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群文阅读·抗争命运 Word版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38043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9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群文阅读·抗争命运 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群文阅读·抗争命运 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群文阅读·抗争命运 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群文阅读·抗争命运 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群文阅读·抗争命运 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群文阅读·抗争命运 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群文阅读·抗争命运 Word版含解析.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群文阅读抗争命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限时 15 分钟) 斗士的风格 谢柏梁 窦娥敢于在法场上叱咤风云,骂地恨天: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 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有日月朝暮悬, 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 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 般顺水推船! 这是对天地鬼神及现存的全部社会秩序的怀疑、指责和否定,这是对一切作 为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的宗教、信仰的诅咒。为什么天地分不清好人恶人?为什 么鬼神也欺软怕硬?为什么日月也顺水推舟、落井下石?该不该取消你

2、们这些天 地、鬼神和日月的资格?此时的窦娥,哪里是一位含冤负屈、悲苦无告的弱女子, 她分明是一位评点江山、指挥天地、浩然正气布满乾坤的“复仇女神” 。 她要求半星热血不染尘,殷红的鲜血都只在旗枪素练上绽开红花;她命令六 月天降大雪,那洁白的“瑞雪”便纷纷扬扬,包裹了她洁白的身体;她要楚州地 面亢旱三年,以证明她的盖世奇冤,楚州大地果然就乖乖地裂开了干渴的大口。 应该说,窦娥对天地的怀疑和指责,更多的是体现着关汉卿虽具有奇才大略却又 悲苦郁闷、借题发挥的愤怒哲学,这和屈原的离骚 天问的精神是相通的。 关汉卿又借窦娥之口,否定了作为国家机器主要部分的衙门:“这的是衙 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

3、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 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窦娥之冤,并不是偶然的个别的现象,而只是历史冤河里的一星浪花。窦娥 的愤怒不仅是对元代统治者的愤怒,而且是对古往今来一切黑暗无道的封建统治 的控诉。 这就使得关汉卿的思想触到了全部剥削社会的本质部分。而且关汉卿的伟大 之处不仅在于提出问题,让观众们从精神上去评判和平反冤狱,更在于让剧中人 自己为自己裁判,自己为自己雪冤。过去常有人认为窦娥冤中最后出现的 “清官断案”削弱了作品的战斗性,但其实窦娥只不过是借“清官”之手,说出 自己要说的话,做了自己要做的事,她既是破解冤案的幕后指挥,又是幕前大打 出手的中心人物。她支配着包括父亲在内的

4、全部出场人物,也支配着全体观众的 心理。没有窦天章,也会有张天章、李天章来实现她复仇的愿望。在这里,关汉 卿的意志、窦娥的意志与人民的意志以及窦天章们为实现这个意志而行动的过程 都是一致的。 (节选自谢柏梁戏剧宗师关汉卿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这和屈原的离骚 天问的精神是相通的”一句中的 “精神相通”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窦娥对元代统治者的愤怒,对古往今来一切封建统治的控诉与屈原作品的 精神是相通的。 B屈原与关汉卿对天地鬼神及现存的全部社会秩序的怀疑、指责和否定,对 一切作为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的宗教、信仰的诅咒是一致的。 C屈原与关汉卿一样,他们的作品都体现出虽有奇才大略却

5、又悲苦郁闷、借 题发挥的愤怒哲学。 D屈原的意志与关汉卿、窦娥的意志、人民的意志以及窦天章们的意志是一 致的。 答案 C 解析 “他们的作品都体现出虽有奇才大略却又悲苦郁闷、借题发挥的愤怒 哲学”错,第三段原文是“窦娥对天地的怀疑和指责,更多的是体现着关汉卿奇 才大略却又悲苦郁闷、借题发挥的愤怒哲学,这和屈原离骚 天问的精神是 相通的” 。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窦娥这位“复仇女神” ,对天地鬼神及现存的社会秩序充满怀疑、指责和 否定,对一切作为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的宗教、信仰等进行了诅咒。 B古往今来一切黑暗无道的封建统治者造成的冤狱实在无法计算,窦娥的经 历只是历史冤河里

