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易错点特训10文言文阅读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65512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37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易错点特训10文言文阅读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易错点特训10文言文阅读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易错点特训10文言文阅读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易错点特训10文言文阅读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易错点特训10文言文阅读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易错点特训10文言文阅读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易错点特训10文言文阅读含解析.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其先居江州,旌表义门。嘉奉二年,举进士。调莆田尉,会 守令阙,台阃委以县事。时岁凶,部卒并饥民作乱,仲微立召首乱者戮之。籍闭粜,抑强籴,一 境以肃。 囊山浮屠与郡学争水利久不决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它日沿檄过寺其徒久其事钟上以 为冤旦暮祝然莫省为仲微也仲微见之曰:“吾何心哉?吾何心哉?” 质明,首僧无疾而死。 寓公 有诵仲微于当路而密授以荐牍者,仲微受而藏之。逾年,其家负县租,竟逮其奴。寓公有怨言, 仲微还其牍,缄封如故,其人惭谢,终其任不敢挠以私。 迁海监丞。 邻邑有疑狱十年,郡命仲微 按之,一问立决。改知崇阳县,寝

2、食公署旁,日与父老樵竖相尔汝,下情毕达,吏无所措手。通 判黄州,职兼饷馈,以身律下,军兴赖以不乏。制置使上其最,辞曰:“职分也,何最之有?”迕 丞相贾似道,监察御史舒有开言罢。 久之,起知惠州,迁太府寺丞兼权侍右郎官,轮对,言;“禄 饵可以钓天下之中才,而不可啖尝天下之豪杰;名航可以载天下之猥士,而不可以陆沉天下之 英雄。”似道怒,又讽言者罢夺其官。久之,叙复。时国势危甚,仲微上封事,其略曰:“战之 罪不专在于庸阃、疲将,君相当分受其责。天子若曰罪在朕躬,大臣宜言咎在臣等。 追悔既往尚愈于迷。惟君相幡然改悟,天下事尚可为也。转败为成,在君相一念间耳。”乃出 仲微江东提点刑狱。德祐元年,迁秘书监

3、,寻拜殿中侍御史。益王即位海上,拜吏部尚书。越 四年卒,年七十有二。 (选自宋史陈仲微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囊山浮屠与郡学争水利/久不决/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它日沿檄过寺/其徒久揭其事钟上 以为冤/旦暮祝诅/然莫省为仲微也/ B.囊山浮屠与郡学争水/利久不决/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它日沿檄过寺/其徒久揭其事钟上 以为冤/旦暮祝诅/然莫省为仲微也/ C.囊山浮屠与郡学争水利/久不决/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它日沿檄过寺/其徒久揭其事钟上 以为冤/旦暮祝诅然/莫省为仲微也/ D.囊山浮屠与郡学争水/利久不决/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它日沿檄过寺/其徒久揭其事钟

4、上 以为冤/旦暮祝诅然/莫省为仲微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旌表,封建时代由官前府以立牌坊、赐匾额的方式对遵守封建礼教的人予以表彰。 B.轮对,宋太祖常令百官轮次面对,指陈时政得失、举述朝廷急务,后成为定制。 C.言者,即谏官,宋时称司谏或正言,是对君主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D.叙复,宋朝官员罢官、责降、追停、停职者,遇赦恩得以恢复并晋升官职。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仲微处事果断。他任莆田县令时,正赶上闹灾荒,士兵和百姓趁机发生叛乱,他处决为首 的人,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的人,使全县秩序井然。

5、B.陈仲微体察民情。担任崇阳县令时,他吃住在县衙的旁边,跟下层百姓亲密无间,对民情了 解得细致入微,从而使得下级官员无法弄虚作假。 C.陈仲微以身作则。他担任黄州通判的同时,还兼任运送军饷的职责,他以身作则,保证了军 饷充裕,制置使想为他请功,他说不过职分而已。 D.陈仲微敢于直言。他曾说豪杰不会被利禄所诱惑,不能埋没英雄。为此得罪了丞相贾似道 而被降职,但仍仗义执言,连皇上也敢批评。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微还其牍,缄封如故,其人惭谢,终其任不敢挠以私。 (2)邻邑有疑狱十年,郡命仲微按之,一问立决。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毛喜字伯武,喜少好学,

