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第二单元群文阅读·忧国忧民 Word版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38049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2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第二单元群文阅读·忧国忧民 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第二单元群文阅读·忧国忧民 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第二单元群文阅读·忧国忧民 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第二单元群文阅读·忧国忧民 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第二单元群文阅读·忧国忧民 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第二单元群文阅读·忧国忧民 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第二单元群文阅读·忧国忧民 Word版含解析.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群文阅读忧国忧民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限时 15 分钟) 陆游与江西诗派之关系 学术界长期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陆游早年学诗于曾几,受江西诗风的影响, 后来从军南郑,亲历战争生活,因而从江西诗派的形式主义影响中解脱出来,步 入现实主义创作轨道。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诗人随着生活阅历的增 加和创作实践经验的日趋丰富,诗歌风格发生某些变化是很正常的。但是,诗风 发生变化并不等于完全抛弃了原来的诗学主张。 江西诗派众多诗人是严守某种统一的诗法规范还是具有各自的创作方法并形 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江西诗派是一个凝固的诗人群体还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群 体?我认为,江西诗派自宗主黄庭

2、坚起便倡导求新求变,如果说黄庭坚在元祐(包 括之前)的诗歌作品具有瘦硬、奇崛、拗峭等特征的话,在其贬官黔等地及以后的 作品中,则更注重诗歌的平淡之美。黄庭坚在给他外甥、学生的书信中,不止一 次强调应多读古人书,在广泛吸取前人文学遗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自成一家。 这种思想可以说贯穿了江西诗派的整个发展嬗变史。黄庭坚既讲法度,又推崇创 新,二者并不矛盾,讲究法度并不等于死守法度,而应灵活运用。江西诗派作者 吕本中深谙此理,于是提出“活法”说,进一步阐明了如何运用法度,亦即继承 前人艺术规则的问题。“活法”说在南宋初年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巨大,成为诗 坛上公认的艺术准则。 正是由于黄庭坚并不谨守褊狭的

3、门户之见,所以其门人弟子都以求新求变为 能事。如徐俯曾答客书云:“涪翁之妙天下,君其问诸水滨;斯道之大域中,我 独知之濠上。”(清波杂志卷 5)对他人赞美他与黄庭坚的渊源颇为不乐,显然 意欲自成一家。与徐俯交游甚密的韩驹也曾受知于山谷,晚年或置之江西诗社, 却说 : “我自学古人。”(周必大文忠集卷 19)正是由于这种追求新变、力求自 成一家的倾向使得江西诗派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吕本中提出“活法” 说后,“活法”之说,一时盛行于南北宋之交的诗坛上,成为促进江西诗派发展 变化的重要诗学思想。除诗歌发展本身的因素外,吕本中、曾几等江西后学都经 历过“靖康之变” ,社会环境和诗人心态与黄庭坚

4、所处的北宋中期大不相同,创作 方法与作品风格发生变化实属必然。 此足以证明,将江西诗派视作一个远离生活,仅仅以雕镌文字、追求形式瘦 硬拗峭为创作原则的诗歌流派显然并不符合实际。既然江西诗派本身也处于一个 不断嬗变的进程中,曾几又是陆游的授业恩师,则陆游与变化中的江西诗派有某 种契合之处便绝非无端臆测。 事实上,陆游终生持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固然有多种原因,但曾几对他的影响 绝对不可忽视。陆游晚年为曾几奏议稿作跋,追忆说:“绍兴末,贼亮入塞,时 茶山先生居会稽禹迹精舍,某自敕局罢归,略无三日不时见。见必闻忧国之言。 先生时年过七十,聚族百口,未尝以为忧,忧国而已。”(渭南文集卷 30)在这 篇短小的

5、跋语中,陆游对曾几奏议稿的其他内容只字不提,唯独念念不忘恩师的 这份爱国忧民之情,足证曾几此种情怀对陆游的影响之大。 陆游在诗歌探索方面与江西诗派的契合,还可以从他对晚唐诗的态度窥见一 二。 剑南诗稿卷 45追感往事云:“文章光焰伏不起,甚者自谓宗晚唐。欧 曾不生二苏死,我欲痛哭天茫茫!”对当时崇尚晚唐诗歌的风气十分不满。而自 黄庭坚以来,江西诗派对晚唐诗歌均评价甚低。凡此种种,都说明作为江西弟子 的陆游与江西诗派的诗学祈向有着相当多的一致之处。 1从原文看,下列对“江西诗派”相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西诗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诗歌流派,它拥有众多的诗人,并且具有 各自的创作方

