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一第二编第1讲文言文断句和古文化常识学案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59960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45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一第二编第1讲文言文断句和古文化常识学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一第二编第1讲文言文断句和古文化常识学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一第二编第1讲文言文断句和古文化常识学案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一第二编第1讲文言文断句和古文化常识学案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一第二编第1讲文言文断句和古文化常识学案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一第二编第1讲文言文断句和古文化常识学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一第二编第1讲文言文断句和古文化常识学案含解析.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讲 文言文断句和古文化常识第 1 讲 文言文断句和古文化常识 文言文断句题和古文化常识题都涉及对考生知识文化素养的考查, 旨在让考生了解我国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提高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这两种题型是近几年的热考题型,考查 考生的识记、理解和推断能力,属于文言文基础能力考查题。 高考文言断句远不像古人断句那么难,一般是选取篇幅不长、内容浅 易的文言文,要求考生用“/ ”把句子断开,把原文的结构、停顿、 语气清晰而准确地再现出来。文言断句需要学生综合掌握古汉语字、 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同时还要求学生对这些知识 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近几年全国卷对文言断句的考查一直采用四选

2、一的形式,文言断句是文言文考查的热点。 一、何处把句断“6 点”最关键 名词和代词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 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 ; 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 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 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教材示例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今 入 关 财 物 无 所 取 妇 女 无 所 幸 此 其 志 不 在 小 吾 令 人 望 其 气皆 为 龙 虎 成 五 采 此 天 子 气 也 (鸿门宴) 技法

3、演示:句中“关”“财物”“妇女”“此”“吾”“气”“龙虎”“五采”“此” 等或是名词或是代词,位于句首或句尾,作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后应断开。 参考答案 :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 五采/此天子气也 应用体验 1(2018浙江高考)用“/”给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世 人 见 太 初 官 职 不 能 动 人 又 其 文 多 指 讦 有 疵 病 者 所 恶 闻 虽得 其 文 不 甚 重 之 故 所 弃 失 居 多 余 止 得 其 两 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 记 ,今集而序之。 解析 : 解答本题, 可借助于名词和代词进行断句。 语

4、句中的名词(名词性短语)、 代词有 “世 人”“人”“有疵病者”“其文”“之”“余” ,这些词都可以作主语或宾语。具体分析语 境看:“世人”后有动词“见” ,作主语;第二个“人”前有动词“动” ,作宾语,其后需断 开;“有疵病者”后有动词“恶” ,作主语,其前应断开;第二个“其文”前有动词“得” , 作宾语,其后需断开 ; “之”前有动词“重” ,作宾语,其后需断开 ; “余”后有动词“得” , 作主语,其前应断开。由此,综合起来判断即可进行断句。 参考答案 :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 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参考译文 : 世人看到太初官

5、职不能震动人,又加上他的文章多指责批评,有缺点毛病的 人讨厌听到,即使得到他的文章,也不很重视它。所以丢弃遗失的占多数,我只得了他的两 卷。在同州又得到他写的题名记 ,现在集在一起,为它作序。 动词和形容词 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 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的其他词性), 断句时, 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 ; 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 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教材示例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于 是 太 子 预 求 天 下 之 利 匕 首 得 赵 人 徐 夫 人 之 匕 首 取 之 百 金使 工 以 药 淬 之 (荆轲刺秦王)

6、 技法演示:该句涉及的动词、形容词有:求、利、得、取、使、淬。这些词语可能作谓 语(“利”很明显不作谓语,作“匕首”的定语),然后根据这些谓语来往前和往后判断语句 的停顿点。“求”若作谓语,则其前名词“太子”作主语,“于是”“预”作状语,其后“匕 首”(天下之利匕首)作宾语,故第一个“匕首”后应断开 ; “得”作谓语,其前省略主语“太 子” ,其后“匕首”(徐夫人之匕首)作宾语,故第二个“匕首”后应断开;“取”作谓语, 其前省略主语“太子” ,其后“百金”作后置状语,故“百金”后应断开。 参考答案: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应用体验 2(2016全国

