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二单元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37951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48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二单元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二单元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二单元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二单元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二单元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二单元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二单元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基础达标卷 对应学生用书 P37 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基础知识巩固(30 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莫知我哀 莫:没有人 谢家来贵门 谢:谢绝 B渐车帷裳 渐:渐渐 何方圜之能周兮 周:合 C其黄而陨 陨:落 同心而离居 同心:感情深厚 D对酒当歌 当:应当 偭规矩而改错 偭:违背 答案 C 解析 A谢:辞别;B.渐:浸湿;D.当:对着。 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 分)( ) A芳菲菲其弥章 岁亦莫止 B箱帘六七十 犹可说也 C匪来贸丝 蒲苇纫如丝 D屈心而抑志兮 登即相许和 答案 D 解析 A“章”通“彰” ,“

2、莫”通“暮” ; B.“帘”通“奁” ,“说” 通“脱” ;C.“匪”通“非” ,“纫”通“韧”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B步余马于兰皋兮 因击沛公于坐 C君家妇难为 阿母为汝求 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答案 B 解析 A代词,他的/代词,指“氓” ;B.均为介词,在;C.动词, 做/介词,替;D.介词,用/助词,无义。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 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雨雪菲菲 B鼓瑟吹笙 C岂不日戒,狁孔棘 D交广市鲑珍 答案 C 解析 A、B、D 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意

3、思分别为“下”“弹 奏”“买” ;C.名词作状语,每天。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C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D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答案 D 解析 A古义,一直到;今义,另提一事。B.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往来通达 ; 指运输事业。C.古义,走投无路 ; 今义,经济困难。D. 坏运气和好运气。否,坏运气;泰,好运气。 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 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 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陶渊明洁身自好,

4、他毅然决然告别龌龊的官场,欣然回到自己 向往已久的田园,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 求贤令是东汉末年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一篇散文,文章 以开国中兴的历史经验,总结人才的重要,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情感。 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 妙的婉曲表现中,“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 ,真可谓阳奉阴违。 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 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希望理清责任,学校的归学校,家庭的归家庭,两方教育互补 所缺,而不是在功利心的驱使下让家长越俎代庖,弄出虚假的“成果” 来。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举

5、重若轻:比喻能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 事务。一般用于人。对象误用。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同 流合污。使用正确。求贤若渴: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使 用正确。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抗。不合语境。改换 门庭 : 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 ; 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 发展。含贬义。不合语境。越俎代庖: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 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使用正确。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 中叶大约 500 年左右的诗歌 305 篇。 B 氓一诗以抒情为主,所叙述的故事虽远不如孔雀东南

6、飞 那样完整细致,但它已将女主人公的遭遇,真实生动地写了出来。 C在文化上,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学的灵魂,他们继承大汉遗风, 上袭春秋战国文化灵脉,下承隋唐文化先河,拓荡盛唐浩气。 D近年,有学者指出古诗十九首中部分诗的作者为曹植,这 一具有突破性、颠覆性的观点,广泛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答案 B 解析 A“大约”“左右”重复赘余,可将“左右”删掉。C.“下 承先河”搭配不当,可将“下承”改为“下开” 。D.“广泛引起了 学术界的关注”语序不当,应将“广泛”放到“关注”前面。 8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陶 渊 明 不 是 一 位 完 全 超 脱 生 死 、

7、 完 全 放 弃 名 利 的 人, 。 , , 。 , 。 而这一切,均源自于他对自然人生的不懈追求。 找到了暂时解决矛盾与痛苦的路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 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人生体味 他只是一位“悲欢 忧喜,出于自然”的旷达之人 是陶渊明为后人贡献的巨大精神财 富 他的伟大在于,通过“导发意气”的诗文,展现了人生的矛盾 与痛苦 从而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与心灵的安慰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通过分析可知,承接前文,对陶渊明的形象进行概括。 排除 A、B 项。概括陶渊明的伟大之处。不能分开,排除 C 项, 选 D 项。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离骚中表

8、明屈原坚持“美政” 、死而不已的决心与勇气的句 子是:“ , 。” (2)短歌行中曹操借用诗经中表现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来 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苦心的句子是:“ , 。” (3)请写出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渴望摆脱官场,向往回归田园的 比喻句:“ , 。” 答案 (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3)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二、阅读能力延伸(43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 分) 读山海经(其一) 东晋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

