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第16课骑桶者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58930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第16课骑桶者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版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第16课骑桶者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版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第16课骑桶者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0版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第16课骑桶者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0版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第16课骑桶者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第16课骑桶者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第16课骑桶者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6 课 骑桶者第 16 课 骑桶者 及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我相信,从理论上说,每一个人的禀赋和能力的基本性质是早已确定的,因此,在这个 世界上必定有一种最适合他的事业,一个最适合他的领域。当然,在实践中,他能否找到这 个领域,从事这种事业,不免会受客观情势的制约。但是,自己应该有一种自觉,尽量缩短 寻找的过程。在人生的一定阶段上,一个人必须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到底想要什么。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但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 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 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 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 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老子说 :

2、 “不失其所者久。”一个人不论伟大还 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 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 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 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赏读 : 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 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赏读: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 似的毛病)。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

3、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 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 一、作家作品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20 世纪小说家。 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他勤奋地写作,几乎隔绝社会上的交往。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 死后却赢得了世人的惊叹。卡夫卡是 20 世纪绝无仅有的写作天才。 变形记是其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他的三部长篇小说是审判 城堡和美国 。 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的手法,表现人的孤立、绝望。 二、写作背景 小说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实情况 : 缺煤。一个穷 得买不起煤的人想去向煤店老板借煤,他不是拎着煤桶走着去的,而是

4、骑着煤桶飞着去的。 结果可想而知,他没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板妻子的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他的小说深刻 而生动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人在重重迫害下导致的 “异 化”的现象。 三、审美视窗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卡夫卡 卡夫卡这个姓氏有两个响亮的开音节, 念起来好像掷地有声, 可是这位小公务员出身的 作家决非海明威那种硬铮铮的角色。 生活中他是不折不扣的弱者, 尽管在文学的道路上使足 劲儿打拼,却从未享受过成功的喜悦。他死得太早。他说过 : “在巴尔扎克的手杖柄上写着 : 我在粉碎一切障碍。在我的手杖柄上写着 : 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这是真正体验着人生苦 涩的肺

5、腑之言。不过,这番话里自有另一层意思,面对那位自信能够驾驭一切的文学大腕, 他还是朝人家翻了一个白眼,表露出讥诮之意。 作为犹太人, 他在犹太人当中没有自己的地位。 作为说德语的人, 他不受捷克人的欢迎。 作为讲德语的犹太人,他在波西米亚德国人当中没有自己的地位。作为波西米亚人,他不完 全是奥地利人。作为提供保险的雇员,他不完全是资产阶级。作为中产阶级的儿子,他又不 完全是工人。在职业上面他也不是全心全意地,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作家。但就作家来说,他 也不是,因为他全部精力都用在家庭方面。而“在自己的家里,我比最陌生的人还要陌生” 。 终生弥漫着悲观的卡夫卡和家人、 同学们都有一种理不清说不明的距

6、离, “他仿佛总是 被一堵玻璃墙包围着” 。因为他是预言家。他探究入微,一眼就看出世界的荒谬、人生的疏 离他成了后世众多流派之父。 如今, 他自己去和永恒会合, 留下我们筋疲力尽地和这个他所预言的世界慢慢撕扯 1识记字音 (1)单音字 不啻( ) 地窖( ) 咳嗽( ) 遭殃( ) 蔑视( ) 穹顶( ) 煤屑( ) (2)多音字 煞Error! 槛Error! 劲Error! 答案 (1)ch jio sou yn mi qin xi (2)sh sh kn jin jn jn 2辨形组词 (1)Error! (2)Error! (3)Error! (4)Error! (5)Error! 答

