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兰亭集序教案粤教版必修22.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37622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6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兰亭集序教案粤教版必修2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兰亭集序教案粤教版必修2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兰亭集序教案粤教版必修2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兰亭集序教案粤教版必修2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兰亭集序教案粤教版必修2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兰亭集序教案粤教版必修2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兰亭集序教案粤教版必修22.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9 课 兰亭集序第 19 课 兰亭集序 本课话题生与死 一、从课本中积累 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古人云 : “死 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二、从历史中积累 生死抉择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世界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被生 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时的发问。如何解答好这个问题,真让世人为难。伟大的史学家、文学 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生存。孟子却说:“生,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其实,生与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 与死的价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才是价值之根本

2、。 司马迁择生,以生践志,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 。他的人 生使命是要完成千古史记 ,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价值。他超脱了庸常的“死节” 观念的束缚,选择了一条更为考验人的精神与意志的荆棘之路。 屈原择死,以死明志,是一个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 特立独行的形象。他是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 ; 显示了屈 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三、从名言中积累 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2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洪昻 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文天祥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6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 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一、作者简介 千古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贵族。后迁 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任会稽内史,官至右军将军,故世称“王右军” 。善书法,尤其 擅长楷书和行书。他卓越的书法艺术获得了后世的普遍赞扬,人称“书圣” 。他书写的兰 亭集序 ,笔意妍丽劲健,为千古书法之范,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著有王右军集 。 二、背景回放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的文士名流在

4、会稽郡山阴县境内的兰 亭过修禊日,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集会,共有谢安、孙绰等 41 人参加。会稽郡是当时北 方士族聚居的名郡,山阴是江南风光秀美的地方,兰亭在山阴县的兰渚山麓的兰溪江畔,位 于现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 20 余里, 是我国最早的兰花产地。 暮春三月, 稽山披翠, 水流淙碧, 兰花吐香。王羲之一行在此临流嬉戏,兴致勃勃,饮酒赋诗,各抒怀抱,当场作了许多诗和 辞赋,共计三十七篇,编定为兰亭集 ,王羲之为之写序,即兰亭集序 。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 :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的现象时有发生,士 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

5、 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更盛,玄言文学泛滥一时。在这种 状况下,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风,抒写了这 篇情真意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 ,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 中国文学史上也享有崇高声誉。 三、相关知识 序 序,是序言的简称,其作用在于介绍、推荐某人著作或某种材料,说明写作的过程、写 作的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同本书内容有关的一些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和理解。 从表达方式上说,序言可以以记叙、描写为主,可以以说明为主,也可以以议论为主,当然 也可以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一、字音识记 1癸丑(u) 2.会

6、稽(kui j) 3修禊事(x) 4.激湍(tun) 5流觞曲水(shn) 6.骋怀(chn) 7放浪形骸(hi) 8.趣舍万殊(q) 9嗟悼(ji do) 10.彭殇(shn) 二、通假字 1虽趣舍万殊 通“趋” ,译为“取向” 2悟言一室之内 通“晤” ,译为“面对面” 三、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古义:曲水边。 今义:第二;次要的地位。 2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万物。 今义:种类。 3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用来。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4或取诸怀抱 古义:抱负,志向。 今义:抱在怀里。 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古义:一低头一抬头之间,形容时间极短。 今义: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 6后之

7、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今义:文雅。 四、一词多义 (一)实词 1修Error! 2次Error! 3致Error! (二)虚词 4之Error! 5于Error! 五、词类活用 (一)动词活用 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 游:使放开;骋:使开阔 (二)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贤:贤能的人;少:年轻的人; 长:年长的人 (三)数词活用 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将视为一样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死生亦大矣(无标志的判断句)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现代汉语语序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不能喻之于怀(现代汉语语序为:不能于

8、怀喻之) 亦将有感于斯文(现代汉语语序为:亦将于斯文有感) 2定语后置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现代汉语语序为:虽无盛之丝竹管弦) 明大意 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志趣。文章 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 的需要。前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后一部分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 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 理脉络 一、阅读课文第 12 段,回答问题。 1下列各句的解说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的意思是“引来清流激湍作为浮杯流觞的曲水” 。 B这两段文字指明了兰亭集

