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模块综合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37992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61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模块综合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模块综合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模块综合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模块综合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模块综合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模块综合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模块综合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模块综合能力测评卷 对应学生用书 P87 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 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 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 定的过程。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 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 。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 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

2、 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这样,对 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就诗人而言, 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 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 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 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 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 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

3、大的创作。但问题在于人的 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 懈的时候。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 也可以低吟“浅 把涓涓酒, 深凭送此生” 。 在不同时期, 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 李杜一生追求, 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如何使李 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 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中国 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

4、向山林田园。 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 和束缚, 使他们与外部疏离, 难得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 甚至连诗歌创作, 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成多余。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 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 微辞,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否则 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象 浑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 通乎天地万物、包含古今的程度,它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

5、境之中。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 卷入不可。 (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 ,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传统中情、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时间上要早于魏晋以后出现的“缘情”说。 B缘情很大程度上是对言志的补充,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C情、志在士大夫看来,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 D情志合一有层次之分,政治渗入与诗歌达到高层次有着密切的关联。 答案 C 解析 “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过于绝对。原文第段只是说古代诗人 “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 。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6、是( ) A段引领全文。首先概括李白杜甫一生的从政特点,点明两人生活经历受 政治影响,从而交代本文的写作意图。 B段从中国诗歌的传统谈起,强调政治生活关联着诗歌气象风貌的呈现以 及诗人精神气魄、高度责任感的形成。 C段先指出伟大的创作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接着以李杜为例,阐释了政治 的强大摄动力对诗人创作的积极作用。 D段将诗人和社会横向对比,指出封闭的环境会限制诗人的才思,肯定了 李杜与官员的交游,自然地收结全文。 答案 D 解析 D“段将诗人和社会横向对比”错误,文中第段是“从诗人和社 会的横向联系看” ,并无对比之意。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

7、,但必须对政治有一种向心力,适度介入政 治、体验政治,自觉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 B诗人都不可能使其情志恒定在一种状态下,但却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 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执着地面对现实。 C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 向于山林田园,其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 D李白杜甫在离开朝廷后,都与各方面的官员保持联系,其用意就在于依靠 官府信息,酝酿和创作伟大而丰富的作品。 答案 A 解析 B 项,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 原文强调“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 拨动, 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 ; C 项

8、, “其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 错, 原文是 “创 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 ;D 项,关于“用意”的说法无中生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曹雪芹 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见 花木繁盛,贾母笑道 : “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 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 这里头有菩萨, 冲了罪过。 我们这里坐坐, 把你的好茶拿来, 我们吃一杯就去了。” 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 宝玉留神看她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

9、云龙献 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 : “我不吃六安茶。” 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 旧年蠲(通“涓”:清洁)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 尝尝这个茶。” 刘姥姥便一口吃尽, 笑道 : “好是好, 就是淡些, 再熬浓些更好了。” 贾母众人都笑起来。 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她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 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 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宝玉便走了进来,笑道 : “偏你们吃体己茶呢。” 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飺茶吃。

10、这里并没你的。”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 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她嫌脏不要了。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瓣爮斝”三个隶字, 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 ,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 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 着“点犀盉” 。妙玉斟了一盉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 宝玉。 宝玉笑道 : “常言 世法平等 , 她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 我就是个俗器了。” 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

11、俗器来 呢。”宝玉笑道:“俗说随乡入乡 ,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 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 雕竹根的一个大盏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得了这一盏?”宝玉喜 的忙道:“吃得了。”妙玉笑道:“你虽吃得了,也没这些茶糟踏。岂不闻一 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你吃这一盏便成什么?” 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 妙玉执壶, 只向盏内斟了约有一杯。 宝玉细细吃了, 果觉轻浮无比, 赏赞不绝。 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她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 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她二人

12、便是了。”妙玉听了, 方说:“这话明白。” 黛玉因问 : “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 : “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 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 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 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黛 玉知她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 宝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 给那贫婆子罢,她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 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使