7、案 (1)遗憾 震撼 (2)偌大 诺言 (3)地窖 窑洞 (4)咳嗽 漱洗 簌簌作响 (5) 殃及池鱼 泱泱大国 怏怏不乐 3近义辨析 (1)驱赶驱使 辨析:“驱赶”:赶;赶走。“驱使”:强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推动。 例句 : 随着全球节能减排的政策_,各个地区都把低碳经济作为了本地区的主要经 济发展政策。 然而,在越来越多的人去海边休闲之时,却有人遭遇“不友善”对待 : 有游客在退潮后赶 海玩时,遭到不明身份人的_。 答案 驱使 驱赶 (2)浮升浮生 辨析:浮升:飘浮升腾。浮生:指短暂虚幻的人生(对人生的消极看法);表示浮在水面上生 长。 例句: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上_的山岳出现时,那美好

8、的景象让人产生一种 _若梦的感叹。 答案 浮升 浮生 (3)不啻 不止 辨析:“不啻”指不只;不止;不仅仅;不亚于、如同。“不止”指继续不停;表示超出某 个数目或范围。 例句:电荒可能成为“常态” ,这对于已面临诸多新压力的中国制造业的企业来说, _一场梦魇。 类似情况_一次发生。 答案 不啻 不止 4词语解释 (1)快马加鞭:_ (2)麻木不仁:_ (3)奄奄一息:_ (4)喜出望外:_ 答案 (1)对快跑的马再打几鞭子, 使它跑得更快, 比喻快上加快。 (2)肢体麻痹, 没有感觉, 比喻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3)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奄奄,形容气 息微弱。(4)遇到出乎意

9、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主旨归纳 文章用虚幻的手法写出了一个生活在贫困中的人向煤店老板赊煤而被驱赶的故 事,向我们展示了现实社会的冷酷和人民生活的艰难,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控诉和批判。 1如何理解小说中的“飞翔”行为? 答:_ 答案 在骑桶者这篇小说里,卡夫卡虚构了一个“骑着木桶飞翔”的形象,这是小说的 一个核心情节。飞翔本来是一件浪漫和美好的事情,但在这篇小说里,飞翔却成了让人心酸 的举动,因为他的目的是去“借煤” 。这是一个典型的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所谓的用“轻” 来化解“重”的文本。缺煤、寒酸、乞求,这都是一些沉重的主题,“飞翔”则是一种很轻 灵的举动。在这里,“轻”中和了“重” ,让作品达到

10、了一种奇妙的平衡,而且让作品的层 次丰富起来。 2小说虚构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_ 答案 穷买不起煤,骑空桶飞去借煤 自卑无真诚行动,期望老板的好心与可怜 可悲没借到煤,被扇到冰山区域 总之,他是一个自卑、畏缩、惶恐、胆小、害怕失败,又耻于幻想,却也渴望新生活,但命 运可悲的小人物。 3文章为什么会提到十诫之一的“不可杀人”?这表现了作者思想中的哪一层含义? 答:_ 答案 小说提到主人公决定向煤店老板索煤的前提是在宗教的“十诫之一不可杀人的光 辉照耀下” ,而结果却是被老板娘用围裙赶走。这样具有戏剧性的情节显示了作者对当时宗 教信仰的怀疑与否定。 可以说生活的困苦让作者对生活中的一切都不再信

11、任, 包括精神领域。 4在小说中,“空煤桶”的寓意是什么? 答:_ 答案 “空煤桶”是匮乏、希求和寻找的象征,它的确隐含着关于匮乏和充实的寓意。匮乏 与充实,世俗和浪漫是可能会反置的。只有当煤桶是空的时候,你才能飞翔,如果装满了, 准会重重砸在地上。 如果老板娘不把 “我” 轰走, 煤桶就会装上煤, 而 “我” 也就不会飞到 “冰 山区域”去了。而“冰山区域”在小说中是一个乌托邦式的象征和隐喻。 1荒诞的想象 文章中写到主人公骑着空空的煤桶, 在空中向煤店老板索求一丁点儿的煤来取暖。 骑桶, 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是作者却真实地把它写在了小说中, 这样不仅让人感到 有趣味,更让读者

