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浙江)一轮练习:阅读突破 第二章 专题二 群文通练一 Word版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59090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9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语文(浙江)一轮练习:阅读突破 第二章 专题二 群文通练一 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语文(浙江)一轮练习:阅读突破 第二章 专题二 群文通练一 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语文(浙江)一轮练习:阅读突破 第二章 专题二 群文通练一 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语文(浙江)一轮练习:阅读突破 第二章 专题二 群文通练一 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语文(浙江)一轮练习:阅读突破 第二章 专题二 群文通练一 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语文(浙江)一轮练习:阅读突破 第二章 专题二 群文通练一 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语文(浙江)一轮练习:阅读突破 第二章 专题二 群文通练一 Word版含解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群文通练一 底层关怀群文通练一 底层关怀 主题解说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为生计而挣扎、奔波,其行 为或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或散发出人性的丑陋。底层书写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展现底层 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不幸命运,表达人文关怀,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只 有这样,才能体现文学的价值与力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老牛倌儿 刘 章 老牛倌儿又叫大下巴。他姓吴,他们那辈人中间那个字是“玉” ,老牛倌儿名字的第三 字,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不知道,上点年岁的人知道的也不多,我因在村里管过户籍,还记得, 那是个“琢”字,取玉琢成器之意,很讲究。老牛倌儿应该说是璞

2、玉,究竟琢成器也未,我 不敢妄加评断。老牛倌儿是他一生的职务,大下巴则是他的面部特征。如果跟时下一样把名 字和职称连起来,应该是吴玉琢老牛倌儿。 打从我记事起老牛倌儿就放牛。 听老人说,他的父亲日子过得很不错,他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念书,念到十五六岁,什 么 百家姓 千字文 名贤集 以及 “五经四书” 都念过。 人说老牛倌儿是喝墨水儿长大的。 说他喝墨水不只是读书的意思,他是真喝。据说他是笨而好学,背书背不下,就把砚台里的 墨汁喝下。可惜他头大脚轻,干活没力气,书上的字会背不会写,不要说写文书、状纸,写 信也不行,只好放牛。实际上他是放了一辈子牛,是从小牛倌儿晋升到老牛倌儿的。按理说 小牛倌儿应先

3、升到大牛倌儿,因为他只能放四五头牛,再多了放不过来,追不上,他隔过了 这一级。他也从未当过羊倌儿,因为山羊攀岩越岭,他追不上,不能胜任。 他放牛很少上山,都是在河边上、地沿上。他放牛的时候,头戴一顶草帽,身披椴麻 蓑衣,怀抱一根荆木棍(他从不用鞭,他说放牛也是教,老师都是用教棍。他说得对,秦始皇 就是老师用荆棍教成器的注),手捧一本书,两只眼睛笑眯眯地从牛背移到书页上,从书页移 到牛背上。牛背也是书,书也是牛背。偶尔吆喝一声:“黄黄犍犍子回回来!”“花花 腰腰子”除此,便是摇头晃脑咕咕哝哝地念书。他口吃,念书不口吃,小时候只觉得他 念书的样子很好看,声音也很好听,像唱歌,听不懂他唱的是什么。直

4、到我读高中暑假回家, 才听他咏的是诗经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 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那情景我至今还记得,流水溅溅,书生悠悠,群牛吻地,老翁鹤立。 孩子们淘气,有时冷不防地去扳他的下巴,他从不用粗话骂人,总说:“咳咳,不不 懂懂得仁仁义义礼智信信”大下巴颤抖着,像小簸箕在扇动。 人都说老牛倌儿仁义。有些放牛放羊的,摘瓜掠枣儿,掰棒子去烧着吃,偷老倭瓜, 掏瓤子,再装上爬豆或红小豆用篝火烧熟去吃。老牛倌儿不,他不动一瓜一枣儿,闲时还在 地边拔拔草,把瓜秧往风凉地方引。有一回,他的牛吃了老刘家的庄稼,他去找人家道歉, 进了门笑眉笑眼,下巴抖动着 : “大大

5、兄兄弟,牛大大兄兄弟,牛”主人看他着急, 忙说:“大哥,唱。”他悠悠地唱道:“牛吃庄稼了”主人一笑了之。 我在承德高中读书,当时是村里第一个高中生,被村里人看成大秀才。寒暑假回家, 老牛倌儿常在河边拦住我,问字,稀奇古怪,一问一个愣。例如,我们那儿形容跌跟头挨摔 是“坡伊呀” ,这个字该怎么写?我说可以用两个字拼在一块儿,他摇头,说古书上没这个写 法,都是单个字儿。我无可奈何。 有一回他拦住我, 让我到承德千万要给他买一部 掏灰耙造反 , 我说没有这样一部书, 他很伤心,颤抖着大下巴,老泪纵横。我头次见他脸色那么难看,下巴拉得更长了。他说, 人们都瞒着他,不帮这个忙。我大惑不解,问被人称为大先