13、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 能给她。你要给她,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宝玉笑道:“自然 如此,你那里和她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脏了。只交与我就是了。”妙玉便命 人拿来递与宝玉。 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 如何?”妙玉笑道 : “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 别进门来。”宝玉道:“这是自然的。”说着,便袖着那杯,递与贾母房中小丫 头拿着,说 : “明日刘姥姥家去,给她带去罢。”交代明白,贾母已经出来要回去。 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4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14、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选文写贾母一行到栊翠庵品茶,妙玉“忙接了进去”“笑往里让”“忙去 烹了茶来” ,用成窑的茶杯沏上老君眉捧上,由此可以看出,妙玉是一个热情周到 的人。 B本回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她带着一双透视的眼睛,透视了贵族之家的恣 意豪华,虚荣享乐,见证了荣国府的鼎盛。 C选文布局巧妙,照应、过渡自然流畅,通过描写妙玉迎客、给贾母捧茶、 耳房品茶等情节,把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场面表现得跌宕起伏。 D选文擅用简约传神的语言来表现人物个性,文中主要人物的对白描写,既 鲜活地刻画了人物独特的个性,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A 项,“由此可以看出,妙玉是一个热情周到的

15、人”错。妙玉并不是 对所有人都热情周到,如对刘姥姥就很刻薄嫌弃。 5 红楼梦的细节描写令人惊叹,选文是从哪些细节来写品茶的?请结合 选文简要概括。(6 分) 答: 答案 茶叶,贾母与妙玉吃何种茶的对话(六安茶与老君眉); 茶具,都是 格调高雅的古玩珍藏;茶水,旧年蠲的雨水和藏了五年的梅花雪水;议茶, 关于茶冲泡次数的议论;茶境,栊翠庵、妙玉的耳房。(写出四点即可得 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手法(细节)与梳理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作答本题, 应围绕品茶展开,并寻找与其有关的细节描写,比如茶叶、茶具、茶水,乃至有 关茶的谈话、喝茶的环境等。答题时,先提出描写品茶的角度,再结合文章内容 分析概

16、括。 6 选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塑造妙玉这一形象, 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6 分) 答: 答案 环境对比, 栊翠庵花木繁盛, 比别处好看 ; 妙玉对不同人物的对比, 对待贾母与刘姥姥的不同, 对待贾母与宝钗、 黛玉的不同 ; 妙玉与黛玉对比, “黛 玉知她天性怪癖” ,性情怪癖的黛玉衬托出性情绝怪的妙玉;妙玉与宝玉对比, 妙玉不能一视同仁,宝玉能做到世法平等。(每点 2 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意 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作答本题, 应带着 “妙玉” “对比” 这两个关键点,细心搜寻文中对比的地方,既要关注细节,如贾母的话“到底是 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

17、别处越发好看” ;又要把握宏观,如妙玉对贾母 毕恭毕敬(“捧与贾母”等),而对钗、黛二人却亲切有加(“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 的衣襟一拉”等),态度明显不同。据此梳理概括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疾病与演化进程 英理查德道金斯 动物的躯体是一个精巧而且往往有效的自然防御系统,这个系统叫免疫系统。 当身体感觉到危险的寄生虫时,它会被激发起来,生成特殊的细胞,像战士那样 乘着血液奔向战场, 攻击那群特别的寄生虫。 通常是免疫系统获胜, 身体恢复健康。 然后,免疫系统会“记住”它为那场特殊战斗生成的特殊分子武器,于是,以后 受到任何相同寄生虫的感染,寄生

18、虫都会立刻被消灭在无形之中。因此,只要你 得过麻疹、腮腺炎或水痘,就不大可能得第二回了。免疫系统认得此病菌或病原 的感染,能提前武装起来,一旦疾病真的到来,它就能投入战斗。 摆在免疫系统前的一道难题是“决定”哪些是应该驱除的“外来者” ,哪些是 可以为身体所接受的“外来者” 。在妇女怀孕时,这可能是特别费心的。肚子里的 宝宝是“外来者” ,因为从遗传学看,宝宝与母亲是不同的,有一半的基因来自父 亲。但免疫系统是不能攻击宝宝的,在哺乳动物的演化中,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 难题。它解决了毕竟,那么多宝宝在子宫里活下来而且出生了。但也有很多 流产了,这说明演化遇到了困难,且解决得不是很彻底。 免疫系统出