12、体会到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人是那样的无助和软弱,增强了文章的批判性。 2巧妙的隐喻 文中对景物的描写,看似简单平常,却有其深刻的内在含义。其中,本是给人以温暖的 火炉,此时却是“冷酷的” ,冷酷的火炉象征着冷酷无情的社会。“同样冷酷的天空”让人 联想到自然的恐怖和无奈。文章最后写到“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 ,更 是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控诉,人们生活在冰山之上,最终会走向灭亡! 3象征手法的运用 这种象征是“卡夫卡式”的,它传达的意蕴既非不可理喻、晦涩难懂,又非意旨鲜明、 一目了然,而是有图像清晰、意蕴深沉的多重特点。主人公骑着煤桶去赊煤。空桶是匮乏、 冀求的象征。正是空才能“飞” 、才

13、“轻” 。于是,读者在空桶的飞翔中感受到了“现实”的 沉重。桶的容易起飞,甚至轻轻一扇就“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都在一定程度上印证 了卡夫卡的生存状态,“飞翔”也就成了卡夫卡寻求的一种方式,寻找一个生命的支撑点, 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 卡夫卡的方式是以文学的 “轻” 抵达存在的 “重” 。 “轻” (或说 “轻 逸”)的形象就是飞翔的形象。这一飞翔的形象,在现实中不可能出现,但在小说里就可能 存在了,它以飞翔(轻)的方式抵达了存在的沉重。 法律门前 卡夫卡 法律门前站着一名卫士。一天来了个乡下人,请求卫士放他进法律的门里去。可是卫士 回答说,他现在不能允许他这样做。乡下人考虑了一下又问:

14、他等一等是否可以进去呢? “有可能,”卫士回答,“但现在不成。” 由于法律的大门始终都敞开着,这当儿卫士又退到一边去了,乡下人便弯着腰,往门里 瞧。卫士发现了大笑道 : “要是你很想进去,就不妨试试,把我的禁止当耳边风好了。不过 得记住:我可是很厉害的。再说我还仅仅是最低一级的卫士哩。从一座厅堂到另一座厅堂, 每一道门前面都站着一个卫士,而且一个比一个厉害。就说第三座厅堂前的那位吧,连我都 不敢正眼瞧他呐。” 乡下人没料到会碰见这么多困难 ; 人家可是说法律之门人人都可以进, 随时都可以进啊, 他想。不过,当他现在仔细打量过那位穿皮大衣的卫士,看了看他那又大又尖的鼻子,又长 又密又黑的鞑靼人似

15、的胡须以后,他觉得还是等一等,到人家允许他进去时再进去好一些。 卫士给他一只小矮凳,让他坐在大门旁边。他于是便坐在那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间 他做过多次尝试,请求人家放他进去,搞得卫士也厌烦起来。时不时地,卫士也向他提出些 简短的询问, 问他的家乡和其他许多情况 ; 不过, 这些都是那类大人物提的不关痛痒的问题, 临了卫士还是对他讲, 他还不能放他进去。 乡下人为旅行到这儿来原本是准备了许多东西的, 如今可全都花光了;为了讨好卫士,花再多也该啊。那位尽管什么都收了,却对他讲:“我 收的目的,仅仅是使你别以为自己有什么礼数不周到。” 许多年来,乡下人差不多一直不停地在观察着这个卫士。他把其他

16、卫士全给忘了 ; 对于 他来说,这第一个卫士似乎就是进入法律殿堂的唯一障碍。他诅咒自己机会碰得不巧,头一 些年还骂得大声大气,毫无顾忌,到后来人老了,就只能再独自嘟嘟嚷嚷几句。他甚至变得 孩子气起来 ; 在对卫士的多年观察中,他发现这位老兄的大衣毛领里藏着跳蚤,于是也请跳 蚤帮助他使那位卫士改变主意。终于,他老眼昏花了 ; 但自己却闹不清楚究竟是周围真的变 黑了呢,或者仅仅是眼睛在欺骗他。不过,这当儿在黑暗中,他却清清楚楚看见一道亮光, 一道从法律之门中迸射出来的不灭的亮光。此刻他已经生命垂危。弥留之际,他在这整个过 程中的经验一下子全涌进脑海, 凝聚成了一个迄今他还不曾向卫士提过的问题。 他

