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8课素芭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58936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1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8课素芭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8课素芭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8课素芭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0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8课素芭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0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8课素芭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8课素芭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8课素芭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8 课 素芭第 8 课 素芭 阅读经典 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幸亏我们有 时间这位批评家, 虽然它也未必绝对智慧和公正, 但很可能是一切批评家中最智慧和最公正 的一位,再独立思考的读者也不妨听一听它的建议。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我们 提供的建议。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们不妨就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 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 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人文修养 就是这样熏陶出来的。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

2、作最好的消遣。能否从阅读经 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一种检验。 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意思是说,读经典的轻 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 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 而不是作为无 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你就会 发现,你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多么遥远。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赏读:即使有精美的食物,如果不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即使有很好的道理,不学 它,就不知道它的高妙。这句话强调重在实践,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

3、汲取。在当今这 样的信息时代,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你不去学习就得不到。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赏读 : 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原指一国的人才,也可以为另一国所用。后 来比喻借他人的批评帮助来改正自己的过错, 或者比喻拿别人的情况作为借鉴。 从读书做学 问这方面来讲,学文科的,要读一些自然科学的书 ; 学自然科学的,也要读些人文科学的书。 一、作家作品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 年获诺贝尔 文学奖。 泰戈尔生于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 他 13 岁就能写诗。 1878 年赴英留学, 1880 年回国从事文学活

4、动。1905 年以后,泰戈尔毅然投身于民族运动,写出了大量的爱国 主义诗篇。 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 新月集 飞鸟集等,短篇小说还债 弃绝 素芭 等,长篇小说沉船 戈拉 两姐妹等。 二、写作背景 从 1891 年开始,泰戈尔按照父亲的意图管理家里的地产,较长时间地居住在西莱达。 在西莱达农村所度过的岁月,使泰戈尔扩大并加强了对大自然的了解和亲近感,同时,也使 他得到了观察和认识农村事物和生活的机会。 这些生活体验成为泰戈尔创作的取之不尽的源 泉。他目睹了黑暗和凋敝,体验了落后和贫穷,对穷苦的农民群众寄予了深深的同情。这一 时期,他创作了几十篇短篇小说, 素芭是其中之一。 三、审美视窗 印度诗圣泰

5、戈尔 泰戈尔的一生是在印度处于英国殖民统治的年代中度过的。祖国的沦亡、民族的屈辱、 殖民地人民的悲惨生活, 都深深地烙印在泰戈尔的心灵深处, 爱国主义的思想一开始就在他 的作品中强烈地表现出来。 他生活在矛盾错综复杂的社会里,虽然出身于富贵家庭,但他的爱憎是分明的,创作思 想是明确的,始终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他曾在民族独立运动高潮时,写信给英国总督表示抗 议殖民统治, 并高唱自己写的爱国诗歌领导示威游行。 他还曾坚决抛弃英国政府所授予的爵 位和特权。印度人民尊崇他、热爱他,称他为“诗圣” 、“印度的良心”和“印度的灵魂” 。 泰戈尔不是个狭隘的爱国主义者。 他对于处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下的各国人

6、民一贯寄予深 切的同情,并给予有力的支持。20 世纪 20 年代,泰戈尔曾多次出国访问,并与世界各国文 化名人一起组织反战的和平团体。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泰戈尔的诗句,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他未 必需要捧场和赞美,只需要自己的爱和寻找,被懂得的听众感应 : “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 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久了。” 1识记字音 (1)单音字 疵点( ) 黑眸( ) 槟榔( ) 叱责( ) 脸颊( ) 犄角( ) 休憩( ) 岸埠( ) 海市蜃楼( ) 干瘪( ) 海蚌( ) 踌躇满志( ) (2)多音字 奔Error!泊Error! 解Error!数Error!

