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38138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66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第一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能力测评卷 对应学生用书 P81 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家国情怀已经积淀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在品格。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精练地概括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在中国历史上,以儒家文化为主体 的传统知识分子素来强调“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和“以身许国”的救世情怀, 自觉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家国情怀是滋养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必然素质。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就在于 通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回应所处时代最宏大最重要的问 题

2、,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我价值。这就需要深厚的家国情怀为知识分子社会 价值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人类历史的实践也证明,那些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 璀璨印记和光辉形象的知识分子,无不胸怀国家、兼济天下、心系苍生,甚至是 为了家国理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我们矗立起了一座座广为传颂的精神丰碑。 因此,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深邃渊博的学识素养、孜孜以求的科学 精神,更加需要将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 家国情怀是现代知识分子职业精神的内在要求。在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的家 国情怀具有新的内涵。毋庸置疑,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精神追求的差异化是现代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其他职业群体

3、一样,知识分子是现代职业分工体系的一 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逐渐内化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 精神,时代课题的转换也为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注入了新的价值元素。知识分子 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知识分子不应单纯追求个人利益,不应置 社会影响于不顾,而应该将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 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结合。 家国情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丰厚精神养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任 何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知识分子发挥建设性作用。钱学森、邓稼先,这些优 秀知识分子的先进事迹已经表明,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需要知识分子发 扬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4、的时代精神。支撑起这种精神气质的强大动力 在于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使得知识分子始终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 益相向而行。家国情怀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是一种强烈的 责任感与使命感,是构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涵养国家治理现代化 的重要精神财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知识分子 有责任拒绝精致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有义务为科技创新、理论创造、学术繁荣 贡献力量,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光荣使命。 (摘编自家国情怀是知识分子的高贵品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知识分子强调儒家文化的“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和“以

5、身许国”的 救世情怀及彰显内在品格的家国情怀。 B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追求,自觉 地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C深厚的家国情怀是知识分子实现社会价值的精神动力,将家国情怀与人生 追求熔融合一,便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D知识分子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知识分子将国家利益和人民 利益放在首位,而不应追求个人利益。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项,“中国知识分子强调儒 家文化的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说法错误,原文第一段是“以儒家文化为主 体的传统知识分子素来强调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 。C 项,原文第二段中 说“因此,知识分子社会

6、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深邃渊博的学识素养、孜孜以求的 科学精神,更加需要将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 ,而 不仅仅是“将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便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且原文说的 是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而不是人生价值。D 项,“不应追求个人利益”错误,原 文第三段中说“知识分子不应单纯追求个人利益”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其中第二段主要论述了家国情怀与知识分子实 现社会价值的密切关系。 B文章分四层论述了拥有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每层的第一句话都是全段的 中心句。 C文章前三段重点论述家国情怀对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最后一

7、段重点论述家 国情怀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的重要性。 D文章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 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 项, “运用了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说法有误,文中没有正反对比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印记和光辉形象的知识分子,都是胸怀国家、兼济 天下、心系苍生,拥有深厚家国情怀的人。 B社会的发展赋予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以新的内涵,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 精神将逐渐取代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C知识分子对于国家治理十分重

8、要,具备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更是知识分子 始终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相向而行的保障。 D现代社会,知识分子应认识家国情怀的新内涵,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自己的光荣使命。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 项, “现代知识分 子的职业精神将逐渐取代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错误,原文第三段中说“传 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逐渐内化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 ,是“内化”而不是 “取代”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 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

9、。去年第一季,节目一经推出就好评如潮, 如今第二季的节目“观众缘”更强,“诗词力”更猛。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 的娱乐节目时代,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能够以如此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 ,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则 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比较押韵,朗朗上口,充满语言 美感。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 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 其实是在跟诗词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阅读诗词,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 力,会逐渐留意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体验生活,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思考生

10、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 ,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 班,满负荷运转,略显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 的阴郁, 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 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 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 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 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 了广大观众

11、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 最小的 7 岁,武亦姝 16 岁,陈更 20 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 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 中国诗词 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 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 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 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 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 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

