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七考点突破6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四大考点课件苏教版.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36101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4.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七考点突破6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四大考点课件苏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2020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七考点突破6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四大考点课件苏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2020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七考点突破6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四大考点课件苏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2020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七考点突破6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四大考点课件苏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2020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七考点突破6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四大考点课件苏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七考点突破6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四大考点课件苏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七考点突破6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四大考点课件苏教版.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案6 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四大考点,考点1 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考点解读,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其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是考查重点。,知识储备,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教材回扣,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望海潮 柳 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

2、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桂花、荷花,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答案:对偶、夸张。表现词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艳羡之情。,真题对接,(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

3、用的两种修辞手法。,解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意思是说作者顿时诗兴大发,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作者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这一句中的“豪”字,不只属于“诗”,也是对“风雪”的形容。一来它表现了风雪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_ _,答案: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表现出作者高昂的诗兴,展现出湖上风雪翻飞的景象。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解题指津,巩固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关山月 鲍君徽 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 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 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惊

4、。 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 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 【注】 辽阳城,唐时边防要地,戍卒很多。鼙,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描写了边地辽阳城笼罩在一片月光中的景象,点明了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B.三、四句描写因为边地有风雨使月亮周围生成月晕,表现了风凄月昏的惨淡景象。 C.五句直抒胸臆,用“望”描写戍卒抬头看天的动作、用“思”表达戍卒的思乡之情。 D.六句侧面描写,用战马听到鼓声昂然冲锋让敌人“惊”来表现戍卒杀敌报国的勇猛。,解析:D D项,“侧面描写”“让敌人惊来表现戍卒杀敌报国的勇猛”错误,诗句写战马听到鼓声

5、而震惊后退来表现战争带给百姓的灾难之深。,(2)诗歌的七到十句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边地怎样的艰辛生活状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_ _,解析: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解释诗歌的内容,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回答问题可以根据诗句的内容进行,比如可以分析七、八句和九、十句分别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哪些内容。七句,用了比拟的修辞,写草木的悲鸣;八句,用了衬托的手法,用风沙使对方军营变暗来写唐军生活的艰辛。以此分析九、十句即可。,答案:七、八句,用比拟、衬托的手法表现边地的荒寂悲凉和戍卒戍边的艰辛。七句,用边地草木的悲鸣来衬托北风的猛烈;八句,用沙暗虏营来衬托唐军的艰辛。九、十句,用夸张、比拟的手法

6、描述戍边征战的困苦。诗人写“佩剑凝霜”用的是夸张的手法,写“旌旗疲惫”用的是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戍边生活的艰辛和困苦。,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润州二首(其一) 杜 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润州:今江苏镇江,东晋、南朝重镇。向吴亭:在丹阳县南。桓伊:东晋“江左第一”吹笛好手。,(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由眼前景色写起,再宕开一笔追忆往昔,一景一情,写诗人初上亭来的所见、所感,并点出时间、地点、事由。 B.“放歌”二字可见当

7、年酣舞狂歌的赏心乐事,此时旧地重游,恰逢高秋季节,神往中隐含了诗人故地重游的欢快。 C.全诗把数百年间的人事勾连起来,让眼前的景与心中的情浑然一体,用一“愁”字作结,给人悠悠不已之感。 D.前人评价杜牧的诗“气俊思活”,是说其诗挥洒自如,在时空上及情感的表达上跳跃性极大,此诗便是这一评价的例证。,解析:B B项中“隐含了诗人故地重游的欢快”错,表达的应是“故地重游而往事不再的悲哀”。,(2)本诗颔联、颈联的手法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_ _ _ _,解析:从颔联两句中的“无”和“多”就可以看出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而颈联的南朝、东晋让我们想起“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互文的手法。同时,