6、生的叔父是怎么回事,叔父说, 这个根本没有的书,老牛倌儿托他买半辈子了。 原来老牛倌儿有个侄子死了,他的一个堂弟要娶侄媳为妻,寡妇哭坟的时候,叔公跪 在一旁祷告说 : “我的大侄子啊,你可别回家欺床啊,你媳妇跟我了。”惹得侄媳大骂一顿。 这事传到老牛倌儿耳里,气得发昏,他骂堂弟太不懂仁义礼智信了!有人跟他开玩笑说: “这不新鲜,有一部书专门写这种事叫“掏灰耙造反” 。”他便信以为真,惦在心里托人买。 唉,这个老牛倌儿,这个吴玉琢啊! 老牛倌儿死了,他的名字没有死。 谁家要是不想让孩子读书, 就说 : “不成器的念书也没有用, 老牛倌儿念了 四书五经 , 还不是放了一辈子牛!” 谁家想让孩子念书

7、,就说:“念书总比不念书强,看人家老牛倌儿,连吆喝牛也不用 脏话,一辈子没动人一瓜一枣儿。” 关于老牛倌儿,有不同的议论,没有共同的结论。(选自美文2017 年第 9 期,有 删改) 注 秦始皇嬴政幼时的老师, 教育认真, 要求严格。 嬴政若完不成功课, 老师就用荆条揍他, 后嬴政终成大器,成了秦始皇。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书生悠悠:_ (2)他悠悠地唱道:_ 2.赏析第段画线的部分。 答: 3.文章两段写老牛倌儿买书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答: 4.请结合全文探究“老牛倌儿死了,他的名字没有死”这句话的意蕴。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老妇人和她的猫 英多丽丝莱辛

8、 她叫黑 ,丈夫死后她就一直独居。她有四个子女,其中一个女儿每年给她寄圣诞卡片。 除此之外,对他们来说,她是不存在的。他们都是体面人,有家,有车,有好工作;而她, 不体面。她做买卖旧衣服的生意,自得其乐,推着那架塞满了衣物的旧婴儿车,在路上四处 走动。 黑 70 岁生日那个星期,她收到了通知,小社群得结束了。 房屋署官员来做最后的安排。那年轻人,坐在房间里一把椅子上,椅子油腻腻的,他屁 股贴着椅子的边边坐着。空气中有股可怕的恶臭,他不敢用力呼吸。看到这个落魄的老人, 他不免觉得她能住进安老院,该算是运气的了,虽然他深知所谓安老院,都把老人当成顽皮 不听话不懂事的小孩看待,直到他们有幸谢世。 他

9、告诉黑 到时他们会派一部小货车来替她搬家。说到这儿,他看到了像是一堆五彩破 布的东西站了起来,伸出皮肉不整的黑色爪子拍触老太太的裙子。 “你不能带那只猫。”官员脱口而出。 这是她收养的一只流浪猫,她给它取名 比。 比看起来就像一团破烂呢绒布,沾满灰 尘和雨水。它一只眼睛的肌肉在打架中给扯裂了,现在永远都是半张半闭;另有一只耳朵给 咬掉了,只剩下痕迹。 小货车来接她,黑 不走。黑 知道,房子搬空之后,通常要等上数月,甚至数年才会 真正开始重建。她打算继续待下去,等建筑的人来了才走。 她平生第一次过得像她的吉卜赛祖先,一连几个晚上,她和猫缩成一团整晚蹲坐在一家 空置的大门口。正如她所料,那间房子平

10、安无事,于是她又搬回去住。她把后窗的一块玻璃 打破,让 比进出,免得要开前门或是开窗,惹起注意。她搬到顶楼靠后院的一个房间去, 每天一大早出门,推着娃娃车和破烂,在路上度日。夜晚,她在地板上点了支蜡烛照明。 比给她带回来了好几只鸽子。 “ 比! 比!啊,你这聪明的乖猫,啊,你好聪明。你知道怎么应付,怎么对付。” 黑 拔了毛,拆了点地板当柴,在煎锅上煎了吃。她一向吃得不多,有大堆的衣服裹身, 只吃点面包干就够了。她虽然仍旧不够暖和,但也不怎么理会。屋外一片烂泥混雪。她躲回 窝中,心想,寒流将过,马上就可出去营生。 比有时也钻入她的窝中,她紧紧抱住它取暖。 “唉,你这聪明的猫,你这聪明的老家伙,懂

11、得照顾自己,可不是?” 雪暂时融了,严寒才刚开始。她正想出去走动走动,却看到了屋外来了一部建筑小货车, 他们没进屋来。第二天,黑 带着她的猫和娃娃车,堆满的衣服,两条毯子,走了。 两千米路之外已经成为废墟的地方,有三间大屋,天花板支离破碎,屋顶全都掀光了。 傍晚时分,她从摇摇欲坠的楼梯拉上来她的娃娃车,小心翼翼地踏着三楼易碎的地板巡视一 番。她点了蜡烛检视了一番,发现墙壁还算完整,有个角落还蛮干燥,不受窗子飘进来的风 雨吹打。她就在那儿安置她的窝。 她先在瓦砾中找到了一块塑胶布铺在地板上,防止湿气,然后垫上那两条毯子,再堆上 一大堆衣服。她希望可以再有张塑胶布铺在最上面,但找不到,结果只好用报

