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训讲稿浅议班会设计.docx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446573 上传时间:2025-07-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培训讲稿浅议班会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班主任培训讲稿浅议班会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班主任培训讲稿浅议班会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班主任培训讲稿浅议班会设计班会即班级会议。是围绕某一主题开展以某种活动为载体,具体有明确的目的和动机,发动学生参加的一种班级活动。班会的主题来源有两个方面。一类主题由学校直接安排。另一类则是从班级问题当中进行提炼和总结。我们参加比赛的班会主题是直接安排的。在参加比赛之前。我对于班会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一些活动,明白相应的道理。形式主要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讨论,学生表演小品等方式开展班会。有些时候也让学生自己设计班会。自己对班会的设计和理解都比较简单。所以之前设计的班会有很多都是材料的堆砌。学生开完班会效果不是太理想。而通过本次比赛我对班会有了新的认识。班会设计要从两个方向设计。一个是设计学生活

2、动。主要从认识目标,行为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展开。另一个是教师设计。设计班会的整体过程,并在设计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知、情、意、行。我们一般更关注学生的活动设计。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班主任要独立设计班会,在班会中体现班主任的引领作用。可是班主任又要上课又要管理学生,还要设计高质量的班会,确实有点分身乏术。那么高效的班会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一、班主任要根据班会主题确定设计目标。比如我上的班会青年要有爱国心。设计目标是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认识到爱国心的重要性,发自内心认同我们的国家,树立报国之志,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比赛时我还没这么深的认识,所以当时没有明确的目的)班会设计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受到教

3、育。二、根据设计目标对班会进行展开。展开是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比如我上的班会青年要有爱国心。正向问题为什么青年要有爱国心。如果不好展开,则从反面进行展开,没有爱国心会出现什么问题。然后开始收集事例。身边出现的不爱国事例。设置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的时候,要学会运用相关的语句。比如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会怎么做?三、展开班会后,为了突出班会环节清晰。要对班会进行分割,设置相应的小标题。我的班会里设置了三个小标题。青年要有护国心,青年要有爱国心,青年要有报国心。这么做的目的是便于教师把握班会流程,让学生的教育逐层推进。比赛时让评委老师看到清楚的流程。四、在每个环节中再设计学生的活

4、动以及教师的过渡语和总结语。这就是班会设计的基本流程。但一节优秀的班会要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要有亮点。另一个是要有效果。亮点是环节中对主题深挖的部分,是学生不知道的或学生平时忽略的部分,深挖后教育效果明显。比如我班会中杨靖宇将军牺牲,我们都知道是日本人做的。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过程中却处处都有中国人影子。那些投敌的中国人为什么要选择投降。日本人为了消灭东北抗联第一军消耗当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1%.我当时说如果有100个杨靖宇将军,日本就破产了。但日本人为什么非要消灭东北抗联,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消灭中国人的的抗日意志,消除中国人的国家意识,丧失爱国情怀,彻底沦为亡国奴。这个观点和我说的话高下立见。教

5、师适时提问学生日本人的目的达到了吗?中国人民怕了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他们了解的抗日英雄。环节深刻还完整,会是班会真正的亮点。对于班会的效果,最好的评价就是此处有掌声。我个人的理解是要适当安排齐读或齐唱的环节。提振士气的同时还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再班会最后安排谁是最可爱的人齐读。会比我总结的效果更好。最后设置的环节要完整,不是你把材料展示了,你说了学生就会受到教育。要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共鸣。我在比赛时在班会之初设计了让学生吃冻土豆环节,当时设计的目的是呼应长津湖影片,让学生体会当时生活的艰苦,最后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环节增加班会亮点。但比赛时我让学生吃完土豆就直接进行下面的环节了。这个过程相当于没有了。现在回想应该设置问答环节。问学生吃完的感受。由于我面对的学生是市里的孩子,(再有由于等待时间比较长,吃的时候土豆有点化了),所以学生吃的时候还认为挺好吃。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如果我们在零下三十度的室外吃,这些土豆是一天的食物,我们还要不停地运动打仗?同学是否还觉得很新鲜,很惬意。让学生真的体会革命先辈的不易。真正达到共情教育的目的。以上就是今天我和各位老师交流的内容。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同时在这里我也恳请学校领导能多安排一些让老师走出去的活动,让老师们多走出去,多学习。也希望各位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多学习多积累,每个人都能上出更优秀的班会。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