6、法,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 B江西诗派在整个发展嬗变史上,始终贯穿着多读古人书,在广泛吸取前人 文学遗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自成一家的思想。 C江西诗派是黄庭坚创立的,徐俯、韩驹、曾几、吕本中等都是江西诗派的 门人弟子,尽管徐俯、韩驹都曾“欲自成一家” 。 D江西诗派自创立时候起,就以吕本中提出的“活法”说作为重要的创作原 则,倡导求新求变,力求自成一家。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 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 项,“江西诗派自创立时候起,就以 吕本中提出的活法说作为重要的创作原则”中的“自创立时候起”错,从文 中可知,“活法”说是在

7、南宋初提出,而江西诗派创立于北宋。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者说明陆游和江西诗派有关系的一项是( ) A江西诗派本身处于一个不断嬗变的进程中。 B江西诗派作者曾几对陆游影响巨大。 C社会环境使陆游的创作方法与作品风格发生了变化。 D陆游和江西诗派一样,对晚唐诗歌评价甚低。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本题,考生需要先明确 题干中的要求,即“不属于作者”“说明陆游和江西诗派有关系” 。C 项,“社会 环境使陆游的创作方法与作品风格发生了变化” ,这不能说明陆游和江西诗派有关 系,只是陈述了陆游的创作方法和作品风格发生变化的原因,故答非所问。 3下列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相

8、符合的一项是( ) A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陆游虽然早年受江西诗风的影响,但后来从江西诗 派的形式主义影响中解脱出来,步入了现实主义创作轨道。 B徐俯对他人赞美他与黄庭坚的渊源非常不乐,主要原因是他认为黄庭坚虽 然是江西诗派的宗主,但诗学有限,不足以做他的老师。 C从江西诗派的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江西诗派并不是一个远离生活,仅仅以 雕镌文字、追求形式瘦硬拗峭为创作原则的诗歌流派。 D陆游晚年仍然念念不忘其师曾几的爱国忧民之情,这足以说明曾几的这种 爱国情怀对陆游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B 项, “主要原因是他认为黄庭坚虽然是江西诗派的宗主, 但诗学有限, 不足以做他的老师”不准确。从

9、文中来看,第三段说“对他人赞美他与黄庭坚的 渊源颇为不乐,显然意欲自成一家” ,由此可知,徐俯对他人赞美自己与黄庭坚的 渊源非常不乐的主要原因是“欲自成一家”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限时 15 分钟) 青州思范仲淹 山东青州是中国最古老的行政区之一。昔时大禹治水后,将中国分为九州, 其中就有青州。青州是古代“九州”之一,位于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 , 故名青州。现在人们到青州来,主要是两件事:一是上山“拜寿” ,二是到城里凭 吊范仲淹。 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一山,自山脚下遥望山顶,崖上隐约有一“寿”字,这 就是人们要来看的奇迹。一条石阶小路折转而上,一色翠柏枝枝蔓蔓撒满沟

10、沟壑 壑。树不很粗,却坚劲挺秀都生在石上。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树干破 石而出,迎风凛冽。偶有一两株树直挡路中,那是修路时不忍斫损特意留下的, 然而树皮已被游人摸得油光。直达山顶,回望山下,市井远退,田园如织。这时 再仰观那“寿”字犹如一艘多桅巨船,挟云裹雾,似乎就要压到头上。偕行的一 个小伙子贴身字上,还没有“寿”下“寸”字的一竖高。这是天下最大的寿字, 是书法的精品、极品,日本的书法专家还常渡海来顶礼膜拜。 这是明代嘉靖三十九年,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刻,距今已四百多年。 山上残雪未消,我在料峭东风中,细细端详这个奇迹。这字高七点五米,宽三点 七米,也不知当初怎样写上去、刻出来,却又

11、这样不失间架结构,点画笔意。这 衡王缔造了事业,但他其时的目的不为艺术,正如古墓中出土的魏碑,今天我们 看作书法精品,昔时不外是死者身边一块通俗的石头。衡王刻字希冀自己长寿百 岁, 同时也向黎民摆摆皇族的威风。 可是数代之后, 衡王府就被抄家, 命不能永存, 威风也早被风吹雨打去。倒是这个有艺术价值的“寿”字,寿到现在。 从“寿”字前左行,进一洞,洞如城门。回望门外云气蒸腾,这是云门山 的由来。由门折上山巅,如鲤鱼之背,稍平,上有石阶,有亭,有庙,有佛窟。 扶栏远眺,海风东来,云霭茫茫,山水河流,远城近乡,都渺渺如画。遥想昔时 大禹治水,从这里东去导流入海,天下才得从漫漫洪水中解救出来,有此青