12、感” 。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 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 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 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 。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 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 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 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 能至今都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

13、,很有趣,也很时 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 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 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 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 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 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 家的孩子 。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

14、说明国 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欠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 九宫格、 干扰项、 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 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 “应 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 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 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 ,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 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 汉字听写大会 中国成语大会 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

15、 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 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 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 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 。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 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 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 ,中华文化基因逐渐 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 ,记者张楠) 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三则材料关

16、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 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侧重从主创者 的角度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姝的例子, 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 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答案 B 解析 A 项,“都充分肯定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说法绝对,材料三的看 法有所保留。C 项,材料二和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 书气自华的道理” ,而是为了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

17、承传统文化的理性 思考。D 项,“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理解有误,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 前景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3 分)( ) A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 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B 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 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 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比如材料二的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C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 则材料最后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D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

18、艺节目火 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答案 C 解析 A 项,“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 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误,第三则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一定能代表观 众们的普遍看法。B 项,“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理解不准确,三家媒体的受众有 交叉。 D 项, “三则材料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 理解有误, 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6 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 进行概括。(6 分) 答: 答案 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 品位,让人们在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

19、现了诗和远方。中国诗词大会所 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从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们爱上 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 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中国诗词大会集 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催生了国人 的文化自豪感。(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时, 紧扣材料,分析概括即可。在材料一中,重点阐述了诗词使人们拓展生活视野, 有助于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让我们知道,生活还有诗和远方。材料二 通过对中国诗词大会主创团队的专访,为

20、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即诗词离我 们并不远,大会所选诗词都是很接地气的,是为了拉近传统诗词与我们生活的距 离,从而让我们爱上诗词。材料三中,“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 次美丽的邂逅 ,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透露 了举办中国诗词大会一方面是为了继承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升国 人的文化自豪感。三则材料都向读者说明了学习中国传统诗词的重要性,这也引 起了读者对如何进行诗词教育和传承传统文化问题的思考。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母性的对峙 诸军 那是 26 年前的事了,那年我 10 岁,与母亲住在茅山脚下。母亲长着一

21、副高 大结实的身板和一双像男人一样打着厚茧的手。这双手让我很难认同母亲是个纯 粹的女人,特别是她挥刀砍柴时,砍刀闪着灼人的寒光在她手中呼呼作响,粗如 手臂的树枝如败兵一般在刀光剑影之下哗哗倒地。那时的我实在没法欣赏母亲这 种毫无女人味的挥刀动作。 有天放学后, 我因玩耍入迷而忘了回家。 直到母亲找来时, 我才发现天色已晚。 当我俩走到赤岭的时候,月亮已经升在半空中。银色的月光倾泻在丛林和乱石间, 树木投射着昏暗的影子静静地伫立在山岭上,夜莺藏在林子深处一会儿便发出一 声幽怨的叫声,久久地回荡在空旷的山野里,给本应十分静谧的月夜平添了几分 恐怖气氛。我紧紧地拉着母亲的手,生怕在这荒山野岭遇到狼。

22、 可狼真的出现了,在岭上的那片开阔地,在如水的月光下,两对狼眼闪着莹 莹的绿光,一下子出现在我们面前。那是两只饥饿的狼,一只母狼和它的幼崽。 在月光的映照下,它们的肚子如两片风干的猪皮紧紧贴在一起。 母亲一把将我揽在怀里,我们都屏住呼吸眼看着狼大摇大摆地向我们逼近。 渐渐地,母狼竖起了身上的毛做出腾跃的姿势,狼崽也慢慢地上前和它母亲站成 一排,做出相同的姿势。 惨淡的月光,夜莺停止了啼叫,没有风,一切都在这个时候屏声静气,空气 仿佛已凝固,让人窒息得难受。 我的身体颤抖起来。这时,母亲用左手揽住我的肩,隔着厚厚的棉袄,我甚 至能感觉到母亲手心的潮湿。我的右耳紧贴着母亲的胸,都能清晰地听见她急速