7、卷,改编)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 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 政 有 能 声 盗 悉 窜 他 境 至 夜 户 不 闭 尝 有 使 客 亡 橐 中 物 移 书 诘 盗 公 亮 报 吾 境 不 藏 盗 殆 从 者 之 廋 耳 索 之 果 然 公亮明练文法, 更践久, 习知朝廷台阁典宪, 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解析:语句涉及的动词或形容词有:为、有(能声)、窜、闭、有(使客)、亡、移、诘、 报、藏、廋、索等。这些词语中可能作谓语的有 : 有(能声)、窜、闭、亡、诘、报、藏、廋、

8、索等。然后根据这些谓语来往前和往后判断语句的停顿点。应当注意的是 : “有(能声)”的 主语虽然是“曾公亮” ,但“有(能声)”体现的是“为政” ,故而只能在“声”后断开,后文 中的“有使客”和“移书”同此。其他动词皆能找到主语和宾语,以此即可进行断句。 参考答案 :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 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参考译文 :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进士甲科,做会稽县知县。老百姓在镜 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曾公亮设置闸门,将湖水排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 处。(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

9、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 到其他州县, 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 曾经有使者丢失袋中财物, 递送文书要求查办盗贼, 曾公亮上报 : “我所管辖的境内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 然如此。曾公亮熟悉法令条文,久经历练,熟悉懂得了朝廷官府的规章制度,位居首位的宰 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 对 话 词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 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 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 关键时候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10、教材示例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宦 者 令 缪 贤 曰 臣 舍 人 蔺 相 如 可 使 王 问 何 以 知 之 对 曰 臣 尝 有罪 窃 计 欲 亡 走 燕 臣 舍 人 相 如 止 臣 曰 君 何 以 知 燕 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技法演示 : 对话词“曰”在文中反复出现,并且“曰”前均有说话者,利用“曰”字可 以断开三处,对话词“问”后可以断开,再结合前面所讲的据名词和代词断句,其他也可断 开。 参考答案 :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 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应用体验 3(2016浙江高考,改编)请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

11、浪线的部分断句。 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 老 人 曰 何 书 曰 世 史 也 又 至 一 室 藏 书 愈 富 又 问 何 书 老 人 曰 万 国 志 也 解析 : 解答本题,可借助于对话词进行断句。文段中表明对话的词“曰”“问”可以看 作断句的标志。其他两处语句可以借助名词“室”“藏书”等名词进行断句。 参考答案: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 也 参考译文 : 老人微笑,拉着茂先的手臂走到石壁下,忽然出现一扇门可供进入,路径很 宽,来到一个精美的小屋,屋内藏书万卷。茂先问老人说 : “这些是什么书?”

12、老人答 : “是 历代史书。”又来到一间室内,藏书更多。茂先又问:“这些是什么书?”老人答:“是各 国的史志。” 虚 词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 断句的地方。 一些议论性语段, 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情景去猜测, 因而显得棘手、 难度大,但是运用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段变得一目了然。 断句时,应注意以下 6 类虚词: (1)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常用于句首,其 前一般要断开。 (2)句首发语词 : “且、夫、盖、呜呼、至若、若夫、嗟夫、嗟乎、唯、斯、凡、窃、请、 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其前

13、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语气词 : “也、矣、焉、耳、而已”等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 乎”等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其后一般要断开。 (4)复句中的关联词 :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 或、况、而况、且”等,其前一般要断开。 (5)“以、于、为、则、而”等词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开。 (6)表疑问语气的“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 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其前一般就可断开。 特别提示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 1“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断开。如

14、: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断开也可不断开。如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 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 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4 “夫” 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 这种情况则不能断开。 如 :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教材示例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于 是 余 有 叹 焉 古 人 之 观 于 天 地 山 川 草 木 虫 鱼

15、鸟 兽 往 往 有 得以 其 求 思 之 深 而 无 不 在 也 夫 夷 以 近 则 游 者 众 险 以 远 则 至 者 少 而 世 之 奇 伟 瑰 怪 非 常 之 观 常 在 于 险 远 而 人 之 所 罕 至 焉 故 非 有 志 者 不 能 至 也 (游褒禅山记) 技法演示:本语段有句末语气词“焉”“也”各两个,一个句首语气词“夫” ,五个句 首关联词“于是”“以”“则”“而”“故” 。本语段可根据虚词来完成断句。 参考答案: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 险

