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提升专题02归纳要点含解析2.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35810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5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提升专题02归纳要点含解析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届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提升专题02归纳要点含解析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届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提升专题02归纳要点含解析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届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提升专题02归纳要点含解析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届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提升专题02归纳要点含解析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提升专题02归纳要点含解析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提升专题02归纳要点含解析2.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归纳要点归纳要点 一、概括段(层)意一、概括段(层)意 概括段(层)意最基本的方法是划分层次,提取或概括关键信息,为此需要逐句逐层地细读。 对于几个段落的文意概括,既要注意段内的层次要点,又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如是并列、对照 关系的,要把多个段落的意思有机结合;如是层进、转折关系的,要重在后者,又不能忽略前者;如是总 分(分总)关系的,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 (一)概括、归纳文意的常用方法:(一)概括、归纳文意的常用方法: 1.摘取法 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 又常常出现在文或段的首或尾或中间。归纳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2、 2.合并法 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3.舍取法 (1)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 息进行舍弃。 (2)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 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 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二)答题的基本要求:准而全(二)答题的基本要求:准而全 1.注意筛选的范围1.注意筛选的范围 有的题目筛选的范围很明确,但多数考题没有明确的筛选范围,只提供了题干原句,需要学生自己确 定筛选范围。一般而言,筛选范围首先遵循“就近”原则,即凡是题干语句所在的地方,均是答题要点密 集的地点。其次要适当

3、扩大筛选范围,即题干原句或原句中的关键词语出现的其他地方也可能有答题点。 2.注意内容的层次2.注意内容的层次 要对信息集中的段落仔细阅读,划分层次,分层提取要点,保证要点不遗漏。 3.注意整合、概括的方法3.注意整合、概括的方法 不建议全文直接抄录,原文与自己的语言相结合最保险。 4.要有“因分赋点”意识4.要有“因分赋点”意识 要根据分值来大致确定要点的数目。 典例:(2013北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013北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浙江的感兴 这次重来,我很想再出去看看那些犹有南宋遗风的街道和店铺,却始终不得空儿,只在汽车里匆匆看 了一下中心区的主要街道。在我游

4、历过的城市里,我总觉得杭州是最富于中国人情味的,即使车站旁边的 闹市也闹而不乱,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却不拥挤,同时有一些老铺子老字号还以传统的礼貌待客。 杭州难分市区与郊外。环湖的大道既是闹市,又因西湖在旁而似乎把红尘洗涤了。任何风尘仆仆的远 来人也是一见湖光山色而顿时感到清爽。 在阳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时候显得清幽。这次因为就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总 算把湖的各种面容看了一个真切。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则只见远岸 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千变万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抹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 在湖岸散步的时候,抬起头来,看到了环湖的群山在

5、天边耸起,也是淡淡的几抹青色。然而它们都引 人遐想,给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没有人能把西湖看得轻飘飘的。它是有性格的。从而我也看到了浙江的 另一面:水固然使它灵秀,山却给予它骨气。 (有删节) 1.作者从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的哪些特点?1.作者从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的哪些特点? 【答案】 要点一:模糊了市区与郊外的界限,虽处闹市,却清净脱俗。 要点二:明媚但更显清幽、素淡,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 要点三:因环湖的群山而具有了厚重的性格。 二、具体题型的规范要求二、具体题型的规范要求 (一)段(层)意概括题(一)段(层)意概括题 1. 常见提问方式:1. 常见提问方式: 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

6、。(2011 年高考湖北卷) 第段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2012 年高考四川卷) 请概括第节至节的内容。 2. 答题技巧2. 答题技巧 对于直接概括某段段意题,如果有中心句或结论句,直接提取即可;没有中心句或结论句的,要先确 定本段叙述或描写的对象,然后划分层次,然后提取各层关键词或层意。对于多段落的层意概括题,既要 注意段内的层次要点, 又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如是并列、 对照关系的, 要把多个段落的意思有机结合 ; 如是层进、转折关系的,要重在后者,又不能忽略前者;如是总分(分总)关系的,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 典例:(2011湖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典例:(2011湖北)阅

7、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理的幽默是 农民式的幽默。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 民党小军官爱 训话,训话中爱用“所以”,而把“所以”联读成为“水”,于是农民听起来很奇怪 : 他干嘛老说“水”呀? 他写的“催租吏”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村的土路 上走。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有一个时期,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他回乡住 了一阵,回来作报告,说农村的情况不像许多作品描写得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 这块

8、表,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他因此受到批评。(节选自才子赵树理) 2.请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2.请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答案】本段主要写赵树理“农民式的幽默”:他在作品中描写人物,现实中抨击时事,都以富有乡土气 息的风趣语言出之。 典例:(2012四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典例:(2012四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柴垛是家力的象征。有一大垛柴禾的人家,必定有一头壮牲口、一辆好车,当然,还有几个能干的人。 这些好东西碰巧凑在一起了就能成大事、出大景象。可是,这些好东西又很难全凑在一起。有的人家有一 头壮牛,车却破破烂烂,经常坏在远路上。有的人家置了辆新车,

