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动员8文言文阅读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68878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38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动员8文言文阅读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动员8文言文阅读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动员8文言文阅读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动员8文言文阅读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动员8文言文阅读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动员8文言文阅读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动员8文言文阅读含解析.pdf(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房陵王杨勇,小名睍【注】地伐。周世以武元军功,封博平县侯。及文帝辅政,立为世子, 拜大将军,封长宁郡公。出出为洛州总管,总统旧齐之地。后征还京师,进上柱国、大司马, 獉领领内史御正,诸禁卫皆属焉。文帝受禅受禅,立为皇太子,军国政事及尚书奏死罪已下,皆令 勇参决。帝欲徙人北实边塞。勇上书谏,以为 : “恋土怀旧,人之本情,波迸流离,盖不获 已。有齐之末,主暗时昏,周平东夏,继以威虐,人不堪命,致有逃亡。若假以数岁,沐浴 皇风,逃窜之徒,自然归本。令所在严固,何待迁配,以致劳扰?”上览而嘉之,遂止。是 后时政不便,多所损益,帝每纳之。勇性

2、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尝文饰蜀铠, 帝见而不悦,因诫之曰 : “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 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恐汝忘昔时之事, 故赐汝旧刀一枚, 应知我心。 ” 后经冬至冬至,百 官朝勇,勇张乐受贺。帝知之,曰:“东宫如此,殊乖礼制。 ”下诏:“宜悉停断。 ”自此恩 宠始衰,渐生疑阻。 后晋王广来朝,车马侍从,皆为俭素,接朝臣,礼极卑屈,声名籍甚。后始构夺宗之计。 勇知其谋,计无所出。晋王又令段达私货东宫幸臣姬威,令取太子消息,于是内外諠谤,过 失日闻,帝惑之。开皇二十年九月,帝曰:“此儿不堪承嗣久矣。今欲废之,以安天下。 ” 左卫大将军元谏

3、曰:“废立大事,天子无贰言。谗言罔极,惟陛下察之。 ”辞直争强,声色 俱厉,帝不答。时姬威又表告太子非法,于是勇及诸子皆被禁锢。杨素舞文锻炼,以成其狱, 勇由是遂败。 时勇自以废非其罪,频请见上申冤,皇太子广遏不得闻。帝遇疾而崩,广秘不发丧,伪 敕赐 勇死,追封房陵王,不为立嗣。 (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 注】睍:音 xin。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 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B.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 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C.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

4、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 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D.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 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古时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也指“出仕” ,出来做官。文中就是后一种意思。 B.领,指兼任官职,一般为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文中内史御正官级低于大司马。 C.受禅,上古时推荐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指王朝更迭新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D.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古代有 “冬至大如年” 的讲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

5、是( ) A.杨勇在北周时多次被晋封,颇受赏识。因武元军功被封为博平县侯,文帝辅政时,拜 大将军,封长宁郡公,后又晋上柱国等职,并统领京师所有的禁卫军。 B.杨勇了解时局,遇事有见地。文帝欲迁百姓充实北部边地,杨勇认为主暗时昏才使百 姓流离失所,如能使百姓沐浴恩德,他们定会返归本土,移民入边劳民伤财。 C.杨勇喜奢华铺张,受到训诫,杨勇曾因装饰一件蜀地的铠甲,受到文帝告诫,后又因 大设宴席接待朝臣,被文帝斥责违背礼制,下诏令其停止。 D.杨勇率直任性,遭人构陷。杨勇行事直率,加之晋王杨广构陷,致使朝廷内外诽谤不 断,文帝被谗言迷惑,先废他太子之位,后下旨将他赐死,朝臣中竟无人为他申辩。 4.把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后时政不便,多所损益,帝每纳之。 (2)杨素舞文锻炼,以成其狱,勇由是遂败。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 幼走马击剑,好兵略。 举万历七年武乡试乡试。 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 异之,用为昌平千总。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 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 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 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明年再出,亦有功。成 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 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 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