17、向卫士招 了招手 ; 他的身体正在慢慢地僵硬,再也站不起来了。卫士不得不向他俯下身子,他俩的高 矮差距已变得对他大大不利。 “事已至此,你还想知道什么?”卫士问。“你这个人真不知足。” “不是所有的人都向往法律么,”乡下人说,“可怎么在这许多年间,除去我以外就没 见有任何人来要求进去呢?” 卫士看出乡下人已死到临头, 为了让他那听力渐渐消失的耳朵能听清楚, 便冲他大声吼 道:“这道门任何别的人都不得进入,因为它是专为你设下的。现在我可得去把它关起来 了。” 品读 卡夫卡毫无疑问的是一位法律专家、深刻的思想家和杰出的小说家。他以他的 观察角度和表达方式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独特的“处所”和立场,他的倾

18、向代表了一种“法” 的启蒙者的倾向,他想向人们揭示“法”的非法性,想向人们表达“整个世界建立在一个谎 言上”的看法。小说的主题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即“找法” 。那么,“法”究竟是什么呢? 在这里,卡夫卡以抽象的形式,把“法”既看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又看成是人们所追 寻的公理和正义。卡夫卡的思想里隐藏着这样的看法 : 法律针对的恰好是那些不知道法律秘 密的“乡下人” ,针对的是法律专家之外、不懂得法律的大多数人。“法”的门前的守卫只 是“法”的存在的一个证明,并且是“法”对想了解它的人的一种拒绝的姿态,而不是“法” 的真貌。“法”的真貌被完全地“遮蔽”在守卫的身后,隐藏在“无限的台阶”之后,

19、“法” 的意义不在于显示,而在于隐匿自身。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恰当的一项是( ) 驰骋江湖数十年的显像管电视退出市场后, 等离子电视也已奄奄一息, 或将成为下一个黯 然退场者。 我请求你们给我一铲子煤;如果你们给我两铲,那我就喜出望外了。 这是一个推陈出新的年代,要在互联网时代继续维持“千年商都”的影响力,广州还要快 马加鞭。 外周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主要表现为手足部的疼痛和麻木不仁, 可能导致 足部溃疡、感染、坏疽的发生。 每年的旅游旺季, 均有多艘油轮途经香港却过门不入, 是因为香港没有一个可容纳邮轮的 码头。 俗话说瑕不掩瑜,而这个人却目无全牛,鸡蛋里头挑骨

20、头,真所谓疵者见疵呀。 ABCD 答案 D 解析 奄奄一息: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使用正确。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 的喜事而特别高兴。使用正确。快马加鞭 : 对快跑的马再打几鞭子,使它跑得更快,比喻 快上加快。使用正确。麻木不仁 : 肢体麻痹,没有感觉,比喻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 不关心。 本句是指手足部发麻以致丧失感觉, 应用 “麻木” 。 过门不入 : 路过家门却不进去。 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望文生义。目无全牛 : 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望文 生义。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天,骑桶者只剩下一个空无一物的“桶” ,生存的渴望驱使着他骑着这

21、 个一无所有的桶飞向煤铺老板才可能给予他生存希望。 B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 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旁观态度。 C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所具有的一切优点;但它没有抵抗力;它太轻了;一条 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D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人们对私有财产的归属普遍缺乏安全感,现在 物权法将给私有财产提供法律安全保障。 答案 C 解析 A 项结构混乱,应改为“煤铺老板,他才可能有生存的希望”或者“飞向可 能给予他生存希望的煤铺老板” 。 B 项成分残缺, 应改为 “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持有旁观态度” 。 D 项语