9、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 ,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0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本诗以朴素的语言开头,描绘出美丽清爽的环境:初夏时节, 草木生长,绿树绕屋,浓荫满地。 B“众鸟欣有托” ,一个“欣”字,用的是拟人手法,有“羁鸟 恋旧林”的深意。 C“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两句,描写了风吹面不寒,雨润 衣不湿,和风细雨令人神清气爽的情景。 D最后两句说诗人虽身在茅屋,但神思驰骋、浮想联翩,抒发了 隐居读书的感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答案 B 解析 “众鸟欣有托”意为“鸟儿们为找到可以依托的地方而高 兴” ,“欣”字并没有“羁鸟恋旧林的深

10、意” ,而是借鸟喻人,表 达对当时生活的满足。 11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的哪些乐趣?(4 分) 答: 答案 这首诗写了诗人四个方面的乐趣:环境清幽,隐居田园, 无尘世纷扰的乐趣;亲自耕作,自食其力,顺乎自然的乐趣;把酒言 欢的乐趣;纵情想象,沉醉书卷的乐趣。(每点 1 分) 解析 解答此题,需要对全诗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出诗人的 乐趣。具体作答时,可结合当时的环境、人物的活动、诗人的情感等 来组织答案。 诗歌鉴赏 读 山海经 是陶渊明隐居时所写的 13 首组诗, 本诗是第一首。 诗的前六句写初夏之际,草木茂盛,鸟托身丛林而自有其乐,诗人寓 居在绿树环绕的草庐中,也自寻其趣,耕作之余悠闲地读起书来

11、。情 调安雅清闲, 自然平和, 体现出世间万物, 包括诗人自身各得其所之妙。 接下来描写处所的环境。诗人居住在幽深僻远的村巷,与外界不相往 来。即使是前来探访的老朋友,也只好驾车掉转而去。他独自高兴地 倒酒而饮,采摘园中的蔬菜而食。没有了人世间的喧闹和纷扰,诗人 畅享自在与自得。初夏的阵阵和风伴着一场小雨从东而至,更使诗人 享受到自然的清新与惬意。诗的最后四句概述读书活动,抒发读书所 感。 本诗抒发了诗人崇尚自然、回归田园的情怀,诗人在物我交融的 乡居体验中,以纯朴真诚的笔触,写出了人生乐趣,体现了诗人高远 旷达的生命境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215 题。(19 分) 春,二月,

12、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走, 还邺。诸将欲乘胜攻之,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今权 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以待 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操曰 : “善!”五月,操还许, 留其将贾信屯黎阳。 后袁尚果自将攻袁谭,大破之。谭奔平原,遣辛毗诣曹操请救。 辛毗至西平见曹操,致谭意,群下多以为刘表强,宜先平之,谭、尚 不足忧也。荀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 方之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绍(袁绍)以宽厚得众心 ; 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 则天下之难未息也。 今兄弟遘恶, 其势不两全, 若有所并则力专,

13、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 可失也。”操从之。 后数日, 操更欲先平荆州, 使谭、 尚自相敝, 辛毗望操色, 知有变, 以语郭嘉。 嘉白操, 操谓毗曰 : “谭必可信, 尚必可克不?” 毗对曰 : “明 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今一旦求救于明公,此可知也。尚 见谭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 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 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亡尚之时也。以明公之威,应穷敌,击敝寇, 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天以尚与明公,明公不取而伐荆州,荆州丰乐, 国无亡衅。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且四方之寇,莫大于河北,

14、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操曰:“善!”乃许谭。 冬,十月,操至黎阳。尚闻操渡河,乃释平原还邺。尚将吕旷、 高翔叛归曹操,谭复阴刻将军印以假旷、翔。操知谭诈,乃为子曹整 娉谭女以安之,引军还。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 ,有删改) 注 袁谭、袁尚:袁绍的两个儿子。邺:邺城,今河北临漳 县西。许:许都,今河南许昌县东。辛毗(p),字佐治,颍川阳翟 人。辛毗先事袁谭,后归附曹操,官至卫尉。谥肃侯。明公:对曹 操的尊称。衅:征兆。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 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

15、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 解/ B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 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 解/ C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 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 解/ D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 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 解/ 答案 C 解析 解答此题应该注意断句标志,如句式标志,“兵革败于外” 和“谋臣诛于内”相对应,不能断开,排除 A、B 项。“天灾应于上”

16、和“人事困于下”句式相同,故“并臻”与“天灾”断开,排除 D 项, 故选 C 项。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四方:古代指天下、各处。或指四方诸侯之国。或指京城以外 的地区。文中指天下、各处。 B兵革:是兵器和甲胄的总称。泛指军备、军队,或指战争。文 中指军队。 C六军:古代泛指禁军,即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晋世称领军、 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 。唐代专指禁军。文中指军队。 D娉:问名。古代婚礼“六礼”之一。即女方请媒人问男方名字 和出生年月日。 答案 D 解析 D“即女方请媒人问男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错误,应该 是“即男方请媒人问女