7、浯屿、 铜山。 二十九年,倭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 存十四舟。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沈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 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 有容白当 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 处参将,罢归。四十四年,倭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倭东沙。 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 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 诏有容 统水师

8、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 有容叹曰 “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 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 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 朗先下令,敢渡一 人者斩。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 州者。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海外,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迨文龙取金州,未几 复失。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乞骸骨,归,卒。 (选自明史沈有容传,有删改) 1.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B.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

9、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C.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D.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是古代科举的地方考试,又称“大比“。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倭“指倭寇。是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 C.“海外“与古代的“海内“相对,“海内“指国内,“海外“则古今同义,指国外。 D.“乞骸骨“意思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10、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有容热爱军事。他从小就会骑马击剑,后考中武生乡试,梁梦龙、张佳胤都赏识器重他, 让他担任要职。 B.沈有容作战勇猛。 指挥夺取刘家口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虽身中两箭,但仍斩首六级,等敌 人退走了才回来。 C.沈有容有计谋。 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 导 致部队攻打失败。 D.沈有容爱护百姓。郎先发布禁令不让人去救百姓时,他表示反对并下令让几十艘船开往各 岛,从而使数万人获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

11、,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郃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郃袭父业,游太学太学,通五经。 善河 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 单行, 各至州县现采风谣。 使者二人当到益部, 投郃候舍。 时夏夕露坐, 郃因仰观, 问曰 : “二 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 : “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 星示云 : “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分野,故知之耳。”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郃犹为吏, 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郃进谏曰 : “窦将军

12、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太 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 杀,支党悉伏其诛,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郃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 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在位四年,坐请托事免。 安帝崩帝崩,北乡侯立,复为司徒。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 会孙程等事先成, 故郃功不显。 明年, 坐吏民疾病、 仍有灾异, 赐策免。 将作大匠翟酺上合 “潜 图大计,以安社稷” ,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郃涉都侯,辞让不受。年八十余,卒于家。门人 上党冯

13、冑独制服,心丧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节选自后汉书李郃传 ) 1.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 与交通 B. 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 交通 C. 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 与交通 D. 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 交通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我国古代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之后历 代名称不一

14、,制度亦有变化。 B. 分野,古人依据星次的位置划分地面上州、国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就天文说,称作分星 ; 就地面说,称作分野。 C. 崩,指帝王或王室成员之死。古代中国不同阶层的人去世的说法不同,除“崩”以外, 还有“卒”“不禄”“薨”等。 D. 心丧,指古代弟子为老师守丧,不穿丧服,只在心中悼念;后泛指身无丧服或除去丧服 后的深切悼念,如守丧一般。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郃博学却默默无闻。他继承父业,在太学游学,通晓五经,通晓河图 洛书和占 卜术,但外表质朴,并不被人知道。 B. 李郃能依据星宿预测。他曾根据夏夜天上星星的移动推算出,在他负责的馆

15、舍里住宿的 两个人,就是朝廷派来找自己的人。 C. 李郃有敏锐的洞察力。大将军窦宪娶妻,天下郡国送礼祝贺,李郃以拖延的方法阻止汉 中太守送礼,最终太守没被窦宪牵连。 D. 李郃非常受弟子尊敬。李郃八十多岁时在家中去世,他的弟子冯胄独自制丧服,为他守 心丧三年,这令当时的人们感到诧异。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 (2)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賜策免。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许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人,隋礼部侍郎善心子也。其先自高阳南渡,世仕江左江左。敬 宗幼善属文,举秀才,授淮阳郡司法书佐,俄直谒者台,奏通事

16、舍人事。武德初,赤牒拟涟 州别驾。贞观八年,累除著作郎,兼修国史,迁中书舍人。十年,文德皇后崩,百官缞绖, 率更令欧阳询状貌丑异,众或指之,敬宗见而大笑,为御史所劾,左授洪州都督府司马。十 七年,以修武德 、 贞观实录成,封高阳县男男,赐物八百段,权检校黄门侍郎。高宗嗣 位,代于志宁为礼部尚书。敬宗嫁女与蛮酋冯盎之子,多纳金宝,为有司有司所劾,左授郑州刺 史。永徽三年,入为卫尉卿,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六年,复拜礼部尚书,高宗将废皇 后王氏而立武昭仪,敬宗特赞成其计。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并直言忤旨,敬宗与李义 府潜加诬构,并流死于岭外。显庆元年,加太子宾客,寻册拜侍中,监修国史。初,虞世