6、善草隶。陈武帝素知之。及镇京口,命喜与宣帝往江陵,仍敕宣 帝谘禀之。及梁元帝即位,以宣帝为领直,喜为尚书功论侍郎。及魏平江陵,喜与宣帝俱迁长 安。文帝即位,喜自周还,进和好之策,陈朝乃遣周弘正等通聘。及宣帝反国,又遣喜入周,以 家属为请。周冢宰宇文护执喜手曰:“能结二国之好者,卿也。”仍迎柳皇后及后主还。 文帝尝谓宣帝日:“我诸子皆以伯为名,汝诸子宜用叔为称。”宣帝以访喜,喜 即条自古名贤杜叔英、虞叔卿等二十余人以启之,文帝称善。文帝崩,废帝冲昧,宣帝录尚书 辅政,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入谓宣帝曰今日之言 必非太后之意宗社至重愿加三思竞如其策。 及帝即位,除给事

7、黄门侍郎,兼中书舍人,典军国机密。宣帝议北侵,敕喜撰军制十三条, 诏颁天下,文多不载。母忧去职,诏封喜母庾氏东昌国太夫人,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图其墓田, 上亲与缅案图指画,其见重如此。 及得淮南之地,喜陈安边之术,宣帝纳之,即日施行。帝又欲进兵彭、汴,以问喜,喜以为 “淮左新平,边人未辑,难与争锋,未若安人保境,斯久长之术也”。 上不从。 吴明彻卒俘于周。 自吴明彻败绩,高宗深悔之,谓袁宪日:“不用毛喜计,遂令至此,朕之过也。” 至德元年,授永嘉内史。喜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静,人吏安之。遇丰州刺史章大宝举 兵反,郡与丰州接,而素无备,喜乃修城隍器械,又遣兵援建安。贼平,授南安内史。祯明元年,

8、征为光禄大夫,领左骁骑将军,道卒。 (摘选自南史毛喜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入/谓宣帝曰/今日之言 /必非太后之意/宗社至重/愿加三思/ B.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入/谓宣帝曰/今日之言 必非/太后之意宗社至重/愿加三思/ C.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入/谓宣帝曰/今日之言 /必非太后之意/宗社至重/愿加三思/ D.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入/谓宣帝曰/今日之言 必非/太后

9、之意宗社至重/愿加三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敕:本义是告诫,嘱咐。古代常与皇权联系在一起,故称帝王的诏书、命令为“敕令“。 B.通聘:旧时称男家向女家致送订婚彩礼。文中指两国之间采取和亲的外交政策。 C.废帝:常用来指被废黜的皇帝。废帝,有在位时被废的,有死后被追废的。 D.朕:秦以前,不论尊卑,皆可自称朕;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自称。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喜受到赏识。 陈武帝一向赏识他;宣帝曾就有关名字的事情询问毛喜,毛喜列举二十多位 古代贤士上报,文帝称好。 B.毛喜敢于进谏。 他曾经多次

10、向宣帝进谏,如进献陈朝和北周两国和好之策,又陈述安定边境 的策略,宣帝大都采纳了。 C.毛喜为政清明。至德元年,他被授任永嘉内史,到达郡城后,不接受俸禄,政治宽弘清明,官 吏和百姓全都安居乐业。 D.毛喜富有远见。宣帝想出兵彭、汴,毛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宣帝没有听从,结果吴明彻被 周俘获,宣帝事后很后悔。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图其墓田,上亲与缅案图指画,其见重如此。 (2)淮左新平,边人未辑,难与争锋,未若安人保境,斯久长之术也。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益柔字胜之。为人伉直尚气,喜论天下事。用荫至殿中丞。元昊叛,上备边选将之策。 杜

11、衍、 丁度宣抚河东,益柔寓书言:“河外兵饷无法,非易帅臣、 转运使不可。” 因条其可任者。 衍、度使还。庆历更用执致,异意者指为朋党,仁宗下诏戒教,益柔上书论辩,言尤切直。尹洙 与刘沪争城水洛事,自泾原贬庆州。 益柔讼之曰:“永洛一障耳,不足以拒贼。 沪裨将,洙为将 军,以天子命呼之不至,戮之不为过;顾不敢专执之以听命,是洙不伸将军之职而上尊朝廷,来 见其有罪也。”不听。预苏舜钦奏邸会,醉作傲歌。时诸人欲遂倾正党,参政贾昌朝阴主 之,张方平、 宋祁攻排不遗力,至列状言益柔罪当诛。韩琦为帝言益柔狂语何足深计方平等皆 陛下近臣今西陲用兵大事何限一不为陛下论列而同状攻一王益柔此其意可见矣帝感悟但黜