8、两联都用了联想的手法。,答案:颔联对比:一写先朝遗寺的荒凉清冷,一写河边酒楼盛景依然,突出一衰一盛的对比,形象地反映了润州一带风物人情的沧桑变迁。颈联互文:东晋、南朝的士人,旷达风流曾为一时美谈,为后人所钦羡。作者巧妙地借先朝士人的生活情事生发感慨。两联采用联想、想象(或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由眼前的遗寺想到东晋、南朝,又由酒楼想到曾在这里嬉游过的先朝士人,览物而思古,充满着物是人非的无限哀婉之情。,考点2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考点解读,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一般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高考 中重点考查描写和抒情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 之处。,知识储备,诗歌

9、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抒情 一、描写手法,二、抒情手法,题型1 描写方式,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的方式一般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白描等。,教材回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解析:扣住“怎样表现”,思考运用的描写手法,可从修

10、辞、正面侧面描写等角度考虑。,答案:(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如“空山凝云颓不流”;(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象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如“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_ _,真题对接,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解析:本题题干指向较为明确,要求分析上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答题时,应具体分析上下片词句的意思,找出描写琵琶演奏的词句,概括其描写角度即可。根据上片中的“旧谱”“新声”“天然律吕”和下片中的“洗耳”听、“似醉

11、还醒”可知,本词中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_ _,答案:(1)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2)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解题指津,巩固训练,1.(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月 圆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本诗最

12、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最后两句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故园松桂发”是诗人想象的故乡松树当茂、桂花正香的景象,是虚写,而这又是实际发生的,所以是虚中有实;“清辉”指月亮的光辉,是眼前实景,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的亲人们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这句实中有虚。,_ _,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2.(2016天津卷改造)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

13、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颔联“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为景物描写,“落”“下”分别形容“日”“鸟”,为动态描写;“秋原人闲”意指秋野空阔,是静景,动静结合。诗人景中寓情,以这种闲适的景物来表现自己闲适的心境。,_ _,答案: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3.(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竹轩诗兴 张 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

14、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 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解析:本题以品味关键句子的形式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用“细”字来形容树梢的影子映入了茶杯。而“轻逐”一词则形象地描绘了叶声与篆烟相伴的情态。,_ _,答案: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

15、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4.(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 番腾:同“翻腾”。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解析:本词在描绘春天美景时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要从具体的词句中分析出其所运用的技巧,如“香红渐渐稀”从整体上表现春意阑珊的景象,是写景;“花褪雨”“絮沾泥”则从细微处着眼,表现雨后春花凋零,沾染泥土的残败,蕴含情。

16、既有对春末的概括性描述,又有对具体景物的详细描写。,_ _,答案: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的情感内涵。,题型2 抒情方式,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抒情是古诗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教材回扣,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雨霖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

17、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解析:解答本题有两个要素:一是手法,这从“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中不难看出;二是情感,这从“杨柳”“晓风”“残月”中也不难理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案:寓情于景,不直接说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漂流的孤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空中的残月,渲染烘托气氛,表达心中那种凄哀悲苦的感情。,_ _,真题对接,(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

18、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解析:本题要求考生任选一种艺术手法赏析诗歌尾联。艺术手法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特殊的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构思等。这首诗中除了第三联直抒胸臆,其他三联都侧重于写景。但尾联写景,不同于前两联,“待”字表明尾联不是对眼前实景的描写,而是想象的虚景,以虚代实,呈现出了一种清幽闲逸的意境。“处处景语皆情语”,尾联亦是景中寓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抒发了诗人的闲适之情。此外,景语置于诗歌末尾,也起到了以

19、景结情的作用。,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_ _,答案: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解题指津,巩固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西阁夜 杜 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 766年,诗人移居菱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诗写于移居

20、西阁时。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如“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形象 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解析:C “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理解有误,这两处并未采用比拟手法。,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抒情方式。从这两联来看,都是间接抒情。颔联写景,明显借景抒情,颈联

