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及解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457513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及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及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及解析.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7 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 一、本部分共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6 分)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 瓷器B 丝绸C茶叶 D中草药 2 (6 分)2016 年 IUPAC命名 117号元素为 Ts (中文名 “” ,ti n) ,Ts的原子 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s是第七周期第 A 族元素 B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 D中子数为 176 的 Ts核素符号是Ts 3 (6 分)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A二氧化碳使

2、 Na2O2固体变白 B氯气使 KBr溶液变黄 C乙烯使 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氨气使 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4 (6 分)我国在 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 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的产物中含有水 B反应中只有碳碳键形成 C汽油主要是 C5C11的烃类混合物 D图中 a 的名称是 2甲基丁烷 5 (6 分)根据 SO2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现象结论 A含 HCl、BaCl2的 FeCl 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SO 2有还原性 BH2S溶液产生黄色沉淀SO2有氧化性 C酸性 KMnO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SO2

3、有漂白性 DNa2SiO3溶液产生胶状沉淀酸性: H2SO3H2SiO3 AA BB C C DD 6 (6 分)聚维酮碘的水溶液是一种常见的碘伏类缓释消毒剂,聚维酮通过氢键 与 HI3形成聚维酮碘,其结构表示如下 (图中虚线表示氢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聚维酮的单体是 B聚维酮分子由( m+n)个单体聚合而成 C聚维酮碘是一种水溶性物质 D聚维酮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7(6 分) 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对比分析所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由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中木炭与浓硝酸产生了反应 C由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

4、气体为还原产物 D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二、解答题(共4 小题,满分 58 分) 8 (17 分)羟甲香豆素是一种治疗胆结石的药物,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 RCOOR +ROHRCOOR +ROH(R、R、R代表烃基) (1)A 属于芳香烃,其结构简式是B中所含的官能团是 (2)C D 的反应类型是 (3)E属于酯类仅以乙醇为有机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E ,写出有关 化学方程式: (4)已知: 2EF+C2H5OHF所含官能团有和 (5)以 D 和 F为原料合成羟甲香豆素分为三步反应,写出有关化合物的结构简 式: 9 (13 分)TiCl4是

5、由钛精矿(主要成分为TiO2)制备钛( Ti)的重要中间产物, 制备纯 TiCl4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资料: TiCl4及所含杂质氯化物的性质 化合物SiCl4TiCl4AlCl3FeCl3MgCl2 沸点/58136181(升 华) 3161412 熔点/6925193304714 在 TiCl4中 的溶解性 互溶微溶难溶 (1)氯化过程: TiO2与 Cl2难以直接反应,加碳生成CO和 CO2可使反应得以进 行 已知: TiO2(s)+2Cl2(g)=TiCl4(g)+O2(g)H1=+175.4kJ?mol 1 2C(s)+O2(g)=2CO (g)H2=220.9kJ?mol 1 沸腾

6、炉中加碳氯化生成TiCl4(g)和 CO (g)的热化学方程式: 氯化过程中 CO和 CO2可以相互转化,根据如图判断:CO2生成 CO反应的 H 0(填“ ”“” 或“=”) ,判断依据: 氯化反应的尾气须处理后排放,尾气中的HCl和 Cl2经吸收可得粗盐酸、 FeCl3 溶液,则尾气的吸收液依次是 氯化产物冷却至室温,经过滤得到粗TiCl4混合液,则滤渣中含有 (2)精制过程:粗 TiCl4经两步蒸馏得纯TiCl4示意图如下: 物质 a 是,T2应控制在 10 (12 分)SCR 和 NSR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NOx排 放 (1)SCR (选择性催化还原)工作原理:

7、尿素 CO (NH2) 2 水溶液热分解为 NH3和 CO 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器中 NH3还原 NO2的化学方程式: 当燃油中含硫量较高时,尾气中SO2在 O2作用下会形成( NH4)2SO4,使催化 剂中毒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H4)2SO4的形成: 尿素溶液浓度影响NO2的转化,测定溶液中尿素( M=60g?mol 1)含量的方法 如下: 取a g尿素溶液,将所含氮完全转化为 NH3, 所得 NH3用过量的 v1 mL c1mol?L 1H 2SO4溶液吸收完全,剩余H2SO4用 v2mL c2mol?L 1NaOH溶液恰好中和,则尿 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NSR (

