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编制学校排危重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469915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编制学校排危重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编制学校排危重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编制学校排危重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简介及编制说明 一、项目概况 二、编制说明 三、实施目标 第二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 一、测量工程 二、土石方及工程 三、基础施工 四、脚手架工程 五、模板工程 六、钢筋工程 七、混凝土工程 八、砌筑工程 九、水磨石楼地面 十、内外墙施工方案 (1)内外墙抹灰 (2)块料墙面 十一、电气工程 十二、门窗安装工程 第三章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情况、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 第四章劳动力计划表 一、工程项目部机构组织 二、劳动力计划表 第五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一、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二、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三、计量保证措施 四、上岗人员的控制 五、技艺评定准则 六、

2、工程交验控制 七、季节性施工质保措施 第六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六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一、安全目标 二、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三、建立管理组织 四、健全现场施工管理制度 五、检查制度 六、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七、安全保证措施 第七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八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九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十章施工总平面图 第十一章工程进度与计划 第十二章有必要说明的其他情况 一、雨期施工 二、冬期施工 第一章项目概况简介及编制说明 一、项目概况 本工程学校排危重建工程,工作内容包括拆除危房、新建教学用房、维修 厕所和修建防护墙、挡土墙及绿化等工作内容。 计

3、划工期: 90 天, 工程质量为合格。 二、编制说明 ( 一) 、编制目的 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 为学校排危重建工程施工提供完整的纲领性文 件,用以指导施工,确保优质、安全、高速、文明完成该工程的建设任务。 ( 二) 、编制依据 1、本工程招标文件。 2、本工程施工图纸,实地踏勘现场及周边环境情况资料。 3、国家颁布的最新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有关规程、规定 和要求。 4、 施工项目目标管理办法 、 关于安全文明施工的暂行规定等文件。 ( 三) 、主要图集、标准、法规、规程、规范 本工程施工我公司将贯彻现行建筑施工规范要求。对分项、分部及单位工程 的质量评定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检

4、验评定标准进行,确保工程合格。应用本工 程的主要技术规范: 房屋工程技术规范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混凝土夏季施工施工规范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建设项目管理规范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电器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防火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规范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施工现场噪音限值 建筑事故安全检查标准

5、建筑事故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及设计规程 普通混凝土用砂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 四) 、实施目标 1、质量目标:严格按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及图纸设计要求施工,确保本工程 质量达到合格。 2、工期目标:根据甲方要求,本工程总工期为30天。我公司郑重承诺:在 无重大图纸修改的情况下决不延误工期。 3、安全生产目标: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 识,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争创“安全优质工程”,将死亡和重伤事故率控 制在“ 0” ,轻伤事故率控制在0.

6、1%以下。 4、文明施工目标:坚决贯彻执行建筑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安全规定,按我 公司的文明施工规则组织管理,并与其他单位积极配合,力争达到“文明施工现 场” 。 5、环保卫生目标:不污染环境,不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 三、实施目标 1、质量目标:严格按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及图纸设计要求施工,确保本工程质 量达到市合格工程。 2、工期目标:根据甲方要求,本工程总工期为30 天。我公司郑重承诺:在 无重大图纸修改的情况下决不延误工期。 3、 安全生产目标: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争创“市安全优质工程”,将死亡和重伤事故率控制 在“0” ,轻伤事故率

7、控制在0.1%以下。 4、文明施工目标:坚决贯彻执行泸州市建筑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安全规定, 按我公司的文明施工规则组织管理,并与其他单位积极配合,力争达到“市文明 施工现场”。 5、环保卫生目标:不污染环境,不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 第二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 一、测量工程 1、测量人员及测量设备配备 根据本工程的规模, 拟定选配经验丰富的测量技术员,负责整个过程的测量 放线工作。 2、建立施工平面方格网 施工控制网点的布设间距应满足施工和技术复核要求,并与平面图相配合, 以便在施工过程中保持有中够数量的控制网点,并应标画各纵、横线标志,引桩 要牢固,并要注意保护,经常复查。本工程施工测