12、州。 今后,人们在这里男耕女织,一代一代地繁衍作息。范仲淹曾来这里为官,李清 照曾在这里隐居,衡王在这里治理自己的小天地。人们在这石山上摩崖刻字,凿 窟造像,嘁嘁喳喳,忙忙碌碌。惟有这山默默无言。我想昔时云门山神看着花钱 刻字,顶礼求寿的衡王,一定轻视地哼了一声,便继续打坐入定了。我环山走着, 看着这些从唐至明的遗迹,看着山下缭绕的云雾,真为云门山而自得,它蔑风雨 而抗雷电,渺四野而越千年。林则徐说山“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它无求无欲, 永存于世。 从山上下来, 到青州城西去谒范公祠。 这是人们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修, 千年来香火不停。这祠不大,约莫就是两个篮球场大的院子。院心有一井,名范

13、 公井,传为范公所修。这井水干净,清冽有加,传范仲淹公用此水调成一种“青 州白丸药” , 治民痼疾, 颇有奇效, 这井就成了后人纪念范公的依托。 宋人有诗云 “甘 清罗致无限己,恰似希文昔日心。”现在这井还水清如镜。 正东有祠堂,有范公像及其生平壁画。院南有竹林一片,翠竹千竿,蔚然 秀地灵之气。竹后有碑廊,廊中刻有范公的名文岳阳楼记 。院心有古木三株, 为唐楸宋槐,可知这祠的久远。树之北有冯玉祥将军的隶书碑联“兵甲富胸中, 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 先生” 。这两句话准确地归纳综合了范公的一生。 范仲淹从小丧父,家境清贫。他立志念书,早起煮一小盆粥

14、,粥凉后划为 四块,这就是他一天的饭食。以后他科举得官,授龙图阁大学士,为政清廉,且 力争革新。当时,西夏一再入侵,朝中无军事人才,他以文官身份统兵戍边,大 败敌寇。西夏人惊呼“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 ,边民尊称为“龙图老子” 。连天子 都按着舆图说有仲淹在,朕就不愁了。后又调回朝中,主持庆历新政的革新,大 刀阔斧地除旧图新, 又频繁地调各地任职, 亲自推行地方政治的革新。 无论在边防, 在朝中,在地方,他总是“进亦忧,退亦忧” ,其忧国忧民之心如炽如焰。 范仲淹是一个诸葛亮、周恩来式的政治家,一生主要是实践。他按自己认 定的处世治国之道,全心全意地去做,将所有才气都投身于处置政务、军务中去,

15、不着意为文。不是没有文才,是没有时间。宋仁宗皇佑三年(公元 1051 年)范仲淹 到青州任知府,这是他的官宦生涯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第二年即病逝了。 岳阳楼记是他去世前七年,因病从前线调内地任职时所作。正如出 师表一样,这是一个伟人后期的作品,也是他一生头脑的结晶。我能想见,一 个老人在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样地焦虑彷徨,自责自求,忧国忧民。 他回忆着“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戍边生涯;回忆着居庙堂之上,伴君勤 政的艰辛;回忆赈灾放粮,所见到的平民水火之苦。他总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 政治阅历,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声大彻大悟的 慨叹,如名刹大庙里的钟

16、声,浑厚沉远,震悟大千。这一声长叹悠悠千年,激励 着几多志士仁人,匡正了几多仕人官宦。 岳阳楼记不是在岳阳楼上所作,洞庭 湖之大观, 其实也不在先生眼前, 可以说这是一篇借题施展之作。 范公将他对人生、 对社会的明白,将他一生履历的政治波涛,将他胸中升沉的思潮,一起借洞庭湖 的万千气象,倾注而出,然后又蓦地一收,总成这句名言,化为彩虹,横跨天涯, 光照千秋。 东风拂动唐楸宋槐的新枝,翠竹摆动着嫩绿的叶片,这古祠在岁月长河中 又迈入新的一年。范公端坐祠内,默默享受这满院春景。 (选自梁衡散文集 ,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青州名字的来历,交代人们来青州主要