8、NOx储存还原)工作原理: NOx的储存和还原在不同时段交替进行,如图a所示 通过 BaO和 Ba(NO3)2的相互转化实验NOx的储存和还原储存NOx的物质 是 用 H2模拟尾气中还原性气体研究了Ba (NO3)2的催化还原过程,该过程分两 步进行,图b 表示该过程相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一步反应消耗的 H2与 Ba(NO3)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还原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笑气(N2O) 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发现笑气的产生 与 NO有关在有氧条件下, 15NO与 NH 3以一定比例反应时, 得到的笑气几乎都 是 15NNO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15NNO+ H2O 11 (16 分)某

9、小组在验证反应 “Fe+2Ag +=Fe2+2Ag ” 的实验中检测到 Fe3+,发现和 探究过程如下 向硝酸酸化的 0.05mol?L 1 硝酸银溶液( 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 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 (1)检验产物 取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填操作和现象) ,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 Ag 取上层清液,滴加 K3 Fe (CN ) 6 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 (2) 针对“ 溶液呈黄色 ” , 甲认为溶液中有Fe 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 Fe 3+, 乙依据的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 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

10、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 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变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取样时间 /min现象 3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30产生白色沉淀;较3min 时量小;溶液红色较 3min 时加深 120产生白色沉淀;较30min 时量小;溶液红色较 3 0min 时变浅 (资料: Ag +与 SCN生成白色沉淀 AgSCN ) 对 Fe 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 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Fe 3+; 假设 b:空气中存在 O2,由于(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 Fe 3+; 假设 c:酸性溶液中 NO3 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Fe 3+; 假设

11、d:根据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Ag +,可产生 Fe3+ 下列实验可证实假设a、b、c 不是产生 Fe 3+的主要原因实验可证实假设 d 成立 实验:向硝酸酸化的溶液( 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 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 溶液,3min 时溶液呈浅红色, 3 0min 后溶液几乎 无色 实验:装置如图其中甲溶液是,操作及现象是 ( 3)根 据实 验现 象, 结合 方程 式 推 测 实 验 中 Fe 3+ 浓度 变化 的原 因: 2017 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部分共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一项 1 (6 分) (2017?北京)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 是() A 瓷器B 丝绸C茶叶 D中草药 【分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有机物大多数能够燃烧, 且多数难溶于 水;无机物指的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多数不能燃烧,据此分析 【解答】 解:A、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不含碳元素,不是有机物,是无机物,故 A正确; B、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有机物,故B错误; C、茶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C错误; D、中草药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D 错误 故选 A 2(6 分) (2017?北京)2016 年 IUPAC 命名 117 号元素为

13、Ts (中文名 “” , ti n) , 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s是第七周期第 A 族元素 B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 D中子数为 176 的 Ts核素符号是Ts 【 分 析 】 A 根 据 原 子 核 外 电 子 排 布 规 则 , 该 原 子 结 构 示 意 图 为 ,据此判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B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同种元素原子一定具有相同电子数; C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强; D 质量数 =质子数 +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解答】 解:A该原子结构示意

14、图为,该元素位于 第七周期、第 VIIA族,故 A 正确; B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而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则 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故B 正确; C同一主族元素中,随着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TS在同 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故C正确; D该元素的质量数 =质子数 +中子数 =176+117=293,该原子正确的表示方法为: 117293Ts ,故 D 错误; 故选 D 3 (6 分) (2017?北京)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A二氧化碳使 Na2O2固体变白 B氯气使 KBr溶液变黄 C乙烯使 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氨气使 AlCl

15、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分析】 A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中,二氧化碳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 剂; B氯气将溴离子氧化成溴单质; C溴的化合价从0变为 1,做氧化剂,则乙烯被氧化; D氨气与氯化铝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 反应 【解答】 解:A二氧化碳与淡黄色的Na2O2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钠,该反应中 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二氧化碳不是氧化剂和还原剂,故A 错误; B氯气使 KBr溶液变黄,该反应中氯气做氧化剂,反应中被还原,故B 正确; C乙烯与溴的反应中,溴做氧化剂,乙烯被氧化,故C错误; D氨气与 AlCl3溶液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 错误;

