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综合过关(2) 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65544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6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综合过关(2) 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综合过关(2) 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综合过关(2) 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综合过关(2) 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综合过关(2) 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综合过关(2) 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综合过关(2) 含解析.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综合过关(2)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窥 见一斑。 淮南子 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 足以立四极。” 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这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 着的柱子。 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 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 经完全成形了。 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就是从 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 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

2、。 虽然后来有了“龙飞凤舞”的草书,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沿袭着工整的书写模样。 最早的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都写得规规矩矩,在当时写字是件极其庄重严肃的事。 到了周朝后期,各国纷争,文字异性,但距离周围最近的秦国,其正体字仍然是规正的篆体字。 秦国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后,正式立小篆为正体字。但在官方规定的正体字之外,秦简上还出 现了一种辅助性书体,即后来的隶书,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此 后,在魏晋南北朝年间,楷书盛行,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一直流传至今。 虽然书写方式不同,但对平衡对称、 周正之美的追求却一直没变。 唐朝时用科举制选拔人 才,开了各种考试科目,书

3、法就是其中一科。但是,不管是考哪一科,都要求“楷书字体,皆得 正详”,文字与书写并重。 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 “升沉是 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 当时颜元孙 干禄字书 的影响很大,这本字书是在颜师古的 “颜 氏字样”的基础上完成的,字分俗体、通体、正体三种写法。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写字必遵 正体。 后来颜元孙的侄子颜真卿在湖州做官,将 干禄字书 书写上石。 要想通过科举求仕进, 就必须学习这样的干禄字。之后,端正秀丽的干祿字揩书成了一种程式化的写法,千字雷同, 明朝时,为皇帝书写诏语的宫廷书家,以沈度最著名,都擅长一笔这样的字,人称“台阁体”, 清朝叫“馆阁体”

4、。 不过,这样过分求统一的书写方式却破坏了书法的灵魂对“势”的追求。古人写字, 讲求一个 “势” 字,不仅指通篇的气势,更指每一笔的手势动作。 把字写 “活”,就是这个道理, 有口气顶着,才能透出字里的精气神,这便是“见字如见人”的所指。书写动作连贯,做到下 笔不悔,一气呵成,才能气韵生动。 而要达成这样的功力,曰积月累的训练便不可缺少,使肌肉 也形成记忆。 这种日复一日的临摹、 书写,培育了中国古人最早的美学情趣,甚至成为一种人 格训练。 所谓 “字如其人”,虽然后来多从道德层面解读,但其本意仍是强调一种认真的精神, 写字如是,做人亦如是。 (有删改) 1.下列对方块字发展历史的表述,不正确

5、的一项是( ) A.方块字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有关,因为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四 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 B.甲骨文中的汉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春秋 战国时,汉字完成了字形从圆润瘦长到方方正正的一次转变。 C.秦朝时,小篆为正体字,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魏晋南北朝年 间,楷书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 D.古人写字讲求一个“势”字,要求书写连贯,下笔不悔,一气呵成。这是书法的灵魂,只有这 样才能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方块字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

6、对平衡对称、 周正之美的追求,这种审美追求并没 有因书写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B.虽然草书是“龙飞凤舞”的形态,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是工整的,即使是最早的金文, 都写得规规矩矩。 C.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 “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 视。如果学好端正秀丽的干禄字,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谋求仕途发展。 D.干禄字楷书在明朝时被称为“台阁体”,在清朝时被称为“馆阁体”,虽端庄秀丽,但写法 程式化,千字雷同,破坏了书法对“势”的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淮南子中关于女娲补天的传说是用来说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的,我们可以从这种方

7、 式中了解“汉字是方块字”的部分原因。 B.唐朝时选拔人才重视书法,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详”,文字与书写并重。颜师古创立的 干禄字几经发展,成为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必遵的书写正体。 C.古人写字,不仅讲求通篇的气势,而且讲求每一笔的手势动作,即把字写 “活”,透出字里的 精气神,这便是“见字如见人”的所指。 D.在书写上,要达成气韵生动的功力,就必须进行日积月累的训练,使肌肉也形成记忆。这种 训练也成为一种人格训练,体现了一种认真的精神。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现在的校园贷“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导致的是“信息审核不严、高服务费、 高违约金”问题,而大学生年轻