19、错的另一种情形是对假想的“攻击者”打击太狠了。过敏就是这 么回事儿:免疫系统不必要地、过分地、甚至破坏性地伤害了无害的东西。例如, 空气里的花粉通常是无害的,但有些人的免疫系统会对它产生过激反应,这就是 “花粉症”:打喷嚏、流眼泪,浑身不舒服。 有时过激反应的免疫系统竟然会对本人过敏!这会引起所谓的自体免疫性疾 病,如秃头症(头发成片脱落,是因为你的身体会攻击毛囊)和牛皮癣(过激反应的 免疫系统在皮肤上引起鳞片状斑块)。 免疫系统会不时地产生过激反应。因为有时该进攻而没能进攻,有时不该进 攻却进攻了,免疫系统摇摆在两者之间,就像走钢丝一样。羚羊看见草动时,是 不是该逃跑呢?它遇到的是同样的问题

20、:那是潜伏的美洲豹还是清风在吹着牧草 沙沙作响?相应的,是危险的细菌还是无害的花粉颗粒?这类“平衡”问题简直 太普通了。免疫系统可能对“风险规避”太机警,看到一点风吹草动就觉得危险, 对无害的花粉甚至本人的组织都释放出浑身的免疫反应。它也可能太“齐心” ,而 对真危险毫无反应,或者在真正危险的寄生虫出现时不能产生免疫反应。在钢丝 上行走是困难的,不论偏向哪边,都会遭到惩罚。 癌是坏事的极端情形,一个很奇异的例子,但很重要。癌是我们体内的一群 细胞, 从它们本来要做的事情中脱离出来, 接着这群细胞扩增, 然后变成了寄生者。 癌细胞通常聚集在“肿瘤”里,肿瘤无限制地长大,吞噬部分身体。接着,最坏

21、的癌会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叫癌细胞转移),最终毁坏整个身体。如此扩展的肿瘤 叫恶性肿瘤。 癌如此危险的原因是,它们的细胞是直接从我们身体的细胞里衍生出来的。 它们是我们自己的细胞,只是略有改变。这意味着免疫系统很难将它们判别为外 来者, 还意味着很难找到杀死癌细胞的方法, 因为你能想到的任何方法, 如毒药等, 都可能杀死你的健康细胞。杀死细菌很容易,因为细菌的细胞与我们自己的不同, 能杀死细菌的细胞而不伤害自己细胞的毒药叫抗生素。化学疗法能毒死癌细胞, 但也能毒死我们自己的其他细胞,因为它们太相似了。如果过量运用毒药,也许 能杀死癌细胞,不过在那之前可能已经把可怜的患者杀死了。 我们又回到了和

22、前面一样的平衡问题:怎样才能攻击真正的敌人(癌细胞)而不 误伤朋友(我们自己的健康细胞)? 自体免疫性疾病是否可能是无数代祖先们为了抵抗癌细胞而展开的演化战所 传下来的副产品?免疫系统在与癌变之前的细胞的战斗中赢得了多场胜利,使它 们来不及变成恶性的。我的想法是,因为免疫系统对癌变前的细胞一直保持着高 度的警惕,也许偶尔会误伤无害的组织,攻击自己的细胞我们称之为自体免 疫性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的存在也许证明了生命在演化进程中不断生成对抗癌 变的有效武器,会是这样的吗? (选自自然的魔法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真的 , 李泳译,有删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动物

23、的躯体是一个有效的自然防御系统,也就是免疫系统,这个系统能受 到激发生成特殊的细胞以维护身体健康。 B免疫系统具有“记忆”功能,能“记住”杀死寄生虫的特殊分子武器,所 以得过麻疹、腮腺炎、水痘的人就不会再次被感染。 C免疫系统不仅能针对病毒感染,也能对人类的生育遗传产生重大的影响, 哺乳动物在这方面的演化并不是十分成功。 D癌危险的原因仍和免疫系统有关联,癌细胞是从我们身体里衍生出来的、 略有改变的细胞,免疫系统难以辨别它们。 答案 B 解析 B“不会再次被感染”的说法过于绝对,文中是说“就不大可能得第 二回了” 。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不是所有的

24、“外来者”都应该受到攻击,应该驱除哪些“外来者”是免疫 系统面对的一个难题,盲目的攻击会造成很多问题。 B免疫系统会对假想的“攻击者”打击过狠,如面对无害的花粉而产生的过 激反应,这是免疫系统对本人过敏反应的极端体现。 C癌细胞实际是从正常细胞变异而来的,它们通常聚集在肿瘤之中,然后这 些肿瘤就变成恶性肿瘤,最终会危害整个身体的健康。 D免疫系统不能轻松辨别并杀死作为外来者的癌细胞,而借助化学疗法在杀 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健康细胞,使患者产生整体上的伤害。 答案 A 解析 B“对花粉的反应”不是免疫系统“对本人过敏反应”的极端体现。 C.“然后这些肿瘤就变成恶性肿瘤”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原文

