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全册)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教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451522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全册)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科版(全册)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全册)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教案.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1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物体的内能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热现象之后,进一步探究热现象本质的开始篇,由此开始了解内能, 了解热的本质。所以本节课在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课程标准中,本节温度只要求学生能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温度、知道常见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认识物理与社会的关系,从 热岛效应让学生了解环境温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温度是一 切热过程的表观表现,又是生活中的最熟悉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一,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即 已接触过关于温度的概念,了解了常用温度单位及其标定方法。内能跟初二时所学的看不见的 运动有一定的联

2、系,这要求学生要重拾旧课本,使知识前后连通。内能是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 因为内能与分子的热运动相关,而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紧密相联,故将内能的概念的建立放在 温度之后,并用与机械能作类比的方式来建立,限于初中学生的认识与能力,改变内能的途径 是通过生活事例与实验分析来认识的。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3、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科学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学难点】 温

3、度计的使用。 【实验器材】 各种温度计各一只,演示温度计一只,三只烧杯,分别盛冷水、温水、热水。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热现象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 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 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新课教学 一、温度 1、引出温度的概念。 2、提出自学要求,在课本上划出温度的概念,常用单位及单位符号。 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摄氏温度。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它表示摄氏温度。摄氏温度 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

4、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度,沸水温度规定为100 度。0 度和 100 度之间 分成 100 等分,每一等分叫1 摄氏度,写作1 。例如,人体正常温度为37 ,读作 37 摄氏 度。 3、 梳理总结,能说出生活中和自然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并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 热” 现象。 二、温度计 演示请一位同学将手伸入三只分别盛冷水、温水、热水烧杯中并说明感觉。 教师:从这个实验中可知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很不可靠的。要准确地测量物体的 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温度计的种类很多,有实验用温度计,家庭用的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 度计 -体温计,等等。 1构造和原理 实验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有水银、酒

5、精或煤油。泡上连着一根细玻璃管,管壁厚,壁上 有刻度。当温度升高时,泡内的液体膨胀,液面上升;温度下降时,泡内液体收缩,液面下降。 从液面的位置可读出温度的数值。所以,实验用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 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体温计 (1)体温计是用什么液体的什么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 度的。 ) (2)它的刻度范围是从多少度到多少度?(刻度范围是从35到 42 。)刻度范围为什么是这 样? (3)它的最小一格是多少度?(最小一格表示0.1 ) (4)测体温时,为什么要把体温计夹在腋下近10 分钟 ?(因为只有时间足够长,才能使体温计 中水银的

6、温度跟人体温度相等。) (5)测体温前, 为什么要拿着体温计用力下甩?(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 水银收缩时,水银从缩口处断开,管内水银面不能下降,指示的仍然是上次测量的温度,所以 再用时必须向下甩。) 3绝对零度和热力学温度 宇宙中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大约是负273 摄氏度,这个温度叫绝对零度。科学家们提出了 热力学温度,它的单位是开尔文,用K 表示。 热力学温度是以绝对零度即负273 摄氏度为起点。 273 =0 K , 0 =273 K,100 =373 K。所以,摄低温度的数值加上273 就等于热力学温度。 练习: (1)水的沸点 =_ =_(2)沸水的温度 =_ =_

7、(3)绝对零度是 _ =_(4)人体正常体温是 _ =_ 三、温度计的使用 我们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认真观察温度计,首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温度计的量程是温 度计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因为被测物体的温度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值,则无法进行测量;被 测物体的温度超过了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不但不能测出结果,还会使温度计内的液体把温度 计胀破。所以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还要观察温度计的分 度值。 注意事项: 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应:(估、放、读、取) (1)估:首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2)放:应使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

8、得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3)读: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液 柱上表面相平。 (4)取:实验完毕取出温度计并放回原处。 四、学生实验 实验步骤 1倒一杯热开水,先估计它的温度,再测出它的温度。数据填入表格 13 2再往热水杯中倒入一些冷水,先估计,后测量,把数据填入表中。 3再倒入少量冷水,先估计,后测量,把数据填入表中 五、小结:师生共同进行。 六作业:预习第二课时的内容。 【板书设计】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一温度 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 读法: 5读: 5 摄氏度; -5读:负 5 摄氏度或零下5 摄氏度。 二温度计