12、监复州酒出为两渐转运使。上言:“今考课法区别长吏能否,必明有显状,显状必取其更置兴 作大利。 夫小政小善,积而不已,然后能成其大。 取其大而遗其细,将竞利图功,恐事之不举者 日多,而虚名无实之凤日起。愿参以唐四善,兼取行实,列为三等。”不行。旧制,选人当改京 官,满十人乃引见。 由是士多困滞,且遇举者有故,辄不用。 益柔请才二人即引见,众论翕然称 之。直舍人院、知制语兼直学士院。董毡遇明堂恩,中书熟扶加光禄大夫,而旧阶已特进,益 柔以闻。帝谓中书曰:“非翰林,几何不为羌夷所笑。”宰相怒其不申堂,用他事罢其兼直。 益柔少力学,通群书,为文日数千言。尹洙见之曰:“语淳而厉,气壮而长,未可量也。”时

13、方 以诗赋取士,益柔去不为。范仲淹荐试馆职,以其不善词赋,乞试以策论,特听之。 (节选自宋史王益柔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韩琦为帝言益柔/狂语何足深计/方平等皆陛下近臣/今西陲用兵/大事何限一不为/陛下论 列/而同状攻一王益柔/此其意可见矣/帝感悟/但黜监复州酒/ B.韩琦为帝言/益柔狂语何足深计/方平等皆陛下近臣/今西陲用兵/大事何限/一不为陛下论 列/而同状攻一王益柔/此其意可见矣/帝感悟/但黜监复州酒/ C.韩琦为帝言/益柔狂语何足深计/方平等皆陛下近臣/今西陲用兵/大事何限一不为/陛下论 列/而同状攻一王益柔/此其意可见矣/帝感悟/但黜监复州酒/

14、D.韩琦为帝言益柔/狂语何足深计/方平等皆陛下近臣/今西陲用兵/大事何限/一不为陛论列/ 而同状攻王益柔/此其意可见矣/帝感悟/但黜监复州酒/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荫,指恩荫得官,是古代官宦子弟凭祖辈父辈的官阶功劳人学任官的待遇。 B.直抚,指宣谕诏令并安抚军民,也指遇军旅大事时,派遣前往镇抚的军政长官。 C.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时候所用的朝堂。木兰诗“天子坐明堂“即为此意。 D.翰林,起初是指文章笔墨荟萃之地,后来发展成为翰林院和翰林官的专有代称。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益柔腹有谋略,喜论天下之

15、事。他在元吴叛乱时,上奏备战边防选将之策,又推荐了边防 将领人选;尹洙贬到庆州,他为其辩冤,但未得到认可。 B.王益柔为人放狂,以致仕途不顺。他醉作傲歌),遭人抨击,被列数罪状要置他于死地;他 上官董毡之事,招致宰相怨怒,被宰相用他事免其职。 C.王益柔除弊革新,得到同僚拥护。他提出的考核职官的办法,有利于纠正虚名无实的风气; 后又提出满两人可引见的京官推选办法,深得大家称赞。 D.王益柔少有才学,受到时人赏识。 他年少时所写文章博得尹染的夸费;范仲淹举荐他应试馆 职,因他不擅长诗赋,就请求朝廷考查他所擅长的策论。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异意者指为朋党,仁宗下诏戒救

16、,益柔上书论辩,言尤切直。 (2)顾不敢专执之以听命,是洙不伸将军之职而上尊朝廷,未见其有罪也。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季兴字贻孙,陕州人也。本名季昌,避后唐献祖庙讳,更名季兴天复二年,梁兵攻凤翔, 李茂贞坚壁不出,太祖议欲收军还河中。季兴独进曰:“天下豪杰窥此举者一岁矣,今岐人已 惫,破在旦夕,而大王之所虑者,闭壁以老我师,此可以诱致之也。”太祖壮其言,命季兴募勇 敢士得骑士马景,季头授以计。引见太祖。景曰此行无还理愿录其后嗣太祖恻然止文之景固 请乃行景以数骑驰扣城门告曰梁兵将东前锋去矣岐人以为然,开门出追梁军,梁兵随景后以 进,杀其九千余人,景死之。 荆南节度十州。当唐之末。

