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晨读820.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36001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晨读82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晨读82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晨读82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晨读82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晨读82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晨读820.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晨读语文晨读 一.诗歌浅赏 塞下曲 (唐)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塞下曲 (唐)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注释】 蕃州部落 : 指驻守在黄河河套(“黄河曲” )一带的边防部队。 结束 : 戎装打扮。 燕歌:戍边将士所唱的燕歌行 。 【赏析】 李诗首句夸他们“能结束” ,即善于戎装打扮。通过对将士们英姿飒爽的外形描写,便 可想象战士的骁勇善战。下句“驰猎” ,不复言“能”而读者自可神会。 军中驰猎,是一种常规的军事训练。健儿们乐此不疲,早晚都在操练,作好随时迎敌的 准备。表现出健儿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决胜

2、信念,句中饱含作者对他们的赞美。 前两句着重刻画人物和人物的精神风貌, 后两句则展现人物活动的辽阔背景。 西北高原 的景色是这样壮丽 : 天高云淡,大雁群飞,歌声飘荡在广袤的原野上,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 跑,是一片生气蓬勃的气象。 征人们唱的“燕歌” ,目送远去的飞雁,歌声里诚然有战士对家乡的深切怀念。然而, 飞鸿望断而“燕歌未断” ,在这开怀放歌中,也未尝不包含歌唱者对边地的热爱和自豪情怀。 “牧马群嘶边草绿” 。在赞美西北边地景色的诗句中,它几乎可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 奇句媲美。“风吹草低”句是写高原秋色,所以更见苍凉 ; 而“牧马群嘶”句是写高原之春, 所以有油然生意。 “绿” 字下得绝

3、佳。 因三、 四对结, 上曰 “塞鸿飞” , 下对以 “边草绿” , “绿” 字是动词化了。 它不尽然是一片绿油油的草色, 而且写出了 “离离原上草” 由枯转荣的变化, 暗示春天不知不觉又回到草原上。这与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都以用“绿”字 见胜。在江南,春回大地,是啼鸟唤来的。而塞北的春天,则由马群的欢嘶来迎接。“边草 绿”与“牧马群嘶”连文,意味尤长 ; 似乎由于马嘶,边草才绿得更为可爱。诗所表现的壮 美豪情是十分可贵的。 许诗“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前两句十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这次夜 战的结果, 使得半数左右的战士再没有回来。 诗人用纯客观的叙事, 真实地反映这

4、一场战争。 作者虽未附以感情色彩, 但从他描写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看, 他是十分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 战士,是不赞成这场战争的。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以点带面,选择成千上万的牺牲者中某位战士,在他牺 牲的次日早晨有家信寄来, 信中告诉他御寒的衣服已经寄出。 上半首简单叙述了一次惨重的 边塞战争,下半首说战士的家人来信寄冬衣的事。 这两个场面紧密地安排在一起却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 : 一夜之隔,顿成阴阳之隔。仅 20172018 高三年级20172018 高三年级 语文晨读 总第(8)期总第(8)期班级班级 组组 姓名姓名 设计:设计: 课题:课题: 晨读晨读 仅差了一个晚上,寄给战士的家信

5、战士再也看不到 ; 信中说缝制的御寒衣服也已寄出,可是 再没有人收取它了。此时此刻,阵亡的战士其尸骨抛掷在昨夜的战场,再也不需要寒衣,再 也不会感受到亲人的眷念之情了,而家人却仍翘首以待,等待他的回信,等待他报以平安, 等待他某一天从战场归来悲剧效果就这样由于结构安排而产生。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 死亡与等待在同一个时间里交叠,让观者陷入思考,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同时 批评残酷的战争。 这首诗艺术风格显得自然、平淡、质朴。但平淡并不浅露,思想深刻,耐人寻味,又能 平中见奇,善作苦语,奇警动人。 1这两首塞下曲同属盛唐诗歌 中的 边塞 诗派,这一诗派的代表性诗人王翰有一句 著名的诗句:醉