6、的一星浪花,但具有很强的典型性。 C“让剧中人自己为自己裁判,自己为自己雪冤”是指窦娥借“清官”说自 己要说的话,做自己要做的事,指挥着自己的冤案被破解。 D关汉卿虽然借窦娥之口,否定了政府机构,触到了剥削社会的本质部分, 但他和窦娥的意志其实是不相同的。 答案 D 解析 “不相同的”错误,根据最后一段最后一句可知,两人的意愿应是一 致的。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高度评价了关汉卿所塑造的窦娥这一形象,赞美其无私无畏的批判精 神、鲜明的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B“诗言志” ,同样,戏剧也能反映作者的内在思想,关汉卿借窦娥挞伐了 他所憎恨的社会。 C司马迁说屈原“忧

7、愁幽思而作离骚” ,关汉卿也是以发自内心的悲苦 郁闷之情而著窦娥冤的。 D“支配着全体观众的心理”意即窦娥的形象以及她的性格发展使观众在心 理上产生了极大的共鸣。 答案 A 解析 “无私无畏”和“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的说法不恰当。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限时 15 分钟) “血梯” 王统照 中夜的雨声,真如秋蟹爬沙,急一阵又缓一阵。风时时由窗棂透入,令人 骤添寒栗。坐在惨白光的灯下,更无一点睡意,但有凄清的,幽咽的意念在胸头 冲撞。回忆日间所见,尤觉怆然!这强力凌弱的世界,这风潇雨晦的时间,这永 不能避却争斗的人生真如古人所说的“忧患与生俱来” 。 昨天下午,由城外归来,经过宣

8、武门前的桥头。我正坐在车上低首沉思, 忽而填然一声,引起我的回顾:却看几簇白旗的影中,闪出一群白衣短装的青年, 他们脱帽当扇, 额汗如珠, 在这广衢的左右, 从渴望而激热的哑喉中对着路人讲演。 那是中国的青年!是热血沸腾的男儿!在这样细雨阴云的天气中,在这凄惨无欢 的傍晚,来作努力与抗争的宣传,当我从他们的队旁经过时,我便觉得泪痕晕在 睫下!是由于外物的激动,还是内心的启发?我不能判别,又何须判别。但桥下 水流活活!仿佛替冤死者的灵魂咽泣;河边临风摇舞的柳条,仿佛惜别这惨淡的 黄昏。直到我到了宣武门内,我在车子上的哀梦还似为泪网封住,尚未曾醒。 我们不必再讲正义了,人道了,信如平伯君之言,正义

9、原是有弯影的(记不 十分清了,姑举其意),何况这奇怪的世界原就是兽道横行,凭空造出什么“人道” 来,正如“藐姑射的仙人可望而不可及” 。我们真正领会的世界,只有尖利的铁, 与灿烂的血呢!平和之门谁知道建造在哪一层的天上?但究竟是在天上,你能无 梯而登么?我们如果要希望到那门下歇一歇足儿,我们只有先造此高高无上的梯 子。用什么材料做成?谁能知道,大概总有血液吧。如果此梯上无血液,你攀上 去时一定会觉得冰冷欲死,不能奋勇上登的。我们第一步既是要来造梯,谁还能 够可惜这区区的血液! 人类根性不是恶的,谁也不敢相信!小孩子就好杀害昆虫,看它那欲死不 死的状态便可一开他们那天真的笑颜。往往是猴子脾气发作

10、的人类(岂止登山,何 时何地不是如此!),“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也”的话,并非苛论。随便杀死你, 随便制服你,这正是人类的恶本能;不过它要向对方看看,然后如何对付。所以 同时人类也正是乖巧不过这也或者是其为万物之灵的地方。假定打你的人是 个柔弱的妇女,是个矮小的少年,你便为怒目横眉向他伸手指,若是个雄赳赳的 军士,你或者只可以瞪他一眼。在网罗中的中国人,几十年来即连瞪眼的怒气敢 形诸颜色者有几次?只有向暗里饮泣,只有低头赔个小心,或者还要回嗔作喜, 媚眼承欢。耻辱!耻辱的声音,近几年来早已迸发了,然而横加的耻辱,却 日多一日!我们不要只是瞪眼便算完事,再进一步吧,至少也须另有点激怒的表 现! 总