22、序不当,“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主客倒置。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乐观与悲观的“观”字,代表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总看法,也代表决定行为的方向和做 人的态度的根本看法。_,_。_,_,_。 假如看法错误,行为自然也随之错误。假如见解正确,行为必然也趋于正轨 这其中当然包含有知识和见解的成分 这种看法普遍多叫作“直观”或“洞见” 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以知识为主宰,以见解为指导 观与行或知与行是永远合一而不能分的 AB CD 答案 D 解析 横线前讲“观”代表的是“看法” ,中的“这种看法”就是指代前面的内容,所以 应在最前面, 中的 “这” 承接

23、的内容 ; 是因果关系, 讲述知识、 见解对行为的影响 ; 是对的总结,放最后。 4“寂寞”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写出下列两个人物的寂寞。要求:符合人物身份或思 想性格;使用比喻或排比的手法。(不超过 30 个字) 示例:孔子是一只孤雁,寂寞的车轮碾过多少晨昏与冷漠的脸。 (1)卡夫卡_ (2)曹雪芹_ 答案 (1)卡夫卡是一只寒鸦,寂寞地在一座找不到入口或出口的“城堡”里飞翔。 (2)曹雪芹是一只啄木鸟,寂寞地在千疮百孔的封建王朝的大树上敲击。 解析 首先找句式,“是,寂寞” 。其次找修辞:暗喻。最后找出两句在内容 上的关联。还要关注题干中“符合人物身份或思想性格 ; 使用比喻或排比的手法。

24、(不超过 30 个字)”的要求。 5假设风筝文学社的成员来你校参加“区校园文学文化交流”活动,你作为本校文学社社 长热情接待了他们, 并在活动结束时致辞表示欢送。 请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欢送词, 要求 100 字左右。 亲爱的风筝文学社的各位成员,_ _ 答案 (示例)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我谨代表我校文学社,对你们来我校参加“区校园文学 文化交流”活动,表示真诚的感谢。虽然大家相处的时间短暂,但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希望我们今后能够经常交流、学习,祝大家一路顺风。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10 题。 “好,”他的妻子说,她走上了台阶,来到街上。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老板娘,” 我

25、喊道,“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放进这儿的桶里就行了;我自己把它运回家 去 ; 一铲最次的煤也行。钱我当然是要全数照付的,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不 能马上” 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 它们和刚才听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 又是怎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啊! “他要买什么?”煤店老板喊道。“什么也不买,”他的妻子大声应着,“外面什么也 没有;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只是听到钟敲六点,我们关门吧。真是冷得要 命;看来明天我们又该忙了。” 她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 ; 但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憾 的是,她真的把我扇走了。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

26、良种坐骑所具有的一切优点 ; 但它没有抵 抗力;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你这个坏女人,” 当她半是蔑视半是满足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向店铺走去时, 我还 回头喊着,“你这个坏女人!我求你给我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 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 6(1)“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一句,去掉“当然”一词好吗?为什么? 答:_ (2)既然说“她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 ,但怎么又说“用围裙把我扇走”? 答:_ 答案 (1)去掉“当然”一词不好。“当然”一词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说明“我”判断的心 理主观性和肯定性,明确了“我”的心理现状。这就为下文的骂“

27、你这个坏女人”埋下了伏 笔。 (2)“我”主观认为“她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是视而不见,她解下围裙也是 为了把“我”扇走,但没去考虑“我”自己是在穹顶上,别人可能真的看不见 ; 没考虑到她 说“我们关门吧” ,解下围裙是店铺要打烊了。作者这样写更能活化出“我”的敏感而不善 沟通的性格特征。 7“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所具有的一切优点;但它没有抵抗力;它太轻了;一 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何特点? 答:_ 答案 煤桶很轻,生活很重 ; 幻想很好,现实很惨。作者把煤桶与良马类比,把虚幻和优点 并提, 把幻想的破灭说成 “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