17、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曹操把袁谭、袁尚打得逃到邺城,但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后就 没有乘胜追击。 B袁氏兄弟内讧时,曹军将领都认为此时不须进攻,只有辛毗力 主要抓住机遇。 C曹操不愿援助袁谭的原因是认为袁谭不可信任,并且对袁尚的 实力心存戒备。 D曹操通过袁谭暗刻将军印信给吕旷、高翔一事,明白了袁谭并 非真心归降,就用联姻计稳住了袁谭。 答案 B 解析 B 项的错误在于:只有辛毗力主抓住机遇。由原文可知还 有荀攸。 1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5 分)

18、译文: (2)以明公之威,应穷敌,击敝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5 分) 译文: 答案 (1)假如他的两个儿子相处融洽友爱,这样来共守已有的基 业,则天下的灾难就不能平息。(关键词 : 使,和睦,以,息。每个词 1 分,理顺句意 1 分) (2)凭您的威势,对付处于困窘境地的敌人,攻打疲惫的敌军,同 疾风吹落秋天的树叶没有什么差别。(关键词:以,穷,敝,无异。每 个字 1 分,理顺句意 1 分) 日积月累 参考译文 春季, 二月, 曹操进攻黎阳, 与袁谭、 袁尚在黎阳城下大战, 袁谭、 袁尚败走,退回邺城。曹军将领都提出要乘胜攻打邺城,郭嘉说: “袁绍(生前)喜欢这两个儿子,没能决定让谁做继承

19、人。如今,他们权 力相当,各有党羽辅佐。局势危急,就相互援救;局势稍有缓和,就 又会争权夺利。不如向南进攻荆州来等待他们兄弟变乱,变乱发生后, 再攻打他们,可以一举平定。”曹操说 : “好!”五月,曹操回到许都, 留部将贾信驻守黎阳。 不久,袁尚果然亲自率兵攻打袁谭,大败袁谭。袁谭逃到平原, 袁谭派辛毗到曹操那里求救。辛毗到西平拜见曹操,转达袁谭求救的 心意。曹操部下官员多认为刘表势大,应当先平定他,袁谭、袁尚自 相残杀,不足忧虑。荀攸说 : “目前,天下正争斗激烈,而刘表坐守江、 汉之间,可知他没有占有四方兼并天下的大志。袁氏家族占据四州土 地,有兵马数十万,袁绍因为品性宽厚而得民心,假如他

20、的两个儿子 相处融洽友爱,这样来共守已有的基业,则天下的灾难就不能平息。 如今他们兄弟结怨交恶,势不两立,如果一个人吞并了另一个人,则 力量就会集中起来,力量集中后,再想谋取就困难了。应该趁他们内 斗相持不下时,动手夺取,天下就可以平定了,这个机会不能失去。” 曹操听从了他的建议。 过了几天,曹操又打算先平定荆州,让袁谭、袁尚互相削弱。辛 毗观察曹操脸色,知道他又改变主意,就去告诉郭嘉。郭嘉报告曹操, 曹操对辛毗说:“袁谭是否一定可信?袁尚是否一定能被击败?”辛 毗说:“您不要问是可信还是有诈,只应直接来看整个形势的发展变 化。如今,袁谭忽然向您求救,其情形表明他已走投无路;袁尚看到 袁谭陷入

21、困境,却不能一举攻破袁谭,说明袁尚也已智穷力竭。那形 势是军队在外战败,谋士在内被杀,兄弟内讧,国分为二,连年征战, 将士的甲胄里都长出虱子。再加上旱灾蝗灾饥荒同时发生,上有天灾 相应,下有人祸困扰,无论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百姓,都已知道袁氏 统治将要土崩瓦解。这正是上天灭亡袁尚的时机。凭您的威势,对付 处于困窘境地的敌人,攻打疲惫的敌军,同疾风吹落秋天的树叶没有 什么差别。上天把消灭袁尚的机会赏赐给您,您不去进攻,反而要讨 伐荆州。 荆州年丰民乐, 没有灭亡的征兆(没有机会可供您利用)。 现在, 利用袁谭的求救而去援助,没有比这更有利了。况且四方的敌人,没 有比占据黄河以北的袁氏更强大的了。您