11、是无价值的但我们须要挣扎! 总是达不到和平之门的但我们要造此血梯! 人终是要慷厉,要奋发,要造此奇怪的梯的! 但风雨声中,十字街头,终是只有几个白衣的青年在喊呼,在哭,在挥动 白旗吗? 这强力凌弱的世界,这风雨如晦的时间,这永不能避却的争斗的人生 然而“生的人” ,就只有抗进,激发,勇往的精神,可以指导一切了!无论如 何,血梯是要造的!成功与否,只有那常在微笑的上帝知道! 雨声还是一点一滴的未曾停止, 不知那里传过来的柝声, 偏在这中夜里警响。 我扶头听去,那柝声时低时昂,却有自然的节奏,好似在奏着催促“黎明来”的 音乐! 一九二五年六月五日夜十二点。 (选自片云集 ,有删改) 注 本文写于“

12、五卅”惨案后。宣武门:在北平(即现北京)。 4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段通过回忆,展现了北平街头爱国青年激烈演讲的场面,以傍晚“细 雨阴云的天气”为背景,渲染了凄惨的景象。 B第段中画线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热血青年奋力抗争 却横遭镇压而冤死的无比悲痛的心情。 C第段用反问句式对青年抗争却脱离群众、乏人支持的局面进行反思,抨 击国人麻木不仁的精神痼疾。 D文章结尾,作者借助“好似在奏着催促黎明来的音乐”的柝声,来表 达自己对光明到来的信念,言有尽而意无穷。 E本文运用较多的对偶、排比,使行文富有节奏感;同时,反复运用“这强 力凌弱的世界”等句,使文章前后

13、照应。 答案 BC 解析 B“比喻”错,画线句子“水流活活”“临风摇舞的柳条”运用的是 拟人的修辞手法 ; C.“抨击国人麻木不仁的精神痼疾”错,该段运用反问句,主要 是为了号召所有饱受非人统治的人们向青年学习,奋起抗争。 5文章第段中画线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文章第段中画线句渲染了“风潇雨晦”的氛围,营造了一个悲凉、 肃杀的意境;以此暗示(烘托、隐喻、象征)了“五卅”惨案后的严酷现实,表达了 作者悲愤(悲怆、愤激)、忧患的情感,为后文的感时抒怀,议论世态作了铺垫。 解析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 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

14、)渲染气氛。(3)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4)推动情节 的发展(铺垫)。(5)深化作品主题。本题可以从以上各方面综合分析。如“中夜的雨 声”“急一阵又缓一阵”“风时时由窗棂透入”“骤添寒栗”营造了悲凉、肃杀 的意境,渲染气氛,为下文作者的感时抒怀,议论世态作了铺垫。 6本文以“血梯”为题有什么好处?请通读全文,加以分析。 答: 答案 (1)富有悬念感:以“血梯”为题,可极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富 有象征意味:“血梯”象征着用鲜血凝成的走向和平、自由的必经之路。在强力 凌弱的世界,人生理想和社会进步的实现,必须付出血的代价。(3)突出主旨,呼 吁人们“造此血梯” ,奋发向上,勇往直前。(4

15、)以“血梯”为题,提纲挈领,使文 章主线清晰,内容紧凑。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标题的作用主要有:贯穿全文线 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引 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等。本题可从制造悬念、象征意义、 文章主旨、线索脉络这几方面思考“血梯”的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限时 20 分钟) 二胡演奏家闵惠芬 琴音一曲余韵长 曹玲娟 5 月 12 日上午 10 时 05 分,素有“二胡皇后”美誉的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 因病在沪去世,享年 69 岁。这位“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 ,最终挥手告别,留一 曲琴音,缭绕人

16、间。 年少结缘,终成一代“二胡皇后” 闵惠芬曾告诉二胡爱好者顾兆农,自己的第一把二胡是美术老师给做的, “用蛤蟆的皮做的,都不是蛇皮” 。 从摸到二胡伊始,闵惠芬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天赋。8 岁,闵惠芬跟从父亲闵 季骞学习二胡,13 岁考入上海音乐附中,师从王乙先生,19 岁跳级入上海音乐学 院本科民乐系,师从陆修堂先生。1963 年,闵惠芬便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 二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可谓年少成名。 “她参加 上海之春 那年还不满 18 岁。” 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王甫建说。闵惠芬曾告诉他,那届比赛二泉映月 是必选曲目,她正是凭借自己超出年龄的理解和演奏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闵惠芬