9、能装几千斤东西,牛却体弱得不行。还 有的人家,车、马都配地道了,人却不行死了,或者老得干不动活。 我们刚到父亲的住处时,家里的牛、车还算齐备,只是牛稍老了些。柴垛虽然不高,柴禾底子却很厚 大排场。不像一般人家的柴禾,小小气气的一堆,都不敢叫柴垛。父亲带我们进沙漠拉柴,接着大哥单独 赶车进沙漠拉柴,接着是我、三弟,等到四弟能单独进沙漠拉柴时,我们已另买了头黑母牛,车轱辘也换 成新的,柴垛更是没有哪家可比,全是梭梭柴,大棵的,码得跟房一样高,劈一根柴就能烧半天。 3.第二段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3.第二段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 【答案】主要叙述了“我”家柴垛的积累过程。 (二)特点概(二)特点概括题括

10、题 1. 常见的提问方式:1. 常见的提问方式: (1)具有怎样的特点(特征)?(2)请概括的形象特点。 2. 答题技巧2. 答题技巧 审题要特别注意阅读区间的把握。特点题的概括区间一般较大,不只在一段中。 答案语言一般为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这些词语可以从原文中提取,多数情况下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概 括。对一些人、物特点的概括,不要忘记形、神两方面。 典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典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陕西的黄土厚,有的是大唐的陵墓,除了挖掘出一大批稀世珍宝,三百平方米的壁画就展在博物馆的 地下室。墓主人都是皇戚贵族,生前过什么日子,死后还要过什么日子,壁画多是宫女和骏马。

11、壁画中的宫女个个个头高大,耸鼻长目,丰乳肥臀,长裙曳地,仪表万方,再看那匹匹骏马,屁股滚圆, 四腿瘦长刚劲,便得知人与马是统一的。唐的精神是热烈,外向,放恣而大胆的,它的经济繁荣,文化开放, 人种混杂,正是现今西欧的情形。可叹唐以后国力衰败,愈是被侵略,愈是向南逃,愈是要封闭,人种退化, 体格羸弱。说唐人以胖为美,实则呢,唐人崇尚的是力量。马的时代与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的诗里在赞 美着瘦小的毛驴,倦态的老牛,平原上虽然还有着骡,骡仅是马的附庸。 我爱唐美人。 我走进地下室,一直往里走,从一九九七年走到五百九十三年。这些宫女,古与今的区别仅在于服饰, 但那丰腴圆润的脸盘, 那毛根出肉的鬓发, 那

12、修长婀娜的体态, 使我感受到真正的人的气息。 看着这些女子, 我总觉得她们在生动着, 是活的, 以至看完这一个去看那一个, 侧身移步就小心翼翼, 害怕走动碰着了她们。 她们是矜持的,又是匆忙的,有序地在做她们的工作,或执盘,或掌灯,或挥袖戏鹅,或观鸟捕蝉,对于 陌生的我,不媚不凶,脸面平静。这些来自民间的女子,毕竟已是宫中人,不屑于我这乡下男人,而我却 视她们是仙人,万般企慕,又自惭形秽了。红楼梦中贾宝玉那个痴呆呆的形状,我是理解他了,也禁 不住说句“女儿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节选自贾平凹壁画,有删改) 4.概括文中唐壁画的特点。4.概括文中唐壁画的特点。 【答案】 内容多是宫女和骏马,

13、生动逼真,体现了热烈、外向(或“开放”)、放恣而大胆(或“充满 力量” )的唐代精神。 住好大一片阴凉。 最喜欢它开花的时候, 满树挂满一嘟噜一嘟噜白中带点嫩黄的槐花, 于是,就有院里还缠着小脚的老奶奶,指挥她家孙儿,用好长好长的竹竿,去采下一笸箩新鲜的槐花,而 我们一群小伙伴,就会集合到他们家厨房附近,先是闻见香气,然后,就会从老奶奶让孙儿捧出的圆形盖 帘上,分食到用鸡蛋、蜂蜜、面粉和槐花烘出的槐花香饼 后来我搬出那四合院了,但依然会在梦里来到巨槐之下,梦境是现实的变形。我会觉得自己在把一根 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举起不是采槐花,而是采槐花谢后结出的槐豆如果槐花意味着甜蜜,那么槐 豆就意味着苦涩

14、,过去北京胡同杂院里生活困难的人家,每到槐豆成熟,就会去采集,将它晾干后卖给药 房做药材在梦里,我费尽力气也揪不下槐豆来,而巨槐顶冠仿佛乌云,又化为火烫的铁板,朝我砸了 下来,我想喊,喊不出声,想哭,哭不出调噩梦醒来是清晨,但迷瞪中,也还懂得喟叹:生存自有艰 难面,世道难免多诡谲 除了院子里的槐树,还有更可爱的胡同路边的路槐。槐树有多种,国槐虽气派,若论妩媚,则似乎略 输洋槐几分。洋槐开花在春天,一株大洋槐,开出的花能香满整条胡同。 北京胡同四合院树木种类繁多,而最让我有家园之思的,是槐树。 东四牌楼附近,现在仍保留着若干条齐整的胡同。胡同里,依然还有寿数很高的槐树,有时还会是连 续很多株,甚