25、第 6 段说“接着,最 坏的癌会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叫癌细胞转移),最终毁坏整个身体。如此扩展的肿 瘤叫恶性肿瘤” 。D.“作为外来者的癌细胞”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说癌细胞“是我 们自己的细胞” 。 9有人评价自然的魔法这本书“将带你去未来,给你更广阔的世界观” , 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请简要阐述。(6 分) 答: 答案 有效地传播科普知识,让普通读者从科学的角度了解疾病及其演化 过程 ; 为医学工作者提供了研究方向,从而解决动物免疫系统的“平衡”问题 ; 倡导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激发读者热爱科学的情感。(每点 2 分) 解析 题干已经明确了答题方向,答题时,必须结合“将带你去未来,给你 更

26、广阔的世界观”一句和文章的内容来回答。从文章内容来看,这篇科普文介 绍了疾病及其演化过程,在传播科普知识的同时,给予读者更广阔的世界观,或 者说开拓了读者的视野。对于医学工作者来说,更是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即 带他们去探索未来新的领域。从精神层面来看,这篇科普文所体现的科学探究 精神,激发了人们研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为馆阁校勘,迁提举司天监。日 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招卫朴 造新历,分方

27、技科为五,后皆施用。 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钱粟,疏沟渎,治废田,以救水患。迁太常丞、 同修起居注。时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括侍帝侧, 帝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 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颔之。 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曰:“必得请而后反。”括诣枢密院阋故牍,得顷 岁所议疆地书,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 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 益戒无以应,谩曰 : “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 : “师直为壮,曲为老。 今北朝弃先

28、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 遂舍黄嵬而以天池请。括乃还,为使契丹图抄上之。 复龙图阁待制、知审官院,又出知青州,未行,改延州。至镇,悉以别赐钱 为酒, 命廛市良家子驰射角胜, 有轶群之能者, 自起酌酒以劳之, 边人欢激。 越岁, 得彻札超乘者千余,皆补中军义从,威声雄他府。 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 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 ,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 (节选自宋史沈括传) 注 日官:指古代掌天象历数之官。顷岁:昔年。彻札超乘:彻札, 谓穿透铠甲;超乘,指跳跃上车,形容勇猛敏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

29、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 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 B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 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 C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 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 D 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 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是解州,“运解盐”是运解州的盐, “

30、运”与“解盐”间是动宾关系,不能断开,排除 C、D 两项;“臣”作为“恐” 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 A 项。故选 B 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提举司天监,是司天监的长官,司天监在宋代负责观察天象、编写历书等 事务。 B常平,指常平仓,是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 粮仓。 C先君,一般指的是自己的祖先或已故的父亲,此处特指辽国已经逝世的皇 帝。 D出知,指我国古代在京师任职的官员被朝廷贬谪到地方上去担任知州、知 事等职。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 项,“被朝廷贬谪到地方上去 担任知州、知事等职”

31、错。出知,指京官外任,未必是被贬谪到地方上任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沈括体恤民情,做事务实灵活。在淮南发生饥荒时,他积极组织开展救灾 活动;对填封四川私人盐井一事,他从实际出发提出反对意见,得到皇帝支持。 B沈括未雨绸缪,不辱外交使命。他预先找出宋辽边界土地争讼的档案数十 件,让吏士背熟,使他们对辽官的提问对答如流,辽国只好在领土上做出让步。 C沈括戍守边疆,重视边防工作。在担任延州知州时,他召集边民子弟开展 骑马射箭比赛活动,从中选拔出精锐之士,使当地的边防力量得到有力的加强。 D沈括学识广博,科学贡献突出。他通晓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

32、药、 卜算等学问,精通观测仪器,招请人修成新历法,编写的梦溪笔谈流传于世。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B 项, 吏士对辽官的提问对答 如流,只是使对方无言以对,并未使之做出领土上的让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5 分) 译文: (2)有轶群之能者,自起酌酒以劳之,边人欢激。(5 分) 译文: 答案 (1)杨益戒没有话来应对,轻慢地说:“你们连几里土地都舍不得放弃, 难道想轻率地断绝两国的友好关系吗?” (2)有出众才能的人,沈括亲自起身斟酒慰劳他,边境上的人欢喜感激。 解析 本题主

