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434353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 明目标深钻研巧设计细反思共发展 主备人李战虎年级学科九语备课时间 使用人白世延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 课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 学 目 标 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疏通文意,了解并文中一些古今 异义词。 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 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 、 “得道多助、失道寡肋”的含义,增 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教 学 重 难 点 1、疏通文意,了解并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 2、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 板 书 设 计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进攻:天时不如地利 战例 防御: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论据域民治国

2、固国威天下 失道寡助治国需要人和 结论:得道多助天下顺之 失道寡助天下叛之 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 明目标深钻研巧设计细反思共发展 教 学 反 思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鉴于是诵读欣赏篇目,在设计教案 时 ,注重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 ,在读中感悟; 在备课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 以诵读为主线,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采取诵读、点拨、讨论、质疑等方法,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阅读文言经典的兴趣; 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 同感 ,吸取民族智慧 ;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积累,积淀传统文化底蕴,应当成为所有教师在 教授经典文言文时的终极追求。 教 学

3、设 计二次备课 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 明目标深钻研巧设计细反思共发展 一、导入新课 从国共两党之间的战争,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得天 下的结果(例:淮海战役的胜利),从而得出“得人心者得 天下”的结论,唤起学生的共识,然后导入本课。 二、作者及作品 孟子:名轲 ,字子舆,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 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 孟” ,有“亚圣”之称。 三、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读准节奏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 .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 ,亲戚畔 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 3、师范读课文 4、生自由朗读

4、5、齐读课文 四、翻译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 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 提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指正,不能解决的向教师质疑。 “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人和” :指人心所向, 上下团结等。 “域民” : “域” ,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 用。 “固” ,巩固。 “威天下”的“威”,作威慑。 “寡助之 至”的“之”动词,到“畔” : 通“叛” ,背叛。 五课文探究,质疑解难 作者:他生活在兼 并战争激烈的战国 中期,主张行“仁 政”以统一天下。 他曾游梁,说惠王, 不能用;乃见齐宣 王,为客卿。宣王 对他很客气,可是 也始终

5、不用。于是 退而与弟子万章、 公 孙 丑 等 著 书 立 说, 有 孟子(现 存七篇)一书传世。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 著作之一,记述了 孟子的言行、政治 主张、哲学主张及 个人修养。孟子的 政 治 主 张 主 要 是 “兼爱”“非攻” , 主张和平,反对战 争。 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 明目标深钻研巧设计细反思共发展 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3) 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 为什么还要写第 2段? 2抽样提问后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评价总结 提问: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1、逐层论证,层层

6、深入。 文章第 1 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 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 , “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 “人和”的重要;第4 段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 和” ,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 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 和极强的逻辑性。 2、议论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 酣墨畅,结构缜密。 (五)拓展延伸,提升自我 1、应该怎样看待孟子的“人和”的主张? 2、有人认为: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 “威 天下”不能靠“天时” “地利” ,而只能靠“人和”的理 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 今天,

7、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 次要的。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何想法? (2)明确 2、3 两段围绕中心论 点,连用两个论据进 一步论证。第2 段选 取 攻 战 的 例 子 阐 明 “ 天时不如地利” ,区 区小城,四面受围而 不能克, 即使有得 “ 天 时” 者,也不能胜,旨 在说明 “ 地利 ” 重于天 时;第3 段同样选攻 战的例子,旨在说明 即使在占有“ 地利 ” 的 情 况 下 “城 非 不 高 ”“池非不深 ”“兵革 非不坚利 ”“米粟非不 多” ,但有人却弃城而 逃,因为 “ 地利 ” 亦难 比“ 人和 ” 。这两个例 子均非实际战例,而 是泛指,即除特殊情 况外,一般如此。因 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 意 义 和 一 定 的 说 服 力。 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 明目标深钻研巧设计细反思共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