9、 1、 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2、 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 体温计量程: 35至 42,分度值是0.1 三热力学温度( T=t+273k ) 四正确使用温度计 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应:(估、放、读、取)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为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2、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之改变。 3、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4、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及热量的单位 焦耳。 5、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 内能的概

10、念和其与温度有关。 2、 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 3、 热传递和内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 2、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3、判定内能改变的方式。 【实验器材】 空气压缩器、铁丝、墨水,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2、物体怎样才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 3、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 热水温水 冷水 新课教学 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 (1)演示实验:分别滴入墨水观察扩散情况。 (2)实验表明什么

11、(教师作适当启发)。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内能也常称热能。 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让学生讨论,并归纳回答,教师作启发诱导) 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是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 体的情况。 5改变内能的方式。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也就是说当物体的温度发生 了变化时,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物体的温度,同学们能够从生活实际上举出许多 的事例。 一做功 演示压缩空气引火实验。 (1)出示压缩空气引

12、火器,简单介绍它的构造。取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干燥硝化棉,用镊子 把棉花拉得疏松一些,放入玻璃筒底。 将活塞涂上少许蓖麻油(起润滑和密封作用),放入玻璃筒 的上口。此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筒内的棉花。迅速地压下活塞,可看到硝化棉燃烧发出的火 光。 (2)分析现象:组织学生议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 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燃烧。 (3)生活事例:实际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遇到过。例如,在给自行车轮胎打 气时,打气筒也会变热,这也是由于压缩空气的缘故。用其他的方法对物体做功,也能使物体 内能增加,摩擦生热就是一个例子。让学生解释课本的事例,并列举其他事例。 (4

13、)归纳学生所举事例,得出结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就会增大。 师:同学们所举的事例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做功能不能使物体的内能喊小呢? 演示气体膨胀温度降低的实验。(说明时间够用的话补充这一实验) (1)在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实验时告诉学生,由于水的蒸发,瓶内存在水蒸气。由于水蒸 气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瓶塞跳起时容器中有什么现象。 (2)分析现象:瓶塞跳起是水蒸汽对瓶塞做功,那么水蒸气的内能就减小,温度就降低, 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有雾的产生。 (3)结论: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小。 内能的改变可用做功来量度。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是机械

14、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热传递 通常物体温度的升降,反映出内能的改变。那么一个物体温度的升高除了摩擦生热外还有 其他方法吗? 观察图,并引导学生概括热传递共同特点。 1热传递:列举事例说明热传递的现象。 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直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 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 归纳:热传递现象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 分传向低温的部分。 (即是内能的转移) 15 6热量 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 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

15、吸 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 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热量的单位:焦(j) 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可 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热量和功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 单位也应该相同,都是焦耳。 小结师生共同进行。 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1内能的概念。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 3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热传递。 4热量。单位:焦(j)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材分析】 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

16、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 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建立了比热容 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热量的计算为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实验器材】 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复习 提问:热传

17、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 ?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二、引入 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1)水的质量。 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 (2)加热后的温度 (3)升高的温度 组织讨论( 2)、( 3)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 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可见, 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 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是这样的。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

18、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断要进行实验 探究。 新课教学 1探究。 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 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并演示实验:图实验。 (一)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水和煤油,问:如果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由此提 出怎样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总结。 (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讨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比,加热液体好还是固体好;如何控制变量;测量那些物 理量;用什么器材。 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

19、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 (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 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 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 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 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

20、的。怎样来表示各种物质的这种物质上的不同呢? -在物理学中就用比热容来表示。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理的一种 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符号: J/(kg )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 等于它的比热容。 4查比热表: 17 观察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 学会读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

21、热容不同 (3)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5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水的比热是4.2 10 3 J/(kg )。它表示 1 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 (或降低) 1所吸收(或 放出)的热量是是4.2 103焦。 (2)查铜、铅、铝等物质的比热,并与水的比热作比较。得出水的比热最大。 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 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3)为什么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小结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 作业课本 【板书设计】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