21、提到了诗经无衣,明显用典抒情。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即可。,(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_ _,答案:颔联借景抒情,借山风落石、静月侵楼,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寓居他乡的痛苦之情。颈联借典抒情,重门击柝,暗喻战事;“无衣”“同袍”以待战事,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纷乱的忧虑。,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兴八首(其一) 杜 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解析:解答此题,须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情感。“丛菊两开”指诗人离开成都已

22、经有两年了;“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飘零,这些都是眼前之景。“他日泪”指悲情很久前就已产生;“故园心”指思念故乡之情。最后一联中的“急暮砧”也触动了诗人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之情。,前人评此诗后两联“触景生情”,你认为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请结合诗句简析。,_ _,答案:说这两联是“触景伤情”,有道理。这里的“丛菊”“孤舟”是眼前之景,诗人见眼前之景,而生出“他日泪”“故园心”等郁积之情。“急暮砧”这样秋日特有的生活情景,也触动了诗人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之情。,3.(2013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

23、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必须弄懂注释中对典故的解说,或回忆有关典故的内容。然后,将典故内容与诗歌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联系起来思考,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似、相关、相反之处。最后,按照逻辑顺序,组织语言作答。,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

24、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_ _,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考点3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考点解读,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历代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很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

25、的表现手法是象征。其他常用的有对比、衬托、渲染、烘托等。,知识储备,教材回扣,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用典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作者借它曲折达意。这首词下阕化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深意?,解析:题干指向明确,表现手法是用典,范围是“下阕”。依据对用典这种表现手法的理解,逐一审读词句,指出有哪些典故,并结合作者

26、、背景、主题等分析深意。,答案:下阕借用了晋人张翰弃官还乡、三国许汜求田问舍、晋人桓温“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典故,表明作者不愿弃官归隐、不肯追求个人享受,决心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奋斗到底,也表达了自己因时光飞逝、岁月催人老,然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之情。,_ _,真题对接,(2017浙江卷)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 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通“锸”。铁锹。,这首诗的叙述

27、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_ _,解析:(1)叙述手法。 首先从叙述主体和叙述顺序来看,本诗是从采地黄者的角度,以采地黄者的口吻讲述了采地黄和卖地黄的事。 其次从叙述中蕴含的情感来看,诗人在客观的叙述中寄予了对以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那些豪门贵族的痛恨之情。,(2)对比手法。 诗人将采地黄以求度过饥荒的贫苦农民与朱门家的白面郎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一是把农家与朱门的不同身份进行对比,二是将采地黄者与白面郎的形象进行对比,三是把采地黄者饥饿无食与白面郎的马吃地黄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在反复的对比中揭露了两个阶级的贫富差距。 尤其是结尾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形成强烈的对比

28、,突出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时,激起了对那些豪门贵族的痛恨。,答案:叙述: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 犀利。,解题指津,巩固训练,1.(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王昌龄 李 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

29、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1)“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 ,体现出诗人 的心情。(2分),解析:本题考查从理解词语意思的角度体会诗人情感。先解释该词语,然后根据对全诗内容的理解答出情感。这是一首送别诗,依依不舍的情感不难 看出。,答案:久留(逗留) 依依不舍,(2)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_ _,解析:“点染”一词借用了传统国画的技法名称。国画家作画,往往用中锋点出景物,然后再用侧锋加

30、以层层渲染,使画面显得更有立体感。运用到诗词创作上,“点”就是正面点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铺写,使诗歌的形象更丰满,意味更浓郁,而不至于使诗意过于单调。一般来说,点的是内在的情感和诗歌主题,渲染的是外在的环境和景物形象。点,“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染,“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答案:“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结

31、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巩固训练,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鹊桥仙 和范先之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得,离人肠断。 诗书事业,青毡犹在,头上貂蝉会见。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注】范先之,作者门人。祐之,作者族弟。更管:哪管。青毡:指家传旧物,也喻指高贵世家。貂蝉:即貂蝉冠,指高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啼鸦衰柳”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悲凉气氛,为下面写“离人肠断”作了铺垫。 B.作者怪罪鸦和柳不管离人之愁,这样的表达无理而妙,增强了