8、量控制网为方格网,采用直角 坐标法放线。 以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和高程控制点为依据,严格按工程测量规 范和要求,准确地测量出建筑物的轴线和标高。 此外,在建筑物的内部建立带形的轴线控制网系统。纵横向控制轴线之间的 间距根据规范要求设置。 其它各轴线则通过钢卷尺丈量引测,控制点的设置考虑 在不易破坏和通视条件较好的位置。 3、高程控制 基础施工完毕后, 利用精密水准仪对基础标高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利用 前期基础施工设置的永久性水准点,依据就近原则,引测施工控制标高,每层用 自动调平水准仪抄平,弹出+500mm 处水平线。 二、土石方及工程 (一)土石方开挖 1、工程概况: 本单位工程涉及到挖土

9、方和石方。采用小型机械配合人工开挖。 2、施工准备: (1)审查设计图纸,核对平面尺寸和坑底标高,摸清地下构筑物及地下管线 分布情况,与甲方确认。 (2) 施工方案及施工队伍准备就绪, 并将土方施工方案下发给专业施工队伍。 (3)在现场外就近找临时堆放土方的场地。 3、开挖方案及机械选择: (1)采用小型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配以自卸汽车,弃土场由业主指定。 (2)挖土方白天进行,土方存放在场外的指定场地。 基础土方开挖: 1、土方开挖进行时,放出建筑物桩基础的中线,由挖掘机挖至设计标高上 50cm左右,再配合人工休整至设计标高。 2、开挖过程中,配备专职测量员,开挖时,由测量员随时抄平,以控制

10、开 挖标高;在人工挖孔桩时应由测量员测设距离桩底50cm的标高,在基桩两侧钉 水平标高木桩,拉上小白线,挖至接近基底标高时,用盒尺随时校核槽底标高, 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坑边尺寸,确定坑宽标准(坑宽为带 形基础垫层宽度),根据此来修整坑帮,最后清除坑底土方。 3、排水措施: 开挖前,应在地面四周上口外侧1m以外设置水泥围堰与下水接通,防止 雨水从地面流入桩内。 开挖时,应沿坑内四周设置排水沟。 4、基坑土方开挖后,要保护好基坑。 6、注意事项: ( )挖土过程中应有测量工及时将标高引测至坑帮上,并随时校核桩底标高, 避免超挖。 ( )桩基挖完后,严禁在桩机边大量堆载或载重车辆

11、穿行,并设专人看护 边坡,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和处理。 ( )桩内施工中,应派专人负责远望, 一旦出现危险预兆应及时通知撤离。 ( )桩基上口 1000mm 处设 1.2m 高钢管护栏,并用红白漆做出突出标记, 外挂密目安全网,并悬挂红色警示灯。 土方回填 1、回填土施工前,首先应进行土壤击实试验,根据回填土的最佳含水率及 干容重,来确定回填用土的含水率控制范围及压实遍数。回填前应对基础进行验 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 2、 土方回填采用人工回填, 小型打夯机夯实。 回填土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每层至少夯实三遍,并做到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加 强对边缘部位的夯实

12、。每层虚铺土厚度为不大于30cm 。 3、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填方的强度和稳定性,如设计无要求, 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4、填土应严格控制含水量,施工前应检验,经项目监理许可批准后方可进 行施工。 三、基础施工 1、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2、施工准备 2.1 作业条件 由建设、监理、施工、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地基验槽,完成验槽记录及地基 验槽隐检手续,如遇地基处理,办理设计洽商

13、,完成后监理、设计、施工三方复 验签认。 完成基槽验线预检手续。 2.2 材质要求 水泥:根据设计要求选水泥品种、强度等级; 砂、石子:有试验报告,符合规范要求; 水:采用饮用水; 外加剂、掺合料: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钢筋要有材质证明、复试报告。 2.3 施工器具 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振捣棒、刮杆、木抹子、胶皮手套、 串桶或溜槽等。 3、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槽(坑)底清理砼垫层钢筋绑扎支模板相关专业施工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养护拆模土回填 3.1 清理及垫层浇灌 地基验槽完成后,清除表层浮土及扰动土, 不得积水,立即进行垫层砼施工, 砼垫层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严禁晾晒基

