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辽宁省抚顺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解析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460800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辽宁省抚顺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解析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辽宁省抚顺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辽宁省抚顺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解析版).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1 - 2019 年抚顺市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模拟考试 文综合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其中第卷第 4344 题为地理学科选考题,4547 题为历史学科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请考生在第43、44 二题中 任选一题做答,在第45、 46、47、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第卷(选择题,共140 分。 ) 一、本大题共35 道选择题,每题4 分,共 140 分。每题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下图为晴天我国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该图所示的月份可能是() A

2、. 1 月B. 3月C. 7 月D. 11 月 2. 该绿洲可能位于() A. 吐鲁番盆地B. 河西走廊C. 黄土高原D. 内蒙古高原 3. 关于图中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 第一天 9:00-15 :00 之间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 B. 第一天 0:00-6:00 之间地面风从绿洲吹向沙漠 C. 第二天 0:00-6:00 之间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 D. 第二天 9:00-15 :00 之间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 【答案】 1. C 2. A 3. C 【解析】 该图所示的月份日最低气温约14,日最高气温超过30, 应是夏季, 可能是 7 月份。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 现在地方时午后14 时左右

3、,图示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北京时间16 时左右,比北京时间晚2 小时,该绿洲的 经度在 90E 附近。 【1 题详解】 - 2 - 该图所示的月份日最低气温约14,日最高气温超过30,应是夏季,可能是7 月份, C对。 1 月、 11 月属于冬半年,夜晚气温小于0, A、D错。 3 月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气温较低,是春季,受寒潮影 响,夜晚气温在0左右, B错。 【2 题详解】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地方时午后14 时左右,图示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北京时间16 时左右,比北京时间晚 2 小时,该绿洲的经度在90E 附近,可能位于吐鲁番盆地, A对。河西走廊经度在100E 附近,黄土高 原、内蒙古高原主要

4、在100E 以东, B、C、D错。 【3 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2 小时。关于图中情况描述, 9 :00-15 : 00 之间,是上午时间, 沙漠升温快,气压低,地面风从绿洲吹向沙漠,A 、D错。 0:00-6 :00 之间是当地夜晚,沙漠降温快,气 温低,气压高,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B错, C对。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约11 万平方千米,1 月均温为 21 18 ,7月均温为21 22 。下图 示意该地形区1954 年和 2005 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 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土壤贫瘠,广种薄收大量外来人口涌入 国家对粮

5、食的大量需求该地区人多地少,人口压力大 A. B. C. D. 5. 与 20 世纪 50 年代相比,目前该地区农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 劳动力短缺B. 低温冷害更严重 C. 人均耕地面积减小D. 旱涝灾害更频繁 6. 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 A. 退耕还草,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 退耕还湿,发展生态农业及旅游业 - 3 - C.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水果园艺业D. 扩大耕地面积,进行规模化生产 【答案】 4. D 5. D 6. B 【解析】 【4 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地区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可能是东北地区。根据图例,与1954 年相比, 2005 年该地形区 耕地面积

6、明显增加,变化原因可能是大量外来人口涌入,耕地需求增加,对。东北地区土壤肥沃,错。 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在东北平原建设商品粮基地,对。 该地区人多地少,不是耕地面积增加的原因, 错。 D对, A、B、C错。 【5 题详解】 与 20 世纪 50 年代相比,该地区耕地面积增加,沼泽地、滩地面积减少最明显,湿地调节径流,涵养水源 能力下降。目前该地区农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旱涝灾害更频繁,D对。人口增加,劳动力充足,A错。气候 变化不明显,低温冷害问题较小,B 错。人均耕地面积减小,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不是农业面临的最主要 问题, C错。 【6 题详解】 该地沼泽地、滩地面积减少最突出,实现农业可持续

7、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退耕还湿,发展生态农业及旅 游业, B对。该地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A、C错。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注意保护生态 环境,不能盲目扩大耕地面积,D错。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 图中区域位于大陆以西的大洋是() A. 大西洋B. 印度洋C. 太平洋D. 北冰洋 8. 甲乙两地植被类型不同,乙地植被类型主要是()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热带草原D. 热带雨林 - 4 - 9. 若甲乙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白昼更长B. 两地昼长相同 C. 太阳直射赤道上D. 乙地昼夜差异大 【答案】 7. C 8. D