7、 答案 (1)c mu bn ch ji j q b shn bi bn chuch (2)bn bn b p xi ji ji shsh shu 2辨形组词 (1)Error! (2)Error! (3)Error!(4)Error! (5)Error! 答案 (1)硕大 颀长 (2)瑕疵 毗邻 (3)杳无音信纷至沓来 (4)晌午 军饷 响声 (5)蓦然 招募 羡慕 3近义辨析 (1)变幻变换 辨析:都是动词,都含有变化的意思。“变幻”所指的事物,多是动荡不定、变化无常的, 使人不可捉摸和难以预料的, 如风云变幻、 变幻莫测。 “变换” 一词所指的事物较实在具体, 如变换位置、 变换角色 ;

8、 “变换” 一词也用于贬义, 如 “变换手法” 。 “变幻” 一般不带宾语, “变 换”却常带宾语。 例句 : 这个善良的老妇人,虽然一生当人家的女佣,但对世事的_和家庭的兴衰,依 然不缺乏关心和悲悯。 我(老舍)入了迷似的去搜集材料,把祥子的生活与相貌_过不知多少次材料变 了,人也就随着变。 答案 变幻 变换 (2)融合熔合 辨析 : “融合” ,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熔合” ,两种或两种以上固态金属熔化后合为 一体。 例句 :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_,以便实 现网络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 这如同将三种不同的金属_在一起, 从而形成一种更优 的合金。

9、答案 融合 熔合 4词语解释 (1)浑身解数:_ (2)炯炯有神:_ (3)金碧辉煌:_ (4)流言飞语:_ (5)不屑一顾:_ (6)数不胜数:_ (7)包罗万象:_ (8)评头论足:_ (9)海市蜃楼:_ 答案 (1)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权术手腕。(2)形容人的眼睛发亮,很有精神。(3)形容建筑 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4)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或挑拨离间的话。(5)认 为不值得一看。形容对某事物极端轻视鄙夷。(6)形容好的东西很多,数不过来。(7)内容丰 富,应有尽有。(8)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9)蜃景的通 称;比喻虚幻的事物。 主旨归纳 素芭

10、是一位哑女。作者通过刻画她永恒孤寂的内心,为我们展示了素芭的不幸 以及她与自然的和谐融合。长大后的素芭被迫远嫁加尔各答,陷入更大的孤寂,令人同情。 作者笔下的素芭美丽聪颖,内心丰富,充满爱心。 1素芭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答:_ 答案 (1)自然环境 : 美丽如画、远离尘嚣,有小溪、小鸟、树叶、蟋蟀,仿佛是世外桃源。 (2)人文环境 : 父母对素芭很冷漠,对女儿的内心和女儿今后的生活根本没有丝毫的关心。 这里没有人性的美好, 没有亲情的可贵, 只有欺骗和交易!村里人似乎把这个哑巴女孩看 成一个耻辱,一个不祥之物。唯一的朋友帕勒达帕也并不是真正关心她、理解她。素芭没 能得到乡亲,甚至父母、朋友的

11、理解和关爱。 素芭生活的这个地方的确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人情冷漠的地方。 2作者是如何塑造素芭这一形象的? 答:_ 答案 哑女素芭虽不能用语言来说话, 但是我们仍然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形象和一颗晶莹剔 透的心,这归功于作者高超的描写方法:首先,刻画了素芭的眼睛(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 大黑眼睛)和嘴唇(她的两片嘴唇,只要获得心灵情绪的少许暗示,就会像两片娇嫩的新叶, 颤抖不已)。尤其是眼睛,作者用了饱满的、诗意的笔墨去描绘它 : “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 任何时候都不需要翻译, 心灵自个儿会映照在这双黑眸里。 心灵的感触在这黑眼睛的阴影里, 时而伸展,时而蜷缩;这双黑眼睛时而炯炯有神,

12、燃烧着;时而灰心丧气,熄灭了;时而犹 同静悬的落月, 目不转睛, 不知凝视着什么 ; 时而若同急疾的闪电, 飞速地向四周放射光芒。” 从这双眼睛里,我们看出了那掩饰不住的热情和渴望、忧郁与伤感。其次,刻画了素芭的动 作。 特别是将要动身去加尔各答时, 素芭坐在巴尼康托的脚旁, 盯着父亲的脸, 哭泣着。 “素 芭到牛栏,向自己无言的同伴告别,亲手喂它们饲料,用手臂搂着它们的脖颈,两眼泪汪汪 地向它们道别,泪水不止地从她眼里,簌簌落下。”一系列动作表现了素芭惧怕远离家乡的 心理,使我们认识了她的纯朴善良,忍不住为她的命运担心。 3把小说每章的主要内容制作成一张情节脉络表。 答:_ 答案 章节情 节