32、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C.“头上貂蝉会见”既表达作者对族弟的希冀和信心,也隐含自己功业无成的遗憾。 D.“莫贪”一句叮嘱族弟不要贪于玩乐而虚掷光阴,文字里面满是兄长的殷切关爱。,解析:C “也隐含自己功业无成的遗憾”不当。“诗书事业,青毡犹在”,是说读书乃辛家的传统;“头上貂蝉会见”则以富贵功名劝勉祐之,这虽是写给祐之的,也是词人的自勉。,(2)这首词上阕“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都写到了什么场景?描写时各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的?请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解答时先答出场景。然后分析如何由实入虚,以及虚实结

33、合的。,答案:都写到了亲人夜晚交谈甚欢的场景。辛词由眼前实景转入回忆兄弟两人夜半笑谈的场景,由实入虚;李诗想象夫妻团聚时回忆眼前巴山雨夜的场景,虚中有实。,_ _,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清人冯浩评论此诗“有神无迹”的象征手法高妙无比,请简析其作用。,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象征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谈象征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最后分析象征手法对诗歌表情达意起了怎样的作用。,答案: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

34、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_ _,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青玉案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解析:首先读懂诗歌,把握准全诗的感情基调,再看这三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_ _,答案:渲染。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不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

35、超的艺术表现力。,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解析:解此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比兴”,然后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三章中,每章的前两句都是对桃树相关内容的描写,这是“起兴”,以引出下面对新娘的祝愿;以桃设比,来写新娘美丽贤淑等,这种手法一般称之为“兴而比”。,_ _,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考点4 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考点解读,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诗词

36、的篇章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的构思技巧主要指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抑扬、铺垫等。,知识储备,教材回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在结构上运用了什么技巧?请简要分析。,解析:该句在结构上卒章显志。诗歌在前面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篇尾加上该句议论,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表明了自己的心志。答题时首先要明确结构上的作用,然后概括出作者的情感与心志。,答案:卒章显志。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真题对接,(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杜 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

37、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斯须:一会儿。,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的能力。诗中对于曹霸画马的高超画技的描写,既有正面描写,亦有侧面衬托。题目要求分析诗人为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所做的铺垫,通读诗作,可从其他画工画马不成功及真马的神采不易捕捉两方面来分析。,_ _,答案: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

38、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解题指津,巩固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郑户曹 苏 轼 游遍钱塘湖上山,归来文字带芳鲜。 羸僮瘦马从吾饮,陋巷何人似子贤。 公业有田常乏食,广文好客竟无毡。 东归不趁花时节,开尽春风谁与妍? 【注】郑户曹:郑僅,时赴任大名府(又称北京大名府)。公业:东汉郑太的字。后汉书记载他“阴交结豪杰。家富于财,有田四百顷,而食物常不足,名闻山东”。广文:郑虔,在广文馆中任博士而被当时人称为“郑广文”,他在官贫约甚,澹如也。杜

39、甫曾赠以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所用郑太、郑虔的典故,都是郑姓的典故,切合被赠诗者之姓,可视为苏轼擅长用典的一个表现。 B.颈联用郑太因结交豪杰而食物不足的典故,意在表现郑户曹因为待朋友太大方,使得家中“僮羸马瘦”。 C.诗人用郑虔“在官贫约甚,而澹如也”的形象影射郑户曹虽处于贫困的境地,却不以贫困为忧的君子之风。 D.颈联承上写了郑僅的贫困。诗人化用杜甫诗歌,表现郑户曹居官清寒,是对其清廉品质的赞叹。,解析:B 强加因果。从第四句,用颜回的典故称赞郑户曹来看,郑户曹的家境本不宽裕。,(2)本诗首联和尾联有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解析:解答该题,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