8、 9. D 【解析】 【7 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图中区域是中美洲地区,位于大陆以西的大洋是太平洋,C 对。图示大陆以东是大西洋的加 勒比海, A错。 B、D错。 【8 题详解】 甲乙两地植被类型不同,乙地位于热带,应是热带植被类型,A、B错。乙地冬季处在东北信风的迎风坡, 多地形雨。东北信风来自海洋,且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携带水汽多,降水丰富。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 响,降水丰富,乙地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类型主要是热带雨林,D对, C错。 【9 题详解】 若甲乙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该晨昏线呈东北- 西南方向延伸,若是晨线,甲地白昼更长,若是昏线,甲 地白昼较短, A错。该是不是二分日,太阳

9、直射点不在赤道上,C错。两地都在北半球,纬度不同,昼长不 同, B错。乙地纬度较高,昼夜差异大,D对。 【点睛】图中区域是中美洲地区,位于大陆以西的大洋是太平洋。乙地位于热带,冬季位于东北信风的迎 风坡,多地形雨。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丰富。该晨昏线呈东北- 西南方向延伸,太阳直射点不在 赤道上。 下图是某城市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的时间是() A. B. C. D. 11. 图中反映的是该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增长情况,此类城市较普遍存在的地区是() A. 东亚B. 南美C. 西欧D. 北非 - 5 - 【答案】 10. B 11

10、. C 【解析】 试题分析: 【10 题详解】 城市人口迁移率是指人口迁入率迁出率,图中除去时间外,均为正值;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在时 最低,为 -0.5%,此后逐渐升高,而且时城市人口迁移率为0.5%,此时二者之和为0,此后该城市人口数 量开始增加,故选项B正确。 【11 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城市最近四十年来人口迁移率逐渐增加,可见经济较为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再生产 类型应该属于现代型;东亚、南美、北非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以迁出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属于 传统型,故排除选项A、B、D;西欧工业化较早,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吸引大量外来移民,故 选项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11、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 第卷综合题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西洋鲑鱼栖息于水温较低、水质洁净的水域,属于溯河洄游性鱼类。大西洋鲑鱼肉质鲜美,营养价 值高,有“冰海之皇”的美称。近30 年来,野生大西洋鲑鱼数量减少了80% 。挪威是大西洋鲑鱼养殖的创 始国,也是目前全球养殖大西洋鲑鱼产量最大的国家,实行室外网箱养殖。中国主要从挪威进口冰鲜大西 洋鲑鱼,近年来沿海渔民开始尝试室外网箱养殖大西洋鲑鱼,但难以成功。 (1)推测近30 年来野生大西洋鲑鱼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 (2)阐述挪威成为大西洋鲑鱼养殖创始国的优势自然条件。 (3)指出中国沿海渔民室外网箱养殖大西洋鲑鱼

12、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 - 6 - (4)试为中国沿海发展网箱养殖大西洋鲑鱼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水温升高,栖息地面积缩减;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导致河流、海洋污染严 重;人类在河流上修建水坝,阻碍大西洋鲑鱼溯河洄游产卵;市场需求量大,人类过度捕捞。 (2)纬度高,北冰洋南下冷海水,水温低且稳定;人口稀少,重视环保,污染排放少,水质洁净;沿岸入 海河流多,且受寒暖流交汇的影响明显,饵料丰富;海岸线曲折,多峡湾,养殖场地宽广。 (3)夏季水温过高,水温季节变化大;沿海污染严重;有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养殖技术欠缺,经验不足。 (4)尝试室内恒温工厂化养殖;学习挪威等国家的养殖经验

13、,引进国外的养殖技术;加大投资力度,适度 扩大养殖规模;治理沿海海水污染;加强疾病防控。 【解析】 【详解】(1)大西洋鲑鱼栖息于水温较低、水质洁净的水域,属于溯河洄游性鱼类。近30 年来野生大西洋 鲑鱼数量锐减,主要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温升高,栖息地面积缩减。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导致河流、 海洋污染严重,水质变差。人类在河流上修建水坝,阻碍大西洋鲑鱼溯河洄游,影响鱼类产卵,繁殖。鲑 鱼的市场需求量大,人类过度捕捞,影响鱼类生长繁殖。 (2)养殖自然环境主要从水温、水质、饵料、海滩面积条件分析。挪威的纬度高,受北冰洋南下冷海水影 响,水温低且稳定,适宜鲑鱼生长。挪威人口稀少,重视环保,污染排放