14、土。 四、脚手架工程 (一)、材料 1、48 钢管 2、扣件 3、脚手板 4、密目式安全防护网 5、12#铁丝 材料进场后进行严格检查: 1、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2、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分别符合规范表8.1.5的规定。 3、钢管必须经过防锈处理。 4、旧钢管有裂缝、严格变形、锈蚀严重的严禁使用。 (二)、施工工艺 (1)脚手架搭设顺序 放样弹线摆放扫地杆 (贴近地面的大横杆)逐根竖立杆,随即与扫地杆 扣紧装扫地小横杆或大横杆与立杆扣紧安第一步大横杆(与立杆扣紧) 安 第一步小横杆 安第二步大横杆安第二步小横杆加设临时斜撑杆(上端与第二大横杆紧 扣,在装设两道连墙杆后可拆除)第三步

15、、 第四步大小横杆连墙杆顶撑 接立杆加设剪刀撑张挂安全网。 (以此步骤往上搭设计) 1、立杆基础 落地架立杆基础经分层夯实, 土上加垫 200 宽的木方,有足够的强度承担脚 手架的荷重,并做好排水沟渠。 2、立杆间距 脚手架立杆纵距为1.5m,横距为 0.8m,立杆与墙体净距为0.3m,脚手架的 底部立杆采用不同长度的钢管参差布置,使相邻两根立杆上部接头相互错开,不 在同一水平面上,以保证脚手架的整体性。 3、大横杆设置 大横杆除扫地杆距地0.2m 外,其步高为1.8m,大横杆设置在立杆的内侧, 相邻两接头相互错开,以保证脚手架的整体性。 4、小横杆设置 (1)外脚手架立杆与大横杆交点处设置小

16、横杆,两端固定在立杆上,以形 成空间格构架整体受力。 (2)小横杆设置在大横杆的上方且沿立杆同一方向布置。 (3)小横杆两端各伸出立杆净长度0.2m,并尽量保持一致。 5、剪刀撑设置 脚手架外侧设置剪刀撑,由脚手架端头开始,按水平距离6m 设置一排剪刀 撑,剪刀撑钢管与地面成60 度角,自下而上,左右连续贯通设置,剪刀撑在搭 设时将一根斜杆扣在立杆上, 另一斜杆扣在小横杆的外伸部分上,以免两根斜杆 相交时把钢管别弯。斜杆两端扣件与立杆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0.2m,最下面的 斜杆与立杆的结点离地面为0.2m,以保证外架的稳定性。 6、架体与建筑物拉接 (1)脚手架与建筑物水平方向按6m 设一刚性拉

17、接点,拉接点做法:用短 钢管预埋在梁内,然后用钢管、扣件与架体连接。每隔6m 设一道顶撑,每层转 角处第一根立杆必须拉接, 垂直方向按每楼层设一刚性拉接点,所有拉接点按梅 花形上下错开设置,顶部按水平方向设刚性拉接点,拉接点保证牢固,不移动变 形,并尽量设置在外架大小横杆接点处。 (2)外墙装饰阶段拉接点也必须满足上述要求,除施工的需要,必须重新 补设拉接点,以确保外架安全可靠。 7、脚手板与防护栏杆 (1)操作层满铺脚手板,脚手板交接处平整,无探头板。脚手板应完好无 损,应搭两跨,三根小横杆支撑。 (2) 脚手架采用合格的密封式安全网封闭, 且将安全网固定在外立杆里侧, 安全网采用 18 号

18、铅丝张挂严密。 (3)脚手架搭设高度高出裙楼檐口操作面1.5m,从第二步起设1.2m 高钢 管防护栏杆和 0.3m 高踢脚栏杆,顶排防护栏杆不少于2 道。 (4)施工层下必须挂一道水平安全网,往下推算每隔4 步挂一道水平安全 网。底部一层高处必须挂一道密目水平安全网封闭。 8、杆件连接 (1)钢管脚手架立杆采用对接,在杆件最后一步高时,视情况考虑采用搭 接,大横杆采用对接和搭接,剪刀撑和其它杆件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为100 , 其他杆件的搭接长度为100,且均不少于 2 只旋转扣件紧固。 端部扣件盖板边 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 (2)相邻杆件搭接,对接错开,同一平面上接头