17、基 与敬宗父善心同为宇文化及所害,封德彝时为内史舍人,备见其事,因谓人曰 : “世基被诛, 世南匍匐而请代 ; 善心之死,敬宗舞蹈以求生。 ”人以为口实,敬宗深衔之,及为德彝立传, 盛加其罪恶。敬宗嫁女与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本皇家隶人,敬宗贪财与婚,乃为九陇曲叙 门阀,妄加功绩,并升与刘文静、长孙顺德同卷。敬宗为子娶尉迟宝琳孙女为妻,多得赂遗, 及作宝琳父敬德传,悉为隐诸过咎。太宗作威凤赋以赐长孙无忌,敬宗改云赐敬德。白 州人庞孝泰,蛮酋凡品,率兵从征高丽,贼知其懦,袭破之。敬宗又纳其宝货,称孝泰频破 贼徒, 斩获数万。 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 者尤之

18、。咸亨元年,抗表乞骸骨,诏听致仕,仍加特进,俸禄如旧。三年薨薨,年八十一。 (选自旧唐书 ,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 者尤之。 B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 论者尤之。 C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 者尤之。 D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者 尤之。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左” ,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B

19、“男” ,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中的一个等级。 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 公、侯、伯、男、子,凡五等” , “男”属于第四等爵位。 C “有司” ,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泛指官吏,本 处指有关官员。 D “薨” ,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礼记谓天子死为“崩” ,诸侯死为“薨” , 大夫死曰“卒” ,士死曰“不禄” ,庶人死曰“死”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敬宗不守礼制,轻薄张扬。在文德皇后去世,文武百官守丧期间,许敬宗竟然当众 取笑欧阳询,轻谩礼法,被降职为洪州都督府司马。 B许敬宗位高权重,贪图利禄。许敬宗

20、代为礼部尚书时,将女儿嫁给了蛮族酋长冯盎的 儿子,收受很多财物。后来他又把女儿嫁给出身高贵的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其目的还是为 了钱财。 C 许敬宗陷害忠良, 助纣为虐。 高宗要废掉皇后王氏以武氏取代她, 许敬宗竟然赞成其计。 其他忠直大臣如长孙无忌等坚决反对,许敬宗竟然与李义府诬陷他们,使他们客死异乡。 D许敬宗身为史官,歪曲事实。许敬宗作敬德传时,对其过咎回护隐饰,又把太宗 赐给长孙无忌的威凤赋擅自写成赐给敬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并直言忤旨,敬宗与李义府潜加诬构,并流死于岭外。 (2)人以为口实,敬宗深衔之,及为德彝立传,盛加其罪恶。 5、

2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顾时,字时举,濠人。倜傥好奇略。从太祖太祖渡江,积功由百夫长授元帅。取安庆、南昌、 庐州、泰州,擢天策卫指挥同知。李济据濠州,时从平章韩政讨降之。攻张士诚升山水寨, 引小舫绕敌舟, 舟中多俯视而笑。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 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洪武元年,拜大都督府副使兼同知率府事。从大将军定河南北,浚闸以通舟师,自临清 至通州。下元都,与诸将分逻古北诸隘口。从大军取平阳,克崞州,获逃将王信等四十六人。 取兰州,围庆阳。张良臣耀兵城下,击败之,获其劲将九人。良臣乃不敢复出。庆阳平。徐 达还京,令时将骑兵略静宁

