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60649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第2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1章第2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1章第2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章第2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第2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精品学案】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一、教材分析本节围绕有机物的核心原子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展开逐层剖析,通过系统介绍同分异构现象,使学生明白有机物为什么种类繁多。本章学习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及官能团异构。从复习烷烃的碳链异构开始,延伸出烯烃的碳链异构和官能团(双键)的位置异构,并以乙醇和二甲醚为例说明官能团异构的涵义。由此揭示出:同分异构现象是由于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顺序和结合方式产生的,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的其他同分异构现象,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将分别在后续章节中介绍。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有机物的成键特点,理解有机

2、物种类繁多的原因;(2)掌握有机物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2能力目标:会判断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2)通过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和严密性。(3)碳价四面体学说的确定过程,激励学生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点及同分异构体的确定。难点:有机物的表示方法及同分异构。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甲烷、乙烯和苯的结构,可以说学生已经具备了研究每类有机物的结构特点的基础,进而为学习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奠定基础。对于同分异构体的确定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

3、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水平的差异,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有困难。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内容了解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及同分异构现象。2教师的教学准备:有机物模型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教室内教学。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仅由氧元素和

4、氢元素构成的化合物,至今只发现了两种:H2O和H2O2而仅由碳元素和氢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却超过了几百万种,形成了极其庞大的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家族”,这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碳原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关。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甲烷的立体结构.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甲烷的分子结构为是什么是正四面体形?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认真预习了。那么

5、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展示探究思考题。(1) 阅读资料卡片,了解键长、键角、键能。多媒体播放科学史话。(2) 分组利用模型组装甲烷分子。(3) 讨论甲烷分子中的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有分别有几种结构?是否都是正四面体结构?如何证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4) 搭建乙烯、乙炔及苯的结构,总结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在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课堂实录)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使学生通过模型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及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探究二:有机物的同分异构(1) 探究含有5个C的烷烃中C原子的连接方式?(2) 分组组装模型,总结方法(3) 利用以上方法试写出C6

6、H14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并总结减链法的规律。(4) 探究C4H8的属于烯烃的所有可能的结构,你能得出什么结论?(5) 试写出C2H6O的可能的结构,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6) 总结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课堂实录)探究三:如何来表示有机物的结构阅读资料卡片,思考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有什么区别?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课堂实录)设计意图:通过用模型组装有机物了解碳原子的连接方式,了解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及类型。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及严密性。(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

7、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结构特点,那么,如何来辨认众多的有机物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机物的命名。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有机物是如何来进行命名的的。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九、板书设计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一)甲烷的分子结构 1.分子式2.电子式3.结构式4.分子构型 (二)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二、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1.碳链异构2.官能团位置异构3官能团异构三、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利用模型来直观地认识了解有机物的结构及同分异构,学生认识深刻。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问题讨论20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5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