19、不超过50%。 (三)、质量标准 1、材质要求 (1)钢管 钢管表面锈蚀深度不应大于0.5 。 (2)扣件 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 须更换;扣件应进行防锈处理。 (3)脚手板 脚手不得有严重翘曲和严重腐朽,要做防腐处理。 2、技术要求与允许偏差 脚手架搭设技术要求与允许偏差按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 范JGJ130-2001中表 8.2.4 要求施工。 (四)、脚手架拆除 1、脚手架拆除之前,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系统等 是否符合构造要求。 2、应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3、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

20、同时作业。 4、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 除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 步,如高差大于2 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5、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约6.5 米)时,应先在适当 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 6、脚手架拆除过程中,应设专人在警戒区中巡查,严禁外人进入。 (五)、安全技术措施 1、必须有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按规定设置安全网,安全网间的搭接处用 绳连接起来,不得留有间隙,安全网内的杂物必须及时清理。 2、搭设脚手架必须由经安全部门培训合格持证的架子工承担,凡患有高血 压、心脏病等的不得上高空操作。 3、操作人员必须正确使用

21、个人防护用品,上高空必须系好安全带,工具及 零配件要放在工具袋内,穿防滑鞋,严禁酒后上班。 4、 严禁在脚手架上堆放钢模板、 木材等材料,确保脚手架畅通及防止超载。 5、认真执行每周一次的定期检查制度,对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架子班负 责架子维修和保养工作。 6、拆除脚手架,应设置警戒区,并有专人负责警戒。 7、脚手架拆除顺序一般为题脚栏杆,栏杆,剪刀撑牵杆,横杆,立杆,按 自上而下先安装后拆,后安装者先拆,逐步拆除、一步一清,不得采用踏步式拆 法,不准上下同时作业。 8、拆下的构件与零配件,应按类堆放,严禁高空抛掷。 9、安全教育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穿硬底鞋,不得赤脚,并正确使用

22、个人 劳动保护用品。 (2)高处作业不准向下或向上抛扔材料和工具等物件,悬空作业系好安全 带。 (3)严禁毁坏或擅自拆除安全设施,严禁酒后上班。 10、注意事项 (1)杆件的间距和布置按规定进行搭设。 (2) 立杆的垂直度偏差为架高的1/200。 相邻两根立杆的接头应错开50 , 并力求不在同一步架中出现。 (3)小横杆用扣件紧固大横杆上,靠近立杆的小横杆应紧固于立杆上。 (4)脚手架各杆件相交深处端头均应大于10 ,以防止杆件滑落。 五、模板工程 (一) 、技术要求 1. 平台排架必须设纵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 200mm 处的立杆上,当力杆基础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时,必

23、须将高处的扫地杆向低 处延伸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 2. 立杆底层步距不应大于2m 。 3. 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接头错 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各接头中心点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 4. 支架立杆应竖直设置, 2m高度内允许偏差为15mm 。 5. 满堂模板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剪刀撑,由底至 顶连续设置。 (2) 高于 4m的模板支架, 其两端与中间每隔四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两 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二) 、模板的材料及构配件 1. 框架柱、框架梁、现浇

24、板模板采用22mm厚木工板,包括梁底板、旁板, 龙骨为美松。 2. 内楞采用 50mm 100mm 方木;外楞采用 48 钢管。 3. 平台模采用 915mm 1830mm 木工板。 4. 支撑系统采用 50 钢管排架,立柱间距为800mm 800mm ,人防区立柱间 距为 800mm 800mm ,平台板向上 200mm 设纵横向扫地杆,扫地杆向上1600mm 及 顶部设两道水平杆,木龙骨间距为300mm 。 (三)、模板的安装 1. 顶板模板安装 顶板采用 50 钢管塔设满堂支模架, 顶板载荷集中区域外支撑系统排架钢管 立柱间距为800mm 800mm ,顶板载荷集中区钢管支撑系统排架主管