23、 的心跳。然而,母亲的脸上却是出奇的沉稳、镇静。少顷,她轻轻地将我的头朝 外挪了挪,悄悄地伸出右手,从腋窝下抽出那把尺余长的砍刀,砍刀因常年磨砺 而闪烁着慑人的寒光。两只狼迅速地朝后退了好几步,然后前腿趴下,身体弯成 一个弧形。母亲将刀高举在空中,不停地摇晃,刺目的寒光一道道飞出,这种正 常的姿态居然成了一种对狼的挑衅,一种战斗的呼唤。 母狼终于长嗥一声,腾空跃起,身子在空中划了一道长长的弧线,向我们直 扑过来。母亲本能地将我朝后一拨,一刀斜砍下去,同时发出一声怒喝。没想到 狡猾的母狼虚晃一招,落在离母亲两米远的地方。 就在母亲全神贯注盯着母狼的时候,狼崽突然飞扑过来,母亲猝不及防,一 个趔趄

24、跌坐在地上,狼崽正好压在母亲的胸上。在狼崽张嘴咬向母亲的一刹那, 母亲伸出左臂,一把扼住狼崽的头部。狼崽被扼住的头怎么也动弹不得,四只脚 不停地狂抓乱舞,母亲棉袄内的棉花一会儿便一团团地被抓了出来。 母亲按住狼崽, 并举起了刀。 可她还来不及砍向狼崽时, 母狼竟朝我扑了过来。 我惊恐地大叫一声倒在地上,母狼有力的前爪已按在了我的胸上和肩上,狼口喷 出的热热的腥味已经钻进了我的颈窝。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母亲忽然大吼一声,将砍刀砍进了狼崽的后颈,刀割进 皮内的疼痛让狼崽也发出一声求救的哀嚎。奇迹此时发生了:我突然感到母狼喷 着腥味的口猛地离开我的颈窝。我慢慢地睁开眼,看到母狼正侧着头用喷着绿光 的

25、眼睛紧盯着母亲和狼崽,母亲和狼崽也用一种绝望的眼神盯着我和母狼。动物 与人的母性的较量在无边的旷野中久久地持续着。无论谁先动口或动手,得到的 都是失子的惨烈代价。 起风了,凛冽的寒风将四周的树和草吹得沙沙作响,像是在窃窃私语这场除 了打个平手外胜败皆悲的战争。此时的月亮也钻进云里躲了起来。 对峙了很久,母狼终于放开那只抓住我手臂的右爪,继而又将按在我胸上的 那只左脚也抽了回去。它站在我的面前,一边大口大口地喘气,一边用一种奇特 的眼神望着母亲。 母亲的刀慢慢地从狼崽的脖子上滑了下来,就着臂力将狼崽使劲抛到几米外 的草丛里。母狼撒腿朝狼崽奔了过去,带着狼崽很快消失在幽暗的丛林中。母亲 也急忙将已

26、吓得不能站立的我背起,狂奔到家就腿一软,径直摔倒在地上,人也 昏了过去。 她手中的砍刀“哐当”一声飞出好几米远,而她那像男人般长满老茧的大手 仍死死地搂着我 7下面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开头与结尾都写到母亲那双长满厚茧的大手,首尾呼应,结尾处“仍 死死地搂着我”蕴含了“我”对母亲情感的心理转变。 B“两对狼眼闪着莹莹的绿光”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它们的肚子如两片风 干的猪皮紧紧贴在一起”形象地写出狼的饥饿与枯瘦。 C小说多次写到母亲的砍刀闪烁着慑人的寒光,是为了从侧面说明母亲挥刀 动作的娴熟,也为母亲最终赢得这场战争埋下了伏笔。 D在母狼与母亲的对峙中

