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热点考点难点热点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47314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1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热点考点难点热点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热点考点难点热点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热点考点难点热点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5 年高考考纲解读】 (1)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考查宗法制的核心(嫡 长子继承制)和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与义务。 (2)知道 “ 始皇帝 ” 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重 点考查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发展地、辩证地看待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突出考查中央官制(内 外朝、三省六部制等) 、监察制度 (刺史、 御史台等)、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地方行政制度 (路 府州县、行省制)等。 (4)了解明朝内阁

2、、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注意了解内阁设立的背景、军机处设置的实质。 【重点、难点剖析】 一、宗法制与分封制 1 宗法制 (1)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3)内容:按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 (4)作用:目的: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 分封制 (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 (3)内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口。 (4)作用:周王室

3、与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 天下共主 ” 的地位。边远地区得到开 发,疆域扩大。 (5)瓦解:春秋时遭破坏,战国时各国推行县制,秦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 二、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 1 皇帝制度的建立: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立,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是其突出特征。 2 中央官制的演变 (1)秦 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 便于皇帝专制集权。 (2)汉 内外朝制度,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3)唐 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皆是宰相,分工明确,相互制约,使相权有所分散。 (4)宋“ 二府三司 ” 制,增设参知政事使相权进一步

4、被削弱。 (5)明 废丞相、设六部。明成祖设立内阁,皇权专制加强。 (6)清 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三、地方行政制度沿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1 史实 (1)分封制: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在政治上实行分封诸侯的制度。到春秋战国时逐步崩溃, 被郡县制取代。 (2)郡县制:春秋战国时出现,秦朝在全国推行,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取代了分封制,大大削弱了地方政 权的独立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 (3)郡国并行制:西汉初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同时又实行封国制。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 酿成 “ 七国之乱 ” ,直到汉武帝

5、实行“ 推恩令 ” ,才解决了王国问题。 (4)行省制:为了对各地实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其确立巩固了国家统一,使 中央集权在体制上得以保障,是继秦郡县制后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 2 认识 (1)历代封建统治者,通过一系列行政区分与变革,加强了 对人民的控制,将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使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 (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变化,属于政治制度进步的表现。由郡县 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了行政区划的变化。一般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区越划越小,越划越 多。 四、古代中国重要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 1察举制 (1)建立:汉武帝令郡国每年

6、举荐孝、廉各一个,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影响: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九品中正制 (1)实行:魏晋南北朝时期。 (2)影响: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 任高官。 3科举制 (1)过程: 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 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明清采取八股取士。 (2)作用: 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素质。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选官制度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1)有利于维持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在先秦

7、时期,维护了宗法制为核心的奴隶制政治体制的 运转,保证了贵族政治、经济的特权和王权的正常过渡;在封建社会,维护了封建皇权至高无上和中央对 地方的控制,保证了封建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 (2)有利于维护国家的“ 大一统 ” 局面。从中央政权体系看,通过选官制度选拔效忠于王朝统治者的中央 官员,保证了王朝统治机器的正常运转,从对地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看,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更加有效地治理与统治人民,维护多民族国家“ 大一统 ” 的局面。 (3)选官制度的标准化、制度化对国家选拔官员,维持统治的长治久安起了重大作用。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 赋税征收以及防止了人民的反抗。 (4)选官制度的变化和完

8、善,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官员素质不断地提高,推动了社会的 进步与发展。 (5)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不同时期不同的选官制度所起的作用与影响不完全 相同,应具体问题具体评价。 5.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1)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 (2)人才选拔逐步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3)科举制度在早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随着考试内容和方式的僵化,其消极作用日益明显。 【高频考点】 考点 1、从文化文明传承视角认识分封制、宗法制的影响 【例 1】(2014广东文综 )“宗”是一个会意字

9、。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 之形,“”可能表示 () 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 【感悟提升】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区别 宗法制涉及的关键词有“世卿世禄”“凝聚宗族”“血缘亲疏”“家族祖宗”“家庭关系”“嫡庶之 辨”“大宗与小宗”“家族等级关系”。只要材料说的是以上方面的内容,都要选与宗法制相关的内容。 分封制涉及的关键词有“分封授民”“授民授疆土”“拱卫王室”“随从作战”“朝觐述职”“交纳 贡赋”“等级森严”“相对独立性”。只要材料说的是以上方面的内容,都要选与分封制相关的内容。 【变式探究】(2013 海南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

10、后世也有深 刻影响。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 “ 立嫡不以长 ”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 “ 门当户对 ” 【特别提醒】 考点宗法制、分封制在2013 年高考中有七省命题涉及,备考2014 年高考可关注以下要点: 制度宗法制分封制 关键词 “ 世 卿 世 禄 ”“凝 聚 宗 族 ”“血 缘 亲 疏 ”“家 族 祖 宗 ”“家 庭 关 系 ”“嫡 庶 之 辨”“大宗与小宗 ”“家族等级关系 ” “ 分封授民”“授民授疆土”“拱卫王 室 ”“随 从 作 战 ”“朝 觐 述 职 ”“交 纳 贡 赋”“等级森严 ”“相对独立性 ” 实质 是家族内部根据血缘的亲疏,确立