33、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关键词:(1)“无以” ,没有来; “谩” ,轻慢;“绝” ,断绝;“好” ,用作名词,友好关系。(2)“轶群” ,超过众 人和同辈;“能” ,才能;“劳” ,慰劳;“欢激” ,欢喜感激。 参考译文 沈括,字存中,因为父亲做官而担任了沭阳县主簿。考中进士后,担任馆阁 校勘,升任提举司天监。当时,掌管天文历数的官员都是市井间庸庸碌碌的人, 对于天文现象、天体图像及天文仪器等,大多一窍不通。沈括担任提举司天监后, 开始设置了浑天仪、 景表、 五壶浮漏, 招请卫朴修成新的历法, 把方技科分为五项, 这些办法后来都被采用施行。 淮南发生饥荒, 朝廷派遣沈括前去巡察, 他发放常平

34、仓的钱和粮食, 疏通河渠, 修治荒废的农田,以此来消除水灾造成的破坏。升任太常丞、同修起居注。当时 市易司担忧四川禁止不了私贩井盐,打算把四川的私井全部填实封住而运解州的 池盐去供应。沈括侍立在神宗身边,神宗问他川盐的事,沈括回答说:“把所有 的私人盐井都填塞封掉而运解州的盐,使盐全部由官府发售,确实好。但是忠州、 万州、戎州、泸州一带少数民族地区的小盐井特别多,不可能一下子禁绝,势必 要派人加强警戒,我担心会得不偿失。”神宗点头同意。 辽国特使萧禧来宋朝处理河东黄嵬一带地界划分的问题,说:“我一定要达 到目的才能返回。”沈括到枢密院查阅以前的档案,找到当年议定疆界的文书, 把文书里所画的地图

35、拿给萧禧看,萧禧这才感到理屈。沈括到了契丹宫廷,契丹 宰相杨益戒来同他面议。沈括找到宋辽两国争论地界的各种档案数十件,预先让 吏员们背熟, 杨益戒有问题提出, 沈括就回头让吏员列举所得档案回答。 改天再问, 还是同样回答。 杨益戒没有话来应对, 轻慢地说 : “你们连几里土地都舍不得放弃, 难道想轻率地断绝两国的友好关系吗?”沈括回答说:“军队出师有理则气壮, 无理则气衰。现在你们北朝抛弃了你们先君的重大信誓,用暴力役使人民,这对 我们宋朝没有什么不利。”总共会谈了六次,契丹知道无法改变沈括的主张,于 是丢开黄嵬不谈而只要求将天池地区划归他们。于是沈括起程回国,撰修成使 契丹图抄一书献给朝廷。

36、 沈括复职担任龙图阁待制、 知审官院, 又被派遣出任青州知州, 还没有去上任, 改任延州知州。到了延州,沈括把朝廷额外赏赐给的钱买酒,命令街市百姓中清 白人家的子弟比赛骑马射箭以分高下。有出众才能的人,沈括亲自起身斟酒慰劳 他,边境上的人欢喜感激。过了一年,沈括挑选到能射穿铠甲、飞身上车的人一 千多名,都补充到中军做志愿兵,因此延州军队的声威超过了其他州府。 沈括学识广博,善于写文章,对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 没有不通晓的,都有著作论述。他又把平时和宾客谈论的事记录下来编成梦溪 笔谈一书,大多记载朝廷中的典故事实,故旧老臣的进退情况,在世上流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37、(2017全国卷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 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 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长恨 : 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 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 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

38、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 水准。 C 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 “短李” , 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 本。 答案 C 解析 C 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表述错误,称李绅为 “短李”既是朋友之间的戏言,也表现了白、李二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 分) 答: 答案 诗人戏谑友人, 夸耀自己, 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 ; (3 分)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3 分) 解析 本题