27、,无论谁先动口或动手,得到的都是失子的惨烈代 价。慑于母亲的强悍,母狼思忖着不能获胜,向人求和。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B 项是为写出狼的 “饥饿” ,“枯瘦”不是重点。C 项小说多次写母亲的砍刀闪烁着慑人的寒光是为 了渲染紧张的气氛。D 项母狼率先示好是为了狼崽能够获救。 8小说中三处画线处的环境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答案 第一处渲染了月夜荒山的静谧,并以夜莺的幽怨啼叫营造了一种恐怖 的气氛,为下文狼的出现作铺垫;第二处以静衬动,宁静下预示着即将展开的一 场生死较量;第三处渲染了人狼大战的激烈和人狼对峙的低沉气氛,将情节引向

28、 高潮。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应结合环境描写的特点和小说的情节,从 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如第一处,根据“幽怨”“静谧”“恐怖”可知环境的 特点,联系下文情节可知其为狼的出现作了铺垫。 9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答案 高大结实,威猛有力:能将砍刀使得呼呼作响,粗如手臂的树枝应 声而倒。沉稳镇静,临危不乱:面对饿狼,沉着应战,保护儿子。内心细腻, 智慧敏捷:在险境中首先安抚受到惊吓的儿子,与狼作战,斗智斗勇。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注意题 干中的关键词:形象、分析。要结合母亲的言行等描写来把握母亲威猛有力、

29、沉 稳镇静、勇敢敏捷的人物形象;还要结合情节作简单的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韦伦,系本京兆。父光乘,在开元、天宝间为朔方节度使。 伦以荫调蓝田尉,干力勤济。杨国忠署为铸钱内作使判官。国忠多发州县齐 人令鼓铸,督非所习,虽箠抶苛严,愈无功。伦请准直募匠,代无聊之人,繇 是役用减,鼓铸多矣。玄宗晚节盛营官室,吏介以为欺,伦阅实工员,省费倍。 从帝入蜀,以监察御史为剑南节度行军司马、置顿判官。时中人卫卒多侵暴, 尤难治,伦以清俭自将,西人赖济。中宦疾之,以谗贬衡州司户参军。度支使第 五琦荐伦才,擢商州刺史、荆襄道租庸

30、使。襄州裨将康楚元乱,自称东楚义王, 刺史王政弃城遁。贼南袭江陵,绝汉、沔饷道。伦调兵屯邓州厚抚降贼寇益怠乃 击禽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召为卫尉卿俄兼宁陇二州刺史。 德宗嗣位,选使绝域者,擢伦太常少卿,充和吐蕃使。伦至,谕天子威德, 赞普顺悦,乃入献。还,进太常卿,兼御史大夫。再使,如旨。伦处朝,数论政 得失,宰相卢杞恶之,改太子少保。从狩奉天。及杞败,关播罢为刑部尚书,伦 在朝堂流涕曰:“宰相无状,使天下至此,不失为尚书,后何劝?”闻者惮其公。 帝后欲复用杞为刺史,伦苦谏,言恳至到,帝纳之。进太子少师、郢国公,致仕。 时李楚琳以仆射兼卫尉卿,李忠诚以尚书兼少府监,伦言:“楚琳逆节,忠 诚戎丑

31、,不当宠以官。”又请为义仓,以捍无年;择贤者,任帝左右。谓吐蕃豺 虎野心,不可事信约,宜谨备边。帝善其言,厚礼之。居家以孝慈称。卒,年八 十三,赠扬州都督,谥曰肃。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八,有删减) 注 箠抶:音 chu ch,拷打。繇:古同“由” ,从,自。租庸使:官 名,主持国家的税政。裨(p)将:副将。缗:穿铜钱的绳子;用于成串的铜钱, 每串一千文。关播:由卢杞推荐担任宰相。戎丑:武臣中的败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伦调兵屯邓州/厚抚降贼/寇益怠/乃击禽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召为卫 尉卿/俄兼宁陇二州刺史 B伦调兵屯邓州/厚抚降贼/寇

