卫生的习惯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主体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自从“非典”过去之后,我油区掀起了“

44、改陋习,讲卫生”的热潮。我校 也进行了校园卫生大评比,看,全校卫生评比表已经贴出来了。 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根据表中的信息求出二(2)班得多少面红旗? 24 二、自主探究: 1、找一找表中有哪些信息?求二(2)班的多少面,需要什么信息?该怎样列式? 为什么用减法?借助小棒摆一摆。 2、你能说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 小组合作,利用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进行解决。 (1)三(1)班比二( 1)班少 2 面,二( 1)班得 16 面。 (2)三(1)班比二( 2)班多 1 面,二( 2)班得 13 面。 (3)四(1)班比三( 1)班多 2 面,三( 1)班得 14 面。 (4)四(1)

45、班比二( 2)班多 3 面,二( 2)班得 13 面。 (5)三(2)班比二( 1)班少 1 面,二( 1)班得 16 面。 学生交流,说一说为什么。 3、从评比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个班得的多,哪个班得的少,) 三、拓展运用: 1、做“做一做”。 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优惠是什么意思?换句话怎样说?(每个球比原来的钱少8 元。)你能提出什 么问题?( 1)现在足球多少元?( 2)优惠后篮球多少元?( 3)优惠后排球多少元? 学生自己解决。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买一个足球和一个篮球现在要多少钱? (2)足球比排球贵多少元? 请同学们列式计算。 2、课本 24 页第 2 题,独立完成

46、。 3、小明今年 9 岁,爸爸比他大 28 岁,爸爸今年几岁? 4、生活中你还遇到那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答? 开放题:北京什刹海的湖面上有很多的野鸭子,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野鸭 子越来越少,最后一只也没有了。后来人们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绿色奥运” 的口号,改变了环境,野鸭子又飞回来了,为了保护野鸭子,人们做了木筏放入水中让 野鸭子住,野鸭子一年比一年多,去年有35 只,今年比去年又多了28 只,你知道今年 有多少只? 教学后记: 25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 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会比较分析同类应

47、用题。 2 、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能力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收集了我们班课外活动的资料, 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能解决。 二、基本练习: 1、跳绳的有 27 人,踢毽的人数比跳绳的多9 人,踢毽的有多少人? 2、小华和小阳在做手工,小阳做了38 个,小华比小阳少做9 个。小华做了几个? 3、第一小组在玩投球游戏,小军比小明多投中4 个,小丽比小明少投中7

48、个,小方 比小明多投中 3 个,小明投中 16 个,小军投中多少个?小丽投中多少个?小方投中多少 个? 4、小南和小娇踢毽子,小南踢了34 个,小娇比她多踢 12 个。 ? 5、,看书的比画画的少5 人,看书的有多少人? 三、拓展运用: 26 1、 在玩“猫捉老鼠”的学生中男同学比女同学多9 名,女同学有 19 名, (1) 男同学有几名?( 2)一共有几名同学? 2、静静、欣欣、帆凡在跳绳,静静跳了36 下,欣欣比静静多跳7 下,帆凡 比静静少跳 9 下。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再列式计算。 3、完成教材 25 页第 5、6、7 题。 第 5 题,可提出的问题很多,让学生广泛的提出问题,只要合理,都给予肯 定,学生自由选择问题列式计算。 第 7 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明确题目要求并独立解答。让学生用平时实 际算钱的经验得出答案。 开放题:小军、小明、小兰三人在玩猜一猜的游戏,小军说:我拿的是橡皮,小明 说:我拿的砂是铅笔,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小明、小半兰各拿的是什么吗? 教学后记: 3、连加、连减和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