22、平定黄河以北后,就军威大 盛,震动天下了。”曹操说:“好!”于是,答应出兵救援袁谭。 冬季,十月,曹操进军到达黎阳。袁尚听到曹军渡过黄河的消息, 就解除了对平原的包围,撤回邺城。袁尚部将吕旷、高翔背叛袁尚, 投降曹操。袁谭又暗中刻好将军的印信,送给吕旷、高翔。曹操知道 袁谭并非真心归降,便给儿子曹整娶了袁谭的女儿,用此来安抚袁谭, 然后率军回去。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17 分) 横穿诗经的河流 洪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 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没 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我

23、苍 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淑女与君子, 艄公与过客, 母亲与儿女, 乃至时光与记忆, 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 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隔断了祖先 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哟。人间 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 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 落 英国诗人库柏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 诗 经在我心目中,尊贵如“东方的圣经” ,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 的光荣。在这部边缘泛黄的典籍里呼吸的男女居民,是幸运的,因为 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

24、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 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只有阡陌属于自己,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 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 充满感恩的心情。 村野气十足的 诗经 象征着一个时代, 民歌的时代, 那也是人类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代。在大自然的露天课堂里,稚 气未脱的书声琅琅。连文盲都可能成为真诚的歌手只要他用心灵 读懂造物主手中的无字天书。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些目睹造物主的指 纹而成长的无名诗人, 在平凡的劳动、 情爱、 游猎中获得的神秘的智慧。 和这些诗兴大发的自然之子相比,我们是苍白的,一生所触及的仅仅 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今天的世界已经是被修改了的

25、原稿。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们很难发现上帝的手迹灵感的花 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读诗经 ,简直无从想象,这块土 地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事情。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断的对话, 从纸上重新浮现借助音乐与文字的力量。 耕种、 狩猎、 婚嫁、 祭祀、 园艺、兵役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留传的生活方式。哦,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总把我带回农历的 年代,我开始低头寻找一把祖传的农具(譬如名称古怪的耒耜),日出而 作, 日落而息。 我仿佛置身于鸡犬之声相闻的村庄, 模仿祖先刀耕火种。 在阅读中我延续着古人的生活。 诗经 会将你领进一个河汉密布的地

26、带, 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 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 做一尾潜泳的鱼吗?哦,在诗经的掌纹里游动,那苍老的浮云与 涛声,流淌在我们的血管里。 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 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这是一条没 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查证的河。 我们无法回到诗经的时代,男耕女织的时代,或者说我们 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单纯与天真。 那简直堪称人类的童年, 所以 诗经 里回荡着银铃般灿烂的童音,无法模仿。在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 现实中,这属于天籁了。做天籁的听众,是幸福的。古人以纠缠的、 音乐的旋律结绳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

27、出来的牧歌,鞭挞着我们世故 的灵魂:该往何处去放牧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们两手空空,一无所 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 诗经里的那条河,已经流淌两千多 年了,沿岸有数不清的读者,饮水思源。这条民间的河流哟。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岸边的伐木者, 面目模糊,背对着我从事永恒的职业。我只注意到一柄闪亮的斧头, 被举过头顶。整部诗经 ,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今天晚上, 那柄远古的斧头,又在敲击我麻木的耳膜。这是一种提醒:有一群人, 仍然在岁月的河边坚持 (有删改) 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本文以充满深情的笔调抒写阅读诗经的感受,以“诗经 是一

28、条河流” 为行文思路, 语言凝练而富有诗意, 表达了作者对 诗经 的崇敬之情,对诗经中自然质朴的生活的神往之情。 B第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中的“那条河流”指 的就是诗经第一篇关雎中写到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 的那条河,这个意象优美而开阔,一下子将读者的思绪和情感牵到了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时代。 C第段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分别写到了“高楼广厦、 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钢筋水泥的城市”“充斥着欲望、 高音喇叭的现实” ,其用意在于表达作者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否定和厌恶 之情。 D纵观全文,标题“横穿诗经的河流”中的“诗经的河 流”一语意义丰富 : 其一, 诗经即如文字构成的一条

29、河流 ; 其二, 诗 经反映的生活大多与河流有关;其三,“诗经的河流”比喻的 是中华民族曾有的生活方式。 E本文大量使用隐喻,显示了作者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但也令 不少语句表意晦涩,令读者费解,如“苍苔斑驳的草鞋”“苍老的浮 云与涛声”“我们的血管”“一柄闪亮的斧头”等。 答案 AD 解析 B关于“那条河流”的说法错误,文中的“那条河流”在 作者心中已经虚化为一条与“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 。C.作者对 比古代与现代,对现代提出了不满,但并没有“否定和厌恶”现代都 市文明。E.“令不少语句表意晦涩,令读者费解”的表述不当,“草 鞋”“斧头”等意象并未令语句表意晦涩。 17在作者眼中, 诗经