8、冲动,虚荣心强,金融知识匮乏,防范意识薄弱,这些因素持续 堆积,乱象就不可避免了。 教育部、 银监会等部委曾多次发文提示校园贷风险,多地地方金融 局也下发配套细则。令人遗憾的是,在百般呵护下,一些大学生依旧没能逃脱非法校园贷的 “魔爪”。这从客观上证明了大学生的借贷需求旺盛,只有为大学生提供渠道畅通、手续便 捷、 利率合理的金融借贷服务,让校园贷在法治化市场化的轨道上运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才 能真正得到保障。 对于“校园贷”问题,除了加强监管,更要精准打击,必须及时补上漏洞,严格区分合法借 贷与金融诈骗,对某些打着校园贷的幌子给大学生“挖坑”的借贷平台,该取缔要取缔,该重 罚要重罚,不能手软。

9、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遏制校园贷乱象的蔓延,并保障其健康、良性的成 长。此外,大学生也要不断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同时少些虚荣心,避免过度透支消 费。 (来源:2016-10-21经济参考报) 材料二 材料三 校园贷乱象触目惊心,如何解决?答案是打开校园贷的 “正门”。 据报道,日前建行和中行 向市场推出其校园贷产品。其中建行的“金蜜蜂校园快贷”年利率 5.6%,授信额度在 1000 元到 5 万元;中行的“中银 E 贷路校园贷”最高贷款金额 8000 元,不含任何手续费。 野蛮生长的校园贷平台不会自律规范,即使靠制度约束和形成常态化的风险监控,短时间 内也难以奏效。更重要的是,校园虽是小社

10、会,但也成为“大江湖”,尤其大学校园汇聚了最 庞大、 最前卫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也掌握了更便捷的信息化技术。 从这个意义上讲,规范的 信贷平台已成为大学校园的必需品。 正规金融机构推出的校园贷产品,也缓解了校方和家庭的压力。“正规军”进军校园贷, 除了强化了大学生们的信用意识,还降低了校园消费的风险。此前那些野蛮生长的校园贷平 台,几乎全都是采取诱惑的方式,几乎没有任何审批就让大学生们掉入彀中。 (2017-05-25 中评网) 材料四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进入校园分期市场。不少平台无法 满足监管层的要求,在政策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权衡营业状况后,选择主动清盘停业,由

11、于这 部分平台待收较小,容易完成清算,主动停业或许是平台良好退出的不错选择。 “校园贷” 本 质上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具备其应有的工具价值。如果接受“校园贷”服务的对象能够挖掘 其价值,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校园贷”是利大于弊的。 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认为,校园贷市场肯定不会消失,因为需求存在,近段时间出台 的政策也并非一刀切,而是建议平台更加规范。对于校园贷平台适合转型的方向,马骏认为, 可以随着毕业生的发展轨迹进行转型,比如目标客户为刚毕业没多久的学生、刚刚进入职场 的新人,这样也能有效地控制平台成本。 (来源:北京商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园

12、贷可以帮助大学生创业、助学、理财,但要防止不良借贷平台诱导学生陷入“高利贷” 陷阱。 B.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这两大银行推出的校园贷产品,具有利率适度、 授信额度适中的特点。 C.材料二显示,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近半数学生月开销在两千至三千元之间,月开销一千元 以下的占比最少。 D.大学校园汇聚了最庞大、 最前卫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掌握了更便捷的信息化技术,所以校 园贷不会消失,也难以规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代大学生年轻冲动,虚荣心强,思想前卫,金融知识匮乏,防范意识薄弱,因此很容易掉进 部分校园贷平台的火坑。 B.“校园贷”本质上是一种金融工具,如

