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语文新步步高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陆文学自传 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68983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6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语文新步步高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陆文学自传 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版语文新步步高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陆文学自传 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版语文新步步高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陆文学自传 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版语文新步步高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陆文学自传 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版语文新步步高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陆文学自传 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语文新步步高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陆文学自传 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语文新步步高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陆文学自传 含解析.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第 7 课 陆文学自传课 陆文学自传 1.古今异义 (1)褊躁多自用意。 古义:固执。 今义:用心、企图。 (2)豁然不惑。 古义:不再疑惑。 今义:四十岁的代称。 (3)闭关读书。 古义:闭门。 今义:指闭塞关口,不与外界往来。 (4)他日于学者得张衡南都赋 。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宜野人乘蓄。 古义:隐士,山野之人。 今义:未开化的人。指性情粗野的人。 2.一词多义 (1)所Error!Error! (2)去Error!Error! (3)遗Error!Error! (4)释Error!Error! (5)以Error!Error! 3.词类活用 (1

2、)常扁舟往来山寺:名词作状语,坐着小船。 (2)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均为名词作状语,用手杖;用手。 (3)主者以为慵惰,鞭之: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抽打。 (4)因倦所役:意动用法,对感到厌倦。 4.文言句式 (1)陆子盖今之接舆也:语气词“也” ,表判断。 (2)结庐于苕溪之湄:状语后置句,应为“于苕溪之湄结庐” 。 (3)常扁舟往来山寺:省略句,“来”后省略介词“于” 。 (4)故特以相赠: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 。 5.翻译下列句子 (1)常扁舟往来山寺,随身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 译文:常常坐着小船往来于山寺之间,随身携带的只有纱巾、藤鞋、短衣、短裤。 (2)宜野人乘蓄,故特以

3、相赠。 译文:(这头牛)适合山野之人骑乘和蓄养,所以特地把它赠给我。 (3)见人为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 译文:见到别人做好事,就像自己也做了这样的事;见到别人做了不好的事,就像自己也做 了不好的事而羞耻。 一、结构图解 半生经历Error!Error! 二、中心主旨 陆羽通过为自己立传,追述了自己上半生的经历,突出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表达了 自己因遭遇坎坷而内心悲苦的心情,同时也寄寓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心。 1.作者的外貌、 口才怎样?但他却又自比王粲、 张载等人, 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性格?此外, 还写了作者的哪些性格?作者有没有在传中美化自己? 答:_ 答案 “貌陋” 、“口

4、吃” ,都是缺憾,作者却比之王粲、张载等人,坦然自负,而不动声色。 此外,还从几个侧面表现作者特立独行的个性:“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 ,“意有所适, 不言而去” ,“又与人为信而不愆也”等。客观介绍,“不虚美,不隐恶” ,寥寥数笔, 性情毕现。 2.第二段在文中的顺序安排与一般传记不同,从时间上看,这些内容应该放到最后来写,如 何理解这种构思? 答:_ 答案 本文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自传”为题的传记文,是作者 29 岁时应皎然之约为浙西诗 会的诗友写的,所以它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绍自己的事迹,而侧重于表现自己目前的 思想性格特点,而这一段和第一段在内容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放在一起。第

5、三段追述幼 年经历,可以看成是对作者性格形成原因的解释。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坐展卷,口动而已 危:端正 B.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 或:有的人 C.自九岁学属文 属:写作 D.育于竟陵太师积公之禅 育:接受教育 答案 D 解析 育:抚养,养育。 2.下列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谓生多瞋。又与人为信。 A.信而必达 B.自可断来信 C.余固笑而不信也 D.低眉信手续续弹 答案 A 解析 A 项与例句均为“约定” 。B 项使者,指媒人。C 项相信。D 项随意。 3.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见人不善,