16、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应用体验 4(2014湖南高考,改编)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徐) 孟 祥 之 匿 于 深 山 而 不 为 世 用 穷 而 在 下 如 冰 雪 冱 寒 之 穷 冬也 及 其 以 善 及 人 而 有 成 物 之 心 其 不 为 果 哉 者 则 又 如 雪 之 有 生 物 弭 灾 之 功 也 解析:要给这段文字断句,可以先寻找作为断句标志的虚词:于、也、而、其、者、则; 再确定所列虚词所处位置 : “而(某些)、 其、 则” 属于句首虚词, “也、 者” 属于句尾虚词, “于、 而(某些)”属于句中虚词。由此,就可以准确断句。 参考答案 : 孟祥之匿于

17、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 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参考译文 : 徐孟祥隐居深山,不被世俗重用,贫穷困顿居于人下,就像天寒地冻的冬天 ; 说到他用善惠及别人, 并且有成就万物之心, 他这样做大概不是为了结果吧!这就如大雪一 样有蕴含生机、消除灾祸的功绩啊。 句 式 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被动句、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判断句, 如“者,也”“也”等 ; 反问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其 乎 ”“安 哉 ”“何 为 ”等 ; 被 动 句 , 如 “为 所 ”“受 于”“见于”等 ; 固定句,如“如何”“况乎”“何为

18、”等。但 是,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省略的情况,阻碍学生正确断句。因此,学生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 略的内容,才能准确做出判断。 教材示例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吾 师 道 也 夫 庸 知 其 年 之 先 后 生 于 吾 乎 是 故 无 贵 无 贱 无 长 无少 道 之 所 存 师 之 所 存 也 (师说) 技法演示 : 上面文段中“庸乎”“是故”均是固定句式,“师之所存也”是判 断句,再结合其他标志可完全断开。 参考答案: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应用体验 5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晏 平 仲 婴 者 莱 之 夷 维 人 也 事 齐

19、 灵 公 庄 公 景 公 以 节 俭 力 行 重于 齐 既 相 齐 食 不 重 肉 妾 不 衣 帛 解析 : 解答本题,可借助于文言句式进行断句。文段开头“者,也”是判断句,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承前省略主语“晏平仲婴” ,“以重于齐”是用“于”表被动。 由此,可以进行断句。 参考答案 :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 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参考译文 : 晏婴,字平仲(字平,谥仲,习惯上称“平仲”),是莱州夷维人。(他)先后 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因为生活节俭、努力工作而被齐国国君看重。担任齐国丞相 后,吃饭从来不吃两份肉(只吃一份荤菜),他的

20、妾也不穿丝质的衣裳。 对 称 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的整齐对称, 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 我们可以根据这 一特点进行断句。 教材示例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吾 尝 终 日 而 思 矣 不 如 须 臾 之 所 学 也 吾 尝 跂 而 望 矣 不 如 登 高之 博 见 也 登 高 而 招 臂 非 加 长 也 而 见 者 远 顺 风 而 呼 声 非 加 疾 也 而 闻 者 彰 (劝学) 技法演示:文段中,“吾尝矣,不如也”和“而,非也, 而者”是两组很整齐的对称句式,并且形成正反对比的对称结构。这些对称或正反 对比的结构,都是我们进行断句的关键点。 参考答案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

21、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 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应用体验 6(2018天津高考,改编)用“/”给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 至 汀 风 春 溪 月 秋 花 繁 鸟 啼之 旦 莲 开 水 香 之 夕 宾 友 集 歌 吹 作 舟 棹 徐 动 觞 咏 半 酣 飘 然 恍 然 。 游者相顾, 咸曰 : 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 解析 : 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在通读句子的基础上, 找到对称结构。 画波浪线句子中的 “汀” 和“溪”相对,“春”和“秋”相对,“汀风春”与“溪月秋”结构相似,所以“春”“秋”