14、少,沿海地区水质洁净。沿岸入 海河流多,且受寒暖流交汇的影响明显,饵料丰富。海岸线曲折,多峡湾,养殖场地宽广。 (3)中国沿海渔民室外网箱养殖大西洋鲑鱼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是我国纬度较低,夏季水温过高, 水温季 节变化大,不适宜鲑鱼生存。沿海生产生活排放污水多,沿海海域污染严重。有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养殖 场地易被破坏。养殖技术欠缺,经验不足,所以难成功。 (4) 中国沿海发展网箱养殖大西洋鲑鱼的措施,可以尝试室内恒温工厂化养殖,使鲑鱼有适宜的生活环境。 学习挪威等国家的养殖经验,引进国外的养殖技术。加大投资力度,创造适宜鲑鱼生存的养殖环境。治理 沿海海水污染,加强疾病防控。 13. 阅读图文资料

15、,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地形、河流分布,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为发展经济,改善环境,该 地提出了两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以及两种方案的预估经济、环境效益(下图)。 - 7 - (1)简述该地区地形特征。 (2)评价该地区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从可持续发展观点来看,哪种调整方案更为合理,并阐释理由。 【答案】(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地形崎岖、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主要为山地, 东南主要为丘陵和沿海平原;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岛屿和沿海滩涂。 (2)有利影响:山地、丘陵、平原、滩涂等土地类型多样,有利于开展林业、牧业、耕作业、渔业等多种 经营;地势西北高东南

16、低,利于夏季风抬升,削弱冬季风的影响不利影响: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面 积小,耕地比重小;地形崎岖,地块小,不利于大型机械化发展;地形起伏大,易发生水土流失和滑 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任答两点) (3)方案方案生态林、草地比重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强,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利 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解析】 【详解】(1)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分布,由于临海,还要从海岸线分布特征等方面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地形崎岖、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主要为 山地,东南主要为丘陵和沿海平原;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岛屿和沿海滩涂。 (2)本题考查地形对农业

17、的影响。有利影响:土地类型多样,适应多种经营;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利于 抬升夏季风,削弱冬季风。不利影响: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面积小,耕地比重小;地形崎岖,地块小, 不利于大型机械化发展;地形起伏大,易发生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 8 - (3)本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从图中可以看出方案生态林、草地比重大, 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能力强, 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利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案刚好相反,且长远看,增加农民的收入 不如方案。 【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 气候 : 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地形 : 影响农业的类型( 平原与山区不同) 、影响农作物的分布(

18、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 。平原 - 耕地 ; 山地 - 畜牧业、林业 土壤 : 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水源: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状况。 请考生在第43、44 二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穷游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旅游方式,指的是花最少的钱,享受到最大价值的 旅游。家住昆明的某高三学生,计划今年高考结束后,和好友以穷游的形式到外地游玩半月。经过反复论 证,最后选择去贵州旅游。 材料二:贵州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 请说出该生选择贵州作为穷游目的地的

19、理由。 【答案】答案:昆明距离贵州近;有( 贵昆 ) 铁路线连接两地,交通便利,费用较低;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 类型多样, 集群状况好, 游览时间可满足半个月的时长要求;各景点相距近, 旅游景点的地域组合状况好, 景点的游览价值高;当地消费水平低,费用低 【解析】 - 9 - 【详解】学生家在昆明,昆明距离贵州近,旅途用时少,花费少。有贵昆铁路线连接两地,交通便利,费 用较低。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集群状况好,游览时间可满足半个月的时长要求。各景点相距 近,旅游景点的地域组合状况好,有黄果树瀑布等,景点的游览价值高。贵州经济发展水平低,当地消费 水平低,费用低。 15. 【地理选修6:

20、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华白海豚是全球濒危物种,适宜生活在清洁、安静的水域, 珠江口伶仃洋水深25 米内的海域是其重 要活动区域。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如下图所示)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我国交通史上技术最 复杂、建设要求和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建设者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减少对白海豚 生存环境的影响。 分析为保护白海豚生存环境,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的措施。 【答案】减少桥墩和部分采用海底隧道,使白海豚获得更大的通行空间;使用先进技术(如部分海上作业 变为陆地工厂化作业) ,缩短海上作业和施工时间;施工时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水的排放, 控制施工作业的 噪音,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港珠澳大桥建设如何采取措施保护中华白海豚。 【详解】为保护白海豚生存环境从保证其生存空间,保证海水清洁,尽可能减少噪音等方面采取措施,具 体有减少桥墩和部分采用海底隧道,使白海豚获得更大的通行空间;使用先进技术(如部分海上作业变为 陆地工厂化作业) ,缩短海上作业和施工时间;施工时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水的排放, 控制施工作业的噪音, 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等。 - 10 - -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