17、为诸道所侵,季兴始至,江陵一城而已,兵火之后,井邑洞零。 季兴招缉綏抚,人士归之,乃以倪可福、 鮑唐为将帅,粱震、 司空熏、 王保义等为宾客。 太祖崩, 季兴见梁日以衰弱,乃谋阻兵自固,治城隍,设楼檐。以兵攻归、峡,为蜀将王宗寿所致。又发 兵声言助梁击晋,以侵襄州,为孔勍所败,乃绝贡赋累年。 梁亡,唐庄宗人洛,下诏慰谕季兴, 司 空熏等皆劝季兴入朝京师,梁震以为不可,曰:“梁、唐世为仇敌,夹河血战垂二十年,今主上 新灭梁,而大王梁室故臣,握强兵,以身入朝,行为虏尔。” 季兴不听,以骑士三百为卫,朝于洛 阳。庄宗果欲留之,郭崇韬谏曰:“唐新灭梁得天下,方以大信示人,今四方诸侯相继入贡,不 过遣子

18、弟将吏,而幸兴以身述职,为诸侯率,宜加恩礼,以讽动来者。而反靡之,示天下以不广, 且绝四方内向之意,不可。”庄宗乃止。季兴已去,庄宗心悔遣之,密诏襄州刘训图之。季兴 行至襄州,心动,夜斩关而出。 已去,而诏书夜至。 季兴归而谓梁震曰:“不听子言,几不免。” 因曰:“善行有二失:来朝一失,放还一失。 且主上百战以取河南,对功臣夸手抄 春秋 ;又曰: 我于手指上得天下。其自矜代如此。而荒于游畋,政事多废,吾可无虑矣。”同光三年,季 兴闻京师有变,乃悉邀留蜀物,而杀其使者韩珙等十余人,后以荆、归、峡三州臣于吴。吴册 季兴秦王。天成三年冬卒,年七十一,谥曰武信。 (节选自新五代史,南平世家第九篇) (

19、1) 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景曰/此行无还/理愿录其后嗣/太祖恻然止文之/景固请/乃行/景以数骑驰/扣城门告曰/梁 兵将东/前锋去矣/ B.景曰/此行无还理/愿录其后嗣/太祖恻然止文之/景固请/乃行/景以数骑驰/扣城门告曰/梁 兵将东/前锋去矣/ C.景曰/此行无还/理愿录其后嗣/太祖恻然止文之/景固请/乃行/景以数骑驰扣城门告曰/梁 兵将东/前锋去矣/ D.景曰/此行无还理/愿录其后嗣/太祖恻然止文之/景固请/乃行/景以数骑驰扣城门告曰/梁 兵将东/前锋去矣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庙讳,封建时代已故皇帝的名字。在位君主避其

20、名讳,以示尊重。如改姓氏、改名字、改官 名等。 B.贡赋,巨民和藩属按规定向朝廷进献的物品称贡;臣民向君主缴纳的军用物品称赋。 后为赋 税的别称。 C.游畋,即“游田“,专指皇帝出游打猎,有四时田猎。如潜伙论潜叹:“文王游田,遇姜尚 于渭滨。“ D.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其用隐晦的笔法对时事加以囊贬,被后人称为“春 秋笔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季兴有胆有识,行动果敢。梁兵攻打凤翔,李茂贞坚守不出,梁太祖商议想要收兵河中他 进言力劝诱敌到达襄州,他果断决策晚上夺关而出。 B.高季兴治理有方,力图自强。初到荆南时,只有江陵- -城经历战火

21、之后,城邑凋零,他招揽 抚慰众人归附:他修治城壕,设置望楼,以增强实力。 C.高季兴相机而行,存于乱世。 梁太祖驾崩,他见梁衰弱,计划依靠自己军队巩固梁:听说京师 变乱,拦财物,杀使臣用三州向吴称臣被封为秦王。 D.高季兴积极作为,任用人才。他招马景,授计谋,引荐其拜见太祖,马景杀敌众多;任命倪可 福等为将帅,梁震等为宾客,梁震关键时候发挥了作用。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岐人已惫,破在旦夕,而大王之所虑者,闭壁以老我师,此可以诱致之也。 (2)不过遣子弟将吏,而幸兴以身述职,为诸侯率,宜加恩礼,以讽动来者。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完成题。 王珣,字元琳,琅邪临