22、之后均应断开。“旦”和“夕”相对,“花繁鸟啼之旦”与“莲开水香之夕”句式结构相同, 所以“花”“莲”之前和“旦”“夕”之后均应断开。“宾友”“歌吹”“舟棹”“觞咏” 是诗文常用词,连用较多,中间不断开。这样,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答案 :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 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参考译文:五个亭子间隔分布,各种景象依次呈现,无论是面对、背向、仰观、俯视, 美丽的景象都不会隐匿它们的形迹。每当春风吹到小洲,秋月照耀着溪水,繁花盛开鸟儿啼 鸣的清晨, 莲花开放水面散发幽香的傍晚, 宾客好友聚集在一起, 吹弹歌唱, 船桨慢慢滑动, 边饮酒边诵

23、诗近乎醉酒,飘飘然恍若出世。游玩的人互相对视,都说 : 这里不知道是仙境呢, 还是尘世呢? 二、客观题怎么判“2 步”定答案 文言断句的客观题考查形式, 在高考断句题中属于相对容易的一种题型。 该类试题一般 是从选文中截取一段文字, 去掉标点, 一般设置 68 处停顿, 难度不大。 试题中的四个选项, 通常断句位置两两相似,只有一二处不同。解答时,可遵循以下技巧。 (一)解题“2 步骤” (二)断句“3 原则” 1字句意思要讲通 示例: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史阁部书) 分析:句中的“其不屈正也”令人费解,中间应断开,即“其不屈,正也” 。意思是他 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 2

24、内容要符合情理 示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明通鉴) 分析: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只有两个人,与下文所说“三路兵”相矛盾, 且史载无此二人,应该是“陈德、华高、费聚”三人。故此句标点应为:陈德、华高、 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3要兼顾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文化知识 示例:夫唯禽兽无礼。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礼记) 分析 :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是把两个相邻的意义不同的单音词当作 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应断为“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作”在 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

25、。 示例: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 (金埴不下带编卷三) 分析 : 按以上标点把 “非第” 与 “卑贱” 并列连读, 显然是将其理解为名词成分, 意为 “不 是高贵的门第” ;其实,“非第”是两个副词连用,“非第”即“非但”“不仅”的意思, 与下句“而愈”相呼应。因此,此句标点应为 :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 形其母之贵。 典例示范 (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 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下列

2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 /读律令/略举大义/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 /读律令/略举大义/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数通剽轻少年/涣少/好侠尚气力 /读律令/略举大义/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 D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涣少/好侠尚气力 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自主尝试 选 解题演示 第一步:四个选项分两组 对照上面 4 个选项,根

27、据相同点多者为一组的分组原则,可将 A、B 划为一组,C、D 划 为一组。 第二步:两级排除定答案 步骤操作演示 先排除 一组 第二组的两个选项在“涣少”与“好侠”中间,都断开作了停顿。通读语句 后会发现,“王涣”是“少好侠”的主语,“少”指“年轻的时候” ,修饰谓 语“好” ,“侠”为宾语,“涣少好侠”是“王涣从小喜欢行侠”的意思,语 意连贯, 中间不能断开。 因此二者之间不该有停顿。 据此, 我们可以排除 C、 D 两项,只剩下 A、B 两项了。 再排除 一项 第一组的两个选项有两处停顿不同,即 A 项在“敦”后有停顿,B 项在“敦” 前和“学”后有停顿。比较两个选项后可知,A 项的“晚而

28、改节敦”一句的说 法无论从语法还是句意上分析, “改节敦” 都讲不通。 再者结合下文来看, “儒 学”“尚书”“律令”都为专用名词,“读”为动词,作“律令”的谓语。 从句式结构上看,“敦”“习”应该分别作“儒学”“尚书”的谓语, 这样就能构成三个句式结构对称一致的句子,所以在“敦”和“习”前应该 有停顿,而不应该在“敦”后停顿,即“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 。至 此可以排除 A 项,答案为 B 项。 应用体验 1(2017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 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

29、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 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 而所继丰泰, 唯受书数千卷, 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 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 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 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30、 D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 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解析:选 D 根据选项断句差异可先分成两组,即 A、D 为一组,B、C 为一组。B、C 两 个选项在“叔父”与“混”中间,都断开作了停顿。通读语句会发现,“所继叔父”说的是 与“谢弘微”的关系 ; “混”是“所继叔父”的名,属专有名词。也就是说“所继叔父”是 用来修饰“混”的,因此二者之间不该有停顿。据此,我们可以排除 B、C 两项,只剩下 A、D 两项了。A、D 两个选项有两处停顿不同,即 A 项在“方成”后有停顿,D 项在“方成”前有 停顿,“佳器”后有停顿。比较两个选项后可知