6、若己羞之 B.常扁舟往来山寺 C.杖击林木,手弄流水 D.灰心木立,过日不作 答案 A 解析 A 项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他三项为名词作状语。 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育于竟陵太师积公之禅 A.常扁舟往来山寺 B.大王来何操 C.皆见感激当时,行哭涕泗 D.陆子盖今之接舆也 答案 C 解析 C 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A 项省略句。B 项宾语前置句。D 项判断句。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59 题。 上元初, 结庐于苕溪之湄, 闭关读书, 不杂非类, 名僧高士, 谈宴永日。 常扁舟往来山寺, 随身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

7、流水, 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故楚人相谓:“陆子盖今之接舆也。” 始三岁, 惸露, 育于竟陵太师积公之禅。 自九岁学属文, 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 子答曰 : “终鲜兄弟, 无复后嗣, 染衣削发, 号为释氏, 使儒者闻之, 得称为孝乎?羽将授孔圣之文。” 公曰 : “善哉!子为孝,殊不知西方染削之道,其名大矣。”公执释典不屈,子执儒典不屈。 公因矫怜抚爱,历试贱务:扫寺地,洁僧厕,践泥圬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竟陵 西湖无纸,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他日于学者得张衡南都赋 ,不识其字,但于牧所仿青衿 小儿,危坐展卷,口动而已。公知之,恐渐渍外典,去道日旷,又束于寺中,令芟

8、剪卉莽, 以门人之伯主焉。 或时心记文字, 懵然若有所遗, 灰心木立, 过日不作。 主者以为慵惰, 鞭之。 因叹云 : “恐岁月往矣,不知其书。”呜咽不自胜。主者以为蓄怒,又鞭其背,折其楚乃释。 因倦所役,舍主者而去,卷衣诣伶党,著谑谈三篇。以身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 之戏。公追之曰:“念尔道丧,惜哉!吾本师有言,我弟子十二时中,许一时外学,令降伏 外道也。以吾门人众多,今从尔所欲,可捐乐工书。”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九岁学属文属文:写文章 B.结庐于苕溪之湄 湄:滨 C.卷衣诣伶党诣:造诣 D.恐渐渍外典 渍:浸,这里指影响 答案 C 解析 诣:去。 6.

9、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Error!Error! B.Error!Error! C.Error!Error! D.Error!Error! 答案 C 解析 C 项均为副词,“才” 。A 项均为介词,前为“由于” ,后为“因此” 。B 项均为介词, 前为“用” ,后为“把” 。D 项前为代词,“我” ;后为语气助词,“啊” 。 7.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陆羽刻苦读书、自强自励的一组是( ) 羽将授孔圣之文 公执释典不屈 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 或时心记文字,懵然若有 所遗,灰心木立,过日不作 恐岁月往矣,不知其书 子执儒典不屈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10、 写陆羽要学习儒学, 是积公坚持要陆羽学习佛教经典, 写陆羽坚持要学习儒学。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羽独行山野,诵佛吟诗,流连徘徊,号泣而归,放浪形骸的表现,近似魏晋名士的逍遥 世外,而内心隐藏着巨大的痛苦忧闷。 B.陆羽受罚期间,繁重艰苦的劳动和不堪承受的鞭打,丝毫没有改变他坚持对“孔圣之文” 的向往。 C.陆羽最后奋起反抗,逃出寺庙,加入戏班。这一切,绝不是一般孩子所能做到的,最终感 动了积公,从其所愿。 D.有一天,陆羽在一位学者处得到张衡的南都赋 ,只得在放牧的地方模仿小学生,端正坐 着展开书卷,放声朗读起来。 答案 D 解析 “放声朗读起来”

11、错,陆羽不认识赋里的字,嘴巴动动罢了。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 号泣而归。 译文:往往独自一人走在山野中,朗读佛经,吟咏古诗,用手杖敲打树木,用手拨弄流水, 流连徘徊,从早到晚,直到天黑游兴尽了,号啕大哭着回去。 文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梅执礼, 字和胜。 大司成强渊明贤其人, 为宰相言, 相以未尝识面为慊。 执礼闻之曰 : “以 人言而得,必以人言而失,吾求在我者而已。”卒不往谒。历比部员外郎,苑吏有持茶券至 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