32、益怠/乃击禽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召为卫 尉卿/俄兼宁陇二州刺史 C伦调兵屯邓州/厚抚降贼寇/益怠/乃击禽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召为卫 尉卿/俄兼宁陇二州刺史 D伦调兵屯邓州/厚抚降贼寇/益怠/乃击禽楚元/以献收租庸二百万缗/召为卫 尉卿/俄兼宁陇二州刺史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益怠”的主语是“寇” ,因此应在“寇” 前断开,排除 C、D 两项 ; “乃击禽楚元以献”意为擒住了康楚元献给了朝廷,是 一个整体,应在其前后断开,排除 A 项,选 B 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

33、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 称为节度使。 B荫,庇荫,即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才学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C赞普,在吐蕃诸王的名字中多有此词。 新唐书吐蕃传云:“其俗谓雄 强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 D义仓,是隋以后历代皇朝为备荒年而设置的粮仓。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 间储备,最初仓库设在“闾巷” ,由“社司”管理,所以也叫作“社仓” 。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B 项, “有才学” 错, 应为“有功劳”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韦伦治政有方,在担任铸钱内作使判官时,提出合理建议,改变了一些不 当做法,收效显

34、著。 B韦伦为官清廉,面对宦官禁军大肆侵夺,他坚守原则,自我约束,不与其 同流合污。 C韦伦英勇善战,在平定康楚元叛乱中,虽然刺史弃城而逃,但他毫不畏惧, 采取策略平定了叛乱。 D韦伦公正刚直,上朝时敢于直言,不畏权势,对皇帝的不当做法委婉劝谏, 直至皇帝采纳。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 项,“委婉”一词 不当,从文中几次谏言之事来看,皆为直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宰相无状,使天下至此,不失为尚书,后何劝?(5 分) 译文: (2)谓吐蕃豺虎野心,不可事信约,宜谨备边。帝善其言,厚礼之。(5 分) 译文: 答案 (1)

35、宰相没有德行,使得天下到了这种地步,却仍然任用他为尚书,以 后还怎么劝勉他人?(“无状”“至此”“何”“劝”各 1 分,句意 1 分) (2)他认为吐蕃有豺虎一样的野心,不会奉行(遵守)信约,应当谨慎防御边境。 皇帝认为他说得很好,对他以厚礼相待。(“事”“宜”“善”“厚礼”各 1 分, 句意 1 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补充省略成分, 调整语序,以使翻译的句子语意通顺。 参考译文 韦伦,世系本属京兆。父亲韦光乘,在开元、天宝年间任朔方节度使。 韦伦因为门荫调任蓝田尉,他勤勉强干。杨国忠征他为铸钱内作使判官。杨 国忠征发许多州县平民,让他们铸钱,役使的不是精通

36、铸钱的熟练工匠,虽然棰 打催促苛刻严格,却更加没有功效。韦伦请求依照合适的价钱招募工匠,替代没 有技术的人,自此役使的工匠减少了,铸造的钱币却增多了。玄宗晚年大建宫室, 官吏从中欺诈谋利,韦伦审查核实工员,费用倍减。 (韦伦)跟从皇帝入蜀,以监察御史的身份任剑南节度行军司马、置顿判官。当 时宦官禁军大肆侵夺,尤其难以治理,韦伦以清廉节俭自我约束,西蜀百姓依靠 他得以缓解困苦。宦官忌恨他,他因遭受谗言被贬为衡州司户参军。度支使第五 琦推荐韦伦(称他)有才能,提拔他为商州刺史、荆裹道租庸使。襄州副将康楚元叛 乱, 自称东楚义王, 刺史王政弃城逃跑。 叛贼向南袭击江陵, 断绝汉、 沔运粮通道。 韦伦

37、调兵驻守邓州,优厚地安抚降贼。寇贼更加懈怠,韦伦便攻击擒捉康楚元献 到京城,收租庸二百万串。召入任卫尉卿,不久兼任宁陇二州刺史。 德宗即位,挑选出使边远地方的人,升任韦伦为太常少卿,充任调和吐蕃的 使者。韦伦到达吐蕃,宣谕天子威德,赞普顺服喜悦,便入献贡物。(韦伦出使)返 回后,晋升为太常卿,兼任御史大夫。再次出使,能符合旨意。韦伦身处朝廷, 多次论述政令得失,宰相卢杞憎恶他,改任他为太子少保。(韦伦)跟从皇帝到奉天 狩猎。卢杞失败以后,关播罢相任刑部尚书,韦伦在朝堂上流着眼泪说:“宰相 没有德行, 使得天下到了这种地步, 却仍然任用他为尚书, 以后还怎么劝勉他人?” 听到的人都敬畏他的公正。

