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5.18.2 六国论 Word版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35727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1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5.18.2 六国论 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5.18.2 六国论 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5.18.2 六国论 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5.18.2 六国论 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5.18.2 六国论 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5.18.2 六国论 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5.18.2 六国论 Word版含解析.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练习 30 六国论(第 2 课时) 对应学生用书 P59 时间:40 分钟 分值:40 分 基础提升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谗(chn)诛 脂(zh)肪 供(gng)稿 洞见症结(zhng) B荆(jng)棘 中(zhng)肯 靡(m)费 乘(chng)人之危 C处(ch)方 尽(jn)早 牌坊(fng) 潜(qin)移默化 D关卡(k) 角(ju)力 下载(zi) 重创(chung)敌舰 答案 C 解析 A供 gng。B.乘 chng。D.卡 q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 分)( ) A册封 覆辙 至高无尚 远交近攻 B对峙 阑珊 变

2、幻莫测 高山仰止 C宣泄 串通 惮精竭虑 精诚所至 D历练 彪柄 见微知著 下自成蹊 答案 B 解析 A尚上。C.惮殚。D.柄炳。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苏洵的 六国论 行文纵横恣肆, 气势逼人, 论断斩钉截铁, 语言朴素简劲。 江苏宜兴的朋友告诉我,只有保证了泥质、工具、款制,甚至做壶的心境 等诸多条件,才能做出一把珠圆玉润的精品壶。 达尔维什作为一个享誉世界诗坛的诗人,除了在阿拉伯世界耳熟能详,也 为中国诗人和诗歌读者熟知。 在本次公益阅读推广活动中,与会专家们对儿童图画书、童话诗、幻想文 学等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学理分析和细致入微的

3、文本解读。 元好问认为,写诗就是要抒发真性情,要表达个人的感受,如果人家如何, 自己就跟着如何,随人俯仰、陈陈相因,就太可怜了。 动物专家认为,在人类对待野生动物的问题上,“天地之漠漠无亲”是大 慈悲,人类的小德小惠反是不仁。希望大家广而告之,众口铄金。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使用正确。珠圆 玉润:像珠子那样圆,像玉石那样滑润。比喻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对 象误用。耳熟能详: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不合语境。鞭 辟入里 : 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使用正确。陈陈相因 : 指沿袭老一套, 没有改进。使用正确。众口铄金:原

4、形容舆论的力量大;后形容人多嘴杂,能 混淆是非。褒贬误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杰出的尼日利亚剧作家、激进的人道主义者沃莱索因卡严厉批评了美国 当选总统特朗普在移民问题上引起强烈争议的言论和墨西哥边境的造墙计划。 B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记录了真实的珍贵文物修复过程,讲述了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状态。 C本次读书分享会围绕“城市牛皮癣”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扰入手,深入阐 述了有助提升“城市管理品质”的思维方式,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D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的代表作金色梦乡近日引进我国,该书的灵感 源自当年震惊世界的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和英国披头

5、士乐队的同名歌曲。 答案 A 解析 B“讲述状态”不搭配。C.“围绕”和“从入手”杂糅。D. 成分残缺,应在“肯尼迪遇刺”后加上“案” 。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 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 灵 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 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 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 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 中, 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 又表 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A并且更尽管也/就 B而且也但是也/则 C/因此但是又假如则 D尽管也因为又虽然/ 答案 B 解析

6、 填写词语应根据句间关系, 运用排除法。 处很明显表转折, 排除 A、 D ; 明显不是假设关系,排除 C。 阅读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19 分) 六国论 清李桢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 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 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 习于虞作,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 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 自弱,而取

7、夷灭。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诚知其易也。 使秦过用之, 彼其所以为秦谋者, 一忧夫张仪也。 惟其不用, 而转而说六国以纵亲, 彼岂不逆知天纵约之不可保哉?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幸终吾身而约不败。 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意可见也,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齐、魏之师已为秦 出矣。 夫张仪之辨说, 虽欲以散纵而就衡, 顾其言曰, 亲昆弟同父母, 尚有争钱财, 而欲恃诈伪反覆, 所以状衰世人之情, 非甚谬也。 彼六国相图以攻取, 相尚以诈力, 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 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

8、以相 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 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 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 无辜之民, 以终刘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 不能灭六国而帝, 不帝, 则其恶未极, 其恶未盈, 亦不能以速亡。 凡此者, 皆天也, 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 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 : “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 : 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 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注 刘:杀,戮。 6下列

9、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而后秦患可纾 纾:消除 B未可专以罪秦也 罪:归罪于 C彼岂不逆知天纵约之不可保哉 逆:逆转 D何厚于六国 厚:偏重 答案 C 解析 逆:预料。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而又得天助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岂非以其暴邪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矣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凡此者,皆天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答案 B 解析 A语气词,无义;兼词,相当于“在这里”“在那里” 。B.均为第三 人称代词,它,它的。C.介词,替 ; 动词,治理。D.判断句的标志 ; 句中表示停顿。 8对文

10、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在文章开头旗帜鲜明地提出他不同意苏轼苏辙的观点。 B作者认为六国互相攻打,尔虞我诈,和秦国的做法没有什么不一样。 C作者认为上天是爱护百姓的,不会让无辜人民继续遭受践踏。 D 作者认为秦统一中国和六国灭亡都是天意, 这种观点带有唯心主义的色彩。 答案 A 解析 苏轼没有写作六国论 ,苏辙和苏洵写过。 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 细也。(5 分) 译文: (2)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5 分) 译文: 答案 (1)那六