16、故选 B 4 (6 分) (2017?北京)我国在 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 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的产物中含有水 B反应中只有碳碳键形成 C汽油主要是 C5C11的烃类混合物 D图中 a 的名称是 2甲基丁烷 【分析】A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判断, 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物中应含有氢; B反应生成烃类物质,含有CC键、CH 键; C汽油所含烃类物质常温下为液态,易挥发; D图中 a 烃含有 5 个 C,且有一个甲基 【解答】 解: A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判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反应为 CO2+H2=CO +H2O,则产物中含有水,故A 正确; B

17、反应生成烃类物质,含有CC键、CH 键,故 B 错误; C汽油所含烃类物质常温下为液态,易挥发,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故 C正确; D图中 a 烃含有 5 个 C,且有一个甲基,应为2甲基丁烷,故D正确 故选 B 5 (6 分) (2017?北京)根据 SO2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 是() 实验现象结论 A含 HCl、BaCl2的 FeCl 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SO2有还原性 BH2S溶液产生黄色沉淀SO2有氧化性 C酸性 KMnO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SO2有漂白性 DNa2SiO3溶液产生胶状沉淀酸性: H2SO3H2SiO3 AA BB C C DD 【分析】 A铁

18、离子能够将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二 氧化硫被氧化; B黄色沉淀为 S单质,结合化合价变化分析;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二氧化硫; D生成的胶状沉淀为H2SiO3,根据强酸制取弱酸原理分析 【解答】 解:AFeCl3将 SO2氧化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与BaCl2反应生成 硫酸钡沉淀,该反应中二氧化硫被氧化,表现了还原性,故A 正确; BSO2与 H2S反应生成 S单质,该反应中SO2中+4 价 S 元素被还原生成 0 价的 单质 S,二氧化硫被还原,做氧化剂,故B正确; C酸性 KMnO4溶液能够氧化SO2,导致溶液褪色, SO2表现了还原性,故C错

19、误; DNa2SiO3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生成H2SiO3,说明亚硫酸的酸性较强,即酸性: H2SO3H2SiO3,故 D 正确; 故选 C 6 (6 分) (2017?北京)聚维酮碘的水溶液是一种常见的碘伏类缓释消毒剂,聚 维 酮 通 过 氢 键 与HI3形 成 聚 维 酮 碘 , 其 结 构 表 示 如 下 (图中虚线表示氢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聚维酮的单体是 B聚维酮分子由( m+n)个单体聚合而成 C聚维酮碘是一种水溶性物质 D聚维酮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分析】由高聚物结构简式可知的单体 为,高聚物可与HI3形成氢键,则也可与水形成氢键,可溶于水,含 有肽键,可发生水解

20、,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由高聚物结构简式可知聚维酮的单体是,故 A 正确; B由 2m+n 个单体加聚生成,故B 错 误; C高聚物可与 HI3形成氢键,则也可与水形成氢键,可溶于水,故C正确; D含有肽键, 具有多肽化合物的性质, 可发生水解生成氨基和羧基, 故 D 正确 故选 B 7 (6 分) (2017?北京)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的结论不 正确的是() A由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中木炭与浓硝酸产生了反应 C由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

21、反应 【分析】题中涉及实验都在加热条件下,浓硝酸不稳定, 加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 氮气体为红棕色, 且加热条件下, 浓硝酸可与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此解答该 题 【解答】 解:A加热条件下,浓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和氧气,则产生的气体 一定是混合气体,故A 正确; B在加热条件下,浓硝酸可分解生成二氧化氮,不一定与碳反应生成,故B正 确; C硝酸中 N 元素化合价为 +5 价,生成二氧化氮的N 元素化合价为 +4 价,化合 价降低,在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故C正确; D碳加热至红热,可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一定是与浓硝酸发生 了反应,故 D 错误 故选 D 二、解答题(共4 小题,

