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列压轴题的若干破解策略_1000006832411511.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433134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数列压轴题的若干破解策略_100000683241151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数列压轴题的若干破解策略_100000683241151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数列压轴题的若干破解策略_1000006832411511.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维普资讯 http:/ 复习参考数学通讯 (2OO8年第 9 期)33 高考数列压轴题的若干破解策略 张丰远 (广东省恩平市第一中学,529400) 近年来,高考数列的考力度很大,尤其最后 一 ,合性,大部分考生感度 大在 些中,有一出 了 推关系式,其推式中 含一定的 律,常 思路 以切人, 采用一些特的策略才能破解本文通分析近几年高考 , 介 几种破解策略,希望大家有所启 (2)证明:任意整数优4,有+上 +?+ a4 a5 1 1) 数列 n 为等差数列 点评本题反复使用了方程法消元求解此法适 用于已知递推式为方程形式,求通项问题 23 对数法 例 3 (2005年重庆高考 22 题)

2、数列 n 满足 1, n +l=0 ,命题获证 点评当递推关系为 b+l=f(bn)或 bn : n 矗) 形式,求通项性质问题时,考虑用此法 25 跳过通项法 例 5 (2007年广东高考 21 题 ) 已知函数 f(x)=z +z 一 1,a、卢是方酎 (z):0 的两个根 (a nl 1且。 (1+) + ( 1) 。十“ (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2); (2) 已知不等式 ln(1+ )0 成立,证 明:n 卢) ,f (z)是 f(x)的导数,设。l=1 , +l=n 一 笋 , (=1, 2,? ) (1), (2)从略(3)已知 任 意的正整数有 ana,记 6 :l

3、“an-fl ,( =1,2, ) 求数列 b 的前 7“ 项和 分析常规思路是:先求出通项公式,再 代入已知得 b ,从而求出易得: 2+ 1 + 。 = 但由式求通项公式异常复杂,远超出大 纲范围此时不宜强行求通项 n ,而应果断 跳过通项,直 接探究 b 关系式略解: =,卢: 旦 : =! 二 =! 二 nn a 2an 一 1 十 l 2an 1+1 : (n n 一 1一 a ):,4l 掣 , 6 :2ln =2b 一 l ,即 是首项为 nn 一 1 一 a ” “ bl ,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以下从略 点评当已知的递推式是非线性的复杂形式时, 可尝试用跳过通项法去做 26

4、特殊化法 例 6 (2004年湖北高考 22 题) 已知 n0 ,数 列n 满足 nl :n,n+l :+n, N (1) 已知 极限存在且大于 0 ,求 A=lim nn; (2) 设 b ,= 一 A, N ,证明: bb, n+l 一 (3) 若bn ,对 nEN 都成立,求 n 的取 a n 维普资讯 http:/ 复习参考数学通讯 (2008 年第 9 期)35 例说“新概念型问题 “的解题策略 邓春生 ( 江苏省海门市麒麟中学,226125) 能力立意是近年来高考数学命题的理念之一纵观 全国各地高考数学命题发现,它们都把考查学生的能力作 为主攻方向,进行了重点的突破,在考查学习新知

5、识、解 决新问题能力方面,推出了很多新颖的试题其中不乏在 教材已有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某种新的定义(或作某 种推广) 的题型,我们不妨称之为“新概念型问题”笔者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 学经验来谈谈这类题型的特点和解题策略 首先,我们来看几个这样的典型例题 例 l (2001上海高考 ) 若记号“ *”表示求两个实 数 a 与 b 的算术平均数的运算,即 a*b= ,则两边均含有运算符号“ *”和“+”的,且对 二 于任意 3 个实数 a ,b,C都能成立的一个等式可以 是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先读懂记号“*”的意义,会 进行“n*6”的运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 写出一个等式,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6、 (1) 两边均含有运算符号“ *”和“+”; (2) 对于任意 3 个实数 a ,b,C都能成立 解题的关键有两点: (1) 能通过自己学习理解新运算 的意义,通过类比、尝试等方法寻找结论;(2) 在理解的 基础上能运用新概念设计一个等式,满足题设的两个条 件本题答案是开放的,可以有多种结 果,如: a+(b*c) :(a+b)*(a+c)等 例 2 对于任意两个集合 X 和 y ,Xy 指所有属 于 x 但不属于 y 的元素的集合,x 和 y 的对称 差规定为XY=(X y)U(y X) 设 A= I : 2 , R, B= I =3sinx, R求AB 点评本题在学生已经掌握集合的概念和

7、运算 上先说明符号 x y 所指的集合 ( 实际上定义了两个集 合的差) ,并进一步定义了两个集合的对称差, 通过求两个具体集合的对称差来检验学生对这一新 概念的理解 例 3 (2004上海高考 ) 已知倾斜角为45。的直线 Z 过点A(1 ,一2) 和点 B ,B 在第一象限,IABI= 32 ( 前面两小题省略) (3) 对于平面上任意一点 P,当点 Q 在线段 AB 上 运动时,称 IPQI 的最小值为 P 与线段 AB 的距离 已知点 P在 轴上运动,写出点 P(t ,0)到线段 AB的距离 h关于 t 的函数关系式 点评本题在学生已知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概念 的基础上作适当的延伸,给出

8、了点到线段的距离 的概念,并由此解决有关的问题本题的关键就在于 正确理解点到线段的距离的定义,明确它和点到直线 的距离概念的差别,值得细细品味 值范围 I , +I= ,故只须证:AI +A 分析对于第 (3) 问,常规思路是:求出 A= 盟一 和口,再代人 bn=an-A 和 IbnI , 寻,A且 建立不等式解出口的范围但由 +l= +口无法AIA IbkI2 一 1, A Ibk+A I 2,以下 求出 n ,思路受阻故本题须先用跳过通项的策略, 从略 再采用特殊化法破解:令IbII ,易得 a普,原 点评本题同时运用了归纳法,放缩法和特殊 化法进行处理,但关键是特殊化法,当通项不等式在 命题便转化为证明:当n号时, IbI 对 N 或其子集上成立,而求参数的 取值范围时,可 N 都成立当 =1 时已证成立,假设,2:足时, Ib 用此法 (收稿日期: 200802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