25、间距700mm 700mm ,水平钢管 3 道,第一道离地面200mm ,第二道离地面1800mm ,第三道 在木龙骨底部,必须纵横连接,以保证其整体稳定性。顶部木龙骨截面为50mm 100mm ,龙骨间距不大于300mm ,木龙骨接头要错开。平台板铺设时必须平台 板盖梁模,平台模拼缝处贴胶带纸。 2. 柱模安装 柱模板支模时,四周必须设牢固支撑或用钢管箍牢,避免柱模整体歪斜甚至 倾倒,钢管柱箍的间距0.45m,第一道距地 0.2m,并在柱模下方留一清扫孔,以 便清除里面的杂物。 3. 框架梁支模架 400700 框架梁梁底增加一道承重立杆( 双扣件 ) ,400700 以上框架梁梁 底二道承

26、重立杆 , 框架梁梁两侧立杆间距1400mm 。 4. 模板安装的自检 模板支好后,首先要进行自检,再上报项目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做好交 接手续,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四) 、模板的拆除 模板的拆除,应严格按国家安全施工文明施工规定执行。对非承重模板,应 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受损失时方可拆除;对于承重模板, 如 顶板、梁等,应在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75% 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拆模顺 序应先支后拆,并执行项目部书面通知拆除制度。 1. 模板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1) 一般要求 拆模时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 定,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及其支撑拆除

27、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 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不承重的侧模板,包括梁、柱、墙侧模,在混凝上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 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一般墙体大模板在常温条件下,混凝土 强度达到 1N/mm 2 即可拆除。 2)承重模板,包括梁、板等水平结构的底模,应根据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 块强度达到下表的规定,方可拆除。 现浇结构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 项次结构类型结构跨度 按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标准 值的百分率计( % ) 1 板 2 50 2,8 75 8 100 2 梁、拱、壳 8 75 8 100 3 悬臂构件 2 75 2 100 3)在拆模过程中,如发现实际

28、结构混凝土强度并未达到要求,有影响结构安 全的质量问题时,应暂停拆除。待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拆除。 4)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撑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 度标准值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设计的使用荷载。当承受施工荷载的效应, 比使用 荷载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验算,加设临时支撑。 (2) 拆除之前必须有拆模申请,并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测试结果达到规 定时方可批准拆模。 (3) 如必须暴露在大气中,则应保证混凝土受冻前的临界强度。 (4)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除应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外,还应考虑保温措施, 拆模之后要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度差不超过20,以免发生温差裂缝。 (5) 各类模

29、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根据模板设计的规定进行,如果模板设 计无规定时,可按“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的顺序进行,以及“先拆非承重 的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及支撑的顺序进行拆除。 (6) 拆除的模板必须随拆随清理,以免钉子扎脚,或阻碍通行和发生事故。 (7) 拆模时,拆模区应设警戒线,严防有人误入被砸伤。 (8) 拆模不能采取猛橇、以致大片塌落的方法拆除顶模。 2. 各类模板拆除的安全技术 (1) 基础拆模 基坑内拆模,要注意基坑边坡的稳定,特别是拆除模板支撑时,可能使边坡 土发生震动而坍方。拆除的模板应及时送到离基坑较远的地方进行清理。 (2) 现浇楼板及框架结构拆模 框架结构的拆模顺序如下:

30、 拆柱模斜撑与柱箍拆除柱侧模拆楼板底模 拆除梁侧模拆除梁底模。拆下的模板不准随意向下抛掷,要向下传递至地面。 已经松动的模板,必须一次拆除完,不可中途停歇,以免落下伤人。 模板立柱有多道水平拉杆。应先拆除上面的,按由上而下的顺序拆除,拆除 最后一道拉杆,应与立柱模板同时拆除,以免立柱模板倾倒伤人。 多层楼板模板 支撑拆除时,下面应保留几层楼板的支撑,可根据施工进度、混凝土度强度增长 的情况、结构设计荷载与支模施工荷载的差值通过计算确定。 3. 模板拆除注意事项 (1) 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过急, 拆下来的模板和支撑用料要及时运走、整理。 (2) 拆模顺序一般应是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