13、果平台规范,受贷者能够合理利用,“校园贷”是利 大于弊的。 C.部分平台无法满足监管层的要求,在政策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主动停业才是平台良好退出 的最好选择。 D.现在的校园贷“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都采取诱惑的方式,没有任何审批就让 大学生们掉入彀中。 3.根据材料内容,说说如何解决校园贷乱象问题。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羡 刘建超 一间病房里住着两个女人。 略显白胖的女人看上去就是养尊处优经过大场面的人,言谈举止间有着一股说不清摸不 透的派。瘦女人是刚住进来的。医院床位紧,况且还是干部病房。是胖女人住着寂寞,要求住 个伴,得比她年纪大病也比她重些。 瘦女人知道自己是沾了胖

14、女人的光,很感激地对胖女人笑 了笑。 来病房探望胖女人的人很多。上午医生查完房,护士刚刚给打上点滴,就有人拎着大包小 包来看望胖女人。胖女人对来探望的人大都爱搭不理,有一句没一句搭讪着不冷不热的话。 来探望的人却极具热心,几乎都关照医生护士要精心治疗护理。这些人离开的方式也近乎一 致,手机一响,不是有会议就是有项紧急公务需他回去处理,一边说着安慰的话,一边匆匆离 去。有时来探望的人多,她便挤坐在瘦女人的床边。瘦女人总是往里挪挪,尽量腾出些地方。 胖女人觉得过意不去,瘦女人善解人意微微一笑。 胖女人说,原打算住院能清静些呢。 瘦女人 说,你的工作重要啊。 胖女人不屑地说,哪是我的工作,都是冲我老

15、公来的。 你说人家来看你吧, 平日就没个来往,来了挺尴尬,不来吧,又说不过去。 这种例行公事的应酬,没有更好。 瘦女人宽慰她说,也是你的人缘好哇,病了没人看没人探 的心里也不是个滋味。胖女人露出笑容,那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喽。 瘦女人倒是挺清闲,几天中只有她的丈夫每天下午来坐一会儿。俩人悄悄地说着话,开心 处俩人捂着嘴悄悄地笑。 男人的手始终握着瘦女人的手不松开。 男人走后,瘦女人会闭上眼睛, 好像还在愉悦中徜徉。睁开眼睛,便对胖女人笑一笑,笑容里还夹着一丝少女般的羞涩。 胖女人眼中流露着羡慕,瞧你们多好,还像一对年轻恋人。瘦女人说,当教师的,嘴还行。 我就是被他那两片嘴骗上贼船的。你俩是教师?

16、瘦女人点点头,市八中的。胖女人兴奋地说, 我也是八中的校友啊。 瘦女人仔细端详着胖女人,你是不是低我两届的小铁梅呀?那次汇演你 把假辫子给捋下来,还随机应变唱打不尽豺狼决不把辫子留长。胖女人笑了,那你是瘦 女人捋捋额前发丝,认不出来吧,我给你们报过幕。胖女人吃了一惊,你是被称为八中校花的 靓靓?你怎么变得,变化太大了。瘦女人说,变老了变丑喽。这就是生活啊。胖女人说,当时好 多男生追你,高年级低年级的都有,我们演出队的女生嫉妒得背后没少骂你呢。 瘦女人笑出声, 现在我是扔到大街上也没人要喽。身体也不行了,说倒下就躺进医院。小铁梅,你还好吧,听 说我住进这病房还是沾了你的光。 胖女人摇摇头,怎么说

17、呢,生活是无忧无虑。 男人是当地的 父母官,别人都羡慕呢,我却越来越觉得寂寞无聊。我住院就是赌气,想让他来陪陪我。他只 是头天转了一圈,听医生说没啥病,这些天就见不到他了。瘦女人宽慰她,管着几百万人的吃 喝拉撒,忙呗。胖女人甩出一句,他有花花肠子了。俩女人住了嘴。 探望胖女人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各类礼品慰问品以及鲜花堆满了大半间屋。 瘦女人还是只 有她的干巴丈夫每天下午来陪陪她。 阳光明媚的上午,病房里显出一缕温馨。 忽然,门外涌进一群欢蹦乱跳的学生,吵吵嚷嚷围 在瘦女人床边。 老师,你住院怎么不告诉我们?我们是悄悄地跟着肖老师才找到这儿的。 大虎, 你爸在这儿当院长,老师住院你都不知道,该罚。

