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7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59544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7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7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7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7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7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7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7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七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二、“位、构、性”关系,二、元素推断题的解题思路 1元素推断题的解题思路一般为:先确定该元素所在的主族位置,然后再根据该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进行推测判断。 2确定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解题思路一般为:推价态、定元素、想可能、得形式,从而获得结果。 3对元素“位、构、性”关系的分析思路一般为:先确定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然后再根据位置推测性质。,三、周期表中部分规律总结 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H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He例外)。

2、2在周期表中,第A与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三种情况:第1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第4、5周期相差11;第6、7周期相差25。,3每一周期排布元素的种类满足以下规律:设n为周期序数,则奇数周期中为 种,偶数周期中为 种。 4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两种情况:第A、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该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第A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5设主族元素族序数为a,周期数为b,则有:a/b1时,为非金属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酸。无论是同周期还是同主族元素中,a/b的值

3、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反之,a/b的值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6元素周期表中除第族元素以外,原子序数为奇(或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的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为奇(或偶)数。 7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之间有一分界线,分界线右上方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分界线左下方的元素为金属元素(H除外),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也有非金属性。 8对角线规则:沿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方向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这一规律在第二、三周期元素间尤为明显。, 探究点一 简单粒子半径的比较方法,粒子半径比较原则:(

4、1)同种元素,阴离子半径大于其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小于其原子半径;(2)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由上到下依次增大,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至右依次减小;(3)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即比较粒子半径基本的观察顺序是:一层二核三电子。,例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和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 AXYZ BYXZ CZXY DZYX,【点评】 牢记比较粒子半径大小的规律,逐项分析题给条件,条理清晰,注意逻辑顺序。最好,每分析完一项,记录在草

5、稿纸上,然后,进行综合。,D 【解析】 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现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故核电荷数应是YX。Z和Y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则它们在同一周期,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现Z的原子半径小于Y的原子半径,则核电荷数ZY。综合以上关系得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为ZYX。,AC 【解析】 本题的关键是确定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因为A、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A与C,B与D均为同主族元素,假设B为第二周期元素,则A、C只能是第A族元素,又因为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则A只能是氢,C只能是钠。由此推出D

6、是第三周期元素,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假设B、D均属于第x族,则有12x1110x32,解得x4。即B是碳元素,D是硅元素。假设B属于第三周期元素,则A、C两元素属于第A族,因为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则B、D属于第A族元素,显然不合理。 根据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判断,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CDBA。碳的非金属性大于硅,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BD。碳的最高价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分子中碳氧之间是双键。,【点评】 题目给出的信息较多,需要首先对信息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确定关键信息(解题的突破口)本题最容易确定的是“A、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次外层电

7、子数;A与C,B与D均为同主族元素”,然后,据此剥茧抽丝,形成答案。, 探究点二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这些常规的判据之外,还有一些间接的判断方法:例如,在构成原电池时,一般来说,负极金属的金属性更强。也可以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根据电解时,在阳极或者阴极上放电的先后顺序来判断等。,C 【解析】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是减小的,故A错;同主族元素金属性自上而下是增强的,故B错;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越来越弱,故对应碱的碱性也是减弱的,C正确;同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越来越多,故D错。,【点评】 本题很好地考查了元素非金属性与其单质及化合物

8、的关系。,D 【解析】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因为酸性HXO4H2YO4H3ZO4,所以A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离子的还原能力越弱,所以B正确;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半径越小,所以C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所以D错误。, 探究点三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例3 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K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相等 BL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CL层电子为偶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DM层电子为

9、奇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相等,【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结构的关系。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数最外层电子数。,C 【解析】 A项为H元素。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B和D项最外层电子数为1、3、5、7,也为主族序数。对于C项,如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与说法不符。, 探究点四 对“位、构、性”三者关系的综合考查,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A族 B主族元素X、Y能形成XY2型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或5 C氯化氢的沸点比氟化氢的沸点高 D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均相同,【点评】 题目比较直白地考查了周

10、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等之间的关系,但需要有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B 【解析】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及物质结构的知识,可用举例法解答。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为零族,A项错误;MgCl2中Mg、Cl原子序数之差为5,CO2中C、O原子序数之差为2,B项正确;由于HF中存在氢键,故HF的沸点比HCl的高,C项错误;第A中H元素的氧化物H2O为分子晶体,其他碱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为离子晶体,D项错误。, 探究点五 确定“指定的几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形式,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是,给出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或性质特征,判断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形式。解答该类题目的方法思路是:推价态、定元素、想可能、得形式