22、州,走贺宗哲。西边悉平。 三年进大都督同知,封济宁侯侯,禄千五百石,予世券世券。四年为左副将军,副傅友德帅河 南、陕西步骑伐蜀。自兴元进克阶、文,败蜀兵于汉州,遂克成都。明年副李文忠北征,分 道入沙漠。迷失道,粮且尽。遇寇,士疲不能战。时帅麾下数百人,跃马冲击。敌众引去, 获其辎重粮畜以归,军声大振。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复出镇。十二年卒, 年四十六。葬钟山。追封滕国公,谥谥襄靖,袝祭功臣庙。 时能以少击众,沉鸷不伐。帝甚重之。子敬,金吾卫镇抚,十五年嗣侯,为左副将军。 平龙泉山寇有功。二十三年追论胡惟庸党,榜列诸臣,以时为首,敬坐死,爵除。 (明史顾时传 ) 1. 下列对文中加框

23、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 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B.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 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C.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 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D.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 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祖 : 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 多为创基立业者, 常见于开国皇帝

24、, 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受汉文明影响的儒文化圈(现韩国、越南)也有使用。 B. 侯 :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伯、侯、 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C. 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 高低分为九等,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 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 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也可有谥号。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顾时很有胆略,跟从太祖打仗,官职一路高升,做到

25、了元帅。进攻张士诚时,顾时乘敌 人懈怠,率壮士数人,大呼跃入敌船中,使敌军大乱。 B. 洪武五年,顾时协助李文忠北征,在沙漠迷失了方向,粮已尽,又遇敌人,顾时率麾下 数百人击退敌人,并缴获其粮食、牲畜而归,军威大振。 C. 顾时一生戎马倥偬,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在明朝建立之后,就被任命镇守北方重镇 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世。 D. 顾时生前深得皇上器重,死后被追封为滕国公,牌位附祭功臣庙。但是他的儿子却在后 来受他的牵连被杀,爵位被剥夺。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良臣耀兵城下,击败之,获其劲将九人。良臣乃不敢复出。 (2)时帅麾下数百人,跃马冲击。敌众引去,获其辎重粮

26、畜以归,军声大振。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与之,字正子,少卓荦有奇节,不远数千里游太学太学。绍熙四年举进士,广之士由太学取科 第自与之始。授浔州司法参军。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 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 长欲流之。 与之曰:“小民计出仓猝,忍使一家转徙乎?况故杀子孙,罪止徒。”寻特授广西提 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朱崖地产苦橙, 民或取叶以代茗,州郡征之,岁五百缗,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期年者, 弃 稚违老,民尤苦之。与之皆为

27、榜免。其他利病,罢行甚众。 召为秘书少监,军民遮道垂涕,与之力辞召命,竟还。将度岭,趣召不已,行次池口,闻金人 至边,乃造朝奏:“今边声可虑者非一,惟山东忠义区处要不容缓。” 前后累疏数千言,每叹养 虎将自遗患。升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工部侍郎。未几,成都帅董居谊以黩货为叛卒所逐,总 领杨九鼎遇害,蜀大扰。与之以选为焕章阁待制、知成都府、本路安抚使,至即帖然。先是, 军政不立,戎帅多不协和。与之戒以同心体国之大义,于是戎帅协和,而军政始立。 召为礼部尚书,不拜,便道还广。 蜀人思之,肖其像于成都仙游阁,以配张咏、 赵抃,名三贤 祠祠。理宗即位,累迁,皆力辞。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

28、舍?与之力疾奏。帝览奏 嘉叹,趣召愈力,控辞控辞至十有三疏。 嘉熙三年,乃得致仕,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自领乡 郡,不受廪禄之入,凡奉余皆以均亲党。薨时年八十有二,遗戒不得作佛事。累封至南海郡公, 谥清献。 (选自宋史卷四百六列传一百六十五,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 凜然/ B.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 凜然/ C.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 凜然/