9、是一部游宴诗集,是王羲之的即席之作。 C“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概括了游宴中的欢乐情形。 D作者以景物烘托情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衬托出众人观景之愉快心情。再 说到“仰”“俯”之所见,最后归结为“游目骋怀”之乐。 解析:选 B B 项,作者并非只有王羲之一人,而是集多人作品而成的集子。 二、阅读课文第 34 段,回答问题。 2下面各句编为四组,都能揭示作者心情悲痛的原因的一组是( ) 仰观宇宙之大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修 短随化,终期于尽 死生亦大矣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A B C D 解析:选 D 表现了作者生命的情趣和审美的愉悦。是列举了“静”与

10、“躁”两种 不同的生活方式。在于否定庄子的生死观。 3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意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将从中(对生死这件大事)产生同样的感慨吧。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解析 : 选 C C 项,关键是抓住“有感”二字,指的是对生死这件大事产生同样的感慨。 4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第 3 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 ,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然 后急

11、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提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 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解析:选 D D 项,结尾处作者并没有用旷达的话作结。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5对下列文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中引用古人所说的“死生亦大矣” ,是为了说明死和生对个人来说都是大事,暗示 人们面对死亡要无所畏惧。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这句写出一种与人相处的状态,即在室内畅谈。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本句先说所

12、欣的事物极 易消逝,后说会因此引起感触,流露出时光易逝之感。 D“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这句是说, 看到古人对生死发出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慨,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 解析:选 A A 项,应是暗示人们在有生之年应多做实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阴历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 之兰亭, 修 禊 事也。 群 的兰亭集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 贤 毕至, 少 长 咸 集。 贤才都来了,年龄小的大的都聚集在一起。 永和:东晋穆帝年 号。永和九年即公 元353年。癸丑:永和九年的干支纪年。暮春:阴历三

13、月。暮,晚。于: 介词,在。会稽kui j:古郡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20余里。山 阴:当时的县名。现在浙江省绍兴市。古代山南为阳,山北为阴。兰 亭:亭名,在山阴西南。修禊x:一种消除不洁的祭礼。古人习俗,阴 历三月上旬巳日临水而祭,祓除不祥,之后饮酒游戏。曹魏后固定在三 月三日。毕、咸:都。集:聚会。群贤:指谢安、孙绰、王羲之等名士。少: 指王羲之的儿子凝之、徽 之等。长:指谢安、孙绰等。 此地有崇 山 峻 岭、 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山岭、 茂林 修 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 左右, 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围绕在亭子四周, 引以 为 流觞曲水, 列坐 其 次。 引来清流激

14、湍作为浮杯流觞的曲水,人们依次坐在曲水边。 崇:高。峻:险峻。茂:茂密。修:长,高。湍tun:急流的水。映带:映 衬,环绕。引:引来。以为:来作为。流觞shn:将盛酒的杯子放在上 游,任其循流而下,停在谁前面,谁就要端起酒杯, 饮酒赋诗。觞,酒杯。列坐:排列而坐。次:水边。 虽 无丝竹管 虽然没有场面盛大的管 弦之盛,一 觞 一 咏, 亦足以 畅叙幽 情。 弦齐奏,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意。 虽:虽然。丝竹管弦:用丝制作的弦乐器如琴瑟和用竹制作的管乐 器如箫笛。盛:多。这里有“热闹”的意思。一觞一咏:一边饮酒,一边 赋诗。以:用来。 幽情:幽雅的情意。 是日也,天 朗

15、气 清,惠风 和 畅。仰 这一天呀,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吹来心情舒畅。仰首可以 观宇宙之大, 俯 察 品类 之 盛, 所以 观览浩大的宇宙,低头可以看到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用来 游 目 骋 怀, 足 以 极 视 听之娱, 信可 纵目观游,舒展胸怀,完全可以尽情享受视觉、听觉的乐趣,实在 乐也。 快乐啊。 是日也:这一天呀。惠风:和风。畅:畅快。仰:抬头。品类:指万物。盛: 繁多。俯:低头。察:看。所以:用来的。极:尽,穷尽。信:确实,实在。 夫人之 相与,俯仰 一世。 或 取诸怀抱, 人与人的相处,转瞬间就度过一生。有的人倾吐胸中抱负, 悟言一 室之内; 或 因 在室内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