38、皇帝后来想再任用卢杞为刺史,韦伦苦苦劝谏,言辞 极为恳切周到,皇帝接纳了他的谏言。(韦伦)晋升为太子少师、郢国公,退休。 当时李楚琳以仆射的身份兼任卫尉卿,李忠诚以尚书的身份兼任少府监,韦 伦说:“李楚琳叛逆失节,李忠诚是武臣中的败类,不应当宠信任用官职。”又 奏请建立义仓,用来防备荒年;选择贤人,任用在皇帝左右。他认为吐蕃有豺虎 一样的野心,不会奉行(遵守)信约,应当谨慎防御边境。皇帝认为他说得很好,对 他以厚礼相待。(韦伦)在家以孝顺慈爱著称。去世时,享年八十三岁,追赠扬州都 督,谥号为肃。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415 题。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

39、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注 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大雨”“白浪” ,一腾起,一飞落,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 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 B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 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地渐次推移。 C上片写景,景中含情,而下片抒情,情中有景。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 片汪洋。此时此地此景,自然会使人联想起曹操。 D下片先发思古之幽情,而“萧

40、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是点明主旨的句 子,升华了诗词的主题。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 项, 应为 “一 飞落,一腾起” ,才能对应于“大雨”和“白浪” 。 15“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 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 登山临海的雄姿。 你是怎样理解 “挥鞭” 一词的? (6 分) 答: 答案 “挥鞭”是一个典型的蕴含丰富的动态意象,作为片断过程,它概括 了人物驰骋沙场、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3 分)作为瞬间动作,它显示了人物沉雄 豪放、威猛勇武的性格特征。(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

41、能力。诗歌语言讲究精练,一字传神。 鉴赏关键词时应联系全词的主旨, 从遣词造句及修辞等方面仔细揣摩、 推敲、 理解, 同时注意名词“鞭”的象征意义,兼顾动词“挥”的动态、力度。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青年学生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 真理,鄙视当时军阀的诗句 是: , , 。 (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 苦之情的句子是: , 。 (3)白居易观刈麦中“足蒸暑土气, ”两句,形象地 描绘出农民冒着酷热劳作的情景。 答案 (1)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2)君问归期未有期

42、 巴山夜雨涨秋池 (3)背灼炎天光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诗句中难写、 易错字, 如(2) 句中的“涨” ;(3)句中的“灼、炎”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在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中,“孝”道思想具有 的地位。在论语 中,关于“孝”的论述 。从个人层面来讲,通过“孝” ,人才能达到“仁” , 进而领悟“道” ,只有领悟了“道” ,人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可见, ( )。从家庭层面上讲,“孝”体现在为人子对于父母事生和事死两个方面 的具体行径,只有以“孝”来侍奉父母,家庭才能拥有父慈子孝、 的和 谐氛围。在政治层面上,

43、孔子提出:“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他并没有将 “孝” 道局限于个人修养与家庭伦理, 而是 , 推及到国家政治, 由“事父母”之道衍变为“事君”之道。至此,“孝”扩展成为了“忠” ,构建了 由“家”到“国” ,由“孝”到“忠”推衍的大体架构与趋向。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举足轻重 俯拾皆是 其乐融融 触类旁通 B至关重要 俯拾皆是 相濡以沫 由此及彼 C举足轻重 比比皆是 相濡以沫 触类旁通 D至关重要 比比皆是 其乐融融 由此及彼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举足轻重:一挪动脚,就 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比喻所