31、,A 项的“佳器有子如此”之说无论从语法 还是句意上分析,“佳器有子”都讲不通。再者结合上文来看,“有子如此”的主语 “你”(即谢思)省略了,所以在“佳器”后“有子”前应该有停顿。由此可以排除 A 项,答 案为 D 项。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施师点字圣与,上饶人。十岁通“六经” ,十二能文。弱冠游太学,试每在前列,司业 高宏称其文深醇有古风。寻授以学职,以舍选奉廷对,调复州教授。未上,丁内艰。乾道元 年,陈康伯荐,赐对,言 : “历年屡下诏恤民,而惠未加浃。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 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上曰 : “非卿不 闻此言。”诏

32、从之。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 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 B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 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 C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 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 D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 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 解析:选 D 解答此题,要注意句意及句子结构,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首先把四个选 项分为两组, A、 B

33、 为一组, C、 D 为一组。 两组不同之处是 “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 , “倍 输”意为“加倍的赋税” ,“重”的意思是“又” ,故“倍输”之后应断开,排除 A、B 两项。 分析 C、D 两项,“今明堂肆赦”句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故排除 C 项,选 D 项。 参考译文: 施师点字圣与, 上饶人。 他十岁就通晓 “六经” , 十二岁就能写文章。 二十岁到太学学习, 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司业高宏称赞他的文章深湛淳厚,有古人的风尚。不久,(施师点)被 授予学校的官职,以上舍身份被选派去参加殿试,(皇上)调他任复州教授。没等到上任,遭 母丧。乾道元年,陈康伯推荐他,皇上召施师点对答问题,施师点说

34、 : “以往各年屡次下诏 抚恤百姓,而(皇上的)恩惠并未深入到百姓中间。百姓已经为加倍的赋税所困,又加上年成 不好,屋子里也将近空了。赋税不能按期交纳,累积了越来越多的拖欠。现在祭祀明堂大开 恩赦,民户从四等以下,从四年以前拖欠至今的,希望全部免除。”皇上说 : “不是你,我 听不到这样的话。”诏令有关部门遵从(施师点的)意见。 最新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 :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考查内容涉及姓名称谓、 官职沿革、教育科举、宗法礼俗、天文地 理、历法乐律、文化典籍等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考查重点是学生对文 化常识的掌握以及知识面的广阔度,基于此,我们需要熟悉命题者在试 题中关于

35、古代文化常识的 设误类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备考心中有 数。 一、古文化常识题常见“7 设误” 1扩大官职职权范围 考查某一官职或部门的职责时,添加了不属于它的职责,扩大了职权范围。如误把工部 和户部职责混淆。 2古今地名识别不清 考查古代地理常识时, 常常用今天的地理知识去阐释古代的地理知识, 弄错古代地名的 说法或范围。 如 2018 年全国卷,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 现代则称为首都 ; 京 师 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中的“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是错误的。 3弄错官职任、免、辞 考查官职知识时,往往会涉及任、免、辞官职的文言词。命题人常常将表示任官与升迁 的词混为一谈,或改变任、免

36、、辞官职的说法进行设误。如 2016 年全国卷, “移疾指官 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中的“实际是官员受 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是错误的。 4弄错宗法礼俗等级标准 考查关于宗法、祭祀、礼仪知识时,将相似宗法、礼仪内容范围和等级,天子祭祀与诸 侯祭祀的等级或牺牲标准混淆一起。如 2017 年全国卷,“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 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中的“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 一部分”是错误的。 5混淆名字称谓常识 将古人的字、号用法混淆,将帝王的年号、谥号、庙号的说法以及官职等方面的称谓张 冠李戴。 如 20