17、是两件事:拜寿和凭吊 范仲淹。从结构上看,这是为引出下文所写内容。 B“寿”字是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刻,更重要的是衡王希望将书法艺术 传承下去。 C文中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这声长叹是他对历代先贤 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的总结,也是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 D本文文体与祝福一样,以“我”的视角,写了“我”的所见所感,词 藻华丽,意蕴丰富。 答案 A 解析 B 项,原文第段中有“衡王刻字希冀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黎民摆 摆皇族的威风” 的表述, 由此可知 “衡王希望将书法艺术传承下去” 的表述错误 ; C 项,对比手法的表述错误,第段画线句没有运用对比手法;D 项,“本文文体 与祝福一

18、样”表述错误, 祝福属于小说,本文属于散文。 2综观全文,分条概括归纳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事迹。 答: 答案 用井水调药,治民痼疾。忧国忧民,为政清廉。统兵戍边,大 败敌寇。主持新政,推行革新。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归纳和概括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条归纳范仲淹 忧国忧民的事迹,从文中第段“院心有一井,名范公井,传为范公所修。这井 水干净,清冽有加,传范仲淹公用此水调成一种青州白丸药 ,治民痼疾,颇有 奇效,这井就成了后人纪念范公的依托” ;第段“以后他科举得官,授龙图阁大 学士,为政清廉,且力争革新”“当时,西夏一再入侵,朝中无军事人才,他以 文官身份统兵戍边,大败敌寇”这些语句可总结出答案:用

19、井水调药,治民痼疾; 忧国忧民,为政清廉;统兵戍边,大败敌寇;主持新政,推行革新。 3本文题目是青州思范仲淹 ,文中却多次提到青州衡王,作者这样构思 的用意是什么? 答: 答案 同为青州官员,范仲淹和青州衡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表达 了对衡王的嘲讽与轻蔑,一方面突出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范 仲淹的敬仰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照应了开头,写出了“寿”字的来历, 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从文本来看,作者写青州衡王是与 范仲淹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表达了对衡王的嘲讽与轻蔑,一方面突出了范仲 淹忧国忧民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范仲淹的敬仰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

20、旨;照 应了开头,写出了“寿”字的来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限时 15 分钟) 宗璞:且将秃笔长相守 李冰 何谓“南东西北”?宗璞四卷本野葫芦引系列长篇小说南渡记 东藏 记 西征记 北归记是也。宗璞本名冯钟璞,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冯友兰是 众所周知的大哲学家。宗璞上世纪 50 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60 年代后长期 在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中外文化的滋养使得她“腹有诗书气自华” 。宗璞的作品 有小说和散文,还有童话和译著。她算不得“多产作家” ,却是“多奖作家” ,曾 获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等。 宗璞生

21、活在我国高级知识分子群中,接触了众多的文化名家、巨匠,因此, 知识精英是她创作的独特对象。 抗战时期, 她随父南迁昆明, 在西南联大度过八年, 这便是反映中国知识界抗日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丰厚生活基础。她在书 中生动塑造了一批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形象,深刻细腻地刻画了他们的人格操守 和情感世界。 说起创作,宗璞着实不易。写东藏记时,她已病痛在身,写了七年,与 疾患抗争了七年。她曾有感而发,作了一支散曲:“人道是锦心绣口,怎知我从 来病骨难承受。兵戈沸处同国忧。覆雨翻云,不甘低首,托破钵随缘走。悠悠! 造几座海市蜃楼,饮几杯糊涂酒。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只且将一支秃笔长 相守。”这亦庄亦谐的散

22、曲正是她心境的写照,反映了作家的生命价值、灵魂皈 依和坚强意志。 一天,宗璞住院了,她穿着病号服倚在床头,因高血压脸色潮红。她忙着赶 写北归记 ,累着了,血压高,头晕。朋友劝她不要太拼了。她说:“放不下, 小说里的故事和人物在脑海里翻腾,挥之不去,不写完睡不着觉。” 2015 年春夏时分, 宗璞突然脑出血, 这次病得危急, 在重症监护室里熬了两周, 又住了三个月院。当时,宗璞曾悲观地认为自己无法再继续写作了。可是当身体 稍有好转,她又重操旧业,开始像蜗牛一样缓缓地爬在格子里,恢复了每天早晨 的写作。写一会儿歇一会儿,头晕就去吸氧。有人问她,抱病苦耕的动力何来? 她回答 : 我有责任把那个时代的