29、 D.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 采凜然/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立太学始于西周,入太学可称为“受业太学“游太学“观 太 A 学“。 B.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与“吏、户、礼、兵、刑“并 称为六部。 C.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台(纪念堂),与庙相似,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 所叫“祠堂“。 D.控辞即请求辞免,古人请辞的说法很多,比如乞骸骨、致仕、挂冠、下车等,原因不一定就 是年老退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30、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与之勤奋学习才华出众,更开创了广东学子从太学取士的先河,在之后的任职中多次被 委派到南方地区,造福当地百姓。 B.崔与之认为对仓促间失手将富豪打死的百姓应从轻发落,因为富豪拖欠百姓款项并诬陷百 姓在先,事出有因情有可原。 C.崔与之为政宽仁,在广西提点刑狱期间废除了许多不利百姓的政策,深得百姓爱戴,离任时, 军民夹道送行,不忍他离开。 D.崔与之一辈子奔波劳累,在政务、 军事方面都有建树,殚精竭虑,深得皇帝信任和重用,直到 退休也没真正闲下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期年者,弃稚违老,民尤苦之。 乃访以政

31、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永明,字钟诚,乌程人。 嘉靖十四年进士。 除除芜湖知县。 献皇后梓宫南祔,所过繁费不赀。 永明垩江岸佛舍为殿,供器饰箔金,财用大省。寻擢南京刑科给事中。寇入大同,山西总督樊 继祖,巡抚史道、 陈讲等不能御,永明偕同官论其罪。 已,又劾兵部尚书张瓒黩货误国,又劾大 学士严嵩及子世蕃贪污状。已,又劾兵部尚书戴金为御史巡盐时,增余盐羡银,阻坏边计。疏 虽不尽行,中外惮之。 出为江西参议。 累迁云南副使,山西左布政使。 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伊王典楧恣横,永明发其恶,后竟伏辜伏辜。四十年迁刑部右侍郎。未上,改吏部,进

32、左。寻拜刑部 尚书。居数月,改左都御史。条上饬历抚按六事。御史黄廷聘按浙归,道湘潭,慢知县陈安。 安发其装,得所携金银货币。廷聘皇恐谢,乃还之。永明闻,劾罢廷聘。浙江参政刘应箕先为 廷聘论罢,见廷聘败,摭其阴事自辨。 永明恶之,劾应箕,亦斥。 故事,京官考满考满,自翰林外皆报 名都察院,修庭谒礼。 后吏部郎恃权,张濂废报名,陆光祖废庭谒。 永明榜令遵故事,列仪节奏 闻,诏诸司遵守。郎中罗良当考满,先诣永明邸,约免报名庭谒乃过院。永明怒,疏言:“此礼 行百年,非臣所能损益。 良轻薄无状,当罢。 又卿贰大臣考满,诣吏部与堂官相见讫,即诣四司 门揖,司官辄南面答揖,亦非礼,当改正。” 良疏辨,夺俸。

33、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 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永明素清谨。掌宪掌宪在严嵩罢后,以整饬纲维 为己任。会给事中魏时亮劾,永明力求去,诏许驰驿归。明年卒。赠太子少保,谥庄僖。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 B.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 C.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 D.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

34、可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任命,授职;擢:提升官职;迁:调动官职;拜:授给官职。 以上全指官职的升迁。 罢:罢免。 停职:表示罢官的词还有黜,废等。 B.伏辜:指服罪;承担罪责而死。 该记带出自 诗经小雅雨无正 “舍彼有罪,既伏其辜。” 近义词有“伏法”,即“因犯法而被处死刑”。 C.考满:明代针对每一位任职到一定期限的官员进行的一般性考核。三年一考,三考为满,考 满之日,由有关部门量其功过,依此决定其升降去留。 D.掌宪:指掌管风纪法制;又是都御史的别称。都御史即为都察院的长官,都御史职专纠劾百 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3.

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永明精打细算,节俭开支。任职芜湖期间,献皇后的棺椁路过芜湖,他用石灰粉刷江边的 寺庙作为供奉棺椁的场所,供奉的器具仅用箔金装饰,使费用大为节省。 B.张永明恪尽职守,不畏强权。 任职南京给事中期间,他接连弹劾山西总督樊继祖、 兵部尚书 张瓒、大学士严嵩及子世蕃等人,奏疏虽不尽行,朝廷内外都很害怕他。 C.张永明坚守正道,处事公允。 浙江布政司参政刘应箕曾被黄廷聘检举而免官,后来见廷聘被 免官,便搜集廷聘的罪行为自己辩护。永明厌恶他的为人,弹劾应箕,将他免官。 D.张永明为官清廉,小心谨慎。 张永明在严嵩罢官以后任都御史,以整顿纲纪为已