31、部分,后拆承 重部分。重大复杂模板的拆除,事先要制定拆模方案。 (3) 多层楼板模板支柱的拆除,应按下列要求进行:上层楼板正在浇灌混凝 土时,下一层楼板的模板支柱不得拆除,再下层楼板的支柱,仅可拆除一部分; 跨度 4m及 4m以上的梁下均应保留支柱,其间距不得大于3m 。 (4) 快速施工的建筑梁、板模板,例如35d 完成一层结构,其底模及支柱 的拆除时间, 应对所用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情况分层进行核算,确保下层楼板及梁 能安全承载。 (5) 模板拆除后逐块传递下来,不得抛掷,拆下后清理干净,板面涂刷脱模 剂,分类堆放整齐,以利再用。 (6) 支设悬挑形式的模板应有稳定的立足点。 (7) 支设临空

32、建筑物模板时,应搭设支架。 (8) 混凝土板上拆模后形成的临边或洞口,应按规定进行防护。 (9) 拆除模板支撑前,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规定的规范,并经技术部门批准 后,才能进行。 (10) 拆平台模时,不得一次性将顶撑全部拆除,应按顺序分批拆,以免模板 在自重荷载体作用下发生一次性大面积脱落。 (11) 拆模时必须设置警戒区域,并派专人监护,拆模必须干净彻底,不得保 留有悬空模板。 五、悬空作业时模板支撑和拆除的注意事项 1. 支模应按规定的作业程序进行,模板未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严禁 在连接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并严禁在上下同一垂直面安装、拆卸模板。结构 复杂的模板,装、拆应严格按施工组

33、织设计的措施进行。 2. 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低于 3m的可用马凳操作。 3支设悬挑形式的模板时,应有稳定的立足点。支设临空构筑物模板时, 应搭设支架。模板上有预留洞时,应在安装后将洞盖住。 混凝土板上拆模后形成 的临边或洞口,应按规定进行防护。 4拆模高处作业,应配置登高用具或搭设支架。 5模板支撑拆除前,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并经申报批准后,才 能进行。 6拆模时,必须设置警戒区域,并派人监护。拆模必须拆得干净彻底,不 得保留有悬空模板,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堆放整齐。 六、钢筋工程 (一)施工准备 本工程钢筋品种和规格繁多, 制作前要求专业技

34、术熟悉图纸,了解设计图中 各分部各项钢筋种类、型号、 数量以及各构件的搭接方式和锚固长度倍数。规范 认真做好钢筋翻样,对复杂节点的钢筋要求进行放样,把技术问题超前解决。要 求技术人员应根据图纸结构分区、分部配套翻样, 并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好钢筋加 工计划,以满足分区的施工需要。 尺寸线。根据弹好的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 合要求,应进行处理。 (二)钢筋焊接 1、本工程柱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梁筋采用双面电弧焊搭接焊。 2、双面电弧焊 梁钢筋采用电弧焊,选用交流弧焊机,焊机型号为BX3-315。焊接时尽量双 面焊。钢筋搭接焊时,级钢筋和3 号钢材采用E43 焊条,级钢筋焊接采

35、用 E50焊条。焊接端钢筋应预弯,并使两钢筋的轴线在一直线上;两主筋之间应用 两点定位焊固定;定位焊缝与搭接端部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0mm 。焊接时,应在 搭接焊形成焊缝中引弧; 在端头收弧前应填满弧坑, 并使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的始 端和终端熔合。 (三)钢筋绑扎 对于部分梁、板钢筋可采用冷搭接头。梁、板同一截面的接头均控制在50% 以内;对于柱竖向钢筋采用一层一搭接,连接接头按设计要求错开。梁、板底部 钢筋均在支座处搭接, 梁顶及板面钢筋跨中搭接, 接头最短距离必须大于1.31d。 凡主梁与次梁同一标高时,主梁底主筋在下,次梁底主筋居上。现浇楼(屋)面 板板底短向钢筋在下,长向钢筋在上,板面短向