16、把自己的情怀寄托在所爱好的 寄所托, 放 浪形骸之外。 事物之中,无拘无束,旷达放纵。 夫f:语气词,表示提起下文几 种交往的形式,发出感慨。相与: 相处,交往。与,交往。俯仰:一低头一抬头之间,形容时间极短。或: 有的人。取诸:从取出。诸,兼词,“之于”的合音。怀抱:抱负,志向。 悟w:通“晤”,面对面。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 寄托者,指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无拘束,自由自在。形骸:身体。 虽 趣舍 尽管人们的 万 殊, 静 躁 不同, 追求和舍弃千差万别,恬静与躁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 当其 欣 于所 遇, 暂得 于己, 当他对所遇到、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的时候,自己所

17、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 及 其所 之 既 感到快乐满足,竟然没感觉老年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曾经喜爱 倦, 情随事 迁, 感慨系之矣。 的事物已经感到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 趣:通“趋”,取向。舍:舍弃。殊:不同。静:恬静。躁:躁动。欣:高兴。 于:对。所遇:所遇见、接触的事物。暂:短暂,一时。快然:高兴的样 子。老之将至:这是论语述而里的话,意思是竟然没感觉老 年即将到来。之:往。既:已经。倦:厌倦。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 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系:附着,随着。这里指产生。 向 之所欣, 俯仰之间, 以往所喜欢的事物,顷刻之间 已为陈迹,

18、 犹 不能不 以之兴怀;况 修 短随 变为往事了,仍然不能不因它而引发感慨;何况人的生命长短顺随 化, 终 期 于尽。古人云:“死生亦 大 矣”, 自然造化,最终走到尽头。古人说:“死和生是人生的大事”, 岂 不 痛哉! 怎能不悲痛呢! 向:过去,以往。为:成为。陈迹:往事,旧痕。犹: 还,仍然。以:因。之:指“向之所欣已为陈 迹”。兴:发生,引起。修:长。化:造化,自然规律。终:最终。期:至, 及。死生亦大矣:死和生是人生的大事。这句话见庄子德充符。 庄子说这是孔子 的话。岂:怎么。 每 览 昔人兴 感 之 由, 每当我看到古人对生死引发感慨的缘由,跟我所感 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 文嗟 悼,

19、 慨的像契符一样吻合,没有不阅读他们的文章嗟叹哀悼的, 不能喻之于怀。 固 知 一 死 生 为虚 不能明白于心。原本知道将死与生视为一样的说法是虚妄 诞, 齐彭 殇 为妄作。 荒诞的,把长寿与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杜撰的。 览:看到。由:缘由。若:像。契:古人用竹、木、铜等制成契符,各执一半, 作为凭信。临:面对。嗟悼:嗟叹哀悼。喻:明白,理解。固:本来,当然。 一:看作一样,作动词。齐:把等同起来。虚诞:虚妄的话。彭:彭 祖,传说他活了八百多岁。殇shn:夭折,未成年死亡。妄作: 虚妄编造,瞎说。一生死, 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后之视今,亦 犹今之视 昔。 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

20、前一样。 悲夫! 故 列 叙 时 人, 录 其 所述, 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录与会者的名字,著录他们所作的诗, 虽 世 殊 事 异,所以 兴 怀, 即使时世变迁,事物有异,但引起人们触发感情的原因, 其致 一也。 后之 览 者, 他们的情致是相同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的, 亦将有感于 斯文。 也将被这次集会的诗文感动。 故:因此。列叙时人:一一记录 与会者的名字。录:写。虽: 即使。致:情致。后之览者:后世 的读者。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1借题发挥,立意高远 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 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