28、起来” , 诙谐幽默中透着辛酸、 无奈与泪水。 8“我”在此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并举例说明。 答:_ 答案 (1)恳切。“衷心地向你问好”“一铲最次的煤也行。” (2)卑怯。飘在穹顶,不敢下到地面,郑重请求。 (3)主观臆想,不能客观沟通。“她半是蔑视半是满足。” (4)怨恨而又逃避。“你这个坏女人”“永远消失,不复再见。” 9文中画线句子在情节的发展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_ 答案 为下文煤店老板妻子的推辞做了铺垫。 10“我”认为老板娘看见了自己,老板娘却说“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 , 老板娘到底有没有听到“我”的呼喊,看到“我”这个人呢? 答:_ 答案 听到看到的理

29、由 : 小说中说“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 把我扇走” ,从中可见,老板娘看到了“我” 。 没有听到看到的理由 : “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 , 老板娘出来后, 不可能朝空中看, 因此她看不见“我” 。如果她看见“我”了,发现“我”骑着桶在空中飞翔,应该会惊讶新奇, 说不定会用煤换“我”的会飞翔的桶。而老板娘解下围裙,可能是她觉得围裙上有毛线绒, 想通过 “扇” 这个动作把毛线绒抖掉。 而 “我” 的喊声和钟声 “混合在一起” , 老板娘以为 “我” 的喊声就是钟声。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 题。 幸存者 卡夫卡 熬到第三个饥饿的夜晚,诺尼

30、把眼睛盯在那条狗上面。在这座漂流的冰岛上,除了高耸 的冰山之外,没有任何的血肉,就剩他们两个了。 在那次撞击中,诺尼失去了他的雪橇、食物、皮衣,甚至他的尖刀。他只救起了心爱的 猎犬尼奴克。如今,一人一狗被困在冰岛上,维持着一定的距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对 方。 诺尼以往对尼奴克的宠爱是绝对真实的, 真实得如同此刻的饥饿、 夜晚的蚀寒以及那只 受伤的脚上咬啮着的痛苦。 然而家乡的人在荒年不也屠杀他们的狗来果腹吗?不是吗?他们 甚至想都不想一下就做了。 他告诉自己,当饥饿到了尽头一定得要觅食,“我们二者之中注定要有一个被对方残 杀,”诺尼想,“所以” 他无法徒手扑杀那只狗。 尼奴克凶悍有力远胜于他。

31、 此刻, 他急需一件武器。 脱下手套, 他把腿上的绷带拆下来。几个星期前,他伤了自己的腿,而用一些绳索和三片铁板绑成了绷 带。他跪在地上,把一片铁板插入冰地的细缝里,并且使劲儿地用另一片铁在上面摩擦。 尼奴克聚精会神地看着他。诺尼仿佛感觉到那炯炯的眼神,并发出愈发炽烈的光芒。他 继续工作,并且企图使自己忘记它的目的。那片铁板现在已经有一面的刃了,并且愈磨愈锋 利,太阳升起时他刚好完成了工作。 诺尼将那把新磨的尖刀从冰地拔出来,用拇指抚拭着刀刃。太阳的光芒,从刀面反射过 来,几乎使他一时眼花目眩。 诺尼把自己完全变得残酷起来。 “这里, 尼奴克!” 他轻轻地叫着。 狗疑惑地看着他。 “过 来,快