22、 一、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相同物质质量不相等,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二、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三、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加深比热的概念的理解,学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 2 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 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热?比热的单位是什么?怎样读? 2水的比热是多少?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3比较下

23、列物质谁的比热大:一滴水和一桶水?一枚铁针和一支铁棒?0的水和100的 水? 二引入。 以水的比热为例,说明它的物理意义,使1 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4.2 103焦的 热量,完成下列表格。 质量升高温度吸收热量 1kg 14.2 10 3J 2kg 1 2kg 2 从填上表格引入热量的计算,并启发学生得出热量计算用比热 质量 升高的温度。 新课教学 一、公式理解。Qcm t 1吸热公式及理解。 (1)Q吸cm(t-t0)用 t 升=(t-t 0)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 Q 吸cm t升 式中的 Q吸是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 是物质的比热; m 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t0初温, t

24、是末温,单位是。 (2)公式的应用。 例题 1 要把 2kg 温度地 20的水加热到100,至少需供给多少热量? 解:水的比热容c4.2 10 3 J/ (kg ), 水的初温 L 120,末温 L2100。 2kg 水吸收的热量是 4.2 10 3 J/ (kg. ) 2kg (10020) 6.72 10 5 J。 所以,至少需供给6.72 105 J 的热量。 2放热公式的理解。 (1)Q放cm(t0t)用 t降=( t0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放cm t降 (2)公式的应用。 例题 2 质量是 100kg 的铁锭,温度从1.3 103 降到 30,放出多少热量? 解:根据比热容的定义

25、式也可以计算物体降温放出的热量,只是公式中的温度差必须改为 (t1 t2)。 钢的比热容c0.46 10 3J/(kg ),钢锭的初温 t11300,末温 t230。 100kg 钢锭放出的热量是 0. 46 10 3J/ (kg) 100kg (130030) 5.84 107J 小结 回扣目标,总结学到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及时补救。 1、学生容易把t0和 t 混淆,所以要告诉学生记忆的方法:有标脚“0”的就可想到 “ 一切从零 开始 ” 就表示开始的温度即初温。没有标脚的就是末温。) 2、区别 “ 升高 ” 、“ 升高了 ” 、“ 升高到 ” 和“ 降低” 、“ 降低了 ” 、“ 降低到

26、” 。 作业 课本 【板书设计】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2 课时) 公式理解。 Qcm t 1吸热公式及理解。 (1)Q吸cm(t-t0)用 t升=(t-t 0)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 Q吸cm t 升 式中的 Q吸是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 是物质的比热; m 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t0初 温, t 是末温,单位是。 2放热公式的理解。 (1)Q放cm(t0t)用 t降=( t0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放cm t降 第三节内燃机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材分析】 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 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

27、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 19 【教学目标】 1.常识性了解汽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常识性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 3.常识性了解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教学重点】 内燃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 讲解与阅读指导并行。 【实验器材】 内燃机示教模型 (带电灯指示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什么? 2、内能有哪两方面的主要作用? 新课引入 热机是指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热机应用历史上从蒸汽机到内燃 机,内燃机有汽油机及

28、柴油机等,大多数交通工具,都使用它们。我们有必要学习内燃机原理。 新课教学 内燃机: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 1汽油机:指出汽油在汽油机汽缸内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燃气,燃气推动活塞而做功,燃气内 能转化为活塞运动的机械能。 (1)构造(图)。 (出示模型或挂图。边指示边讲解)。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 连杆,曲轴。 (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 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单向运动叫做一个冲程。 (2)工作原理。如图 (边运转模型边讲解,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活塞、气门、连杆、曲轴的动作情况)

29、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 1吸气冲程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军关闭。工作时,活塞由上 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 体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 2压缩冲程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 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这是第二个冲程。 3 做功冲程压缩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压缩冲程结束的瞬 间,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上向 下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实现了内能