11、。该类题目也可由化合物形式判断元素的原子序数。,例 X、Y、Z为短周期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4、6,则由这3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 AXYZ BX2YZ CX2YZ2 DX2YZ3,【点评】 本题考查118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A 【解析】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4、6的短周期元素分别是:“1”H、Li、Na,“4”C、Si,“6”O、S。可将H、C、O三元素作为代表,它们可组成的物质有:H2CO3、HCHO、HCOOH等,将其与题中选项对照即得答案。,D 【解析】 设两种元素的符号分别为X和Y,则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2Y3,即X

12、为3价,Y为2价,在短周期元素中满足此要求的X元素有5B、7N、13Al,Y元素有8O和16S,原子序数差值见下表: 本题正确答案为D。, 探究点一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记住元素周期表的18个纵行及对应的族,2记住元素周期表的边界,3记住元素周期表的一些特点 (1)短周期元素只有前三周期; (2)主族中只有A族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 (3)A族元素不等同于碱金属元素,H元素不属于碱金属元素; (4)元素周期表第18列是0族,不是A族,第8、9、10列是族,不是B族; (5)长周期不一定是18种元素,第六周期有32种元素。,例1 2011江苏化学卷 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

13、位置如图7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 之和的数值等于8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 rXrYrZrWrQ C离子Y2和Z3的核外 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 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强,A 【解析】 由元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可推得:X为N,Y为O,Z为Al,W为S,Q为Cl。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N为5价,Z为3价,两者之和为8,A对;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rZrWrQrXrY,B错;O2和Al3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与Ne相同,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均相同,C错;非金属性

14、SCl,则酸性H2SO4HClO4,D错。,【点评】 残缺元素周期表类的元素推断往往为给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的一部分,根据文字信息或者周期表结构中“隐藏”的信息进行推断,如第一周期只有两端有元素、某元素上方有相邻元素,则必为第三周期元素或Li或Ne等。,变式题1,如图72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若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氢化物比R的氢化物稳定 B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ZYX CY、R形成的化合物YR2能使KMnO4溶液褪色 DX、Z可形成化合物XZ5,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C 【解析】 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则X为P

15、元素,依此可推出Y、Z、R分别为S、Cl、O元素。,变式题2,关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与铝同族的元素,其单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B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族序数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族且化学性质相似,B 【解析】 A项,与铝同族的元素有B、Ga、In、Tl,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只有Al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这是Al的特性,而非第A族元素的共性,错误;B项,第三周期的Na、Mg、Al、Si、P、S、Cl对应的最高正价正好都是其最外层电子数,

16、也等于族序数,正确;C项,短周期元素形成阴、阳离子后大部分都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但H、Li、Be形成的离子最外层是2个电子或没有电子而例外,错误;D项,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族,只对主族元素而言,且化学性质也不一定相似,例如H与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相差很多,错误。, 探究点二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1电子排布规律 (1)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原子可以是A族、A族或副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8的原子一定是主族元素的原子,且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的族序数。 2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 (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H。 (2)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H、Li、Na。 (3)最外层有两个

17、电子的元素:Be、Mg、He。 (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三倍的是O;四倍的是Ne。 (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 (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 (9)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P。 3序数差规律 (1)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原子的“序数差”规律 除第A族和第A族外,其余同周期相邻元素序数差为1。 同周期第A族和第A族为相邻元素,其原子序数差为:第二、三周期时相差1,第四、五周期时相差11,第六、七周期

18、时相差25。,(2)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序数差”规律 第二、三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 、第三、四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有两种情况:第A族、A族相差8,其他族相差18。 第四、五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8。 第五、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镧系之前的相差18,镧系之后的相差32。 第六、七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32。,4奇偶差规律 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序数和该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的奇偶性一致。若原子序数为奇数时,主族族序数、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均为奇数,反之则均为偶数(但要除去N元素,有多种价态,Cl元素也有ClO2)。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偶数,其化合价看做0。,专题七