39、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读时要从把握诗歌的大意入手, 逐句理解诗意,然后分析诗人借“戏赠”表达的思想情感,分析时应联系诗人的 生平经历,做到知人论世。 诗歌一、二句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表明自己 的创作用心。三、四句称元稹为“老元” ,称李绅为“短李” ,又故曰“偷”“伏” , 这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言,由此可见元、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五、六 句说世间的富贵是人人都羡慕的,但“我”却命中无分,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 可自慰了。这里虽有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诗 人更以故作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 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

40、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对自己文 章的夸耀和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 文学成就的自得。 白话诗歌 一篇长恨歌多么有文采风情,十首秦中吟则是匡时济世的正声。常 常被元稹学去了我诗中的格律,李绅也不得不佩服我的歌行。世间的富贵我大概 没有缘分,身后的文章才会留下我的声名。别笑我气粗,满口大话,新编的十五 卷诗集已经完成。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观沧海中“ , ”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 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以感叹的方式 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

41、)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的是演奏 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答案 (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2)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 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 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 了贬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 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

42、数百年前就 了。 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 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 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 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 阔, ,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 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 。尚小云、荀 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 在雷池之内 ,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 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 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

43、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 路来。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根据前后文的阐述及逻 辑可知,这段文字谈创新对于戏曲发展的重要性。A、B 两项,表述主语是“当代 戏曲的发展” , 偏离 “创新” 主题 ; 且 A 项, “被” 和 “为所” 句式杂糅, B 项, 阐述戏曲发展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时, 强加因果, 故排

44、除 A、 B 两项。 D 项, “创 新精神的缺失,对起了制约作用” 。一般“起作用”体现为好作用,这里表述 不合事理, 且与前后文语调不和谐, 排除 D 项。 C 项突出 “创新”主题, 表述简洁、 连贯,与前后内容衔接自然,故选 C 项。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 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义,然

45、后抓住近义成语的相异语素, 分析其意义差异, 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 推断成语意义及用法。 “寿终正寝” 原指死在家里,泛指事物的消亡;“无疾而终”是无病而亡,指老年人自然死亡; 又比喻事情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而终止,含有不了了之的意思。所处语境强调戏 曲若只是复制与模仿,恐怕早就消亡了,故应用“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好 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 “名噪一时”是指名声在某一时期广为传播(噪, 广泛传扬)。所处语境强调在历史上一直有影响的艺术大家,而不是在某一时期有 影响,故用“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即兼收并蓄,指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 的东西都吸收进来;“博采众长”是广泛地采纳各家

46、的长处。所处语境侧重艺术 大家采纳各大家的长处, 而不是把所有东西都吸收进来, 故用 “博采众长” 。 “按 图索骥”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照猫 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所处语境是说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艺 术家并没有一味模仿,而是突破藩篱,故选“照猫画虎” 。因此选 C。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 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 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

47、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 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 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将病句放入文段中,考查的是分析 病句的语境。首先,从语法角度分析,“眼花缭乱”与中心语“创新”不搭配, 应改为“令人眼花缭乱” ,所以排除 A、D 两项。B、C 的区别在于 B 项多加了 “这样” 。C 项第一个分句,主语是承前省略主语“戏曲的创新” ,显然不能做“探 索”的主语,而 B 项第二个分句“这样”(承前指代正确的创新方式)是可以做“探 索”的主语的,所以 B 项的表述最准确

48、。 20(2018全国卷)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 并作修改。(5 分)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 50 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 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 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答: 答案 (示例) “教书” 改为 “从教” ; “光临” 改为 “前往” 或 “参加” ; “惠 赠” 改为 “奉上” “奉送” 或 “敬赠” ; “先睹为快” 改为 “指正” 或 “斧正” ; “快 来了”改为“将至”或“将临” 。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教书”属于口语,同前面的书面 色彩较浓的

49、“获悉”语体不对应,应改为“从教”或“执教” ; “光临”是敬辞, 用在表示对他人来访的敬称,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前往”或“参加” ;“惠 赠”也是敬辞,是对别人赠予自己东西的敬称,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表示尊敬 的“敬赠”或“奉上”等;“先睹为快”只能用在表示自己希望能先看到之意, 不能用于对方,可改为表示敬辞的“斧正”或“指正” ; “快来了”口语色彩较浓, 应改为同书信书面语体一致的“将至”或“将临” 。 21(2018全国卷)下面是某校为教师编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而提供的流程 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 超过 90 个字。(6 分) 答: 答案 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首先要进行环境分析和自我分析,在此基 础上进行个人定位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