12、纸替代。造好 了窝,她钻进当中,身边放了一条面包。她时而打盹,时而咬一小口面包,期盼、等待,望 着雪片轻轻飘飞。 比坐在她身旁,看着那张探出衣堆外的铁青色的老迈脸孔,伸出爪子轻 轻触抚。它咪咪叫了两声,坐立不安,跳出屋外,冲入结霜的清晨大地,带回来一只鸽子。 鸽子仍然振翅挣扎, 比把它放在老太太旁边。好不容易才弄暖的窝,她不舍得出去,同时 也实在没有力气爬下去,从地板剥些木条生火。她伸出一只冰冷的手,轻拍 比。 “ 比,你这老东西。你是抓回来给我的,可不是?对吧,是不是?来,进来这儿” 但它不想进去。它又咪咪叫,把鸽子再往她前面推。鸽子这时已断了气,软绵绵的。 “你吃吧,吃吧。我不饿,谢了,

13、比。” 她整晚搂着猫,拥在发寒的胸前。 第二天一大早,她又听到了楼底下废物堆中搬运流浪者尸体的声音,看到了照在潮湿的 墙上和倒塌的柱子上的电光。有那么一下子,手电筒几乎射到黑 身上,但没人上来。谁会 想到竟然有人会走投无路得敢爬上那么危险的楼梯,不怕那分崩断裂的地板下陷,何况是严 冬。(有删改) 5.黑 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了的人物,她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答: 6.小说结尾为什么要安排搬运流浪者尸体的情节? 答: 7.猫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8.联系小说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这篇小说带给人们的启示。 答: 答案精析答案精析 1.(1)形容老牛倌儿放牛念书时的从容自在。

14、(2)指老牛倌儿一改先前的慌忙结巴,缓慢从容地将“牛吃庄稼了”一句唱了出来。 2.(1)多角度地描写老牛倌儿的形象:a.外貌描写,“头戴”“身披”等词句表现出老牛倌儿 的质朴;b.动作描写,“怀抱”“手捧”等词句表现出老牛倌儿热爱放牛、热爱读书、热爱 教育;c.神态描写,“笑眯眯”“移”等词句生动地刻画出老牛倌儿对书的痴迷。 (2)排比句式:“头戴”四句,构成排比,短促、整齐、有力。 (3)借助注释、评说,表达叙事者的看法 : 括号内引用的老牛倌儿的说法及秦始皇成器的故事, “牛背也是书,书也是牛背”的评说,都表达了叙事者对老牛倌儿的肯定。 3.(1)既凸显了老牛倌儿对“仁义礼智信”的执着追求

15、,也表现出他的单纯。(2)照应前文“仁 义礼智信”的情节,为下文写人们对老牛倌儿的议论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4.(1)老牛倌儿虽然死了,但他一直被人们议论着,成为争议人物。(2)老牛倌儿的人生,一直 影响着后人,或正面,或反面。(3)老牛倌儿在世时恪守“仁义礼智信”的人品,这令后人缅 怀。(4)老牛倌儿先天愚笨,读书不成其功,却深得“仁义礼智信”之要并身体力行,值得后 人学习与反思。(5)对老牛倌儿的议论不止,意味着当下人们对“仁义礼智信”价值、对教育 的价值有不同的看法,这令人深思。 5.独立自尊。宁可流浪,也不去安老院过没有尊严和自由的生活。心地善良。她收养流 浪猫,与其相依为命,不离

16、不弃。热爱生活,乐观坚强。勇敢地面对人生各种境况,冷漠 和饥寒都压不垮她强烈的求生欲望。(答出两点即可) 6.暗示黑 的结局,黑 可能会和这些流浪者一样,在废墟中死去;说明像黑 一样的流 浪者大有人在,黑 的生存状态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的社会现象,深化了小说的主旨,加强 了批判和讽刺力量。 7.以猫写人,以猫被人抛弃的遭遇以及求生能力,烘托黑 的命运和顽强,且有了猫这一 说话的对象,便于展现黑 的内心世界,凸显黑 的性格特征;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猫的 出现、猫给老人抓鸽子吃,引出了老人的流浪生活;没有人关怀,只能与猫相依为命,突 出了黑 的孤独和社会人情的冷漠。(意思对即可) 8.政府工作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保证每个人的生存权,杜绝流浪和乞讨现象;倡导 敬老之风,从道德、制度和法律层面保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对于个人而言,面对人生 困境要像黑 一样乐观坚强,永不放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