22、沂人。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温尝谓之曰: “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皆难得之才也。”珣转主簿。其时温经略 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珣焉。文武数万人,珣悉识其面。从温讨袁真,封东亭侯,转大 司马参军、中军长史。珣兄弟皆谢氏婿,以猜嫌致隙。太傅谢安既与珣绝婚,由是二族遂成仇 衅。时人希安意,乃出珣为豫章太守,珣不之官。除散骑常侍,不拜。安卒后,珣迁侍中,孝武 深杖之。转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为士庶所悦。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帝雅好典籍, 珣与王恭、 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 王国宝自媚于会稽,与珣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 必生,故出恭、恢为方伯,而委珣尚书

23、令。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 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隆安初,国宝用事,谋黜旧臣。王恭赴谒帝陵,欲 杀国宝,珣止之曰:“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 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然后顺时望除之,亦无忧不 济也。”恭乃止。四年,以疾解职。岁余,卒,时年五十二。追赠车骑将军、开府,谥曰献穆。 珣神情朗悟,经史明彻,风流之美,公私所寄也。时事艰难,其崎岖九折,风霜备经,逼于嫌谤, 才用不能尽。初,珣既与谢安有隙,在东闻安薨,便出京师,诣族弟王献之,曰:“吾欲哭谢 公。”献之惊曰:“所望于法护。”于是直

24、前哭之甚恸。法护,珣小字也。 (晋书王珣传,有删节) 【注】黑头公:头发还是黑的,便已位列三公的人。指一个人年少时即有作为。 (1) 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 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B.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 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C.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 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D.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

25、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 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表示成年,但因为体犹未壮,故有如此称谓。 B.杖节,指执持旄节,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遣使于四方,给予旄节以为凭信。 C.太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指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晏驾,晏,迟;驾,皇帝的车驾。晏驾原来指宫车迟出,隐讳说帝王不上早朝。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珣年少得志,为桓温所赏识。 王珣年青时与谢玄一起担任桓温的属吏,桓温对二人敬重有 加,认为两人是难得的人才,

26、将来会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 B.王珣富有才学,为文颇有造诣。 皇帝特别委任王珣为尚书令,王珣梦见有人把如椽大笔交予 他,他以为这是有大手笔之事的预兆,后王珣之梦果应验。 C.王珣不计前隙,深切表达哀情。虽然王谢二家有前怨,但在谢安去世时,王珣表达了想去为 谢安哭灵的意愿,族弟王献之表示异议,但王珣坚持己见。 D.王珣德能兼备,因时不能尽才。王珣精通经史,拥有众人认可的风流之美,可惜他遭逢艰难 的时势,经历坎坷,迫于嫌隙诽谤,未能充分发挥才能。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珣焉。 (2)帝雅好典籍,珣与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

27、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 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 召试,为集贤校理。 神宗即住,召问治 乱之道,神宗日:“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日:“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 殆。”神宗以为名言。知谏院。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日: “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拜御史中丞。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 谓不可。神宗日:“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元发日:“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 神宗悟,为罢之。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 处屋下,日:“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

28、除田祖,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知开 封府。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荻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 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 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 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 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历齐、邓二州,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 州。 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 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连上章自讼,神宗览之 恻然。 哲宗登位,知郓州。 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学无食而以良田 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

29、遂绝其讼。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先度城外 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 番休。以老力求淮南,知扬州,耒至而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 注妇党:妻子的亲族。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 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B.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 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C.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

30、/反其金/颖 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D.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阅得/实反其金/颖 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避讳:对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为示尊敬,避免说出或写出而改用他字。 B.卿:文中是君主对大臣的称谓,古代还可以指对男子的敬称,也指夫妻、朋友间的爱称。 C.学田:我国旧时属于学校的田地。以地租作为祭祀、教师的薪俸和补助学生等的费用。 D.河东:文中指地区名,指山西西南部,或泛指山西全部。因本地区在黄河以东而得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1、( ) A.滕元发富有才智,深得神宗信任。神宗向他求取治乱之道,他的回答得到神宗的肯定;他和 神宗亲密无间,跟神宗议事,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B.滕元发处事公允,反对不正之风。有人指责宰相跋扈,滕元发不完全认同;宰相任命官员没 有避嫌,谏官反对,皇帝没有接受,媵元发发表意见,皇帝醒悟。 C.滕元发刚直易折,遭受打击排挤。王安石担心滕元发对新法有看法,神宗相信了王安石,滕 元发被贬;滕元发受妻子亲族牵连被排挤,流落外地将近十年。 D.滕元发体恤百姓,关心教育事业。 有地方发生大地震,造成了破坏,他不顾个人安危,安抚百 姓,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局面;他解决了多年积累的学校学田问题。 (4)把