22、满分 58 分) 8 (17 分) (2017?北京)羟甲香豆素是一种治疗胆结石的药物,合成路线如下 图所示: 已知: RCOOR +ROHRCOOR +ROH(R、R、R代表烃基) (1)A 属于芳香烃,其结构简式是B中所含的官能团是硝基 (2)C D 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3)E属于酯类仅以乙醇为有机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E ,写出有关 化学方程式:CH3COOH +CH3CH2OHCH3COOCH 2CH3+H2O (4)已知: 2EF+C2H5OHF所含官能团有和 (5)以 D 和 F为原料合成羟甲香豆素分为三步反应,写出有关化合物的结构简 式: 【分析】 由羟甲香豆素结构简式

23、可知D 为,则 C为, B为,则 A 为,由题中( 3)信息可知 E为 CH3COOCH2CH3, 由(4)可知 F为 CH3CH2OOCCH 2COCH3,以此解答( 1)( 4) ; (5)以 D 和 F为原料,生成中间产物 1 为,为加成反应, 然后生成中间产物2 为,发生的为酯交换反应,即信息2 反应, 最后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羟甲香豆素,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 (1)由以上分析可知A 为,B 为,含有的官能 团为硝基,故答案为:;硝基; (2)C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故答案为: 取代反应; (3)E 为 CH3COOCH 2CH3,可由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方程式为 CH3

24、COOH +CH3CH2OHCH3COOCH 2CH3+H2O, 故答案为: CH3COOH +CH3CH2OHCH3COOCH 2CH3+H2O; (4)F为 CH3CH2OOCCH 2COCH3,含有的官能团为 和,故答案为: ; (5)以 D 和 F为原料,生成中间产物 1 为,为加成反应, 然后生成中间产物2 为,发生的为酯交换反应,即信息2 反应, 最后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羟甲香豆素,故答案为:; 9 (13 分) (2017?北京) TiCl4是由钛精矿(主要成分为TiO2)制备钛( Ti)的 重要中间产物,制备纯TiCl4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资料: TiCl4及所含杂质氯化物的性质

25、 化合物SiCl4TiCl4AlCl3FeCl3MgCl2 沸点/58136181(升 华) 3161412 熔点/6925193304714 在 TiCl4中 的溶解性 互溶微溶难溶 (1)氯化过程: TiO2与 Cl2难以直接反应,加碳生成CO和 CO2可使反应得以进 行 已知: TiO2(s)+2Cl2(g)=TiCl4(g)+O2(g)H1=+175.4kJ?mol 1 2C(s)+O2(g)=2CO (g)H2=220.9kJ?mol 1 沸腾炉中加碳氯化生成TiCl4(g)和 CO (g)的热化学方程式:TiO2(s)+2Cl2 (g)+2C(s)=TiCl4(g)+2CO (g)

26、H=45.5kJ?mol 1 氯化过程中 CO和 CO2可以相互转化,根据如图判断:CO2生成 CO反应的 H 0(填“ ”“” 或“=”) ,判断依据:温度越高, CO 的物质的量越多而CO2 的物质的量少,说明CO2生成 C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氯化反应的尾气须处理后排放,尾气中的HCl和 Cl2经吸收可得粗盐酸、 FeCl3 溶液,则尾气的吸收液依次是饱和食盐水、氯化亚铁溶液 氯化产物冷却至室温, 经过滤得到粗 TiCl4混合液,则滤渣中含有TiO2、C (2)精制过程:粗 TiCl4经两步蒸馏得纯TiCl4示意图如下: 物质 a 是SiCl4,T2应控制在136左右 【分析】由制备纯 T

27、iCl4的流程示意图,钛精矿与氯气、 C发生氯化过程,反应为 TiO2+2Cl2+2CTiCl4+2CO ,结合表格中数据可知,蒸馏得到纯TiCl4, (1)由 ITiO2(s)+2Cl2(g)=TiCl4(g)+O2(g)H1=+175.4kJ?mol 1 II.2C(s)+O2(g)=2CO (g)H2=220.9kJ?mol 1, 结合盖斯定律可知, I+II 得到 TiO2(s)+2Cl2(g)+2C (s)=TiCl4(g)+2CO (g) ; 氯化过程中 CO和 CO2可以相互转化, 温度高时 CO的物质的量多、 CO2的物质 的量少; 尾气中的 HCl 和 Cl2经吸收可得粗盐酸