13、 一素芭身世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 二生活环境优美的村庄,孤寂的素芭 三亲密朋友特殊的朋友,深厚的友情 四帕勒达帕唯一的玩伴,奇异的梦想 五父母之命觉醒的自我,月夜的倾诉 六被逼远嫁悲伤的眼泪,无言的结局 4.小说以这样一段文字来结尾说 : “这次, 她的丈夫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 非常仔细地察听, 相了亲,娶了一位会说话的姑娘。”这样的结尾,是喜剧性的,还是悲剧性的?为什么? 答:_ 答案 小说的结尾是悲剧性的。尾声里,待嫁的素芭被父母打扮得花枝招展,原本清水出芙 蓉般的容颜变了样,悲伤的眼泪成了提高她的身价的标志,没有人理解她流泪的真正原因, 因为她面对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丈夫,而是“考官”

14、。而含蓄的最后一节,更是看似无意地 交代了素芭被抛弃的命运,写得轻,读得却沉重无比。这个悲剧人物形象可以说是泰戈尔对 她的生活背景下女性形象的一个概括, 女性被歧视, 被侮辱, 出嫁需要用尽心机, 破费钱财, 在素芭(包括她姐姐)身上都有体现,她应该是那个时代、那个地方的女性的缩影。 1善于运用真实典型的细节描写 泰戈尔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真实地再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推动情节的发展, 从而更加真 实地再现社会生活。譬如:“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她的两 片嘴唇,只要获得心灵情绪的少许暗示,就会像两片娇嫩的新叶,颤抖不已。”在此,作者 通过对素芭眼睛的描写,特别是对其嘴唇的

15、细节描写,将“素芭的哑”与“嘴唇的灵动”进 行对比, 形象地揭示了素芭美好的内心世界。 通过典型的细节将素芭长大以后的情感渴求淋 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这些精彩的细节描写,刻画出了一位鲜 活可爱的少女形象,为以后情节的发展做了必要的铺垫。 2诗意的叙述,诗化的语言 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 使人们的心不由得被深深感动, 一种诗意的美透过悲哀与同 情涌上我们的心,从而诱发我们对生活中弱者的关注与理解。 3独到的结构 本文在结构安排上,情节单纯。开头、结尾既各有特色又朴实动人,显示了匠心独到、 别具一格和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文章开头说 : “这个姑娘被起名为素芭茜妮时,谁会

16、料到 她竟是位哑巴呢!”名字和实际恰恰相反,这是怎样的一种巧合呢?结尾处“她的丈夫用自 己的双眼和双耳,非常仔细地察听,相了亲,娶了一位会说话的姑娘” ,这段话引起人们的 思索:素芭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呢? 活着还是死了(节选) 泰戈尔 很难说,迦冬比妮是怎样回到拉尼哈特的。一开始,她没有让任何人看到自己。她一整 天什么东西都没有吃,一直蹲在一座破庙里。 雨季的黄昏来得特别早,天色渐渐黑了下来 ; 村里人担心暴雨即将来临,都急忙回到自 己家里。 这时候, 迦冬比妮从破庙里走了出来。 当她来到婆家的门前, 她的心跳得特别厉害。 她用纱丽遮住脸,往屋里走去 ; 守门人错把她当成女仆,也就没有阻拦。就在