3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2)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亮,字道明,清操好学,善属文。未弱冠,州辟从事。会稽太守孟顗(顗:y)在郡不法, 亮纠劾免官,又言灾异,转西曹主簿。 时三吴水淹,谷贵民饥,刺史彭城王义康使立议以救民急, 亮议曰:“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宜班下所在,隐其虚实,令积蓄之家,听 留一年储,余皆勒使粜货,为制平价,此所谓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也。又缘淮岁丰,邑 富地穰,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可析其估赋,仍就交市,三吴饥民

33、,即以贷给,使强壮转运,以赡 老弱。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即并施行。 襄阳地接边关,江左来未有皇子重镇。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为抚军将军、雍州刺史。 以旧宛比接二关,咫尺崤、陕,盖襄阳之北捍,且表里强蛮,盘带疆场。以亮为南阳太守,加扬 武将军。边蛮畏服,皆纳赋调,有数村狡猾,亮悉诛之。遣吏巡行诸县,孤寡老疾不能自存者, 皆就蠲(蠲:jun,免除)养。耆年老齿,岁时有饩。时儒学崇建,亮开置庠序,训授生徒。 郡界有古时石堨(堨:,堰),芜废岁久,亮籤世祖修治之,曰:“窃见郡境有旧石堨,区野 腴润,实为神皋,而芜决稍积,久废其利,凡管所见,谓宜创立。”世祖许之。又修治马人

34、陂,民 获其利。 在任四年,迁南谯王义宣司空中兵参军。 随王诞镇襄阳,复为后军中兵,领义成太守。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 千卷。二十七年,卒官,时年四十七。 (选自宋书列传卷一百)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 二千卷/ B.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 二千卷/ C.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 二千卷/ D.亮莅官/清

35、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 二千卷/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是汉代公卿或州郡自行任用掾属的制度。东汉时地方长官有权直接辟用士人。 B.耆年,即高年、老年人,古时称六十岁为“耆”,六十岁以上可称为“耆年”。 C.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职责之一是推行人伦教化。 D.太祖,古代开国之主、国家奠基者的特定谥号,是继承帝位的子孙对其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亮为官尽责,直言进谏。会稽太守孟顗在郡里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因此被罢

36、官。 后沈亮因直言灾异现象而遭贬。 B.沈亮关注民生,妙策解困。三吴遭受水灾,民生疾苦,沈亮提出打击投机营利行为、建立互 市等建议,都被刺史采纳、施行。 C.沈亮治政威严,心怀仁爱。 在治理边蛮时,沈亮果断诛杀奸猾之徒,令村民畏服;他爱护百姓, 馈赠老者,兴办学校,教化风气。 D.沈亮为官清廉,深受器重。他为官清正廉洁,才能出众,得到皇帝肯定,多次担任要职,太祖 还多次赏赐给他一些贵重的物品。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 (2)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邝埜,字孟质,

37、宜章人。永乐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成祖在北京,或奏南京钞法为豪民 沮坏,帝遣埜廉视。 众谓将起大狱,埜执一二市豪归。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 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营造北京,执役者巨万,命埜稽 省,病者多不死。宣德四年,振关中饥。在陕久,刑政清简。父忧服除,擢应天府尹。蠲苛急政, 市征田税皆酌其平。 正统十年进尚书。 旧例诸卫自百户以下当代者,必就试京师,道远无资者, 终身不得代。埜请就令各都司试之,人以为便。瓦剌也先势盛,埜请为备,又与廷臣议上方略, 请增大同兵,择智谋大臣巡视西北边务。 寻又请罢京营兵修城之役,令休息以备缓急。 时不能 用。也先入

38、寇,王振主亲征,不与外廷议可否。诏下,埜上疏言:“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 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不听。既扈驾出关,力请回銮。振怒,令与户部尚书王佐 皆随大营。埜堕马几殆,或劝留怀来城就医。埜曰:“至尊在行,敢托疾自便乎?”车驾次宣府, 朱勇败没。埜请疾驱入关,严兵为殿。不报。又诣行在申请。振怒曰:“腐儒安知兵事,再言 者死!”埜曰:“我为社稷生灵言,何惧?”振叱左右扶出。埜与佐对泣帐中。明日,师覆,埜死, 年六十五。埜为人勤廉端谨,性至孝。父子辅为句容教官,教埜甚严。埜在陕久,思一见父,乃 谋聘父为乡试考官。父怒曰:“子居宪司,而父为考官,何以防闲?”驰书责之。埜又尝寄父褐, 复贻