18、孩子说着笑着闹着。叫大虎的孩子挥挥手, 老师,今天我们代表全班同学要组织一次阳光行动。同学们,阳光行动开始。孩子们欢雀着, 把瘦女人的床抬起来,瘦女人说,同学们,别闹,这是医院。大虎说,我跟我爸说好了,他同意。 老师,你一个星期没下床了,我们陪你去沐浴阳光。 孩子们抬着床像一群快乐的小鸟飞翔。 瘦 女人幸福地笑着,脸上却挂着晶莹的泪珠。 胖女人看着瘦女人空空的床位,心里也空荡荡的。羡慕的眼神望着离去的孩子们。忽然, 胖女人掀去身上的被子,起身下床,她也要去晒晒太阳。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胖女人要求同病房住个比她年纪大病更重的病人,消解寂寞,而瘦女人

19、心怀感激的健康心 态,更反衬出胖女人心理问题的严重。 B.胖女人每天有那么多人来热心看望,礼品等堆了大半间屋子,她还是高兴不起来,这说明了 俗话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道理。 C.小说的表达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如胖女人的热闹和瘦女人的清闲对比,显示了她们不同 的处境,进而表现了她们不同的心情。 D.阳光明媚的上午,一群孩子来病房抬着老师去沐浴阳光,画面温暖,场景感人, 这是引发 下文胖女人心理活动和行动的原因。 2.“羡”在文中有多方面的含意,请简要说明。 3.小说以胖女人起身下床,要去晒晒太阳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薛瑄,河津人。性颖敏,

20、甫就塾,授之诗书,辄成诵,日记千百言,至忘寝食。举河 南乡试第一。 明年成进士。 居父丧,悉遵古礼。 宣德中服除,擢授御史。 出监湖广银场,学益进。 以继母忧归。 正统初还朝,举为山东提学佥事。 首揭白鹿洞学规,开示学者,延见诸生,亲为讲 授。才者乐其宽,而不才者惮其严,皆呼为薛夫子。王振语三杨:“吾乡谁可为京卿者?”以瑄 对,召为大理左少卿。三杨以用瑄出振意,欲瑄一往见。瑄正色曰:“拜爵公朝,谢恩私室,吾 不为也。”其后议事东阁,公卿见振多趋拜,瑄独屹立。振趋揖之,瑄亦无加礼,自是衔瑄。指 挥某死,妾有色,振从子欲纳之,指挥妻不肯。妾遂讦妻毒杀夫,下都察院讯,已诬服。瑄及同 官辨其冤,三却之

21、。 都御史王文承振旨,诬瑄故出人罪,振复讽言官劾瑄受贿。 论瑄死,系狱待 决,瑄读易自如。及当行刑,振苍头忽泣于爨下。问故,泣益悲,曰:“闻今日薛夫子将 刑也。”振大感动。会刑科三覆奏,兵部侍郎王伟亦申救,乃免。起大理寺丞。也先入犯,分 守北门有功。苏州大饥,贫民掠富豪粟,火其居,蹈海避罪。王文以阁臣出视,坐以叛,当死者 二百余人,瑄力辩其诬。文恚曰:“此老倔强犹昔。”然卒得减死。王文、于谦下狱,石亨 等将置之极刑。 瑄力言于帝,后二日文、 谦死,获减一等。 已,见石亨、 曹吉祥乱政,疏乞骸骨。 帝心重瑄微嫌其老乃许之归有 读书录 二十卷平易简切学者宗之天顺八年六月卒年七十有 二赠礼部尚书谥文