17、这个时候,狂 风突然大作,暴雨倾泻下来。 当时,这家的女主人沙罗达松科尔的妻子,正在和她那寡妇小姑子打牌。女仆在厨 房里忙着 ; 孩子发烧刚退,躺在卧室里的床上睡着了。迦冬比妮避开所有的人,走进这个房 间。我不知道,她回到婆家来想做什么,恐怕就连她自己也不清楚。她大概只是想来看一眼 这孩子。至于以后她到哪里去,怎么办,她根本就没有想过。 在灯光下,她看见这个多病而瘦弱的孩子,握着拳头睡着了。看到这种情景,她那颗炽 热的心仿佛干涸了要是我能把他搂在怀里,替他承受一切痛苦,那该多好哇!随后,她 想起来:“我已经不在了,谁来照看他呢?他母亲喜欢交际,喜欢聊天,喜欢打牌。以前, 她把孩子交给我照看,就

18、不再管他了。她对教养孩子,从不沾边。那么,现在谁来精心照料 他呢?” 就在这时候,孩子忽然翻了一下身,半睡半醒地叫道 : “婶婶,我要水。”哎!我已经 死了。我的宝贝,你现在也没有忘掉你的婶婶啊!迦冬比妮急忙从水罐里倒出来一些水,把 孩子抱在怀里,让他喝。 这孩子在睡梦中已经习惯让婶母喂他水,所以,这一次他也一点儿不感到奇怪。最后, 迦冬比妮总算满足了自己长期以来的宿愿,她吻了吻孩子,然后又把他放在床上。这时孩子 醒了,他搂着他的婶婶,问道:“婶婶,你是死了吗?” 他婶母回答道:“是的,孩子。” “你这不是又回到我身边来了吗?你再不死了吧?” 迦冬比妮还没有来得及回答, 就听到一声响原来女仆手

19、里端着一碗西谷米饭, 走进 房间,看见迦冬比妮就大叫一声“我的妈呀” ,摔了饭碗,突然晕倒在地。 女主人听到叫声,放下牌,急忙跑过来。她一走进房间,完全惊呆了,想跑出去,腿却 不听使唤,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看到这种情景,孩子也感到害怕了他哭着说:“婶婶,你走吧!” 过了这么多天之后, 迦冬比妮今天才意识到, 她并没有死。 这古老的房舍, 这一切摆设, 这孩子,这爱的感情,对她来说都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 ; 在她和这个世界之间,并没有 任何隔阂和距离。在女友家里,她觉得自己的确死了,可是当她来到这孩子睡觉的房间,却 觉得,她这个孩子的婶母根本没有死。 她激动地说:“姐姐,你看见我为什么这样害

20、怕?你看,我不是和原来一样吗!” 女主人再也站立不住,晕了过去。 沙罗达松科尔听妹妹述说之后,亲自来到内室。他双手合十地对迦冬比妮说 : “孩子他 婶儿, 你这是干什么?绍迪什这孩子是我家的一根独苗。 你为什么要来看他呢?难道我们不 是你的亲人吗?自从你去世后,他就一天一天消瘦,他的病还没有好,白天黑夜地呼叫婶 婶 。 你既然已经辞别了人世, 就请你中断这虚幻的纽带吧!我们一定会很好地祭奠你的。” 当时, 迦冬比妮再也忍不住了, 她用激动的声音说 : “哎呀, 我没有死呀, 我并没有死! 我怎么向你们解释我没有死呢?你看,我这不是活着吗?” 她说着从地上拿起铜碗,向自己的前额砍去,前额被砍破,

21、鲜血流了出来。 她说:“你看,我不是活着吗?” 沙罗达松科尔犹如一座雕像,呆呆地立在那里,孩子吓得直喊爸爸,地上倒着两个昏迷 不醒的女人。 迦冬比妮一边喊着“我没有死呀,我没有死” ,一边离开了房间,从楼梯上跑下来,跳 进院内的池塘。沙罗达松科尔在楼上房间里,只听到扑通一声。 一整夜都在下雨,第二天早晨雨还在下,直到中午都没有停。迦冬比妮以死证明,她原 来并没有死。 品读 小说描写寡妇迦冬比妮突然死了,又突然活过来。她不知道自己是人还是鬼, 感到十分困惑,等到她有一天终于明白自己还活着,人们却认为她是鬼,最后她只能以死来 证明自己并没有死!看完这篇小说,有点伤感。人类的愚昧往往会造成个人的悲剧

