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之酒令文化观素材新人教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60012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4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之酒令文化观素材新人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之酒令文化观素材新人教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之酒令文化观素材新人教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之酒令文化观素材新人教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之酒令文化观素材新人教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之酒令文化观素材新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之酒令文化观素材新人教版.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红楼梦之酒令文化观红楼梦之酒令文化观 酒在中国的历史中源远流长,中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关于酒之源,历 来有两种说法。一是仪狄造酒说,一是杜康造酒说。酒在流传过程中,围绕酒产生了一系列 的文化,酒令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酒令是在饮酒时助兴娱乐的一种方式。当初人们发明酒 令的初衷是为了节制饮酒,但是后人行酒令的意图却和这种想法背道而驰。古人饮酒设有酒 官,行监督之责,不准饮酒过度,不准有失礼仪,违者将被施以重罚。 酒令虽然只是一种娱乐方式,但是所包括的内涵甚多,其中不乏博弈诗词之物。关于酒 令的专门记载,最早可以上溯到东汉。硕儒贾逵撰有酒令一书,可惜至今已经失传。酒 令的形式多种多样,

2、清俞敦培在酒令丛钞中将酒令分为四个类别,即古令、雅令、通令、 筹令。酒令起源于儒家“礼“,大约汉代开始酒令便在社会上盛行,此后经过唐、宋、元、明、 清几朝得以长足发展。红楼梦是一本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里面对各种酒令 文化都有涉略,现分别举例说明。 酒令之射覆类 下则宝钗和探春对了点子。 探春便覆了一个 “人” 字。 宝钗笑道 : “这个 人 字泛的很。” 探春笑道:“添一个字,两覆一射也不泛了。”说着,便又说了一个“窗”字。宝钗一想, 因见席上有鸡,便射着他是用“鸡窗”“鸡人”二典了,因射了一个“埘”字。探春知他射着, 用了“鸡栖于埘”的典,二人一笑,各饮一口门杯。 引自红楼梦脂本汇

3、校本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引文的酒令为“两射一覆令”,两射一覆的行令方法,覆者举出两个字,两字里隐藏有 物或者典故,让射者猜,射者规则是用一字来射中此物,如若不中则要罚酒。宝钗射此覆不 用鸡字,而用一“埘”字。埘为鸡窝的意思,用埘不用鸡,此举甚妙。 射覆令由藏钩而来,藏钩,开始只是一种游戏,行于妇人之间。该戏与汉代昭帝母钩弋 夫人的传说有关。 当年汉武帝巡视河间, 发现了一名绝色女子, 便将她带回宫中, 封为 “婕妤”。 入宫之后, 汉武帝发现婕妤什么都好, 就是玉手总是握着拳状。 展开其手, 发现手中握有一钩。 后人从这件事得到启示,摹仿而作藏钩之戏。宋无名氏采兰杂志

4、记载:“九为阳数,古 人以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十九日为下九。每月下九置酒为妇女之欢,名曰阳会, 盖女子阴也,待阳以成。故女子于是夜为藏钩诸戏,以待月明,至有忘寐而达曙者。” 藏钩戏发展到后来,便演绎成了射覆,并被移入酒席之中,兴盛于唐朝。射覆者,射所 覆也。基本的方法即隐藏某物,让对方猜射。另外一种是一方说出一字,该字隐含某物。对 方须用一字射中此物。 酒令之口头文字类 众人都拍手道妙!薛蟠听说,无法可治,只得坐下,听宝玉先说,宝玉便道: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众人听了都道:“说得有理。”于是拿琵琶,听

5、宝玉唱道: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 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 捱不明的更漏。 呀! 恰便是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唱完,大家齐声喝彩,独薛蟠说无板。宝玉饮了门杯,便拈起一片梨来,说道:“雨打 梨花深闭门。”完了令。 引自红楼梦脂本汇校本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引文里的酒令为“女儿令”。这种令的特色是令辞中都有“女儿”二字,故以此名,行 令的方法有诸种,宝玉等行的“女儿令”有些复杂,因为此令还与其它酒令夹杂而成一大型 酒令。前面半句于女儿之后,要求用悲、愁、喜