19、要点热点探究,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这些常规的判据之外,还有一些间接的判断方法:例如,在构成原电池时,一般来说,负极金属的金属性更强。根据电解时,在阳极或者阴极上放电的先后顺序来判断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利用原电池原理比较元素金属性时,不要忽视介质对电极反应的影响。如AlMgNaOH溶液构成原电池时,Al为负极,Mg为正极;FeCuHNO3(浓)构成原电池时,Cu为负极,Fe为正极。,例2 2011重庆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BK、Zn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 C. Li、Na、K的原子半价和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DC、P、S

20、、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专题七 要点热点探究,D 【解析】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H的氧化性较弱,与铁反应生成FeCl2,A项错误。锌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ZnSO4溶液,属于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K与硫酸反应后得到K2SO4为中性,而过量的K继续与水反应生成KOH,因此最后溶液显碱性,B项错误。Li、Na、K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但密度金属钠大于金属钾,出现反常,C项错误。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C、P、S、Cl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因此D项正确。,【点评】 元素金属性及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是元素推断题

21、中的主要考查点之一,其考查方式主要为:在推断出元素的基础上考查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对应单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等。,变式题1,D 【解析】 这张表是短周期元素周期表一部分,则应该是第二、三两个周期,且X、W质子数之和为23,根据相邻周期、主族质子数关系计算得,X为N,W为S,Y为F,Z为Si。N元素可形成1、2、3、4、5价的氧化物,其中4价的有NO2和N2O4,所以有六种氧化物,A错;F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是HF酸,是弱酸,B错;W的氢化物是H2S,由于H2O之间存在氢键,所以H2S的沸点比H2O的沸点低,C错;Si与F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2F2=Si

22、F4,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2,D正确。,变式题2,某矿石由前20号元素中的四种组成,其化学式为WYZX4。X、Y、Z、W分布在三个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W为金属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W能与冷水剧烈反应,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X、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Y、Z位于同一周期,Z单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Y、Z的氧化物都有两性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X C原子半径:WYZX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W,C 【解析】 首先推出X和Z分别为O元素和Si元素。W能与冷水剧烈反应,且原子序数最大,推测W为K或Ca,若W为C

23、a,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X、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推出Y、Z最外层分别有4个和4个电子,而题中说,Y、Z(Si)位于同一周期,矛盾,故W只能是K,则Y为铝。, 探究点三 元素推断题的解题思路,1元素推断题的解题思路一般为:先确定该元素所在的主族位置,然后再根据该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进行推测判断。 2确定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解题思路一般为:推价态、定元素、想可能、得形式,从而获得结果。 3对元素“位、构、性”关系的分析思路一般为:先确定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然后再根据位置推测性质。,例3 有A、B、C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74: (1)A与B形成的液态化合物是常见的

24、重要有机溶剂,则A、B、C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用化学式表示)。,(2)X、Y为B、C两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标准状况下,X的密度为3.17 gL1。Z是一种化合物,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室温下0.1 molL1 Z水溶液pH13。X、Y、Z有如图74所示转化关系:,写出X与Z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已知丙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使品红褪色的气体。丁的化学式_,丁的水溶液pH7的原因: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将20 mL 0.5 molL1丙溶液逐滴加入20 mL 0.2 molL1 KMnO4溶液(硫酸酸化)中,恰好褪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变式

25、题1,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按D、E、B、C、A的顺序减小,B和E同主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A、B、E一定在不同周期 BD为第二周期元素 CA、D可能在同一主族 DC和D的单质可能化合为离子化合物,B 【解析】 由E的核电荷数最大,B和E同主族,则E在B下一周期相邻,由原子半径E在D、B之间,则D必位于E的左侧。再由原子半径BCA,结合原子序数可知B、C同周期,且C在B的右侧,而A必为氢元素。故D必为第三周期,B项错误。,变式题2,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W、X是金属元素,Y、Z是非金属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W、X

26、对应的两种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2)X的硝酸盐水溶液显_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 (3)Y的低价氧化物通入Z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 W、X、Y、Z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填写离子符号) (5)Z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无色液体,0.25 mol该物质与一定量水混合得到一种稀溶液,并放出Q 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变式题3,专题七 要点热点探究,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 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3、4、2(不考虑零族元素)。下列关于

27、这些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X和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的二元化合物 BW和X、Z两种元素分别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均有直线形分子 CW、X和Y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碱性化合物 DZ和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其水溶液均呈酸性,专题七 教师备用习题,元素推断题的思维捷径和解答技巧 元素推断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的关系及学生利用物质结构的性质进行综合推断的能力。该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所占分值较高。学生需要掌握短周期所有元素的结构特点、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性质以及掌握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的性质,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得到答案。,一、元素推断题的一般思路,二、有关推断必备知识