12、敢乃独列上果诈也擢中书 舍人、给事中。孟昌龄居郓质人屋,当赎不肯与,而请中旨夺之 ; 内侍张佑董葺太庙,僭求赏 : 皆驳奏弗行。 迁礼部侍郎。 素与王黼善, 黼尝置酒其第, 夸示园池妓妾之盛, 有骄色。 执礼曰 : “公为宰相,当与天下同忧乐。今方腊流毒吴地,疮痍未息,是岂歌舞宴乐时乎?”退又戒 之以诗。黼愧怒。明年,徙滁州,时赋盐亏额,滁亦苦抑配。执礼曰 : “郡不能当苏、杭一邑, 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请于朝,诏损二十万,滁人德之。钦宗立,改户部。方军兴, 调度不足,执礼请以禁内钱隶有司,凡六宫廪给,皆由度支乃得下。尝有小黄门持中批诣部 取钱,而封识不用玺,既悟其失,复取之。执礼奏审

13、,诏责典宝夫人而杖黄门。金人围京都, 执礼劝帝亲征,而请太上帝后、皇后、太子皆出避,用事者沮之。洎失守,金人质天子,邀 金帛以数百千万计, 曰 : “和议已定, 但所需满数, 则奉天子还阙。” 执礼与同列哀民力已困, 相与谋曰 : “金人所欲无艺极, 虽铜铁亦不能给。” 而宦者挟宿怨语金帅曰 : “城中七百万户, 所取未百一,但许民持金银换粟麦,当有出者。”已而果然。酋怒,责之,对曰 : “天子蒙尘, 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顾比屋枵空,亡以塞命耳。”酋益怒,取其副 杖之百。执礼犹为之请,俄遣还,将及门,呼下马挝杀之,而枭其首,时靖康二年二月也。 是日,天宇昼冥,士庶皆陨涕愤叹

14、。死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宋史梅执礼传 ,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 乃独列上/果诈也/ B.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 乃独列上/果诈也/ C.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 乃独列上/果诈也/ D.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 乃独列上/果诈也/ 答案 B 解析 结合语境,根据文意来判断。

15、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部,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土地、赋税及户籍等 事宜。 B.禁内,即宫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 称宫禁。 C.六宫,本义是指古代皇后居住的寝宫,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 后一样。 D.士庶,即士人和庶人,指社会下层人士。古时对人的社会地位可简单地分为四种 : 公、卿、 士、庶。 答案 C 解析 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执礼不媚权贵,守正不阿。有

16、人把他推荐给宰相,但他不以为意,在任中书舍人、给事 中时,他驳回了孟昌龄、张佑等人的不合理请求。 B.梅执礼关心百姓,与天下同忧乐。在王黼置酒夸示自己的园池妓妾时,他认为国家有难, 不应歌舞宴乐。他还减除滁州赋盐,滁州人很感激他。 C.梅执礼忠于职守。他主张宫内财务由相关部门管理,小黄门取钱的封识没有用玺,他奏明 皇上,以刑杖责罚了主管夫人和黄门。 D.梅执礼不畏金人,舍生取义。他劝帝亲征,帝都失守,金人以天子为人质勒索金帛,他为 百姓考虑没有答应,最后被恼羞成怒的金人杀害。 答案 C 解析 “以刑杖责罚了主管夫人和黄门”错,原文是责罚主管夫人,刑杖小黄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17、汉语。 (1)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 译文:这个郡还抵不上苏、杭一个邑,但食盐赋税却比粟粮赋税多数倍,百姓怎么能承受? (2)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 译文:天子遭受劫难,臣民甘愿献出生命,就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可是哪里有金帛啊? 解析 (1)“当”意为“抵” ,“乃”意为“竟然” ,大意对。(2)“蒙尘”意为“遭受劫难” ,“致 死”意为“献出生命” ,大意对。 参考译文 梅执礼,字和胜。大司成强渊明觉得他这个人很贤能,就向宰相进言推举他,宰相把没 有和他见过面作为不满意推荐的理由。梅执礼听说了这件事说 : “因为别人的言论而有所得, 一定