21、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作者借题发挥带有鲜明的抒情色彩。情随事迁,所以先叙事,首段叙事分两层 : 前一层 侧重叙述活动的情形, 后一层转入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 第三段开头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 “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 人生匆匆, 此段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 “死生亦大矣” 。 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便是作者见解的高远之处。 2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统一 (1)写景 例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的 16 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 (2)叙事 例如,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22、亦足以畅叙幽情” , 记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词,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 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 (3)抒情 例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这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 们的普遍感受 : 在回忆往事时, 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 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 又如,“临文嗟悼”写出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时的共同体验,即在感情上跟作者产生共鸣。 这样,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统一,句句真切自然,极有情致,使人觉得有无穷逸趣。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题写兰亭集序的兰亭,离绍兴市区 约有二三十里。 每逢书法盛会, 在此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23、” 的环境之中,人们着晋服,和晋乐,即兴挥毫,泼墨成篇, 那情形大概是不亚于“曲阜朝圣”的。 王羲之确也是人们所公认的“书圣” 。他的书法,飘若 浮云,矫若游龙,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宋代文学家曾巩说:“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 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据史 料记载,王羲之幼时说话迟钝,人们并不认为他有才能。王 羲之 7 岁时就跟其父学表亲卫夫人之书法,自幼勤学苦练, 可谓书苑“七龄童” 。但只此而已,也是成不了“书圣”的。 王羲之没有满足于 “七龄童” 的那一点工夫, 他以后辞官去职, 专工书法,独创一格,方开中国书法之一代新风,此所谓 “晚乃善”

24、 。 以上是顺便说说的,无须赘述。我倒是由此想到王羲之 的“官运” ,感到其中颇有些耐人寻味的东西。 据清代吴悔堂老人撰写的 越中杂识 记载 : “王羲之, 字逸少,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 赈贷。赈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上疏争之,多见从纳。尝 遗殷浩,止其北伐;上书谢安,谏其清谈。众皆韪之。后王 述为扬州刺史,羲之耻辱其后,谢病归。”这里的王羲之, 是作为官吏而不是作为“书圣”被记载着的,包括王羲之从 当官到辞官的整个过程,其中也透露了王羲之所以辞官的原 委。 我原以为王羲之的辞官,只是为了能有更多的精力专攻书法, 看来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十有八九倒是因为他的秉性。你看 他

25、一会儿“疏” ,一会儿“谏” ,一会儿“争” ,一会儿“止” , 尽管是因为民,尽管其所“疏”所“谏”也曾“多见从纳” , 但最终为官场所不容。他的“谢病归” ,实在也是在“情理” 之中的。 有人说,文章写得好可以做官,字写得好可以做官, 研究历史有成就也做得官,我看并不尽然。王羲之仅一篇 佳作赏析 这是一篇借王羲之的故事 谈用人道理的杂文。 文章极 尽杂文之能事,从兰亭谈 起, 谈王羲之的书法, 说王 羲之的为官, 引经据典, 旁 征博引。直到行文即将完 尽,作者才道出自己的观 点 : “把认真当做书生气而 排斥于官场之外, 其吏治是 不会清明的。” 文章虽然简 短, 给人的启示却深刻, 结

26、 尾句如黄钟大吕,警人心 智。 兰亭集序足为千古绝唱,万世楷模,而且官也是做得不 错的,但到头来,还是“谢病归” 。 由此看来,要想在旧官场上混下去,主要的大概还不在于写 文章的才气或安邦济世的能力,而是另有其诀窍,其中之一, 就是“圆通”二字,这正是王羲之所缺少的。 常听人说, 书生与官场不相容, 这或许是有些道理的。 但到底什么是书生气,人多不得其解。近日有友人相告曰: 书生气者,认真是也。这真是一语中的,使人顿开茅塞。数 数历代当官的书生,不改其认真之秉性的,如陆游、范仲淹, 大都官运乖蹇,贬黜的贬黜,免职的免职,其结局几乎是十 有八九与王羲之相似。 然而,把认真当作书生气而排斥于官场之外,其吏治是不会 清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