22、,而个人 是无法抗拒这周围群体的愚昧的。 小说中的世俗力量把女人消解为没有身份、 没有生命的活 死人,从这个角度说,泰戈尔比一些女权主义者走得更远。迦冬比妮是纯粹的受害者,她的 死让人深思。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个展览会规模宏大,其展品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美不胜收。 B即使没能看到海市蜃楼,走在蓬莱阁上,看到远处海天辽阔、浩淼无际,也能感受到人 间仙境的意境。 C婚宴上,客人们热烈地对新娘评头论足,新郎新娘乐得合不拢嘴。 D他的女儿在镜头下显得特别精灵可爱,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萌态十足。 答案 C 解析 C 项评头论足: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

23、上多方挑剔。A 项包罗 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B 项海市蜃楼:蜃景的通称;比喻虚幻的事物。D 项炯炯有神: 形容人的眼睛发亮,很有精神。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泰戈尔不仅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作家、诗人,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画家。他一生 共创作了约两千余首激动人心、优美动听的歌曲。 B走进泰戈尔的诗歌王国,犹如走进了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看到了满树的繁花、啁啾的 鸟鸣、稻香里的蛙声,感受到了淡淡的暗香袭人。 C素芭的年龄渐渐大了。她仿佛渐渐地感触到了自己。一种新的无法形容的意识力,仿佛 是在月圆之日从大海涌来的一股潮水,在填补着她心灵的空虚。 D泰戈尔这位文学巨匠,是第一个

24、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不属于印度和南亚,也 属于全人类。他对中国怀有友好的感情,他的作品在中国有多种译本,赢得了无数读者。 答案 C 解析 A 项成分赘余,应删去“约”或“余” 。B 项搭配不当,“看到”和“啁啾的鸟鸣、稻 香里的蛙声”不搭配。D 项不合逻辑,应改为“他不只属于印度和南亚” 。 3填写到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 这双眼睛在表达思想感情的时候,时而睁得大大的,时而_; 时而_,时 而悲楚暗淡;有时就_,凝视着前方;有时又_,在四周闪亮。哑人自有生以 来除了面部的表情就再也没有别的语言,但是他们眼睛的语汇却是无限丰富、无比深沉。 炯炯有神 像急速的闪电 闭得严严

25、的 像西垂的月亮一样 AB CD 答案 C 解析 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与“睁得大大的” 的结构搭配相符的为 ; 与“悲楚暗淡”结构相符的是 ; 由“凝视”的意境可选 ; 由“闪 亮”与“闪电”可得出。 4下面这段话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 张晶同学, 这次考试你的成绩一落千丈, 作为同学, 在学习上如果你有需要帮忙的地方, 我们一定鼎力相助。如果在一些难题上需要指点的话,我们会不吝赐教。虽然我们的水平有 限,可是是否需要帮忙,请你好自为之。 答:_ 答案 (1)“一落千丈”改为“不太理想” 。(2)“鼎力相助”改为“尽力相助” 。(3)“指点”

26、 改为“解答” 。(4)“不吝赐教”改为“毫不保留” 。(5)“好自为之”改为“认真考虑” 。 5任选一位中外名人,仿写短诗。要求:必须用一个比喻;不超过 50 字。 示例:泰戈尔 一只飞鸟,笼养在你的诗集里。 你,就是飞过天空的那只小鸟, 没留踪迹,只留下美丽。 答:_ 答案 (示例)马丁路德金 一只带响的飞箭, 落在林肯坐像前。 我有一个梦想, 催开了 1963 年自由平等的春天。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 ; 她的两片嘴唇,只要获得心灵情 绪的少许暗示,就会像两片娇嫩的新叶,颤抖不已。 我们相互间使出浑身解数, 才能较