36、任。 后来给 事中魏时亮弹劾他,永明于是竭力请求辞职,皇上准许他乘坐公家驿车返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安发其装,得所携金银货币。廷聘皇恐谢,乃还之。 永明榜令遵故事,列仪节奏闻,诏诸司遵守。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由诚,字子明,御史中丞诲之季季子。幼明爽有智略,以父恩恩补官,调邓州酒税,临事精敏, 老吏不能欺,会营兵窃发,聚众闭城,守貳逃匿,由诚亲往招谕,贼敛兵听命,以功迁秩,寻擢提 举三门、白波辇运,言者谓其资浅,罢之。知合水县。王中立、种谔征灵州,由诚部运随军,天 寒食尽,他邑役夫多渍去,唯由诚所部分无失者。 通判成都府,知雅、 嘉、 温、 绵四州,

37、皆有治绩。 靖康元年,宰相唐恪荐由诚刚正有家法,宜任台臣。 召至京师,与恪议不合,且忧其蓄缩不足以 济时艰,力辞求退。 差知袭庆府,未及出关,金人再入,陷京师,立张邦昌,以兵胁士大夫臣之, 由 诚微服得免。 时群盗所在蜂起,由诚崎岖至郡。 城圮粮竭,于是昼夜为备,版筑版筑甫就,剧贼李昱 拥十万众奔至城中,知其有备,阳受元帅府招安而去。 康王移军济阳,由诚竭力馈饷,军以不乏, 遣官属王允恭奉表劝进。 时京东诸郡,兵骄多内讧,独由诚拊循有方,士乐为用。 前后数被攻固, 屹然自立群盗中,救援皆绝。 孔彦舟以郓兵叛,首犯郡境,攻之累旬不能下,始引去。 胡选者众 尤残暴,攻由诚示必取,由诚夜焚其攻具,直

38、入帐下,贼骇散,不知所为,忽解围去。 一日金兵四 集,由诚严立赏罚,厉以忠义,守兵争奋,昼夜警备。 金人百道攻城,矢石如雨,人无叛志。 郡官 有迎降者,执而械之。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 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南北隔绝,其孙绍清留蜀,后自 蜀走江、 浙访由诚生死,遇令佳之子子彝于江阴,知令佳与由诚同死被褒典,乃诉于朝,诏赠赠由 诚三官,为通奉大夫。 (节选自宋史吕由诚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 令佳同遇害/子偰与

39、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 B.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 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 C.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 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 D.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 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仲叔季,是先秦古人确立的兄弟长幼之序,论语仪礼均有记载。吕由诚是御史中 丞吕诲的小儿子。

40、 B.恩,即恩补、 恩荫,是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 恩荫制度是宋代选官的 重要途径之一。 C.版筑,是筑土墙用的夹板和木杵,用法即在有支撑的夹板间填入泥土,以杵夯实。这里是指 修补毁坏的城墙。 D.赠,是封建时代皇帝给有功诸臣已经去世的父祖追封官职爵位的一种恩典。在宋朝,宰相、 贵臣可追赠三代。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由诚智勇兼备,为官有为。他任邓州酒税,处事精细,老吏不能骗他。他率民夫随军运输, 天寒粮尽却无人逃跑。历任州县,有政绩。 B.吕由诚刚强正直,治军有方。 宰相唐恪荐他为谏官,可吕由诚因政见不一、 担心唐恪的能力 而力辞。他

41、训练得法,将士们都愿为之效命。 C.吕由诚智守孤城,屡挫敌寇。在城坏粮尽、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带领军民加强城防,日夜 守备,多次退敌,还曾主动出击,夜袭贼营。 D.吕由诚忠君爱国,威武不屈。他历险阻辗转赴袭庆任职,以忠义激励将士。金人招降不成, 当面杀死其子吕偰,吕由诚不畏惧,终被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会营兵窃发,聚众闭城,守贰逃匿,由诚亲往招谕,贼敛兵听命。 康王移军济阳,由诚竭力馈饷,军以不乏,遣官属王允恭奉表劝进。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更始时,辟大司马府。 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