30、向机械能的转化。这是第三个冲程。 4排气冲程做功冲程结束,活塞继续向下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燃 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这是最后一个冲程。 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有四个冲程,活塞 往复两次,曲轴转两周,对外做一次功。 (3)能的转化:在做功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余三个冲程靠消耗飞轮 的机械能来完成。 2柴油机:用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 (1)学生根据图,描述柴油机的工作过程。 (2)思考: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活塞运动2 次,燃油燃烧1 次,对外做功1 次。问在 不做功的冲程活塞为什么也会运动? (3)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区别

31、: 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 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构造方面:些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的是喷油 嘴。 吸入的气体不同,点火方式不同。使用范围。 小结 汽油机工作原理: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进气门打开关闭关闭关闭 排气门关闭关闭关闭打开 活塞向下运动向上运动向下运动向上运动 主要作用 混合汽油可 燃气被吸入 压缩燃气 温度升高 燃气对外做功废气排出 惯性惯性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通过曲杆对外做功 惯性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分: 汽油机柴油机 相同点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内燃机 不 同 点 构造上火花塞喷油嘴 点火方式点燃式

32、压燃式 优点轻便便宜 ,功率大 ,效率高。 作业 课本 【板书设计】 第三节内燃机 1、 汽油机:用汽油作为燃料的内燃机 构造: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 工作原理: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四个冲程 2、 柴油机:用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 【教学反思】 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材分析】 “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本节阐述了有关燃料的热值,热机效率等物理概念,还 涉及了科技发展史 (热机的发展),生物,化学知识 (酸雨的形成和生物的影响),环境保护 (大 21 气污染)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具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燃料内能方面,

33、也不可避免地会 有一部分内能转化和转移到其他方面,因此要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并与机械效率作联系和类 比。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发展对人类进步起到的作用,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它给环境带来的污 染问题。 【教学目标】 、建立热值概念。知道热值是燃料燃烧放热的特性,了解热值的表示法和常见燃料的热 值,能利用热值表进行有关燃烧放热的简单计算。 、了解热机效率。 知道热机工作时燃料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可以怎样提高热机效率, 及提高热机效率的意义所在。 、了解热机的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能简述热机的使用产生的排放物对环境不良 影响,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热机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34、知道在利用热机形成的环保问题。 【教学难点】 热机效率的理解,并能用热机效率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要生存,离不开能量,机器要运转,也离不开能量,而内能又是人类和各种动力机械主 要利用的能量形式之一。而燃料的燃烧正是这一来源的主要途径。下面我们先来讨论燃料及与 燃料有关的问题。 (1)燃料的特点:能够燃烧,并放出热量;燃料燃烧的过程是化学能变为内能的过程。 (2)介绍燃料种类(固体、液体、气体), (3)举例说明不同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 新课教学 一、燃料的热值。 热值: 1 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符号:q (1)单位:焦 /千克。( J/kg)。或气体燃

35、料的热值:J/m 3 (2)热值的物理意义 : 干木柴的燃烧值是1.2 l0 7 焦物理意义是1 千克的干木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2 l0 7 焦。 (3)公式:Q=mq 或 q=Q/m (4)例题:计算4kg 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析:从热值表中查得柴油的热值是q33 107 J/kg,则 Q=mq4kg 33 10 7 J/kg=132 108 J 二、热机效率。 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热机效率是热 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1)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2)学生分析图的热机燃料燃烧能量走向示意图讨

36、论如何提高热机效率的效率?让燃 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减小内能损失,运动部件润滑良好。 三、环境保护。 1内能对环境的影响。 (1)废气污染( CO、SO2、酸雨), (2)噪声污染。 2保护环境,减小污染措施。 (1)改进燃烧设备,采取集中供热,加装消烟除尘装置。 (2)提高内能的综合利用率。 把直接烧煤、燃油改为烧其工业副产品;把内能的一次利用变为多次利用(如用余热供暖等) 。 (3)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小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 小结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问题,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只要我们大 家都能像重视生命一样重视环境,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难题也就变得不难了, 就一定能使天更蓝、水更清。 作业课本 【板书设计】 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一、燃料的热值。 热值: 1 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1)符号: q (2)单位:焦 /千克。( J/kg)。或气体燃料的热值:J/m3 (3)热值的物理意义: (4)公式:Q=mq 或 q=Q/m 二、热机效率。 三、环境保护。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