23、知识分子所想、 所为记录下来, 呈现给现在的读者。 宗璞不止一次视网膜脱落,几经手术右眼保留了 0.3 的视力,左眼几乎失明。 她戏称自己“半盲人” ,用放大镜也只能看清拳头大的字,写得很苦,进度很慢。 她说:“现在每天只能写一二百字。不是手写,而是口述,别人帮助记下来,然 后念给我听,我再修改。”也就是说北归记的写作全由宗璞口述,记录后由 助手反复念,她反复改,这样一段一段、一章一章磨出来。她这是用生命在苦吟 炼句啊,每天百余字在腹中推敲,用写诗的功夫写小说。宗璞曾说过:“读小说 是件乐事,写小说可是件苦差事,不过苦乐也难截然分开。”她还表示:“下辈 子选择职业,我还要干这一行。” 创作出传

24、世精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和美国著 名女作家海伦凯勒都是从小就刻在我们心里的最受尊敬的人。中国作家群中也不 乏这样“身有疾、志弥坚” ,值得我们敬佩并为之骄傲的作家,宗璞就是其中的一 个代表。 (选自人民日报 ,略有删改) 相关链接: 宗璞曾说,她走上文学之路,得益于父亲冯友兰。冯老虽是哲学家,于文 学却颇有造诣, 能写旧诗, 很有文采, 常常对文艺有独特见解。 宗璞自小耳濡目染, 受益匪浅。 南渡记出版后,冯老曾勉励道:“百岁继风流,一脉文心传三世; 四卷写沧桑,八年鸿雪记双城。”(徐小斌清静淡泊的宗璞) 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

25、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 局。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 的书卷气息。读东藏记和紫藤萝瀑布这样隽永而精致的作品,真是受益 又享受。(百度百科)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宗璞生活在我国高级知识分子群中,接触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因此她创作 的对象是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其作品也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 B“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只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这支散曲亦 庄亦谐,真实反映了宗璞忧怀天下、钟情创作的理想追求和责任担当。 C为了创作北归记 ,宗璞与疾患抗争了七年,并因此

26、引发了脑溢血,成 了“半盲人” ,不得已由宗璞口述、助手记录,然后反复修改而成。 D宗璞以其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创作了一系列隽永而精致的文学作品,逐 渐形成了优雅蕴藉、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文趣。 答案 C 解析 C 项牵强附会,“为了创作北归记 ,宗璞与疾患抗争了七年,并因 此引发了脑溢血,成了半盲人”表述不准确。文中第三段说“写东藏记时, 她已病痛在身,写了七年,与疾患抗争了七年” ,而写北归记花了多少时间, 文中并没有介绍。另外,脑溢血、视网膜脱落,也不全是因为写作北归记 。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宗璞走上文学之路,完全得益于父亲冯友兰。

27、她自小耳濡目染,受益匪浅。 加之冯老颇有文学造诣,又十分关心她的创作。 B宗璞之所以“腹有诗书气自华” ,既因为她出身书香门第,还与她的教育 和工作经历有关,两者使她有着中外文化的滋养。 C宗璞抱病苦耕,用生命苦吟炼句,用写诗的功夫写小说。 野葫芦引全 由她口述,由助手记录后反复念给她推敲、修改。 D宗璞随父在西南联大度过了八年,这为她后来创作反映中国知识界抗日长 篇小说南渡记 东藏记等奠定了丰厚的生活基础。 E创作中必定会遇到疾患病痛、政治运动,甚至社会动荡与战争冲击,这就 需要作家具有坚毅不拔的意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 BD 解析 A 项,“完全得益于父亲冯友兰”说法绝对。C 项,“野

28、葫芦引全 由她口述”错,原文第六段只是说“北归记的写作全由宗璞口述” 。E 项, “创作中必定会遇到疾患病痛”无中生有。 3宗璞说:“读小说是件乐事,写小说可是件苦差事,不过苦乐也难截然分 开。”请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答: 答案 读小说是件乐事。比如读宗璞的东藏记和紫藤萝瀑布这样 隽永而精致的作品,真是受益又享受。写小说的确是件苦差事。创作要有丰厚 的生活基础,有对生活的真切感悟,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苦心经营(呕心沥血), 千锤百炼(精心打磨),宗璞创作四卷本野葫芦引系列长篇小说就是如此。但 作品能够得以问世, 受到读者青睐、 社会好评, 这又是作家感到最幸福快乐的事