17、出生在江苏,听惯江南丝竹吹打、民谣小调,跟阿炳也算同乡。对这 首自己演奏的成名之作,闵惠芬生前似乎总还有点不够尽兴的感觉,“阿炳拉 二泉映月其实是可以一直拉下去的,当时的录音技术只能录 6 分钟,所以人 们现在听到这首曲子,在结尾时有点意犹未尽” 。 随后的艺术生涯,闵惠芬获奖无数。她先后访问过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十 几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所到之处,均获高度评价。1973 年,美国费城交响 乐团指挥大师奥曼迪称赞闵惠芬是一个“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 。波士顿交响乐团 听了她的演奏后,首席评论员撰文称赞她为“伟大的弦乐演奏家” 。“我也算二胡 发烧友。”顾兆农说,同样拉二胡曲赛马 ,“一听就知

18、道是不是闵惠芬,她的 演奏特别有激情。”二胡在闵惠芬手里,热情内涵、动人而不媚,夸张而不狂, 哀怨而不伤,情感气势与神韵合而为一。有人甚至如此评价,“听闵惠芬拉二胡, 要跪着听。” 与病魔抗争三十三载,二胡拉出了她第二条生命 在艺术的道路上, 闵惠芬有足够的幸运与成功。 但她的身体, 一直与病魔抗争。 36 岁时,闵惠芬就罹患皮肤癌,6 次手术、15 个疗程的化疗没能击垮她,这位坚 强的艺术家康复后依然活跃于舞台,用她的音乐激励着观众。“她很乐观,也很 豁达。之前已经经历过一次生命的考验了,对人生有一种彻悟的感觉。对她来说, 自己的事业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活着一切为了二胡。”王甫建回忆。 闵惠

19、芬曾这样说过,“我的生命依恋着许许多多的生命,是二胡拉出了我第 二条生命。 民乐、 二胡已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生来就属于它们” 。 她悉心研究 “器 乐演奏声腔化”课题,推出了大量耳熟能详、韵味浓郁的二胡曲。她说,“二胡 的声音,像中国人在说话。”也因此,由她演奏的洪湖主题随想曲 川江号子 等源于声乐素材的作品,无不体现出她声腔化演奏的特点。 闵惠芬常说,“民乐既要让外国人喜爱,也要让中国人喜爱,才算成功” 。她 的毕生精力, 都用在二胡和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上。 她曾提出 “中西合璧” 的观点。 传承千年的民族音乐借鉴西方的音乐技术,用新的语言和方式来传达,或许更加 能够使现代的观众接受。

20、“她重要的一个代表作,就是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 。” 王甫建认为。 长城随想是作曲家刘文金与闵惠芬写就的经典之作,全曲纵横驰 骋、延绵起伏,恰如长城龙行之势。王甫建说,每当乐队宏大的引子之后闵老师 奏出第一个长音,那种气定神闲、大开大合的演奏状态,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个有 着半个世纪演奏经历、曾身患重病的老演奏家。 “无论是在海内外的任何一个演出场所,她每一次开始演奏时,几乎都是一 样的神情和姿态自信、专注、端庄,闭目凝神,音乐大气磅礴,挥洒自如。” 这一影像,深深刻在王甫建与很多人的心中。 相关链接: 1977 年,闵惠芬演奏的东北民间乐曲江河水 ,曾使日本指挥大师小泽征尔 感动得伏案恸哭,“拉出

21、的人间悲切,听起来使人痛彻肺腑” 。法国报纸评论她的 演奏,“连休止符也充满了音乐”“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 她是中国二胡艺术的一面旗帜,对二胡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她在 与病魔的抗争中,完成了艺术的升华。 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二胡演奏家胡志平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 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在开头就用“二胡皇后”“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来称呼闵惠芬,一 方面让读者了解了传主的身份,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传主的高度赞美和对其离世 的惋惜之情。 B本文并未采用一般传记使用的按时间先后记叙的纵式结构,而是从闵慧芬 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两部分分别记叙,融抒情