6、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2 分) 2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这两首诗(可简称“李诗” “许诗” )的抒情手法和思想感情。 (6 分) (1)李诗前两句通过叙事抒情/在叙事中抒情(1 分) ,后两句借景抒情(1 分) ,抒发 了戍边将士戍边守关,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1 分) 。边塞之景苍凉雄壮军歌嘹亮,大 雁南飞,马群奔驰草原,天地空阔、将士生活充满怀豪情。 (2)许诗通篇通过叙事抒情/在叙事中抒情(1 分) ,抒发了诗人对戍边将士及其亲人 的深切同情,含蓄地表达了反对战争的主题(1 分) ,将桑乾河北一场夜战,半数将士丧生 未归,而次日清晨,亲人犹寄家信,告知御寒衣物已经寄出这两件事加

7、以对比(1 分) ,从 而表现诗歌主题。 http:/ - #二.成语积累 1. 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做法, 如果还不能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后果将无法想象, 这不是危言耸听。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2. 捐资助学有他, 义务献血有他, 揭露街头诈骗有他同事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从善如流、 乐于助人的好青年。 “从善如流”:望文生义,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3.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是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可是许多学生没头没脑, 学习时不加思考,结果事倍功半。 没头没脑: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望文生义。 4. 高中毕业以后,李小海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也没有找到

8、合适的工作,他便整天不学无 术,在社会上瞎混。 不学无术: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5. 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食品加工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合作,社会各界也 应该积极参与,双管齐下,把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双管齐下: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三.音形积累 病入膏 (hung) 默无言(jin) 布(m)牛 (mng)暴 天物(tin)耳 目染(r)湖 (pn) 蓝(din)负 顽抗(y) 日持久(kung) 装 (bn) 干 (h)鬼鬼 (su) 不安(zhu zhu) 气(u) 手 (p) 答案 : 病入膏肓(hung)缄默无言(

9、jin)抹布(m)牛虻(mng)暴殄天物(tin)耳 濡目染(r)湖畔(pn)靛蓝(din)负隅顽抗(y) 旷日持久(kung) 装扮(bn) 干涸(h)鬼鬼祟祟(su) 惴惴不安(zhu zhu) 怄气(u) 手帕(p) 初高中课内文言文详解 论语十则 1.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通“悦” ,高兴,愉快的意思。 )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l)乎?人不知而不愠(yn) (生气,发怒的样子。 ) ,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反省)吾身:为(w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真 诚,诚实)乎?传(chun) (动词用做名词,老师传授给自己的知识)不习乎?”(学而

10、)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危险) 。”(为政) 5.子曰 : “由, 诲 (教导) 女 (r) (你)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 (通 智 智慧,这里指聪明。 )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刚强勇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 ,不亦远乎?” (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这样以后)知松柏之后凋(凋谢)也。”(子

11、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子曰:“其(其,表推测, 相当于“大概,恐怕” 。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练一练】 1.论语 中, 记载了孔子对 “学” 与 “思” 二者关系的辩证论述, 他认为 “_, _” ,这两者在人的进步中均不可或缺,是不能被割裂的。 2.论语中的“_,_”两句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 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3.论语中,提到了“_,_”的可贵品质,孔子认为这 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 4.朋友远在天涯,我们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遥寄深情的祝愿 ; 朋友长途来访, 我们吟诵“_,

12、_” ,抒发内心的喜悦。 5.艰难困苦的境遇,更能显现人的高贵品质,正如论语中所说的“_, _”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起, 指任用。 ) 于畎亩(田亩, 此处意为耕田) 之中, 傅说举(选拔) 于版筑(筑 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之间,胶鬲举于 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市井) 。 【列举六位历史 上著名的人物的事例,说明成就大业者都曾经过一番艰苦磨炼。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代词,这,这些)人也,必先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 其心志,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其筋骨,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13、。 ) 其体肤,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 )其身,行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颠倒错乱)其所为,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动(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惊动。 )心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 )性,曾(同“增” ,增加)益其所 不能。 【论述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经受 一番艰苦的磨炼。 】 人恒(常常,总是)过,然后能改 ; 困于心,衡(衡,同“横” ,梗塞,指不顺。 )于 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面色上有征验,意为面容憔悴。 ) ,发于声(言 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 ) ,而后喻(知晓,明白) 。入(名词活用作状

14、语,在国内。 )则 无法家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 ,辅佐。 ) ,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 )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起,指任用。 )亡(常常。 ) 。 【论述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患 则往往遭灭亡的道理。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点明中心论点】 【练一练】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知错能改的句子是 “_” ;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 “_”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的句子是“_”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表明艰苦磨炼对人才成长的作用的句子是: “_,_。”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反面分析国家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 _。” 5.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也说过意思相近的话:“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