27、正确地表达各自的思想感情, 有时还得经过翻译才能 明白。即便如此,它也不总是被表达得正确无误。当然,缺乏表达能力,就不免会出错。然 而,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任何时候都不需要翻译,心灵自个儿会映照在这双黑眸里。心灵 的感触在这黑眼睛的阴影里,时而伸展,时而蜷缩;这双黑眼睛时而炯炯有神,燃烧着;时 而灰心丧气,熄灭了;时而犹同静悬的落月,目不转睛,不知凝视着什么;时而若同急疾的 闪电,飞速地向四周放射光芒。哑巴有生以来除了脸部的表情再没有其他的语言了。他们的 眼睛语汇却是无比丰富, 无限深沉, 就同大海一般深沉, 就像蓝天一般清澈。 从日出到黄昏, 从黎明到黑夜,又从黑夜到清晨,自由嬉戏的阴影世界

28、和孤寂大地是那么庄严,那么静谧。 正因为如此,寻常的男女孩子都对她怀有一种敬畏的心理,不敢接近她,和她一起玩耍。她 犹同寂静无声的晌午,无声无息,无亲无朋,孤寂地伫立着。 6作者为什么要重点刻画素芭的眼睛? 答:_ 答案 因为素芭是个哑巴,不会用语言表达,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内心 世界。 7选段文字有什么样的语言特点? 答:_ 答案 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意。 8透过素芭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她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_ 答案 有掩饰不住的渴望和热情、忧伤和哀怨。 9结尾一句说明了素芭怎样的生活处境? 答:_ 答案 孤独沉默,缺少关怀。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

29、3 题。 难以避免的灾祸 泰戈尔 地主的总管吉里什巴苏家里,从很远的他乡异地雇来了一个新的女仆。她名叫佩丽, 年纪很轻,品行端庄,性格温柔。没干几天,佩丽就发现老总管不时地用贪婪的目光注视着 自己。她出于自卫的考虑,到总管的老婆跟前哭诉了一番。 女主人对佩丽说 : “孩子,你到别处去另谋生路吧!你是规矩人家的姑娘,呆在这里对 你不合适。” 说完后,女主人悄悄地给姑娘一点钱就打发她走了。 然而,要逃出此地也并非易事,她手头的路费太少。因此,佩丽只好到村里婆罗门霍里 霍尔波塔恰尔乔先生家里寻求庇护。 霍里霍尔几个深明事理的儿子说:“爹,你为什么要给家里招惹是非呢?” “既然灾祸自己找上门来请求庇护

30、,我就不能拒之门外,把姑娘再送回虎口。”霍里霍 尔回答说。 过了不久,吉里什巴苏来到霍里霍尔家里,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 : “波塔恰尔乔先 生,您为什么勾引我的使女呢?我家里事情很多,没有女佣是很不方便的。” 霍里霍尔怒气冲冲, 直言不讳地几句话就把总管顶了回去。 这位婆罗门是个自尊心很强 的人,不会为了曲意逢迎而拐弯抹角地去打交道。总管暗自把他比做振翅发怒的蚂蚁,扭头 走了。离开时,他向婆罗门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触脚礼。 几天之后,警察来到了波塔恰尔乔的家里。从女主人的枕头下面,找出了总管妻子的一 副耳环。女仆佩丽被当作窃贼抓进了监狱。至于波塔恰尔乔先生,由于德高望重远近闻名, 总管才没敢控告

31、他窝藏赃物。 总管告别时,又向婆罗门行了触脚礼。 霍里霍尔很明白,正是因为自己收留了佩丽,才使这不幸的姑娘蒙受了不白之冤。婆罗 门心里很不安,如坐针毡。儿子们对他说 : “我们把田地卖了,搬到加尔各答去住吧!在这 里,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的麻烦的。” 霍里霍尔回答说 : “如果命中注定,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是躲避不了灾祸的。我不能 抛弃祖辈遗留下来的产业。” 就在这时候,由于总管想要大幅度增加地租,激起了佃户们奋起反抗。霍里霍尔所有的 土地全是庙产,与地主没有任何瓜葛。总管向自己的主子报告说 : “霍里霍尔唆使佃农发动 暴乱。” 地主盛怒不已,吩咐道:“随你采用什么办法,一定要惩治波塔恰尔乔。”