22、清。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 注:爨:cun,1、为烧火做饭分爨(旧时指分家),分居异爨;2、灶。恚:hu,怨,怒也。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心重瑄/微嫌其老/乃许之归/有 读书录 二十卷/平易简切/学者宗之/天顺八年六月卒/ 年七十有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 B.帝心重瑄/微嫌其老/乃许之/归有 读书录 二十卷/平易简切/学者宗之/天顺八年六月卒/ 年七十有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 C.帝心重瑄/微嫌其老/乃许之/归有读书录二十卷/平易简切/学者宗之/天顺八年六月/ 卒年七十有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 D.帝心重瑄/微嫌其老/乃许之归/有读书录二十卷/平

23、易简切/学者宗之/天顺八年六月/ 卒年七十有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明代在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的被称为举人,可参加次年在京城举行的会试。 B.趋拜,趋走拜谒,泛指请安、问候时所行礼节。趋,快走;拜,表示敬意的礼节。 C.易,易经,与诗书礼乐论语合称为“六经“,为儒家经典著作。 D.乞骸骨,这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的一种说法,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瑄天资聪颖,学习勤奋。初上私塾,先生教给他诗书,他就能背诵,每天能记成百 上千的字,学习废寝忘食;出朝

24、监湖广银场时,学问更有进步。 B.薛瑄刚直不阿,不惧死亡。他不愿趋附因私而提举自己的王振,不怕得罪王振、王文、石亨 等权贵;被诬陷入狱之后,即将被处决时,仍读易如故。 C.薛瑄秉公断案,体恤民情。为给指挥之妻申冤,与同僚三次退回该案件;为救王文、于谦,向 皇帝极力陈说;苏州贫民走投无路而犯罪,竭力为其辩护。 D.薛瑄居官有为,受人爱戴。 他勤于教务,曾被敬称为“薛夫子“;力纠冤狱,连王振的仆人都同 情他的遭遇,曾被兵部侍郎王伟多次申救,后得到皇帝的器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才者乐其宽,而不才者惮其严,皆呼为薛夫子。 都御史王文承振旨,诬瑄故出人罪,振复讽言官劾瑄受贿。 5

2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自京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 调。 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 点。 C.“新旧雪仍残“中“新旧“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 气候寒“。 D.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 情怀。 2.颈联“水作琴中听

26、,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妙处。 答案 1 答案:1.D; 2.C; 3.B 解析 : 1.题干中说的是对方块字发展历史的表述,而 D 项说的不是方块字发展的历史,所以能 确定答案犯了一种答非所问的错误。 2.“如果学好端正秀丽的干禄字,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谋求仕途发展”与原文不符。 3.“颜师古创立的干禄字”不正确,原文说“当时颜元孙干禄字书影响很大,这本字书是 在颜师古的颜氏字样的基础上完成的,字分俗体、通体、正体三种写法”。 2 答案:1.D; 2.B; 3.对于“校园贷”问题,除了加强监管,更要精准打击。大学生要不 断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同时少些虚荣心,避免过度透

27、支消费。 正规金融机构推出 的校园贷产品,进军校园贷。 解析: 3 答案:1.B; 2.当年,瘦女人是校花,被好多男生追,惹得胖女人所在的演出队的女生羡慕 嫉妒恨。胖女人的丈夫是当地官员,很多人争相来医院看望胖女人,和她家套近乎,令别人 羡慕,其实她的生活不值得羡慕。瘦女人和丈夫恩爱并受到学生爱戴让胖女人羡慕。 3.情节上,表现了胖女人对瘦女人生活的羡慕,扣住标题。形象上,预示胖女人在瘦女人 影响下似乎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要走出以前阴暗的心理,完成了形象的转变。主题上,揭 示了小说被人爱的阳光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的主题。艺术效果上,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 空间,发人深省。 解析 : 不管是从胖女人

28、的眼光、作者的眼光,还是从普通人健康的眼光来看,胖女人的处境都 不是真正的幸福,那么也就无所谓“身在福中不知福”。胖女人这样说是自我解嘲。 4 答案 : 1.A; 2.C; 3.D; 4.有才学的人对薛瑄的宽松感到快乐,没有才学的人则惧怕他的严 厉,都称他为薛夫子。都御史王文秉承王振的旨意,诬陷薛瑄故意开脱犯人的罪责,王振又 暗示谏官弹劾薛瑄收受贿赂。 解析 : 1.加框部分的意思为 “皇帝内心器重薛瑄,但还是嫌他有些年老,于是准予他退休回家。 薛瑄有读书录二十卷,其文简明扼要,学者甚加尊崇。薛瑄于天顺八年六月去世,终年七 十二岁。被朝廷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文清”,由此可知,A 项正确。 2.