22、与议论于一体,充分表达了作者 对一代艺术大师的崇敬之情。 C闵惠芬跟阿炳是同乡,因此她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选择 了阿炳的二泉映月曲目来参赛,并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作者记叙这件事 是为了着力表现闵慧芬在艺术追求上的完美主义。 D 在二胡演艺事业中奋斗的闵慧芬获奖无数, 她先后访问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均获得了高度评价,她独特而又感人的演奏甚至让人觉得“要跪着听” 。 E闵慧芬认为传承民族音乐要借鉴西方的音乐技术,用新的语言和方式来表 达,所以她提出了“中西合璧”的观点,并用尽毕生精力去实践它。 答案 AD 解析 B 项“融抒情与议论于一体”错误,原文中并无抒情,应是“融记叙与 议论

23、于一体” 。C 项,“跟阿炳是同乡,因此她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 赛中选择了阿炳的 二泉映月 曲目来参赛” 属于强加因果, 文中说 “那届比赛 二 泉映月是必选曲目” 。E 项,“她提出中西合璧的观点”与她前面的观点无 因果关系;且她毕生精力都用在二胡和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上,并非用毕生精 力去实践“中西合璧”的观点。 8这篇传记中,作者多处引用闵惠芬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简要分析这样引 用的作用。 答: 答案 (1)引用传主的原话,直接展示传主踏实、谦和、低调等性格,增强了 感染力,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2)引用他人的话,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 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也能从侧面塑造传主

24、的性格。(3)这二者与作者的评述相 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传主的独特精神和非凡影响。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出文中引用的传主的话和他人的评语,再分别分 析其作用。一般来说,可用下面的模式答题:引用传主的话,直接展示了传主 的精神, 增加了感染力, 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 (1)“闵惠芬曾这样说过, 我的生命依恋着许许多多的生命,是二胡我生来就属于它们”增强了感 染力,表现她谦和、低调等性格。(2)如文中的“有人甚至如此评价,听闵惠芬 拉二胡,要跪着听”等他人的话,使文章对她的评述更客观,真实可信,也从 侧面塑造传主的品质。(3)二者与作者的详述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

25、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 9闵惠芬演奏二胡的艺术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答: 答案 特别有激情;情感气势与神韵合而为一;声腔化演奏的特点; 有不可抗拒的魅力;融入生命之中;大气磅礴,挥洒自如。 解析 要认真审题,紧紧抓住题干“闵惠芬演奏二胡的艺术有哪些特点”来 筛选信息,筛选范围应包括相关链接部分,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0闵惠芬的艺术经历给人们许多启示。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谈 谈这篇传记给你的启示。 答: 答案 (示例)热爱自己的事业。 闵惠芬的成功给那些热爱艺术的青年提供了 典范。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闵惠芬提出“中西合璧”理论,借鉴西方的 音乐技术。顽强地与困难作斗争

26、。多次与病魔作斗争,康复后依然活跃于舞台, 用她的音乐激励着观众。把事业融入生命中。闵惠芬永远把自己的事业放在第 一位,活着一切为了二胡。(只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 解析 闵惠芬的艺术经历会给每个人不同的思考和启示。答题时应不拘一格, 可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较客观的分析。但要注意,探究题没有一题 是完全开放的,答题要以文本为依据,可从人物的精神品质方面阐发。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限时 20 分钟)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 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 其罪当与童贯等,得

27、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 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 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 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 罕令曰 : “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 : “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 国相无怒心, 今日顺从, 明日富贵矣。” 若水叹曰 : “天无二日, 若水宁有二主哉!” 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 “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 可也。”粘罕令拥

28、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 : “我为国死, 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噀血骂愈切,至以刃 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节选自宋史李若水传 ,有删改) 注 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 而被害。躐(li)跻:越级升官。扈从:随从护驾。挝(zhu):敲打,击。 噀(xn):喷。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以前的事情。 B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 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 D反顾骂益甚 顾:回头。 答案 A 解析 故事:先例,成法。 1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

29、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得全首领以没 王好战,请以战喻 B非所以靖公议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粘罕令拥之去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答案 D 解析 A连词,而/用。B.的办法/的原因。C.代词,他/后置定语的 标志。D.都是副词,却。 13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 以致金人入侵, 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 而不应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 水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

30、,并以绝食对金人的 诱降表示抗争。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 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心中无限的牵挂,生怕自己被杀的噩耗惊吓了父母。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 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含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场景十分 惨烈。 答案 A 解析 “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错,由“章再上,乃止”可知,皇上并没 有立即接受他的谏言,李若水两次上谏才阻止了这件事。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译文: (2)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 译文