36、钢筋在上,长向钢筋在下。 单梁钢筋的绑扎时, 应先支好梁的底模,放好主筋,在主筋上画出箍筋的位 置,按所画的位置套好箍分散开,再穿上架力筋。 然后在两端和中间分别绑好几 个箍筋,使骨架成型后再按画好的线绑扎箍筋。箍筋的开口应错开。 柱子的钢筋,应先接好主筋(对焊搭接时),在主筋上分好箍筋间距,把已 套好的箍筋按画线绑扎好。 箍筋的开口应在四角分布并相互错开。转角处的绑扎 应成八字型, 确保主筋绑扎到位。 框架梁位置上下各50cm左右(或柱子净高 1/6 高度)范围内箍筋应加密,加密处箍筋间距为10cm 。主筋接头应相互错开。 梁的钢筋应先支完梁的底模板后再绑梁的钢筋。绑梁筋时,应按图示的规格、

37、 型号先绑扎主筋。 梁的主筋应放在柱子主筋的内侧。梁的主筋穿好箍筋放在梁底 模上,按分好的间距先绑两端和中间的箍筋各23 根,然后穿上负筋绑主梁的 骨架。框架梁在柱子两侧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一般是10cm ,加密区一般是跨度 的 1/6 ,在柱子部位的梁的箍筋不绑,第一个箍筋应距柱子外皮5cm 。主梁钢筋 绑完后再绑次梁钢筋,具体措施与主梁相同。一般情况下, 次梁主筋应放在主梁 的主筋上。 板的钢筋绑扎应支完顶板后,在顶板分好钢筋的间距,按间距布置钢筋。双 向受力的板的钢筋, 一般短向钢筋在下边, 和钢筋在上边。受力钢筋伸入支座 (梁 内)的长度与梁宽相同。板的纵横钢筋绑扎时,边缘处应绑严,中间

38、处的十字交 叉可隔一个绑一个。绑扎楼板均应加支撑铁,按梅花型2m的间距设置。 (四)钢筋的制作 钢筋工程 钢筋加工工程 (1) 主控项目 1)钢筋进场时,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等的规定 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标准的规定。 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 二级抗震等级, 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 规定: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 3)当发现钢筋脆断、 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

39、对该 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4)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2.5 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 倍; 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 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 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 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作不大于 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 倍。 5)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 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 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第4 条的规

40、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 径; 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 结构,应为 135; 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 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 倍;对有抗 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2) 一般项目 1)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2)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 也可采用冷拉方法。 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 时,HPB235 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 级、HRB400 级和 RRB400 级钢 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是1。 3)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 (m

41、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 箍筋内净尺寸5 钢筋安装工程 (1) 主控项目 1)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在施工现场, 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钢筋焊 接及验收规程的规定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 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3)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 一般项目 1)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 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 倍。 2)在施工现场, 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

42、用技术规程、 钢筋焊 接及验收规程的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 其质量 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3)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 相互错开。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 倍 d(d 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 且不小于500mm ,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 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 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 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 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 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 无具体要求时,应符

43、合下列规定: 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 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当无法 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当采用机械连接接 头时,不应大于50。 4)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 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 接区段的长度为1.311(11 为搭接长度 ) , 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 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 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 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

44、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 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 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 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 50; 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绑扎搭接受力钢筋的最小搭 接长度应根据钢筋强度、外形、 直径及混凝土强度等指标经计算确定,并根据钢 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等进行修正。为了方便施工及验收, 给出了确定纵向受拉 钢筋最小搭接长度的方法以及受拉

45、钢筋搭接长度的最低限值及确定了纵向受压 钢筋最小搭接长度的方法以及受压钢筋搭接长度的最低限值。 5)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 倍; 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 倍, 且不应大于 100mm ; 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 倍,且不应大 于 200mm ; 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 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 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 (mm) 绑扎钢筋网 长、宽10 网眼尺寸20 绑扎钢筋骨架 长10 宽、高5 受力钢筋 间距10 排距5 保护层 厚度 基础10 柱、梁5 板、墙、壳3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20 钢筋弯起点位置20 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5 水平高差+3.0 注:A、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