28、与题型分析 题型一由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 解题指导 1.牢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区分长短周期、主副族、每周期的元素数目等)是求解的基础,一定要“心中有表”。 2.熟悉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 C、S。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 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Si。 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O、F。,【例1】 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

29、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在周期表中位置上下相邻,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与C可形成共价化合物 B.A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C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C.原子半径ABC D.B的氧化物的熔点比A的氧化物熔点高,解析 A与C在周期表中位置上下相邻,A、C同主族,且A在第二周期,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B为镁,据A、B、C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为碳,C为硅,A与C可形成共价化合物SiC,CH4稳定性大于SiH4稳定性,MgO为离子晶体,A的氧化物为分子晶体,原子半径BCA。 答案 C,题型二 由元

30、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推断 解题指导 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是关键,解决这一关键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 (1)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C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4)单质最轻的元素:H;最轻的金属单质:Li (5)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金属元素:Hg (6)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Al (7)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起化合

31、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 (8)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例2】 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 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B、C、D同周期,E和其他元素既不在同周期也不在同主族,D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且B、C、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和D的氢化物中,沸点较低的是 (选“A”或“D”)。 (2)元素C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是 ,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电子式为 。,(3)A、D、E可以形成多种盐,其中一种盐中A、D、E三种

32、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21,该盐的名称为 。它的水溶液与D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可生成D的单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解析 A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A是氧;D的氢 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D是氯, B、C、D三元素在第三周期,它们的最高价氧化 物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根 据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因此B是钠,C是 铝,据A、D、E三种元素形成的盐中,A、D、E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21,E为+2价金属Ca。,答案 (1)D (2)第三周期A族 (3)次氯酸钙 ClO-+2H+Cl- Cl2+H2O,题型三 综合利用“位”、“构”、“性”的关系推断 解题

33、指导 这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较大,但若对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识熟练掌握,这一类问题便能顺利求解。,【典例3】 根据下表中有关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和、和分别处于同一主族 B.元素处于第三周期A族 C.元素与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存在共价键 D.元素对应的氢氧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解析 根据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可以判断出元素分别是Li、P、Na、N,进而推断出元素分别是O、Mg、Cl、B,选项A和B正确;元素与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有Na2O和Na2O2,Na2O2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非极性共价键,选项C错误;选项D,由于元素B在周期表中处于金属和非金

34、属交界线附近,且与Al处于同一族中,它们之间性质有相似之处,因此选项D正确。 答案 C,迁移应用 1.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与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金属性:YZ B.氢化物的沸点:XW C.离子的还原性:XW D.原子及离子半径:ZYX,解析 由题设可判定W为Cl,X为F,Y为Al,Z为Na。则金属性NaAl,氢化物沸点HFHCl,HF分子间存在氢键。离子还原性Cl-F-,原子半径NaAlF,离子半径F-Na+Al3+。 答案 B,2.X、Y、Z、M是

35、元素周期表中前 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Y、Z相 邻。X的核电荷数是Y的核外电子数的一半,Y与 M可形成化合物M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还原性:X的氢化物Y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 B.简单离子的半径:M的离子Z的离子Y的离子 X的离子 C.YX2、M2Y都是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D.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ZO4,解析 X、Y、Z相邻,X的电荷数为Y的核外电子数的一半,说明X为氧元素,Y为硫元素,则Z为氯元素;Y与M可形成化合物M2Y,M为+1价,且在这四种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大(前20号元素中)的元素,则M为钾元素。还原性:H2SH2O,A项错误;离子半径:S

36、2-Cl-K+O2-,B项错误;SO2是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K2S中无极性键,C项错误;C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ClO4,D项正确。 答案 D,3.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 A.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 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2- C.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 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解析 分析题设信息可知,X、Y、Z分别为Na、 Cl、O三种元素。则同周期中Na的金属性最强,HClO4的酸性最强,而氧族元素组成的氢化物中H2O的稳定性最高。离子半径