28、、 FeCl 3溶液,食盐水吸收 HCl ,氯化亚 铁吸收氯气; 过滤得到粗 TiCl4混合液,可能混有反应物中固体物质; (2)粗 TiCl4经两步蒸馏得纯 TiCl4,由图及表格数据可知,先分离出SiCl4,后分 离出 TiCl4 【解答】解:由制备纯 TiCl4的流程示意图,钛精矿与氯气、 C发生氯化过程,反 应为 TiO2+2Cl2+2CTiCl4+2CO ,结合表格中数据可知,蒸馏得到纯TiCl4, (1)由 ITiO2(s)+2Cl2(g)=TiCl4(g)+O2(g)H1=+175.4kJ?mol 1 II.2C(s)+O2(g)=2CO (g)H2=220.9kJ?mol 1,

29、 结合盖斯定律可知, I+II 得到 TiO2(s)+2Cl2(g)+2C (s)=TiCl4(g)+2CO (g) , H=(+175.4kJ?mol 1)+(220.9kJ?mol1)=45.5kJ?mol1, 即热化学方程式为TiO2(s) +2Cl2(g) +2C (s) =TiCl4(g) +2CO (g) H=45.5kJ?mol 1, 故答案为: TiO2(s)+2Cl2(g)+2C (s)=TiCl4(g)+2CO (g)H=45.5kJ?mol 1; 因温度越高, CO的物质的量越多而CO2的物质的量少, 说明 CO2生成 CO的反 应是吸热反应,所以 H0, 故答案为:;温

30、度越高,CO的物质的量越多而CO2的物质的量少,说明CO2 生成 C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尾气中的 HCl 和 Cl2经吸收可得粗盐酸、 FeCl 3溶液,食盐水吸收 HCl ,氯化亚 铁吸收氯气生成氯化铁,则尾气的吸收液依次是饱和食盐水、氯化亚铁溶液, 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氯化亚铁溶液; 由反应可知,氯化产物冷却至室温,经过滤得到粗TiCl4混合液,则滤渣中含 有 TiO2、C, 故答案为: TiO2、C ; (2)粗 TiCl4经两步蒸馏得纯 TiCl4,由图及表格数据可知,先分离出SiCl4,后分 离出 TiCl4,则先控制温度T1为 58左右时分离出物质a 为 SiCl4,控制温度

31、T2 为 136左右时分离出纯TiCl4,故答案为: SiCl4;136左右 10 (12 分) (2017?北京)SCR 和 NSR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 件下的 NOx排放 (1)SCR (选择性催化还原)工作原理: 尿素 CO (NH2)2 水溶液热分解为NH3和 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 (NH2)2+H2O2NH3+CO2 反应器中 NH3还原 NO2的化学方程式:8NH3+6NO27N2+12H2O 当燃油中含硫量较高时,尾气中SO 2在 O2作用下会形成( NH4)2SO4,使催化 剂中毒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H4)2SO4的形成:2SO2+O2+4NH3+

32、2H2O2 (NH4) 2SO4 尿素溶液浓度影响NO2的转化,测定溶液中尿素( M=60g?mol 1)含量的方法 如下: 取a g尿素溶液,将所含氮完全转化为 NH3, 所得 NH3用过量的 v1 mL c1mol?L 1H 2SO4溶液吸收完全,剩余H2SO4用 v2mL c2mol?L 1NaOH溶液恰好中和,则尿 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NSR (NOx储存还原)工作原理: NOx的储存和还原在不同时段交替进行,如图a所示 通过 BaO和 Ba(NO3)2的相互转化实验NOx的储存和还原储存NOx的物质 是BaO 用 H2模拟尾气中还原性气体研究了Ba (NO3)2的催化还原