37、15 年全国卷,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有时也 可指其他儿子”中的“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是错误的。 6混淆考试级别名第 考查科举制度时,往往将科举考试的不同级别及对应名第混淆在一起,迷惑考生。如 “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为进士,科举会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 第的称号”中的“会试”是错误的,应是“殿试” 。 7打乱典籍对应搭配 考查典籍知识时,将几种不同典籍的信息打乱,随意搭配,让考生难以区分。如“春 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中的“叙事详细”是错误的,叙事详细的 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 二、古文化常识题解题“4 技法” 1调动积累直接判 该

38、方法主要依据平时各种知识的积累直接判定选项的正误。 (1)联系生活常识和历史知识。如“陛下”一词,我们就可以联系古装电视剧,臣民对 皇帝敬称“陛下”等。再如“吏部”可以依据初中历史所学的中国古代的六部(吏部、户部、 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相关知识直接判断。 (2)联想教材所学知识。 初高中语文教材课下注释及附录文章中的专用词语、 古今异义、 文学知识等很多都属于古代文化常识。如“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可联系张衡传 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的课下注释来判断。 2剖析词语巧推断 试题中的文化常识词语可通过对构成词语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的分析,或联系相关成 语, 剖析语素内涵, 解读词义,

39、借此推断题目的正误。 如 “黜陟” 指官吏降免或升迁。 联系 “罢 黜”一词,“黜”应指降职;结合“陟罚臧否”一词,“陟”应指升职。 3结合语境深推断 揣摩文言文中文化常识词语的含义, 需要结合具体语境, 从文中搜索相关信息加以推断。 如 2017 年全国卷 中的“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 离职居家守丧” ,结合文章“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 菜蔬不改”可以判断是正确的。 4遇生判对灵活断 因为高考题考查的大多是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所以一般不会把冷僻的专有名词作为错 项设置,如果出现较生疏的古代文化知识,一般认为此项表述正确。

40、以上 4 种技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 典例示范 (2018全国卷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题演示 选 项技巧运用 A.三坟 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 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 代典籍通称。 此选项是生僻的专用名词,按照“遇生判对”的原则,初 判为对。 B.“阙” 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 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 朝觐见皇帝。 选项前半部分 “阙 原指代称” , 可采用 “调动积累” 法判断。联想教材所学知识“城阙辅三秦”(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不知天上宫阙”(水调歌头)可知, 选项前半部分表述正确。后半部分“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 帝”可

41、采用“结合语境”法判断。结合语境“天水夷夏慕 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可知,选项后 半部分表述合理。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选项中“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表述错误。 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 登上国君宝座。 本选项可采用“结合语境”法判断。“武帝践阼”是武帝 登基的意思,根据前后文语境“诞平,(鲁芝)迁大尚书, 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推断,语境 中体现不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的意思。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 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 的谦让行为。 选项前半部分“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 职务和地位” ,可

42、采用“剖析词语”法来判断。“逊”的 意思为“谦逊、谦让” 。那么“逊位”译为“让位、退位, 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 就很好理解。 选项后半部分 “这 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就需要“结合语境”法来判断。 根据语境“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可知, “逊位”是鲁芝因年老而谦让的行为。 应用体验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到彦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及文帝入奉大统,以徐羡之等新有篡虐,惧,欲使彦之领 兵前驱。彦之曰:“了彼不贰,便应朝服顺流;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 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会雍州刺史褚叔度卒,乃遣彦之权镇襄阳。元嘉三年,上于彦之恩 厚,将加开府,欲先令

43、立功。七年,遣彦之等北侵。及还,凡百荡尽。文帝收彦之下狱,免 官。九年,复封邑,固辞。 (节选自南史到彦之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篡虐,指徐羡之等人在文帝刚刚当皇帝时有夺取君位和残暴肆虐的思想行为。 B朝服,指在重大典礼时所穿的礼服,主要用于朝会,是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 C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吏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汉朝三公等可以开府,后来开府 资格有时会放宽。 D封邑,指君主赐以领地或者食邑,并将封邑内的所有权力转让给封君作为奖赏。 解析:选 D A 项,“篡” ,臣子夺取君位,“虐” ,残暴狠毒,“篡虐”即做事残暴有 夺权的言行。前文“入奉大统”即