39、书责曰:“汝掌刑名,当洗冤释滞,以无忝任使,何从得此褐,乃以污我。”封还之。埜奉 书跪诵,泣受教。成化初,谥忠肃。 (节选自明史邝埜传,有删改) 【注】邝埜:kungy 钞法:中国古代关于纸币发行、流通、兑换的法令。 (1) 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安问/具 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B.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 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C.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 言可矜状/帝为

40、宥之 D.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 言可矜状/帝为有之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忧,父丧的婉辞。古代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必须按规定辞官为父母守制。 B.户部,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 C.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可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D.乡试,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因在春季举行,故称“春闱“。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邝埜处事宽和,能为百姓着想。监造北京

41、城时,服劳役的人中那些生病的大多保住了性命; 任应天府尹时,减免了当地百姓的苛捐杂税。 B.邝埜晓畅军事,很有战略眼光。瓦刺也先势力强大,邝埜请示朝廷做好防备,免除驻守京城 士兵劳役以备及时调用,可惜朝廷没能采用。 C.邝埜忠心耿耿,心系社稷安危。邝埜以死相谏力阻皇帝亲征,触怒宦官王振,被迫随皇帝大 营出行,最后被处死,时年六十五岁。 D.邝埜廉洁正直,深受父亲影响。父亲教子甚严,邝埜在陕西做官时因思念父亲,想请父亲任 乡试的考官,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祖在北京,或奏南京钞法为豪民沮坏,帝遣埜廉视。 (2)车驾次宣府,朱勇败没。埜请疾驱入关,

42、严兵为殿。不报。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师道,恭仁少弟,隋末自洛阳归国,投上仪同,为备身左右。 寻尚桂阳公主,超拜吏部侍 郎,累转太常卿,封安德郡公。贞观七年,代魏征为侍中。性周慎谨密,未尝漏泄内事,亲友或 问禁中之言,乃更对以他语,尝曰“吾少窥汉史,至孔光不言温室之树,每钦其余风,所庶几 也。” 师道退朝后必引当时英俊宴集园池而文会之盛当时莫比雅善篇什又工草隶酣赏之际援 笔直书有如宿构。 太宗每见师道所制,必吟诵嗟赏之。 十三年,转中书令。 太子承乾逆谋事泄,与 长孙无忌、房玄龄同按其狱。师道妻前夫之子赵节与承乾通谋,师道微讽太宗,冀活之,由是 获谴,罢知机密,转吏部尚书。

43、师道贵家子,四海人物 ,未能委练,所署用多非其才,而深抑贵 势及其亲党,以避嫌疑,时论讥之。 太宗尝从容谓侍臣日:“杨师道性行纯善,自无愆过。 而情 实怯懦,未甚更事,缓急不可得力。” 未几,从征高丽,摄中书令。 及军还,有毁之者,稍贬为工 部尚书,寻转太常卿。 二十一年卒,赠吏部尚书、 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赐东园秘器,并为立碑。 始恭仁父雄在隋,以同姓宠贵,自武德之后,恭仁兄弟名位尤盛,则天时,又以外戚崇宠。一家 之内,駙马三人,王妃五人,赠皇后一人,三品以上官二十余人,遂为盛族。赞曰:恭仁独正,令 德无违。师道慎密,抑势见机。 (旧唐书列传第十二杨师道,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

44、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师道退朝后/必引当时英俊宴/集园池而文/会之盛/当时莫比/雅善篇什/又工草隶/酣赏之 际/援笔直书/有如宿构 B.师道退朝后/必引当时英俊/宴集园池/而文会之盛/当时莫比/雅善篇什/又工草隶/酣赏之 际/援笔直书/有如宿构 C.师道退朝/后必引当时英俊/宴集园池/而文会之盛/当时莫比雅善/篇什又工草隶/酣赏之际 /援笔直书/有如宿构 D.师道退朝后/必引当时英俊/宴集园池而文/会之盛/当时莫比/雅善篇什/又工草隶/酣赏之 际援笔/直书有如宿构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臣,侍奉皇帝的廷臣,也叫左右,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5、“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本文 中的“侍中“,也是皇帝身边的近臣。 B.讽,讽谏,多指古代臣下用委婉的言辞规劝皇帝。 “而吟咏情性,以讽某上。 “(文心雕龙 )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即是此意。 C.外戚,亦称“外家“,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历史上,外戚往往干政擅权,甚至有改朝篡位者, 如西汉末的王莽与建立隋朝的杨坚等。 D.赞即赞评,是史家对某人某事的赞词和评论,多放在人物传记的篇末,就如 史记 中的“大 史公曰“一样,都是对传主或事件的赞颂。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师道家世显赫。隋唐两朝杨师道家族因是皇帝同姓或外戚等原因,驸马、王妃、三品以 上大员等