33、过程,该过程分两 步进行,图b 表示该过程相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一步反应消耗的 H2与 Ba(NO3)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8:1 还原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笑气(N2O) 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发现笑气的产生 与 NO有关在有氧条件下, 15NO与 NH 3以一定比例反应时, 得到的笑气几乎都 是 15NNO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415NO+4NH3+3O2 4 15NNO+ 6 H2O 【分析】 (1)尿素 CO (NH2)2 水溶液热分解为 NH3和 CO2,结合原子守恒配 平书写化学方程式; 反应器中 NH3还原 NO2生成氮气和水,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得此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34、; SO 2在 O2作用下与 NH3、H2O反应形成( NH4)2SO4,此反应中 SO2是还原剂, 氧气是氧化剂,结合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得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涉及反应为 2NH3+H2SO4=n(NH4)2SO4,2NaOH +H2SO4=Na2SO4+H2O,由方程式 可知 n(NaOH )+n(NH3)=2n(H2SO4) ,以此计算; (2)由图 a 可知储存 NOx的物质是 BaO ; 第一步反应中 H2被氧化生成水,化合价由0 价升高到 +1 价,Ba(NO3)2的 N 元素化合价由 +5 价降低到 3 价,生成氨气,结合得失电子数目相等计算; 在有氧条件下 15NO 与 NH

35、 3以一定比例反应时,得到的笑气几乎都是 15NNO, 由 N 元素守恒可知 15NO与 NH 3应为 1:1,结合电子得失相等配平 【解答】 解: (1)尿素 CO (NH2)2 水溶液热分解为NH3和 CO 2,反应物为尿 素和水,反应生成物为氨气和水,原子守恒书写化学方程式为:CO(NH2) 2+H2O2NH3+CO2, 故答案为: CO (NH2)2+H2O2NH3+CO2; NH3在 催 化剂 作 用 下 还 原 NO2生成 氮 气 和 水 , 反 应 的 化学 方 程 式为 8NH3+6NO27N2+12H2O, 故答案为: 8NH3+6NO27N2+12H2O; SO2在 O2作

36、用下与 NH3、H2O反应形成( NH4)2SO4,此反应中 SO2是还原剂, 氧气是氧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4NH3+2H2O2(NH4)2SO4, 故答案为: 2SO2+O2+4NH3+2H2O2(NH4)2SO4; 涉及反应为 2NH3+H2SO 4=n(NH4)2SO4,2NaOH +H2SO4=Na2SO4+H2O,反应中 n (H2SO4)=v1c110 3mol,n(NaOH )=v 2c210 3mol, 由方程式可知 n(NaOH )+n(NH3)=2n(H2SO 4) , 则 n(NH3)=(2v1c110 3v 2c210 3)mol, 则 m (CO

37、(NH2)2) = (2v1c110 3v 2c210 3) mol60g/mol=(0.06v 1c1 0.03v2c2)g, 尿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故答案为:; (2)由图示可知 BaO和 NOx反应生成 Ba(NO3)2,Ba(NO3)2再还原为 N2, 则储存 NOx的物质为 BaO,故答案为: BaO ; 第一步反应中 H2被氧化生成水,化合价由0 价升高到 +1 价,Ba(NO3)2的 N 元素化合价由 +5 价降低到 3 价,生成氨气,则1molBa(NO3)2生成氨气转移 16mol 电子,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8mol,则消耗的 H2与 Ba(NO3) 2的物

38、质的量之比是8:1, 故答案为: 8:1; 在有氧条件下 15NO 与 NH 3以一定比例反应时,得到的笑气几乎都是 15NNO, 由 N 元素守恒可知 15NO 与 NH 3 应为1:1,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15NO+4NH 3+3O24 15NNO +6H 2O, 故答案为: 415NO+4NH3+3O2;4;6 11 (16 分) (2017?北京)某小组在验证反应 “Fe+2Ag +=Fe2+2Ag ” 的实验中检测到 Fe 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 向硝酸酸化的 0.05mol?L 1 硝酸银溶液( 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 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 (1)