44、登上皇位。综合分析,A 项正确。B 项,“朝” ,有朝见、 朝廷、拜见、聚会等意;“服” ,服装。据此可判断“朝服”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切不 可把“朝服”狭隘地理解成上朝穿的衣服,从而缩小了它的意义。C 项,拆分“开府” ,“开” 有开创、建立等意思 ; “府”有官府、府衙的意思。综合分析,“开府”有建立府衙的意思。 选项正确。D 项,从“复封邑,固辞”可知,“封邑”表示的是一种封赏、赏赐。拆分“封 邑” ,“封”指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邑”指城镇。由此判断,“封邑”的 意思是朝廷赐给领地等。再联系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权特点,可知选项中的“将封邑内的所有 权力转让给封君作为奖赏”中的

45、“所有权力”错误。 参考译文: 到彦之字道豫,是彭城武原人。等到宋文帝即位,认为徐羡之等人有篡位谋反之意, (宋文帝)害怕,想派彦之带兵担任先锋去攻打(他们)。彦之说 : “如果对对方非常信任,便 应该放手让对方发展 ; 如果使对方有忧虑,这样的军队是不值得依靠的,还开启了对方心里 的疑虑,这不符合远近之人的期望。”恰逢雍州刺史褚叔度死了,皇帝就派彦之暂时镇守襄 阳。元嘉三年,皇上对于彦之非常恩待,将加封他为开府,想先让他立功。七年,派彦之等 人北伐,等到败归,各种物资荡然无存。文帝抓彦之入狱,撤职。九年,又恢复他的封邑, 彦之坚决推辞。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郭宗皋,字君弼。嘉靖八

46、年进士。擢御史。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 为治。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坐夺俸两月。寻进兵部右侍郎。隆庆改元,从戍所起 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协理戎政。旋进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宗皋亦自以 年老求去,诏许之。万历中,再存问,岁给廪隶。 (节选自明史郭宗皋传 ,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诏狱,指皇帝下令查办的案件或关押钦犯的牢狱。文中指后者。 B夺俸,官吏因过失而被罚扣其俸禄。“俸”即俸禄,指官吏每年或每月所领的薪金。 C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D存问,指慰问并进行请教,在古

47、代,多用于君主对臣下的一种关心和虚心纳谏。 解析 : 选 D A 项,从“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的整体意思和“下(到去)” 字分析,文中“诏狱”是监狱的意思;拆分“诏狱” ,“诏” ,皇帝下命令;“狱”有案件 和监狱的意思。选项正确。B 项,从“杖四十释之。坐夺俸两月”的语意分析,“夺俸” 是一种处罚方式;拆分“夺俸” ,“夺” ,剥夺,“俸” ,俸禄。选项正确。C 项,“右 侍郎”是职官名,“兵部”是古代的衙门机构,即官署;拆分“兵部” ,“兵”有兵器、 军队、军事等意思,故“兵部”是有关军队的部门。选项正确。D 项,拆分“存问” ,“存” 有慰问、省视的意思,“问”有问候、慰问的意思

48、。从前文郭宗皋以自己年老请求退休, 并得到准许判断,朝廷只是通过慰问表示关心,所以选项中的“进行请教”“虚心纳谏”的 表述错误。 参考译文: 郭宗皋,字君弼。嘉靖八年的进士。提拔为御史。宗皋劝说皇帝推崇(崇尚)宽容敦厚, 考察采纳忠诚的言论,不要只是把严明作为治理的标准。皇帝大怒,把他关进牢狱,打四十 大板释放了他。被判罚剥夺两月俸禄。不久进封兵部右侍郎。隆庆改元,从戍卫的地方起任 刑部右侍郎,改任兵部,协助处理军政。很快进封南京右都御史,就职改任兵部尚书参赞机 务。 宗皋也自认为年老请求退休, (皇帝)下诏准许他的请求。 万历年间, (皇帝)两次慰问(他), 每年供给粮食、奴仆。 “文言文断句、古文化常识题”配套检测 一、断句、古文化常识专项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 题。(6 分) 袁昂,陈郡阳夏人。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忧。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 彖所养,乃制期服。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 昂独拒境不受命。 高祖手书喻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 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 亦恐明公鄙之。”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徙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 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