46、有多人,杨家遂为盛族。 B.杨师道秉性周密谨慎,守口如瓶。在代替魏征担任侍中时,从未泄露过宫中的言论,当亲友 询问之时,常用其他话题敷衍应对。 C.杨师道刚正无私,守正有德。被评为“令德无违“。他曾因此受皇帝推重,同长孙无忌、房玄 龄等一起审理太子李承乾谋逆一案。 D.杨师道才华横溢,律己甚严。 他的作品常常受到太宗皇帝的交口称赞,他对权贵及自己亲友 则竭力抑制,以躲避嫌疑。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曰“吾少窥汉史,至孔光不言温室之树,每钦其余风,所庶几也。” (2)杨师道性行纯善,自无愆过。而情实怯懦,未甚更事,缓急不可得力。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47、。 杨鼎,字宗器,陕西咸宁人。家贫力学,举乡、会试第一。正统四年,殿试第二。授编修。 久之,与侍讲杜宁等十人,简入东阁肄业。鼎居侍从,雅欲以功名见。尝建言修饬戎备、通漕 三边二事。同辈诮其迂,鼎益自信。也先将寇京师,诏行监察御史事,募兵兖州。景泰三年,进 侍讲兼中允。五年,超擢户部右侍郎。天顺初,转左。陈汝言谮之,帝不听。三年冬,以陪祀陵 寝不谨下狱,赎杖还职。 帝尝命中官牛玉谕旨,欲取江南折粮银实内帑,而以他税物充武臣俸。 鼎不可。马牛刍乏,议征什二,又以民艰力沮,皆报罢。七年,尚书年富有疾,诏鼎掌部事。成 化四年,代马昂为户部尚书,而以翁世资为侍郎。六年,鼎疏言:“陕西外患四寇,内患流民。

48、 然寇害止边塞流民则疾在腹心汉中僻居万山襟喉川蜀四方流民数万急之生变置之有后忧请 暂设监司一人,专领其事。 其愿附籍者听之,不愿者资遣。 兼与守臣练士马,修城池,庶可弭他 日患。”诏从之。湖广频岁饥,发廪已尽。及是有秋,用鼎言,发库贮银布,易米备灾。淮、徐、 临、德四仓,旧积粮百余万石,后饷乏民饥,辄请移用,粟且匮。鼎议上赎罪、中盐、折钞、征 逋六事行之。由是诸仓有储蓄。寻加太子少保。鼎居户部,持廉,然性颇拘滞。十五年秋,给 事御史劾鼎非经国才。鼎再疏求去。赐敕驰驿归,命有司月给米二石,岁给役四人,终其身。 大臣致仕有给赐,自鼎始也。 卒,赠太子太保,谥庄敏。 子时唠,进士,累官侍讲学士。 多

49、识典故, 有用世才。时敷,举人,官兵部司务。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五)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寇害止边塞/流民则疾在腹心/汉中僻居万山/襟喉川蜀/四方流民数万/急之生变/置之有 后忧/ B.然寇害止边塞流民/则疾在腹心/汉中僻居万山/襟喉川蜀/四方流民数万/急之生变/置之有 后忧/ C.然寇害止边塞流民/则疾在腹心/汉中僻居万山襟喉/川蜀四方流民数万/急之生变/置之有 后忧/ D.然寇害止边塞/流民则疾在腹心/汉中僻居万山襟喉/川蜀四方流民数万/急之生变/置之有 后忧/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殿试,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最高的一级,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B.转,古代指官职的调任,无所谓升降;“迁“指升职,而“谪“是指贬官,降职并外调。 C.疏,即奏章,是古代大臣向帝王进言的文书,包括章、表、状、札子等。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泛指官吏。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鼎勤勉奋进,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