39、检验产物 取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加入足量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酸化,固 体未完全溶解(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Ag 取上层清液,滴加 K3 Fe (CN ) 6 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 Fe 2+ (2) 针对“ 溶液呈黄色 ” , 甲认为溶液中有Fe 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 Fe 3+, 乙依据的原理是Fe+2Fe 3+=3Fe2+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 验: 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 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变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取样时间 /min现象 3产生大

40、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30产生白色沉淀;较3min 时量小;溶液红色较 3min 时加深 120产生白色沉淀;较30min 时量小;溶液红色较 3 0min 时变浅 (资料: Ag +与 SCN生成白色沉淀 AgSCN ) 对 Fe 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 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Fe 3+; 假设 b: 空气中存在 O2, 由于4Fe 2+O 2+4H +=4Fe3+2H 2O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可产生 Fe 3+; 假设 c:酸性溶液中 NO3 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Fe 3+; 假设 d:根据白色沉淀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Ag +,可产生 Fe3+ 下列实验可证

41、实假设a、b、c 不是产生 Fe 3+的主要原因实验可证实假设 d 成立 实验:向硝酸酸化的NaNO3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 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 溶液,3min 时溶液呈浅红色, 3 0min 后溶液几乎 无色 实验:装置如图其中甲溶液是FeCl2/FeCl3,操作及现象是按图连接好 装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推测实验中Fe 3+浓度变化的原因: i ii Ag +Fe2+=Ag+Fe3+,反应生成 Fe3+的使 Fe3+增加,红色变深, ii iii 空气中氧气氧化 SCN ,红色变浅 【分析】 (1)银和盐酸、稀硫酸等不反应,可

42、用K3 Fe(CN )3 检验亚铁离子, 生成蓝色沉淀; (2)过量的铁与硝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可被空气中氧气氧化,银离 子如氧化亚铁离子,则发生Ag +Fe2+=Ag+Fe3+,如反应能发生,可设计成原电池, 负极加入 FeCl2/FeCl3,正极为硝酸银,可根据电流计是否发生偏转判断; (3)取上层清液,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变红,可证明溶液中有Fe 3+,生成白色 沉淀为 AgSCN ,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溶液红色变浅,可能为空气中氧气氧化 SCN ,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 (1)黑色固体中含有过量铁,如果同时含有银,则可以加入HCl 或 H2SO4溶解 Fe,而银不能

43、溶解, 故答案为:加入足量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酸化,固体未完全溶解; K3 Fe(CN )3 是检验 Fe 2+的试剂,所以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含有 Fe 2+, 故答案为: Fe 2+; (2)过量铁粉与 Fe 3+反应生成 Fe2+,即 Fe +2Fe3+=3Fe2+, 故答案为: Fe+2Fe 3+=3Fe2+; O2氧化 Fe 2+反应为 4Fe2+O 2+4H +=4Fe3+2H 2O,白色沉淀是 AgSCN ,所以实验可 以说明含有 Ag +,Ag+可能氧化 Fe2+生成 Fe3+, 故答案为: 4Fe 2+O2+4H+=4Fe3+2H 2O;白色沉淀; 证明假设 abc错误,

44、就是排除 Ag +时实验比较,相当于没有 Ag+存在的空白实验, 考虑其他条件不要变化, 可以选用 NaNO3,原电池实验需要证明的是假设d 的反 应 Ag +Fe2+ =Ag+Fe 3+能够实现,所以甲池应当注入 FeCl2、FeCl3混合溶液,按图连 接好装置,如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可说明d 正确, 故答案为: NaNO3;FeCl 2/FeCl3;按图连接好装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3)i iii中 Fe 3+变化的原因: i ii Ag +Fe2+=Ag+Fe3+,反应生成 Fe3+的使 Fe3+浓度 增加, ii iii 溶液红色较 3 0min 时变浅,说明空气中氧气氧化SCN ,使平衡向 生成 Fe 3+的方向移动, Fe(SCN ) 3浓度减小,则溶液的颜色变浅, 故答案为:i ii Ag +Fe2+=Ag+Fe3+, 反应生成 Fe3+的使 Fe3+增加,红色变深,ii iii 空 气中氧气氧化 SCN ,红色变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