42、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 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 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 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 立威, 善于计略, 省爱民役。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 用力少, 见功多, 百姓便之。 又修治陂池, 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 愿退大都,受小职。帝惜其能,遂不许

43、之。 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玺书发兵,未有虎符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 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命, 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 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 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书奏, 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 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 赙绢千匹

44、。 (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有删节) 1. 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 B.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 C.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 D.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更始,指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创于秦始皇。 B. 棨戟,有缯衣的戟,

45、古时官吏出行的一种仪仗,出行时作为前导,后亦列于门庭。 C. 玺书,古代长途递送的文书易于破损,所以用泥封加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D. 虎符,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劈为两半,将帅持其中一半不能调遣军队。 3. 下列有关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诗年轻有才,办事公平。担任侍御史时,因将军萧广放纵士兵在民间暴虐横行且不听 杜诗的劝说,杜诗杀掉萧广并向朝廷汇报,得到皇帝的召见。 B. 杜诗实干为民,清廉为官。担任汝南都尉时帮助百姓整顿农事;担任南阳太守时,使得 南阳郡内家家殷实富足,被人们称为“召父杜母” 。 C. 杜诗思虑周密,善于谋划。进谏时用魏公子借助

46、虎符调兵来解邯郸之围的例子来说明建 立虎符制度的重要性。皇帝认为有道理,采纳了他的建议。 D. 杜诗一生清贫,家无余财。他生前没有田宅土地,致使遗体无处安葬。皇帝命令在郡守 官邸里治丧,并赐绢匹作为治丧费用。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都,受小职。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2)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味道,初讳贺孙,以字字行,更字知道,温州人。少刻志好古学,师事朱熹。试礼部礼部第 一。 时伪学禁行, 味道对学制策, 率本程颐无所避。 知举胡纮见而黜之, 曰 : “此必伪徒也。” 既下第

47、,复从熹于武夷山中。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理宗访问熹之徒及所著书, 部使者遂以味道行谊闻, 差主管三省架阁文字。 迁宗学谕, 轮对,言 : “人主之务学,天下之福也。必坚志气以守所学,谨几微以验所学,正纲常以励 所学,用忠言以充所学。”至若口奏,则又述帝王传心之要,与四代作歌作铭之旨,其终有 曰 : “言宣则力减,文胜则意虚。”从臣有荐味道可为讲官,乃授太学太学博士,兼崇政殿说书。 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 ,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 ,诏从之。帝忽问鬼神之 理,疑伯有之事涉于诞。味道对曰:“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 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故

48、圣人设为宗庙,以别亲疏远迩,正所以教民亲爱,参 赞化育。今伯有得罪而死,其气不散,为妖为厉,使国人上下为之不宁,于是为之立子泄 以奉其后,则庶乎鬼有所知,而神莫不宁矣。”盖讽皇子竑事也。 三京用师,廷臣边阃交进机会之说。味道进议状,以为:“开边浸阔,应援倍难,科 配日繁,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经筵 奏事,无日不申言之,而洛师寻以败闻。于是人谓味道见微虑远。 味道所奏陈,无一言不开导引翼,求切于君身 ; 旁引折旋,推致于治道。迁秘书著作佐 郎而卒。讣闻,帝震悼,出内帑银帛赙其丧,升一官以任其后,故事所未有也。 (节选自宋史叶味道传 ) 【注】宗学谕:

49、宗室子弟学校的教官。伯有之事:是指公元前 544 年发生在郑国的 一场内乱。子泄:人名。边阃,指边关。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 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 1.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 散者其变也 B. 阴阳/仁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 散者其变也 C. 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 /其变也 D. 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 者其变也 2.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又称作“表字” 。古时孩子成年时取字。孔丘字仲尼,秋瑾字卿。 B. 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