32、!”诺尼唤着。尼奴克走近了一点。诺尼在它的眼神中看到恐惧。从它沉滞的喘息和 蹒跚、笨重的脚步可以得知它的饥饿和痛楚。他的内心开始哭泣了。他痛恨自己,但又不得 不狠下心来。 尼奴克越来越近了,保持着它的警戒。诺尼感到喉间一股浓重的呼吸,他看出它那两只 眼睛好似两股痛苦哀怨的井泉。 现在,就是现在!快攻击它! 诺尼跪倒在地上的身体因一阵激烈的哽咽而颤抖着。 他唾骂着那把尖刀, 把它疯狂地往 远处掷去。他空着双手,颠踬地向狗爬去,终于倒在雪地里。 狗发出凶狞的咆哮,环绕着他的身体走动。 诺尼现在充满了恐惧。掷出那把尖刀以后,他变得毫无防备。诺尼现在虚弱得毫无反抗 的力气。他的性命就好像悬在尼奴克面前

33、的一块肉,而它的眼中充满饥饿的眼神。 狗绕着他徘徊, 并且开始从后面匍匐前进。 诺尼听到那饥饿的喉头发出咕噜咕噜的唾液 声音。他闭上眼睛,祈求着这次的攻击不要太痛苦,他感觉到它的爪子踏上他的腿,尼奴克 温热的喘息逼近他的颈子,一股强烈的气流聚集在他的喉头。然后,他感觉到一条热热的舌 头轻轻地舔着他。 诺尼睁开眼睛,怀疑地注视着它。他伸出一只手臂把狗和自己紧紧地抱在一起,悲伤地 开始呜呜哭泣 一小时之后,一架飞机从南方起飞,上面一位年轻的驾驶员沿着海岸巡逻,他往下注视 着那片漂流的浮冰,在冰山的正上方盘旋,此时他看到一道刺眼的闪光。那是阳光在某件物 体上反射起来的光芒。他的好奇心渐渐升起,他降低

34、了高度,沿着冰山盘旋。此时,他发现 在冰山的阴影之中有一堆黑色的影子, 从形状上看起来似乎是人类。 仿佛那影子之中还分成 两个。 他把飞机降落在水边,开始巡查,发现了那两个影子,一个人和一条狗。那个男孩已经 昏迷不醒,但确信还活着,那只狗呜呜地在一旁哀鸣,已经虚弱得不能移动了。 至于那道引起驾驶员注意的光芒, 就是那把磨得雪亮的尖刀。 它挺直地插在不远的雪地 上,在风中微微地颤抖着(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笔力集中,笔墨简省,一开始就将主人公置身于绝境中,使读者一开始就聚焦于绝 境中的人。 B“诺尼以往对尼奴克的宠爱是绝对真实的,真实得

35、如同此刻的饥饿、夜晚的蚀寒以及那 只受伤的脚上咬啮着的痛苦” ,将人性置于当下生存与过去情感的挣扎之中。 C诺尼将刀扔向远处,但随后又陷入生存的恐惧。后来尼奴克用热舌头的舔舐化解了彼此 因生存的压迫而存在的敌意,这一幕温暖而感人。 D这篇小说心理描写的内容很多,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完全靠心理描写完成的。这 些心理描写让读者看到了陷入绝境时人的内心世界。 答案 D 解析 D 项小说中还有很多动作描写,小说对人物的塑造是依靠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完成 的。 12小说结尾一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 答案 结构上,与前文制刀、掷刀相呼应 ; 雪地上挺直插着的尖刀,如同特写镜头,给 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撞击着人们的心扉;被扔掉的凶器尖刀在情节中却成了救人 的工具,见证了人性中的善良、美好和庄严,突显了主旨。 13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人和一条狗的故事,看似平淡,其实意蕴隽永。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答:_ 答案 (示例)小说将一个人和一条狗置于绝境,在“二者之中注定要有一个被对方残杀”的 形势下,让人性和狗性经历了一次严峻的考验,在特殊的情况下彰显出生命中的善与恶,最 终善战胜了恶, 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情景人萌发了善念, 扔掉尖刀, 选择死亡 ; 狗收起凶相,忠诚以待,轻舔主人 : 人与狗相拥相偎。小说闪耀着抑恶扬善、坚守忠诚的思 想光芒,是一曲生命之善、人性之美的颂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