15、至一大排。不要只对胡同的院墙门楼木门石墩感兴趣,树也很要紧,槐树尤其值得珍视。青 年时代,就一直想画这样一幅画,胡同里的大槐树下,一架骡马大车,静静地停在那里,骡马站着打盹, 车把式则铺一张凉席,睡在树荫下,车上露出些卖剩的西瓜这画始终没画出来,现在倘若要画,大槐 树依然,画面上却不该有早已禁止入城的牲口大车,而应该画上艳红的私家小轿车 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半城宫殿半城树”一说,倘若单俯瞰东四牌楼或者西四牌楼一带, 则青瓦灰墙仿佛起伏的波浪,而其中团团簇簇的树冠,则仿佛绿色的风帆。这是我定居五十八年的古城, 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的歌哭悲欢,都融进了胡同院落,融进了槐枝槐叶槐花

16、槐豆之中。 不过, 别指望我会在这篇文章里, 附和某些高人的高论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一点都不能拆不能动 城市的改变当然包括着拆旧与建新,拆建毕竟是一种活力的体现,而一个民族在经济起飞期的亢奋、激进 乃至幼稚、鲁莽,反映到城市规划与改造中,总会留下一些短期内难以抹平的疤痕。我主张在北京旧城中 多划分一些保护区,一旦纳入了保护区就要切实细致地实施保护。在此前提下,对非保护区的拆与建都采 取个案分析,该容忍的容忍,该反对的反对。发展中的北京确实有混乱与失误的一面,但北京依然是一只 不沉的航空母舰,我对她的挚爱,丝毫没有动摇。 最近我用了半天时间,徜徉在北京安定门内的旧城保护区,走过许多条胡同,亲近了许多

17、株槐树,发 小打来手机,问我在哪儿。我说,你该问:岁移小鬼成翁叟,人在胡同第几槐? (取材于北京青年报,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作者一直想画一幅画,表达他对北京的热爱,但因生活经历的变化,一直没有画这幅画。 B. 作者心中前后两幅画的画面虽有变化,但大槐树不变,表明作者对北京的传统生活始终热爱。 C. 作者在文中一再指出五十八年定居在北京,是为了强调北京与自己一生相伴,密不可分。 D. 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半城宫殿半城树”之说,这显示老北京与古槐相依相存。 E. 虽然作者对胡同四合院很有

18、感情,但他认为将胡同四合院全部拆掉是北京发展必需的过程。 【答案】AE 个例分析。 2在不同时期,“那株巨槐”给“我”的感受不同。请分别概括“我”童年时和搬出四合院后对巨槐的感 受。 2在不同时期,“那株巨槐”给“我”的感受不同。请分别概括“我”童年时和搬出四合院后对巨槐的感 受。 【答案】年幼时,“我”感受了槐树巨大的荫庇和恩惠,体会到了浓浓的人情。搬出了四合院以后,“我” 则对槐树有了新感受,能从槐树中体会到生存的艰难、人生的苦涩。(意思相同即可) (三)【2017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三)【2017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挺拔之姿 朱以撒 晋人普遍有

19、好竹之癖,打开魏晋艺术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 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 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 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 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 与竹相近。 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 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亮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 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 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 洞的人

20、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 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 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 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 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 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 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 失措,叶片

21、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 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 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 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 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 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 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 的

22、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 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 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 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 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 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

23、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庾子山 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 简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 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 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 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 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 怀奔竞之心

24、,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 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 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 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 内蓄积着,不使外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 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 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 鼎彝器、瓦

25、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 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 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文章第三段运用了比喻、 比拟、 排比等修辞, 文意生动, 兼之长句短句错杂, 富于变化, 体现了散文之美。 B. 文章第四段认为屈原不能“砥节立行”、王维不能领悟竹的节操,而推许李白和郑板桥能循自然之道的 风骨。 C. “每一个人的内

26、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这句话是说,每一个懂竹的人都会 获得内在支撑,成为有风骨的人。 D. 随着年龄的增长、境遇的改变,同样的竹子,“我”却“读”出了不同的内涵。 E. 文章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综合运用了记叙、说理、抒情等表达方式,谈古论今,托物言志,旨在表 达对农耕兄弟的赞美,对乡村文化的眷恋。 【答案】BE 【解析】B 项,文章第四段认为屈原不能“砥节立行”这一说法错误,原文是说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 的芳香,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推测他一定是离竹林很远,没能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 立行。E 项,文章没有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对乡村文化的眷恋”文中没有体现。 4(1)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4(1)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 (2)你最欣赏其中哪种精神气质?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80 字左右)(2)你最欣赏其中哪种精神气质?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80 字左右) 【答案】(1)坚韧忍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简、争先向上等。(2)考生可以任取 一点自由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