44、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对全局有重大影响。至关重要: 相当地重要,紧要关头不可缺少。语境说的是“孝”道思想的地位很重要,因此 应选用“至关重要” 。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比比皆是:一个挨一个,引申为到处都是,形容常见。语境是说关于孝的论述很 常见,因此应选用“比比皆是” 。相濡以沫: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 力量互相帮助。其乐融融 : 形容十分快乐、和睦的样子。语境说的是家庭氛围和谐, 因此应选用“其乐融融” 。由此及彼 : 从某一事物、问题联想到另一事物、问题。 触类旁通: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就可以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语 境说的是将孝由个人和家庭

45、推广到国家政治, 因此应选用 “由此及彼” 。 故选 D 项。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实现个人价值是儒家孝道思想的目标 B儒家的“孝”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础 C懂得“孝”道,就必能实现个人价值 D实现了个人价值的人,定是仁孝之人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结合语境分析,括号中的内容是对前 面内容的总结,而前面是从个人层面分析“孝”的重要性,领悟了“孝” ,人才可 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实现人的价值。这里强调“孝” ,因此括号内,“孝” 应是主语。 A、 C、 D 三项的主语都不是 “孝” , 只有 B 项的主语是 “孝” (儒家的

46、 “孝” )。 故选 B 项。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孝”扩展成为了“忠” ,儒家构建了由“家”到“国” ,由“孝”到“忠” 推衍的大体架构与趋向。 B儒家“孝”扩展成为了“忠” ,确立了由“国”到“家” ,由“孝”到“忠” 推衍的大体架构与趋向。 C儒家“孝”扩展成为了“忠” ,构建了由“家”到“国” ,由“孝”到“忠” 推衍的大体架构与趋向。 D“孝”扩展成为了“忠” ,儒家确立了由“家”到“国” ,由“孝”到“忠” 推衍的大体架构与趋向。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画线句存在着“主语暗换”“搭 配不当”的问题,“构建

47、”的主语应为“孔子”或“儒家” ,“构建趋向”搭 配不当 ; D 项对此都进行了恰当的修改。A 项,“构建趋向”搭配不当。B 项, 语序不当,“由国到家”应为“由家到国” ,“儒家”应放在“确 立”前。C 项,“构建趋向”搭配不当,且“儒家”的语序不当。故选 D 项。 20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暑期某学校学生研学团队所作的解说词,有五处 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并改正。(5 分)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莅临八达岭长城游览!今天我作为大家的导游, 感到荣幸之至。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极具精华的部分,以苍茫的风光名闻天下, 很多游客也以“不到长城非好汉”来激励自己。这里曾有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 世界知名

48、人士来此拜谒,表达对长城的崇敬之情。现在,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 一同上路,一睹长城的风采吧! 答: 答案 “女士们、先生们”改为“同学们” ; “莅临”改为“来到” ; “荣 幸之至”改为“非常高兴” ;“拜谒”改为“参观” ;“一同上路”改为“一 同出发” 。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女士们、先生们”这一称呼不当, 与“学生”的对象不合,可改为“同学们” ;“莅临”多用于书面语,多用于贵 宾,尤指上级到来,此处用于“学生”不当,可改为“来到” ;“荣幸之至”指 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此处接待的对象是“学生” ,使用该词不当, 可改为“非常高兴” ;“拜谒”使用不当,“

49、拜谒”指拜访谒见,参拜(陵墓、碑 碣等处),此处是说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来长城参观,可改为“参观” ;“一同 上路”使用不当,“上路”指起程、动身、开始走上路程或走向死亡,用在此处 不合语境,也不够吉利,可改为“一同出发” 。 21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主要内容,并揭示漫画的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6 分) (1)画面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40 个字): (2)漫画的寓意(不超过 20 个字): 答案 (1)画的右上角是一个母亲的头像,她唠叨的话如洒出的水珠,洒落在 左下角的一株人形的花身上。(3 分) (2)妈妈的唠叨像雨露滋润孩子茁壮成长。(或妈妈的唠叨呵护着儿女茁壮成 长)(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该图是妈妈的唠叨的漫画图,该漫画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