11、的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 继承制度。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是统治阶级内部根据宗法血缘关 系,联合同姓及异姓贵族在权力和财产 方面的再分配制度。核心内容是规定了 周王与诸侯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技巧 只要材料说的是这方面的内容,都 要选与宗法制相关的内容 只要材料说的是这方面的内容,都 要选与分封制相关的内容 【变式探究】 (2013 广东卷)战国以前,“ 百姓 ” 是对贵州的总称;战国以后,“ 百姓 ” 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考点 2、从历史上的制度创新视角看中国的大部制改革 【例 2】(2

12、014山东文综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 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感悟提升】对地方机构改革的其他补充 (1)汉代:汉初实行郡国并存,导致王国问题的出现,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 (2)宋代:鉴于唐后期藩镇割据的局面,宋太祖采用“强干弱枝”“重用文官”的原则,加强对地方的 控制。 (3)明清:元代在西南实行土司制度。明清则实行“改土归流”(即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大大强化 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总之,历朝历代无论采

13、取怎样的措施,主要目的都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现中央集权,维护多 民族国家的统一。 【变式探究】(2013 江苏 )光绪大清会典载:“ 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 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特别提醒】从大部制改革中央机构视角看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可以互相制衡,也能分工 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 )、审

14、核 (门下省 )至执行 (尚书省 ),都 经由三省处理。 (3)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 【变式探究】(2013 重庆卷)明史记载,太祖“ 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 ,“ 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 士” ,“ 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 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 决机宜,悉由票拟” 。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考点 3、关注重要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历史发展趋势 【例 3】 (2014 大纲全国

15、文综)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 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 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变式探究】(2013山东高考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变式探究】 (2013大纲全国高考)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 代的路。这体现出()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16、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特别提醒】用“ 继承 ” 、“ 趋势 ” 、 “ 创新 ” 概括从秦汉至宋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一个 “ 继承 ” :西汉和唐朝分别继承了秦朝和隋朝的政治制度。 (2)两个 “ 趋势 ” :一是从汉至元宰相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趋势;二是从汉至元地方 行政制度的变化,体现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3)三个 “ 创新 ” :从汉至元时期,开创了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制度)、行省制 (地方行政制度)、科举制 (人 才选拔制度 ),这三大制度不仅对中国古代而且对当今都有重要影响。 考点 4、科举制的影响 【例 4】 (2013 福建高考 )清末传教

17、士明恩溥记述:“ 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 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 九十 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特别提醒】多角度理解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1 对中国 (1)政治上,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范围,打破了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 基础。 (2)思想上,科举考试大都以儒学经典作为考查内容,巩固了儒学的独尊地位,统一了士人的思想。 (3)文化

18、上,科举考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文学巨匠,这是唐诗、宋词繁荣的重要原因。 (4)价值观,形成了读书群体勇于追求上进、实现价值、入世有为的人生价值观取向。 2 对世界:古代东亚的日本、朝鲜均曾效法中国举行科举。近代的欧美文官制度也来自中国的科举 制度。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欧洲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能力突破】 试题材料信息的解读、提取、利用 【例 1】如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A中书省B内阁 C军机处D礼部 【变式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嘉 庆 二 十 一 年 七 月 初 六 日 内 阁 奉 上谕:和世泰等奏,

19、口英咭唎国贡使连日 演 习 礼 仪 极 为 敬 谨 , ,即 派 苏 楞 额、广惠各载原品顶 戴沿途伴送,钦此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知识定位汉唐 地方行政区域、疆域变迁比较 材料信息提取 【特别提醒】四步解读史料 1 明确问题:有效信息的“ 有效 ” 都是针对具体的问题而言的,没有问题也就谈不上“ 有效 ” ,所以在解 读史料之前必须明确需要回答的问题,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问题。 2 判断题眼:无论文字,还是图片,材料提供始终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即题眼所在,这就是解题 的突破口,如典例8 中的 “ 清代 ” 、“ 钦此 ” ,典例 9 中地

20、方行政区划的多少、面积、空间分布等即为判断题眼 的关键信息。 3 划分层次:很多问题的答案的结构就是材料的层次,因此,要注意对材料划分层次,一般以句号、 分号、省略号为依据,尤其是要注意省略号前后的语句。 4 回归教材:虽然材料题一般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新设问,但必然与教材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 系。这里的联系,一是指题目以教材内容为背景,二是指题目的一二处设问需要从教材内容来确定大致的 方向。确定了材料和教材内容的联系后,回答问题就不会太难。 【高考预测】 1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过这样的评述,“ 书经 洪范载: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 谋及卿士, 谋及庶人, 谋及卜筮。 汝则从