11、国相互图谋、相互攻取,互相崇尚欺骗与威胁,(他们)没有兄弟 骨肉之亲,他们的事又不只是财物用度的小事。 (2)自从春秋以来,战祸一天天地严重;到了战国,老百姓被残害的情况,有 的(已经)到了不忍说的地步了。 解析 (1)关键词为“图”“尚”“昆弟”“特” 。句意通顺 1 分。(2)关键词为 “日”“炽”“迄”“荼毒” 。句意通顺 1 分。 参考译文 宋朝苏洵和苏辙认为六国只会割地贿赂秦国, (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 亡的,(他们)不知道坚守合纵盟约的重要;齐国、楚国、燕国、赵国不知道帮助韩 国、魏国(一起)来抵抗秦国(的重要):认为必须像这样(割地贿赂秦国)之后,秦国 的威胁(就)可以消

12、除。 后人痛恨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统治者的残暴吗?据我来观察历史, 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不能只是把历史罪过归于秦国。在那个时候,崤山 以东的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 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的做法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战争连续 不断,战祸连年不绝。假使拥有的地理形势有利,如秦国那样的,并且得到上天 的帮助, 未必不又是一个秦国。 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 因此(六国) 是自己削弱(自己), 而导致灭亡的。 当苏秦刚出来(游说)时, 本来曾想得到秦国重用, 而希望秦国统一天下。(苏秦)的确知道那是容易(的事)。假

13、使秦王重用他,他那时 要为秦国谋划的原因, 其一是怕张仪。 只因他不为秦国所用, 就转而游说六国合纵, 他难道没有预料到纵散约败之后不能保住(自己)吗?他只是想暂且用这种方法获取 一时的富贵,希望自己在世时合纵不散。他用计激怒张仪使张仪来到秦国,其意 图是显而易见的,洹水之盟,还不过一年,齐国、魏国的军队已经替秦国出征了。 张仪的辩说,虽说是只想使合纵离散而连横成功,但看他说的话,即使是同一父 母所生的亲兄弟,还有争夺钱财的,而想凭借着虚伪欺诈、反复无常的策略,用 来陈述衰微时代人们的情形,不是大错特错吗?那六国相互图谋、相互攻取,相 互崇尚欺骗与威胁, (他们)没有兄弟骨肉之亲, 他们的事又

14、不只是财物用度的小事。 而(主张)连横的人正在一天天地用强秦的威势,威胁六国,即使贤明(而有)智慧如 燕昭王那样的,还尚且俯首听命(于秦),不停地道歉。你却想要求(六国)长保合纵 如亲,相互辅助,怎么可能啊! 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错在想做秦国所做的事。六国都想做秦国 所做的事, 而唯独秦国做了, 并且成功了, 这就是所说的得到了上天的帮助啊。 唉! 自从春秋以来,战祸一天天地严重;到了战国,老百姓被残害的情况,有的(已经) 到了不忍说的地步了。上天很爱人民啊!难道它能使六七个君王,临驾于人民之 上,天天驱赶无辜的人民,最终被虐杀吗?它一定不这样啊!因此秦国不极其强 盛,就不能灭掉六国

15、而称帝,不称帝,那么它的罪恶(就)不能达到极点,秦国没有 恶贯满盈,也就不会迅速灭亡。这一切,都是天意,也是秦国和六国自己造成的 结果啊。后人的评论,为什么偏重六国,而一定要他们存在呢! (有人)说:“如果这样,那么六国就没有办法来保存自己了吗?”回答说:哪 里是他们没有办法啊!岂止是保存下来,即使称王(也)可以。孟子(就)曾经用仁义 游说梁国、齐国的君王,而他们都不采纳,可叹啊! 语言运用 10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言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3 分) 冬季成了不少皮肤病发作的高峰期, 。首先,气温下降是重要诱因。 其次, 冬天人体新陈代谢缓

16、慢, 流汗较少。 , 皮肤抵御外界伤害的能力减弱。 还有 ,皮肤处于干燥的环境,再加上较频繁地洗澡、皮脂被冲淡,导致皮 肤就像缺水的田地,出现龟裂,易受到外界刺激。 答: 答案 (示例)这有多(三)方面的原因 没有了汗液的保护 (就是)冬季 气候比较干燥(意思对即可)。 解析 补写语句要结合具体的语境。领起整段文字,“首先”“其 次” “还有” 表明的是皮肤病发作的原因, 所以此处应填写 “有多种原因” 等字眼。 处所在的句子是前面文字“流汗较少”的结果,所以此处应填写“没有汗液”等 字眼。 后的文字是冬季皮肤出现的状况, 此处应填写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即 “冬 天气候干燥”等字眼。 11请

17、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观点。(5 分) 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是群雄割据的时代。 六国论中的“六国” ,就是指战 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 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盛 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 因循守旧, 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 秦强盛起来后, 积极向东方发展, 夺取六国的土地。 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 这就是所谓的 “合 纵” 。但他们又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牢固。秦国采取“远交近攻” 的军事战略,韩、魏、楚三国都紧靠秦国,因此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在 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

18、下,纷纷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消灭,齐、燕、赵三国 随之相继灭亡。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 是因为割地赂秦。苏洵不从其他方面去论证,而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 点来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 答: 答案 六国破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苏洵只抓住“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 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段, 了解其大意 ; 然后给语段内容划分层次;最后概括出重要信息。本段文字主要讲了六国灭亡的 背景和原因,说明六国灭亡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割地赂秦。另外,文段指 出了苏洵只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的意图,即针砭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