18、因为别人的言论而有所失去,我只要追求通过我自身的完善而有所收获就够了。”最终 也不去拜谒宰相。历任比部员外郎,有位宫苑官吏把高达三百万钱的茶券拿来,声称是杨戬 的旨意要急需领取。梅执礼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想揭发,比部长官、副长官犹豫不敢,他 就独自上奏,果然是诈骗。擢升为中书舍人、给事中。孟昌龄在郓把房屋抵押给别人,应当 赎回而不肯付赎金,并且请求下诏书加以改变;内侍张佑督查修葺太庙,弄虚作假求取奖赏: 这些都因梅执礼的驳奏而没有实行。(梅执礼)迁任礼部侍郎。一向与王黼友好,王黼曾经在 自己的宅第里摆设酒宴, 夸示繁盛的园池和众多的妓妾, 态度傲慢。 梅执礼说 : “公作为宰相, 应当与天下同

19、忧乐。现今方腊在吴地作恶,疮痍满目,现在哪里是歌舞宴乐的时候呢?”退 下后又用诗劝诫他。王黼恼羞成怒。第二年,(梅执礼)改任滁州,当时盐赋出现亏额,滁州 也苦于强行摊征税赋。梅执礼说:“这个郡还抵不上苏、杭一个邑,但食盐赋税却比粟粮赋 税多数倍,百姓怎么能承受?”(梅执礼)请示朝廷,诏命减损二十万,滁州人民都感谢他的 仁德。钦宗即位,(梅执礼)改任户部尚书。正值战争兴起,而赋税征调不足,梅执礼请求把 禁宫内的钱拨给有关部门,凡是六宫的供给,全部经过度支才能下发。曾有位小黄门手持宫 中的批件来到户部取钱,但封识上面没有盖玺印,觉察到有过错后,又回去重新盖章。梅执 礼上奏审查,诏命责罚管理印玺的夫

20、人而杖打那位黄门。金人包围京都,梅执礼劝皇帝亲自 征伐,而请求太上帝后、皇后、太子都出京避难,当权的大臣加以阻止。到失守时,金人用 天子作为人质, 要求索取数百上千万的金帛, 说 : “和议已签订, 只要如数满足我们所要求的, 就奉送天子还京。”梅执礼与同列大臣同情百姓贫困,相互商量说 : “金人的欲望没有限度, 就是铜铁也不能给。”但过去有怨仇的宦官告诉金帅说:“城中有七百万户百姓,所搜取的 还不到百分之一,只许百姓用金银换取粟麦,百姓应当有愿意出钱的。”后来果然是这样。 敌人首领愤怒,斥责梅执礼,(梅执礼)回答道:“天子遭受劫难,臣民甘愿献出生命,就是 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可是哪里有金帛啊

21、?只见房屋空虚,没有东西拿来完成任务。”敌人 首领更加愤怒,把副官带上来打了一百杖。梅执礼还为他们请命。不久(梅执礼)被遣送还京, 将到门口,把他喊下马来打死,并悬挂(他的)首级示众,时间正是靖康二年二月。当天,天 空昏暗,臣民都流泪愤叹。死时,四十九岁。 (2018全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7 题。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 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 纯礼曰 : “陵寝皆在邑境, 岁时缮治无虚日, 今乃与百县均赋, 曷若置此, 使之奉常时用乎?” 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

22、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 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 : “范公庵” 。草场 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 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除户部郎中、 京西转运副使。 徽宗立, 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以刻深为治, 纯礼曰 : “宽 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 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 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

23、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 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 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 “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 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 路/独永安不受令/ 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