6、、苦四字,后半句跟一句律诗。这个唱完, 再说一段时兴的曲子,这整个还只是称为 “酒面”。酒底则要用古诗、旧对、四书、 五 经里面的任意一句来席上生风,生风即是指所对的酒底要含有酒席上的一物,行此酒令要 有一定的学问涵养,像薛蟠所行酒令则非常流俗,而且还犯令。 “女儿令”属于口头文字令的一种。口头文字令是因为身边没有其它行令器具,而只能 用口头作诗、作对、唱曲、猜迷来行令,故以得名。口头文字令的起源甚早,先秦时期就已 经存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酒风俗为“当筵歌诗”,“陷席作歌”,这些是口头文字令发展 的雏形。 宋朝时口头文字令逐渐盛行,此令经下层文人的推广,在形式和技巧上都有了很大的发 展,且文字

7、令实现了由俗至雅的转换,使得俗与雅两者各有千秋。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 卷三记载,宣和年间,林摅奉命出使契丹,契丹国新造一碧室,如中国之明堂。宴席间,伴 使举令曰: 白玉石,天子建碧室。 林对曰:口耳王,聖(圣)人坐明堂。 另外一则则是陶彀出使吴越,席间,越王举酒令曰: 白玉石,碧波亭上迎仙客。 陶对曰:口耳王,聖(圣)明天子要钱塘。 酒令之骰子类 贾母道:“那文的怪闷的慌,武的又不好,你倒是想个新鲜玩意儿才好。薛姨妈便 掷了一下,却是四个幺。鸳鸯道:“这是有名的,叫做商山四皓。有年纪的喝一杯。” 于是贾母、李婶娘、邢、王两夫人都该喝。贾母道:“不说到底寂寞,还是说一句的好, 下家儿就是我了,若说

8、不出来, 我陪姨太太喝一钟就是了。”薛姨妈便道:“我说个临老入 花丛。”贾母点点头儿道:“将谓偷闲学少年。” 引自红楼梦程甲本第二十八回强欢笑蘅芜庆生辰 死缠绵潇湘闻鬼哭 引文里的酒令为“朱窝令”,朱窝令相传为元末杨廉夫所拟制,名为除红谱,但是 也有人传为宋代朱河所拟制。因为“河”与“窝”音相近,本来应该为朱河令,但被讹传为 朱窝令了。 朱窝令的特点是用四枚骰子递遥, 出现四点名为红点。 摇法有两种, 其一是除摇两个黑对, 像两个幺点两个三点或两个五点,四骰中一定要出现红点,否则就要重摇。其二是在摇有一 对红点四的情况下,另外两只骰子除一个是五点,一个是六点称为强红外,其他两枚骰子必 须要成对

9、,否则要重摇。 从薛姨妈行令中可以窥得此种朱窝令的一些端倪。该是先由行令者掷骰,然后令官根据 行令者掷出的点数说出一个名目及酒约,接着行令者再根据掷出来的色子说出一个骨牌名, 最后由另一玩家附会说出千家诗中的一句诗,当然,在此过程行令者若是答不出来就要 依约罚酒。 朱窝令属于骰子令中的一种,骰子问世于魏晋时期。骰子是由古代的樗蒲演变而成。 演繁露记载:“古人斫木为子,一共五子,又称为五木。每子各有两面,一面漆黑,一 面漆白。”杜甫诗今夕行自齐赵西归至咸阳作言:“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 成枭卢。”诗中的五白即是掷得五子全为白色。 唐朝皇甫松醉乡日月里有记载骰子令的玩法,但说得不够详细。“聚十只