29、六经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没有论语。 3.文中未提到“多次申救”,“后得到皇帝的器重”也不准确。 4.【参考译文】 薛瑄是河津人。 他天资聪敏,初上私塾,先生教给他 诗 书,他就能 背诵,每天能记成百上千的字,学习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后来参加河南乡试,中第一名。第二 年又中进士。父亲去世,薛瑄完全按照古礼守丧。宣德年间守丧期满,授任御史。出朝监湖广 银场,学问更有进步。 因继母去世,他归家守丧。 正统初年回朝,薛瑄被举荐为山东提学佥事。 他首先制定了白鹿洞学规,宣示给学士,并邀请接见学生,亲自为学生讲课。有才学的人对薛 瑄的宽松感到快乐,没有才学的人则惧怕他的严厉,都称他为薛夫子。王振问三杨:“

30、我的家 乡有谁可做京卿?”三杨认为薛瑄可以。于是召薛瑄担任大理寺左少卿。三杨认为任用薛瑄 出于王振的意思,想要薛瑄拜见一下王振。薛瑄严肃地说:“因朝廷而拜官授爵,却向私家谢 恩,我不会做的。” 这件事以后,在东阁议事时,公卿们见到王振多恭敬地小步快走或跪拜, 唯 独薛瑄屹然不动。 王振去向他施礼,薛瑄也不以大礼相还,从此王振对薛瑄怀恨在心。 某位指 挥去世,其妾美貌,王振的侄子欲纳为妾,指挥之妻不允,妾便诬陷指挥之妻说她毒杀亲夫,指 挥的妻子被抓到都察院审讯,最终被诬陷而认罪。 薛瑄及同僚为指挥之妻申冤,三次退回该案 件。 都御史王文秉承王振的旨意,诬陷薛瑄故意开脱犯人的罪责,王振又暗示谏官弹

31、劾薛瑄收 受贿赂。薛瑄被判决为死罪,在狱中等待处决时,薛瑄仍读易如故。到该行刑的时候,王 振的家奴在厨房哭泣。王振问他原因,他哭得更加悲伤,边哭边说:“听说今天薛夫子要被处 斩。” 王振听了大为触动。 适逢刑科第三次复核上奏,兵部侍郎王伟也进行了援救,于是免去 薛瑄的死罪。后来,薛瑄被起任为大理寺丞。也先入侵,薛瑄镇守北门有功。苏州发生饥荒, 贫民抢夺了富豪粮食,焚烧了他们的房屋,逃往海上避罪。王文以阁臣身份巡视江南,定苏州 饥民以反叛罪,拟处死二百余人,薛瑄竭力为饥民辩护。王文愤怒地说:“这个老头还是像往 日一样倔强。” 然而最终免了苏州饥民的死刑。 王文、 于谦下狱,石亨等主张对他们施以极

32、刑。 薛瑄向皇帝极力陈说,解救他们。两天以后王文、于谦被处死,最终还是减轻了一等罪责。这 件事处理完毕以后,薛瑄见石亨、 曹吉祥等败坏朝政,上疏呈请辞官归家。 皇帝内心器重薛瑄, 但还是嫌他有些年老,于是准予他退休回家。薛瑄有读书录二十卷,其文简明扼要,学者 甚加尊崇。薛瑄于天顺八年六月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被朝廷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文清。 5 答案:1.A; 2.运用比喻,用琴声比喻水流声响,用画卷比喻山间美景,生动形象。 视听结合,眼见山美、耳听水鸣,写出了岚州一带的山水之美。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描写山水美景抒发了对山水美景的赞赏及心中的喜悦。 解析:A 项错在“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全诗并非一味悲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