32、总管向波塔恰尔乔又行了个触脚礼,说:“前面的这些土地夹在地主老爷的田地中间, 应该交出来。” 霍里霍尔回答说 : “这是什么话!那些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产业,而且是梵天赐予 的!” 法院收到一份申诉书,说什么与院子毗连的霍里霍尔的祖业,是地主的地产。 霍里霍尔听到这个消息后说 : “这些土地要是该放弃就放弃吧,我这一大把年纪,不能 去法院作证了。” 他的儿子可不答应。他们说:“把院子周围的土地交出去,全家以什么为生?” 老头子抱着一线希望保全比生命还要珍贵的祖业,来到法院。他双腿颤抖,战战兢 兢地站在证人席位上。法官诺博戈帕尔先生根据霍里霍尔的证词,终止了这件诉讼案。波塔 恰尔乔的佃户们,为

33、了这件事打算在村里隆重地庆祝一番。 但霍里霍尔急忙制止了他们的庆祝活动。 过了不久,总管再次来到婆罗门家里,并特别恭敬地行了一个触脚礼,他的头几乎都 碰到了地面。原来他又向法院递了一份上诉书。 律师们从霍里霍尔那里分文未取。他们一而再,再而三信誓旦旦地对婆罗门说,这场官 司他一定会大获全胜万无一失。 白天无论如何也不会变成黑夜。 听律师们这么一说,霍里霍尔就没有再过问这件事了。心安理得地呆在家里。 但是,有一天地主的公事房里突然传出了敲锣打鼓的喧哗声。总管家里杀猪宰羊,像庆 祝杜尔伽大祭节一样的热闹。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波塔恰尔乔得知 : 在诉讼中, 他失败了。 波塔恰尔乔被弄得晕头转向,问

34、律师道:“博尚托先生,这是怎么搞的?我该如何办 呢?” 博尚托先生对他说了一下白天是怎样变成黑夜的内幕 : “不久前刚当上首席法官的这位 先生,早在当法官的时候,就与法官诺博戈帕尔先生结下了很深的宿怨。当时他们两个人的 地位不相上下,他无可奈何。而现在,他刚一爬上首席法官的座位,就推翻了诺博戈帕尔的 意见。因此,您就败诉了。” 懊恼不已的霍里霍尔问道:“还可不可以向最高法院上诉呢?” “上诉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博尚托说,“首席法官认为您的证人证词可疑,而对方 证人的证词则真实可信。关于证词的问题,最高法院是不会受理的。” 老头子眼泪汪汪地问道:“那么,现在我该怎么办?” “我看不出有什么办法

35、。”律师说。 第二天, 吉里什巴苏带着一帮子人来到了霍里霍尔的家里。 他又恭恭敬敬地向婆罗门 行了个触脚礼。告别时,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主的安排也就是你的意愿!” 10“总管暗自把他比做振翅发怒的蚂蚁。”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 简要回答。 答:_ 答案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发怒的霍里霍尔虽有可怕的一面,但终究是蚂蚁,没有什么抗争 的力量;为下文巴苏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降灾给霍里霍尔埋下伏笔。 11指出三处画线词语“触脚礼”在句中的意思。 触脚礼_ 触脚礼_ 触脚礼_ 答案 你等着瞧。别高兴得太早。知道厉害了吧! 12 如果把题目 “难以避免的灾祸” 改为 “吉里什巴苏” , 你认为合适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答:_ 答案 不合适,难以避免的灾祸能表达作者对霍里霍尔的喜爱和对吉里什巴苏的厌恶之 情,从而揭示小说的主旨。如果用“吉里什巴苏” ,巴苏则成了小说的主要人物,而小说 真正的主要人物是霍里霍尔。 13探究分析地主和总管吉里什巴苏代表了哪些邪恶现象? 答:_ 答案 恃强凌弱,欺男霸女;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好话说尽,坏 事做绝;(当面烧香,背后放枪,恶人多礼;)警匪一家;鱼肉人民,不择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