29、情。 宗璞是 “多奖作家” , 她说 “下辈子选择职业, 我还要干这一行” , 足见她乐在其中。 (能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阐述自己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句子含意的题目。首先要答出“读小说是件乐 事”“写小说的确是件苦差事”的具体的表现,然后分析“苦乐也难截然分开” 的理由,即“作品得以问世,受到读者青睐,这又是作家感到最幸福快乐的事情” , 体现“写小说”有苦之外,也有乐。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限时 20 分钟) 傅咸字长虞,刚简有大节。好属文论,虽绮丽不足,而言成规鉴。颍川庾纯 常叹曰:“长虞之文近乎诗人之作矣!” 咸宁初,袭父爵,拜太子洗马,累迁尚

30、书右丞。时帝留心政事,诏访朝臣政 之损益。咸上言曰:“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昃。 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然泰始开元以暨于今,十有五 年矣。而军国未丰,百姓不赡,一岁不登便有菜色者,诚由官众事殷,复除猥滥, 蚕食者多而亲农者少也。” 咸在位多所执正。豫州大中正夏侯骏上言,鲁国小中正、司空司马孔毓,四 移病所,不能接宾,求以尚书郎曹馥代毓,旬日复上毓为中正。司徒三却,骏故 据正。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 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咸以世俗奢侈,又上书曰:“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 化天下食肉

31、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令使诸部用心,各如毛玠,风 俗之移,在不难矣。”朝廷从之。 时汝南王亮辅政,咸致书曰 : “咸以为太甲、成王年在蒙幼,故有伊、周之事。 圣人且犹不免疑,况臣既不圣,王非孺子,而可以行伊、周之事乎?无功而厚赏, 莫不乐国有祸,祸起当复有大功也。人而乐祸,其可极乎!咸之愚冗,不惟失望 而已,窃以为忧。” 吴郡顾荣常与亲故书曰:“傅长虞为司隶,劲直忠果,劾按惊人。虽非周才, 偏亮可贵也。”元康四年卒官,时年五十六,诏赠司隶校尉,朝服一具、衣一袭、 钱二十万,谥曰贞。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七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以为谷帛

32、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 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B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 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C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 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D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 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答案 C 解析 “臣以为谷帛” 意为 “我认为谷帛” , 这里可知需搭配 “难生” , 应在 “难 生”后断开,故排除 B、D 两项;“化”是“教化”的意思,对象是“天下” ,所 以应在“天下”后断开,排

33、除 A 项。故选 C 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袭爵”指子孙后代沿袭先代的做法。“袭父爵”是指傅咸继承父亲的优 良传统。 B“布衣”是麻布衣服,古代平民通常穿布制的衣服,后常用“布衣”来借 指平民百姓。 C“复除”即免除赋役,古代做官、服兵役或朝廷认为有特殊贡献者可以免 除赋役。 D“赠”即追赠,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朝廷用以表扬对政府有贡献的死 者。 答案 A 解析 “继承父亲的优良传统”错,“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 爵位。“袭父爵”即承袭父亲的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咸聪慧明达、善写文章。他的

34、言论自成规箴之言,能警醒人们引以为戒。 颍川庾纯常常感叹傅咸的文章与诗人的创作接近。 B傅咸刚正率直,直言敢谏。他上书指出晋武帝登基十五年来虽日理万机, 但国家、百姓仍旧不富裕。他提出的多项改革措施收到了显著成效。 C傅咸坚持原则,行事公道。他对夏侯骏随心所欲褒贬官员的行为不满,上 奏罢免其官职,在司徒魏舒屡次推托拒绝后独自上书。 D傅咸直指时弊,忧国忧民。他反对世俗奢靡,为此上书朝廷,他认为朝廷 的封赏没有节度,对此表达了担忧,希望引起执政者的关注。 答案 B 解析 “他提出的多项改革措施收到了显著成效”于文无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

35、有逾陛下也。 译文: (2)令使诸部用心,各如毛玠,风俗之移,在不难矣。 译文: 答案 (1)从前的帝王, 亲自履行俭约的品德, 为天下谋利, 也没有超过陛下的。 (2)假使让各部用心,都像毛玠一样,风俗的改变,不是困难的事情。 解析 注意重点词语, (1)“躬” 译为 “亲自” , “利天下” 译为 “为天下谋利” , “逾”译为“超过” ;(2)“令”译为“假如” ,“各”译为“都” ,“移”译为“改 变” 。 参考译文 傅咸字长虞,刚正疏阔,有高尚的节操。(傅咸)喜欢写文章,虽然文采不够华 美艳丽,但其言论成为规箴之言,可作鉴戒。颍川的庾纯常常感叹说:“傅长虞 的文章接近诗人的创作啊!”