30、所反映的先民的生活有哪些特点?请分 条概述。(6 分) 答: 答案 平凡而丰富;自由、单纯而天真;充满原始的浪漫 与激情。(每点 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答题区域主要 在文中第段。 诗经 的时代, 是男耕女织的时代, 写出先民生活 “平 凡而丰富” ;我们无从恢复古人的那份单纯与天真,写出先民生活“自 由、单纯而天真” 。我们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 情,写出先民生活“充满原始的浪漫与激情” 。 18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引用了诗经中的若干名句,中间多次 写到诗经和“那条河” ,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 分) 答: 答案 以诗经作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并

31、且呼应标题, 使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形散而神聚,使主题得到强化;增 加诗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空间。(每点 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及赏析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可从 引用的作用、结构、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如文中多次提到“那条河” , 呼应了文章标题,令文章形散而神聚。 三、写作能力训练(27 分) 19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用新的本体和 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4 分) 生活是一杯茶, 平淡是它的本色, 苦涩是它的历程, 清香是它的馈赠。 仿句: 答案 (示例) 人生是一艘船, 奋斗是它的双桨, 挫折是它的风浪, 理想是它的彼岸

32、。 解析 仿写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 修辞运用等方面。解题时注意:第一、仿照结构句式;第二、内容要 符合要求;第三、语句要文雅。 20阅读下面给心灵开一扇小窗一文的选段,指出画线句子 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并说说这样描写的好处。(8 分) 九月的一天, 下过雨, 天空被洗得一尘不染, 阳光也变得温柔可人, 梧桐越发绿得可爱,知了的歌声里多了一丝甜润。我带着雀跃的心 情蹦蹦跳跳地来到办公室。闭上眼睛深呼吸,哦,我将在这里度过人 生最灿烂的季节,尽我之所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微薄的力 量。 正当我徜徉于教学的海洋时,有人叫我,说是校长有请。我一路 小跑来到校长的办公室,

33、只见校长眉头紧锁,一点也不见昨日的慈祥。 我的心里敲起鼓来。校长见我进来,挤出一个笑容,做了一个示意我 坐下的手势。 “出了什么事,校长?”我不安地问道。 “小张老师,很抱歉,是这么回事,今天局里开会,说今年的大 中专毕业生一律分配到村小工作,所以我们的录用要取消。不过,我 还是很高兴认识了你,我相信你无论到哪里都会很优秀,是金子总会 发光嘛。” 我的内心潮水一般地涌动起来,渐渐地归于平静,继而迅速冻结。 从希望的一端出发,走到失望的一端;从希望的诞生走到它的渺茫, 只经历一个半天,命运就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答: 答案 环境描写,烘托“我”欢快的心情,与后文形成对比。 细节描写,暗示校长将

34、有不好的事要交代。 对话描写,可见校长说话的技巧。 心理描写,写出自己遭到的打击。(每点 2 分) 解析 第一段画线句显然是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第二 段画线句通过“眉头紧锁”“挤出”可知这段文字运用了细节描写的 方法。细节描写的作用: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 第三段画线句运用了对话描写方法。对话描写的作用:表达人物情感, 反映人物性格,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特点。第四段画线句运用了心理 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 21写一则描写笔记。描写对象,可以是石缝中的蒲公英,转墙 角的小瓜苗,悬崖峭壁

35、上的松树总之,是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 的生命。描写要生动、充分,有整体感,能融入个人感情和独到的体 验则更好。不少于 200 字。(15 分) 答: 答案 (示例)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我从街边花砖甬道上经过,不 经意间一瞥,发现路边石缝里一株鹅黄色的蒲公英花开得正艳。这一 抹灿烂的金黄,让我眼前一亮。蒲公英金黄色的花朵在阳光下灿烂地 绽放着,完全忘记了自己是置身于路边的砖瓦石缝中,锯齿状狭长细 窄的叶片一往情深地绿着,虽然行人稍不注意就会将它踩成绿泥,但 它并没有因此而拒绝成长。看着这株在石缝间绽放花朵的蒲公英,一 股莫名的感动充盈我的全身。看似毫不起眼的蒲公英却有着惊人的毅 力与顽强的生命力,在石缝里将根一点一点地努力扎下,并在春天里 绽放出绚丽的花朵。生而为人,应当像蒲公英一样坚强、向上,让每 一天都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解析 本题是一道有一定要求的小作文。测试基本写作能力。作 答时应当注意分析要求:要写描写语段,要写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的 生命,要描写生动、充分,即要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要有整体感,另 外字数不可少于 200 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