21、, 龟从, 筮从, 卿士从, 庶民从, 是之谓大同 ?此以 (一)君主 (二) 卿士 (三)庶人 (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材料反映出() A中国早期政治是神权政治 B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C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D中国早期政治实行君主专制 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 异于商者, 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通过分封同姓诸侯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B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强化王权 C通过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

22、心的早期政治制度来巩固统治秩序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信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 而七国则绝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 矣 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 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材料主要表明了() A周朝末期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B春秋战国时期“ 礼崩乐坏 ” C战国时期比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更加剧烈 D国家由分裂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4下面所示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的解释,该时

23、期是() A夏商西周B春秋战国 C秦汉三国D魏晋隋唐 5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时说:“ 以尚书与三公对言,三公权不及尚书;以尚书与中书对言,尚书 又不及中书矣 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 这说明汉代() A权力重心在中书B三省已具雏形 C外朝受内朝牵制D皇权逐步加强 6有学者指出,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 “ 科学 ” ,实质上是指()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D 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7“ 淳化中 太宗患中

24、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 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A重用亲信B频换丞相 C分化事权D废除宰相 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 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材料反 映出() 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以降国力转趋衰弱 B唐代建筑技术已达巅峰,后代难以超越 C宋以后坊市制崩溃,无力维修城郭街道 D宋代以降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 9据统计,明代曾任内阁大学士的共有161 人,其中经殿试中进士的有157 人,占

25、97.5%;157 人中 又有 131 人经翰林院入阁,占大学士总数的81.4%。可见() A科举高第、入翰林,乃为进入内阁的主要途径 B明代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 C从明代开始政府成了士人政府 D明朝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10据越缦堂日记中顺治十八年缙绅录所记,清初督抚多出身辽东,大多为汉军旗人,甚至 达到 “ 十之九 ” 的程度, 这种倾向在康熙和雍正两朝得到延续,乾隆朝汉军督抚居多的情形渐有改变,开始大 量任用满官为督抚。以下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清前期满人主要担任中央官员,汉人主要担任地方官员 B清统治者全面学习汉族政治制度 C清前期统治者出于缓和满汉矛盾的目的,大量任用汉人为督抚 D

26、乾隆帝改变祖宗之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1下表是对某朝“ 大臣 ” 职能的具体描述。从表格中可以获取的有效信息是() 1.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 下发大臣 7.开面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 抄录备案 2.接折 章京将奏折送大臣 阅 8.交折 将原奏折交内奏事 处 3.见面大臣将奏折送皇帝9.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 处请旨编 4.述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 旨再交皇帝御览来源 :学 科网 10.随手 将谕旨、奏折重点 二季一编 5.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11.封柜 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 封 6.交发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 施 A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

27、渐繁荣 D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122014 年 7 月在建党94 周年庆典上,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体制、制度创新是 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 C统一度量衡标准D首创郡县制度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的经典都强调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尤其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国王与臣属之间的 关系。这种对现世的强烈偏好为政治组织和政治稳定提供了一个坚固的、根本的基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伴随经济变革而来的是重大的政治变革,即封建分封制转变为中央集权制。经济的发展和经 济商品化为各封建国家的统治者提供了建立中央集权

28、所必需的财政资源。 其结果是,诸侯们能够把从 前分给贵族们的封地转变为由他们自己的中央政府派官员管理的行政单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造成材料一中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阐释。 (2)归纳材料二的基本观点。 (3)材料三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你如何评价? (4)上述材料反映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什么?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可见, 明代的专制主义政治是比较高明的政治,皇帝一方面使内阁“ 有宰相之实 ” ,把原先宰相 的权力巧妙地转移到内阁的身上,这大大替自己分担了繁忙的政务;另一方面, 皇帝又使内阁“ 无宰相之名 ” , 内阁行政没有法理

29、上的依据,本质上依然是由于皇帝制度外的信任而私授权力的秘书班子,而且官阶比较 低,这样就大大防止了内阁专权的可能性。当然,这种内阁体制的作用只能是对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它 仍然与官僚政治的制度结构相违背,本质上是帝国政治制度的一种畸变。 徐晓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 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材料三在皇权专制方面,明清却有一以贯之的精神血脉,所有的制度安排无一不是围绕着如何加强 皇帝的权力而展开的。 明朝帝王废除宰相后又不得寻求体制外的力量,于是又造成了监阁之争以及宦 官专权的制度化。这些体制外力量又加紧搜刮社会,从而使得本来就脆弱的小农经济和工商业又备受摧残。 清朝帝王尽管个个精明能干,曾出现过 “ 康乾盛世 ” ,但是这种极端专制主义制度结构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 上的,“ 康乾盛世 ” 充其量是一种发达的农业文明,但当遭遇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冲击时,显然是不堪一击的。 徐晓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内阁的特点。你如何理解它“ 本质上是帝国政治制度的一种畸变” ? (2)依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军机处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3)依据材料三,指出君主专制强化的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