36、 咸宁初年,(他)继承父亲的爵位,担任太子洗马,多次升迁至尚书右丞。当时 晋武帝留心政事,下诏访询朝廷大臣有关国政的利弊得失。傅咸上书说:“陛下 身处最显贵的地位,却干平民百姓所做的事,亲自处理各种重要事务,操劳到太 阳偏西。从前的帝王,亲自履行俭约的品德,为天下谋利,也没有超过陛下的。 但是自泰始初年创立基业到如今,十五年了。可国家不够富足,百姓不够富裕, 一年收成不好便有饥饿的人,这的确是因为官员太多事务冗杂,免除徭赋的人又 多又滥,蚕食侵占的人多而务农的人少。” 傅咸在任时多能秉公行事。豫州大中正夏侯骏上书说,鲁国小中正、司空司 马孔毓,四次转移养病处所,不能接待宾客,请求让尚书郎曹馥代

37、替孔毓,十多 天后又上疏让孔毓继续担任中正。司徒多次推辞不受理,夏侯骏仍坚持己见。傅 咸认为夏侯骏对官员的任用罢免随心所欲,便上奏罢免他的大中正之职。司徒魏 舒是夏侯骏的姻亲,屡次推托不签署,傅咸据理力争,坚持不让,十分辛苦。魏 舒最终不听从,傅咸于是独自上书。 傅咸因为世俗奢侈,又上书说:“我认为衣食很难生产,如果不节约使用, 没理由不匮乏。所以先王教化天下,吃肉穿帛,都有定制。我私下认为奢侈造成 的浪费,比天灾还厉害。假使让各部用心,都像毛玠一样,风俗的改变,不是困 难的事情。”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当时是汝南王司马亮辅佐朝政,傅咸致信说 : “我认为(商朝的)太甲、(周朝的) 成王时值年

38、幼,所以有伊尹、周公旦辅政的事情。圣人尚且免不了被怀疑,何况 我不是圣人,君王也不是小孩,怎么可以仿效伊尹、周公旦的旧事呢?没有功劳 却厚加封赏, 就没有人不喜欢国家有灾祸, (因为)灾祸兴起又会让人有大功可邀了。 人们以祸乱为乐, 哪还有个极限呢!我愚钝, 不只是失望而已, 还私下感到忧虑。” 吴郡的顾荣时常给他的亲友写信说 : “傅长虞担任司隶, 刚毅正直、 忠诚果敢, 弹劾纠察大胆惊人。 他虽然不是全才, 而在忠诚方面却十分可贵。” 元康四年(294) 死在官任上,终年五十六岁。诏书追赠他为司隶校尉,一套朝服,一领袭衣,二 十万钱,谥号为贞。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限时

39、 10 分钟)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虚实结合,今昔对照。抒发早年对洞庭湖的向往。用“昔闻”为“今 上”蓄势。 B颔联写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 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自叙如此凄凉落寞,与全诗联系 不紧。 D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 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但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

40、C 项,“与全诗联系不紧”说法 不正确,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 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 ,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 舟” ,诗人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 ,以 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诗人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渺,更加重了身世的孤 危感。此外,处境如此艰难,作者仍忧心北方战争,其忧国忧民的一腔热情可见 一斑。综上颈联与全诗联系密切。故选 C 项。 2结合诗文,简析“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 答案 作者自己举目无亲, 年老多病, 以孤舟为伴, 又逢战争未平、 国家多难, 故作

41、者老泪纵横,不仅是为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而哀叹,更是为国家动荡 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意思是: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诗人在诗的尾联,从个 人推及到国家。“戎马”指战争。“关山北”指北方边境。“凭轩”就是靠着窗户。 “涕泗流”即眼泪禁不住地流淌。如今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诗人想 到这里,不禁“凭轩涕泗流” 。我们从诗人的涕泪之中,感受到他复杂的情感,有 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对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 的自悼。诗人推己及人,不但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而且也表现了诗人如 洞庭湖般的阔大壮伟的胸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