37、Na+O2-,B错误。,B,4.根据元素周期表120号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种,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与氧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有 (填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2)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 (3)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两种元素是 ; (4)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稀有气体除外); (5)推测Si、N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 (填化学式)。,解析 (1)120号元素有Li、Na、K、Ca、Al、Be和Mg共7种金属元素,金属性最强的为K,K和O2可以生成K2O、KO2、K2O2等。 (2)属于稀有气体的是He、Ne、Ar三种。 (3)形成化合

38、物种类最多的两种元素是碳和氢。 (4)同一周期元素中,从左到右半径越来越小,因此第三周期中半径最大的元素是Na。 (5)由于N的非金属性比Si强,因此NH3比SiH4稳定。,答案 (1)7 K2O、K2O2、KO2(任选2个) (2)He、Ne、Ar (3)C、H (4)Na (5)NH3 SiH4,5.甲、乙、丙为第二、三周期 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同周期,甲和 丙同主族,甲、乙原子序数之和与丙的原子序数相等,甲、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乙原子的电 子总数相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丙的氢化物比甲的氢化物热稳定性差 C.乙与丙形成的化合物

39、可制作光导纤维 D.甲、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解析 设甲的原子序数为2+x,乙的原子序数为y,则丙的原子序数为2+8+x,据题意有: ,解得 ,甲为碳,乙为氧,丙为硅。 答案 D,y=2x 2+x+y=2+8+x,x=4 y=8,6.X、Y、Z、W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为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Y有两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其中一种是很好的脱色剂和消毒剂。Z、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这四种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之和为10。请填空: (1)若W的单质是有毒气体,则它与强碱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由Z和Y可构成具有漂白

40、作用的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2)若W的单质为淡黄色固体,且W与X可形成化合物XW2。 XW2是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Z的单质在XY2气体中燃烧的现象为 。 (3)若W元素可形成两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其中一种可用于制造燃烧弹和烟幕弹等,实验室里少量该单质应保存在 中。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解析 由题意知X为碳,Y为氧,据四种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之和为10,Z、W在第三周期,若W的单质是有毒气体,则W为氯,Z为钠,Na2O2具有漂白作用;若W的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则W为硫,Z为镁;若W元素可形成两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其中一种可用于制造燃烧弹和烟

41、幕弹,W为磷,少量的白磷应保存在冰水中,Z为铝。,答案 (1)Cl2+2OH- Cl-+ClO-+H2O (3)非极性 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瓶内壁有黑色固体附着 (4)盛有冷水的广口瓶 Al(OH)3+OH- AlO +2H2O,7.有关元素X、Y、Z、D、E的信息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一种氢化物可用于实验室制取X的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E元素与Y元素可形成EY2和EY3两种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保存EY2溶液时,需向溶液中加入少量E单质 EY2只能通过置换反应生成,EY3只能通过化合反应生成 铜片、碳棒和EY3溶液组成原电池,电子由铜片沿导线

42、流向碳棒 向淀粉-碘化钾溶液和苯酚溶液中分别滴加几滴EY3的浓溶液,原无色溶液都变成紫色,(3)用化学符号表示D2Z的水溶液中各粒子的浓度关系,如c(Z2-)= 。 (4)将一定量的Y单质通入一定浓度的苛性钾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过程放热),生成物中有三种含Y元素的离子,其中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该苛性钾溶液中KOH的质量是 ,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解析 由X、Z的有关信息结合X的一种氢化物可用于实验室制取X的单质知:X是氧,Z是硫,Y所在主族序数与所在周期序数之差为4,只有Cl满足条件,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电离出电子数,相

43、等的阴、阳离子,D为钠,E单质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其制品在潮湿空气中易被腐蚀或损坏,E为铁。 (2)实验室保存FeCl2溶液为了防止被氧化加入铁屑,FeCl2、FeCl3都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生成。 (3)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可以得出:2c(S2-)+c(HS-)+c(OH-)=c(Na+)+c(H+),c(S2-)+c(HS-)+c(H2S)= c(Na+)。,(4)Cl2与KOH反应产生Cl-、ClO-、ClO ,设KOH为x mol,据得失电子相等,0.061+0.035=x-(0.06+0.03),解得,x=0.3,KOH:0.356=16.8 g,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06+0.035=0.21 mol。 答案 (1)2H2O2 2H2O+O2 (2) (3)c(S2-)= c(Na+)+ c(H+)-c(HS-)-c (OH-)或c(S2-) = c(Na+)-c(HS-)-c(H2S) (4)16.8 g 0.21 mol,Mn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