24、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 /独永安不受令/ 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 /独永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 路/独永安不受令/ 答案 D 解析 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其次,根据语法特征断句。“知”是“担任”的意思, 作谓语;“荫”是“恩荫”的意思,不能作“担任”的主语;因此,“荫”和“知”中间要 断开,排除 B、C 两项。“永昭陵建”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京西转运使”作下句的主语, 据此可以排除 A 项。故选 D 项。 15.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 ,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答案 C 解析 “尹”是官的通称,如令尹、府尹、京兆尹等。而不是知府的简称。令尹,战国时楚 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地位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百官之首相。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纯礼敢于抗言,受到

26、韩琦赏识。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为永 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 B.纯礼关怀下属,处分重在惩戒。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诛杀, 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 C.纯礼监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在开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得皇上认可。 D.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 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 答案 D 解析 “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 错, 原文是

27、“纯礼沉毅刚正, 曾布惮之” , 意思是曾布畏惧他, 没有达到“恐惧”的程度;“最终遭到免职”错,从原文“罢为端明殿学士”可知,纯 礼只是降职了,并没有被免职。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译文: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 (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译文: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解析 (1)方:正。务:致力,尽力。苛:苛严。犹:尚且。(2)村野:粗暴,鲁莽。若:如果。 蔽罪:定罪。蔽,判决案件。 参考译文 范纯礼字彝叟,因父亲范仲淹的恩

28、荫,担任陵台令和永安县令。永昭陵兴建,京西转运 使把木材、石料、砖和工匠役徒摊派给一路,只有永安不接受命令。使者把这件事报告给陵 使韩琦,韩琦说:“范纯礼难道不知道这件事吗?一定有他的说法。”后来,众人责问他, 纯礼说:“陵寝都在永安县境内,一年四时都要修缮管理,没有闲着的时候,现在竟然和其 他各县平摊赋役, 怎么比得上将赋役搁置, 用它来供奉平时的用度呢?” 韩琦肯定了他的回答。 回到朝廷之后,范纯礼被任命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的身份出京管理遂州。泸南有 边防事务, 征调赋税严苛急切, 纯礼一概以静应对, 分辨其中可以备办的, 不从百姓那里征取。 百姓在庐舍中画像,把他像神一样地加以供

29、奉, 命名为 “范公庵” 。 草场失火, 百姓疑虑害怕, 看守草场的官吏惊恐地等待责罚。纯礼说:“草湿就会产生火气,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只 让他们暗中赔偿。 库吏偷丝太多当判死罪, 纯礼说 : “因为乱糟糟的丝而杀了他, 我不忍心。” 听任他的家人立刻出钱买下丝来赎罪,命令释放受到牵连的人。(范纯礼)被任命为户部郎中、 京西转运副使。徽宗即位,(纯礼)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开封府知府。前府尹治政苛刻 严酷, 纯礼说 : “宽柔刚猛相济, 是圣人的教诲。 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 尚且担心做得不够, 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因此一概以宽大处事。皇帝直接下诏命令审讯享泽村村民谋反一 事,纯礼审问事

30、情的缘由,(原来是)这个人到戏场看戏,回来的路上看到工匠做桶,就把桶 拿来戴在头上说:“和刘先主相比怎么样?”于是被桶匠抓住。纯礼第二天上朝应对,徽宗 问怎么处理这件事,纯礼回答说:“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 生灵的仁德。按不应做此事的罪名杖责他,就够了。”皇帝说:“(这样做)凭什么惩戒后人 呢?”纯礼回答:“正是想要外面的人知道陛下不滥用刑罚,足够作为典范了。”徽宗听从 了他的话。纯礼沉稳坚毅、刚强正直,曾布畏惧他,激怒附马都尉王诜说:“皇上想要任命 你为承旨,范右丞不同意。”王诜发怒。恰逢王诜招待辽国使者,纯礼主持宴会,王诜诬告 他总是直称皇上名字,纯礼被罢免为端明殿学士、颍昌府知府,掌管崇福宫。崇宁五年,复 任左朝议大夫,掌管鸿庆宫。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