31、: 答案 (1)但是我的双亲年老了,你回去以后不要马上告诉他们,可以让我的 兄弟慢慢告诉他们。 (2)我为国家而死,这是我的职责,把你们一起连累了可怎么办呢! 参考译文 李若水字清卿,是洺州曲周(今河北曲周县)人。靖康元年,担任太学博士。官 任开府仪同三司的高俅死了,按照先例,皇帝应当挂服表示哀悼。李若水说: “高俅凭借着君主所宠爱的臣子越级升官,败坏了国家的军政大计,致使金人长 驱直入,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能够让他保全尸身而死(已属开恩),(现在)还 应当削减他生前的官位俸禄的等级,以表示他被众人唾弃;可是现在主管的官吏 却按照常规,想要对他追加烦琐的葬礼,这不是用来平息公众议论的办法。

32、”两 次向皇帝上奏章,才阻止了这件事。靖康二年,金人第二次邀皇帝出城,皇 帝神色十分为难,李若水认为没有别的需要考虑的,随从护驾而行。金人中途改 变了计策,逼迫皇帝改换服装,李若水抱持着皇帝哭泣,骂金人与狗同类。金人 把他拉出去,打坏了他的脸,他闭气倒在地上,众人都散去了,只留下几十个戴 甲的骑兵看守着他。金人统帅粘罕下令说:“一定要让侍郎李若水平安无事(地归 降)。”李若水拒绝进食,有人劝慰他说:“事情已如此,无可挽回了,你昨天虽 骂了金人,国相粘罕并没生气,今天顺从金人,明天就变得富贵了。”李若水叹 息着说 : “天上没有两个太阳, 若水难道有两个君主吗?” 他的仆人也来安慰劝解, 说:“

33、你父母年事已高,如果稍微屈从金人一些,就有希望能够回去拜见(父母)一 次。”李若水叱责他说:“我不再顾虑家了!忠臣事奉君主,只有为君主而死, 没有二心。但是我的双亲年老了,你回去后不要马上告诉他们,可以让我的兄弟 慢慢告诉他们。”粘罕下令把他拥推出去,他回过身来骂得更加厉害。到了 郊外的高台下面,李若水对他的仆人谢宁说:“我为国家而死,这是我的职责, 把你们一起连累了可怎么办呢!”接着又不住口地大骂金人,监军的人打破了他 的嘴唇,他嘴里喷着血,骂得更凶,最终被金人用利刀割裂脖颈割断了舌头死去, 年仅三十五岁。 五、阅读下面这首曲词,完成 1516 题。(限时 10 分钟)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尾

34、关汉卿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碗豆。恁子弟每谁 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 国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 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 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 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 烟花路儿上走。 15下列关于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尾主题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作者以“铜碗豆”自喻,以玩世的口吻抒发愤世的情怀,表现了不与统治 阶级妥协的精神。 B作者

35、以狂放不羁、泼辣淋漓的风致和惊世骇俗之语,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人 非议其混迹市井的鄙视态度,反映出作者不向世俗低眉折腰的傲骨。 C元代知识分子地位低下,有“七优八娼、九儒十丐”之说,作者以专“向 烟花路儿上走”的玩笑之语,表达了对于浪荡不羁、眠花宿柳生活的热爱。 D关汉卿为了畅达地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在“铜碗豆”之前加上了 20 个 衬字和排比句,虽不顾曲律,但豪放中别有韵味。 答案 D 解析 表达了不与统治阶级妥协的精神和与江湖艺人们水乳交融的情感。 16 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对关汉卿的一点理解。 切入点宜小, 不超过 250 字。 答: 答案 作为在金元易代之际沦入市井间的落魄文人,关汉卿长期混迹于行院 勾栏,这既培植了他倜傥风流、桀骜不驯、狂放不羁的个性,又使他充分接触下 层社会,对被压迫者的不幸遭遇感同身受,故而才能真实地描摹世情民风、抨击 黑暗现实,做到深刻形象而生动鲜明。 解析 可从关注民生疾苦、傲视权贵、与生活在底层的艺术家们融为一体等 方面简要阐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