10、骰子齐掷, 自出手六人,依采饮焉。堂印本采人劝合席,碧油劝掷外,三人骰子聚于一处,谓之酒星。” 如果十只骰子有三枚都是四点,那么就称为“堂印”,举座之人皆饮酒一杯。如果十枚骰子 三枚都是六点,那么就称为“碧油”,如果三人所掷骰子各有一枚聚在一起,那么就称为 “酒星”,虽然各有名号,但是具体怎样饮酒法不详。 骰子令在唐人诗句中各有体现。元稹赠崔元儒诗云:“今日头盘三两掷,翠娥潜笑 白髭须。”杜牧诗骰子赌酒云:“骰子逡巡里手拈,无因得见玉纤纤。”骰子令,至唐 时开始盛行。 三国时,陈思王曹植对骰子改进,面数上有所增加。唐时,骰子在窑内烧制而得,唐人 开始在骰子表面涂上各种色彩,并雕成镂空状,在里面

11、放置相思豆。骰子在外观上有了很大 的改进,甚至还被人寄寓了情感,晚唐温庭筠作有南歌子词云:“玲珑骰子安红豆,入 骨相思知不知。” 酒令之牌类 鸳鸯道 : “有了一副了。左边是长三。”宝钗道 : “双双燕子语梁间。”鸳鸯道 : “右 边是 三长。” 宝钗道 : “水荇牵风翠带长。” 鸳鸯道 : “当中 三六 九点在。” 宝钗道 : “三 山半落青天外。”鸳鸯道:“凑成铁锁练孤舟。”宝钗道:“处处风波处处愁。”说完 饮毕。 引自红楼梦脂本汇校本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引文里的酒令为“骨牌离合令”,又可以称为“牙牌令”。从鸳鸯和宝钗的对话中中可 以看出这种牙牌令的一些规则。先置

12、一副骨牌,令官随意揭取三张,念出第一张牌名,行令 者讼一句诗。令官念第二张牌名,行令者继续讼一句诗,如此三次。最后令官念出骨牌副名, 行令者再赋诗一句。行令过程的要求是要所赋之诗与骨牌文意相通并且要押韵。 此类骨牌令,多为女子闺房中的游戏,一些有学识的女子,将骨牌名称、曲谱、诗词等 杂糅在一起,在行令过程中取得由衷的欢乐。 由宋入元,由于民间的巨大影响,以前的骰子发展成了骨牌。一些上层的文人士大夫在 从俗风气的影响下,慢慢接受了这种酒令。骨牌一般以竹子为背,以兽骨为面,贵族人家也 有用象牙为面的,然后将背与面拈合而成。骨牌以三张为一副,具体玩法多种多样。 酒令之筹类 说着,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

13、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又 取过骰子来,盛在盒内,摇了一摇,揭开一看,里面是五点,数至宝钗。宝钗便笑道:“我 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 着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 引自红楼梦脂本汇校本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引文里的酒令为“占花名令”。宝钗抽出一签,上画牡丹,花边题字“艳冠群芳”,又 有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探春抽出一签,上画杏花,花边题字“瑶池仙品”,

14、又有 一句唐诗“日边红杏倚云栽”;湘云抽出一签,上画海棠,花边题字“香梦沉酣”,又有一 句唐诗“只恐夜深花睡去”。占花名令行令方法,令官掷骰子,依照点数数至相对应之人, 再由此人从筹筒中抽出一筹,根据筹上记载的令辞及令约饮酒。 占花名令属于筹类酒令。筹本来是用作记数之用。汉书王戎传言:“戎性好 兴利积实聚钱,不知记极。每日执牙筹,尽夜算计,恒若不足。”筹入唐后,渐渐成为 行酒令的工具。 筹一般用象牙、骨、木、竹等材料制作而成。通常以竹筹多见。筹长约四五寸,宽约五 六分。上面刻写古人诗词、曲赋,人名、画作及行令和饮酒法。通常筹都插在专门的器皿中, 行令时摇筒取筹,再按照上面令约行令饮酒。白居易有诗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云:“花时 同醉破春愁, 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会, 计程今日到粱州。” 元九即白居易好友元稹, 诗中“花枝”原应为记数之筹,但白居易“醉折花枝”将此误作为记令之筹了。 红楼梦中酒令文化纷繁复杂,包括甚广,实在可以单一列出来作为一门学问。酒令 文化是我们国家历史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我们中华儿女一笔巨大 的精神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