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好奇心对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影响.docx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447693 上传时间:2025-07-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好奇心对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好奇心对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好奇心对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好奇心对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好奇心对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好奇心对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影响现在的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也是长期困扰家长、老师的问题。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的特点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状态才能学习好,孩子如果没有主动进取的精神是无法学习好的。那么,要想使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必须从幼儿抓起。长期的幼儿教育实践和幼儿教育理论表明,幼儿主动学习精神的养成离不开自身机制的三个方面:好奇心、兴趣、意志力。由于幼儿在心理上缺乏计划性、目标性和信念等意志表现,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人生经验和自我激励机制也还没有形成,因此好奇心是幼儿阶段表现出来的突出特点。好奇心是学习兴趣培养的基础,因此在幼儿

2、阶段好奇心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一、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的关系1、好奇心概述。好奇心,即个体对新异刺激的一种探究反应,是人类的一种天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好奇心是促进幼儿爱好学习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如果教育都能在孩子开始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索的时候,加以适当的引导,无疑会提高幼儿认识事物的效率,促进其好奇心的增长与知识的获得。2、兴趣概述。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好的情绪,是一种人们想要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只有当他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才会对其产生好奇心并产生对其进行探究的心理欲望。这种欲望一旦被激发,他就会成为一种学习的自觉性和内在动力。3、好奇心和兴趣的

3、产生相辅相成。好奇心是产生兴趣的心理基础,有较强好奇心的孩子也很容易对周围事物产生兴趣。这在学前阶段表现的尤为明显,外界的一切事物对婴幼儿来说都是那么的新奇,其探索这个世界的欲望是那么强烈,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都是他们学习和探究的方式和表现,在好奇心的存在和驱使下,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被同时激发出来。反过来,婴幼儿对事物学习和探究有了兴趣,其好奇心才可以被充分利用和进一步调动起来。好奇心是天生就有的一种心理机制,而兴趣是后天产生和习得的。二、保护和利用好奇心对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性1、幼儿好奇心现状及成因。近期一份关于儿童好奇心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46岁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水平呈增长趋势,

4、但到了幼儿晚期,尤其是上小学以后这种趋势就逐渐减弱。调查结果让人担忧。究其原因在于幼儿在入园初期的生活和学习,扩大了学习的视野,丰富了生活的内容,大大激发了其好奇心,因此在园幼儿好奇心水平明显高于散居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多的约束、过分强调集体活动和过早地被动学习固化的内容等情况,使幼儿失去自由探索的机会与兴趣。2、充分保护和利用幼儿好奇心。在幼教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幼儿阶段的好奇好问特征是一个人一生中难能可贵的品质,它是一个人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开始和原动力。我们利用和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是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有效途径。学习者一旦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

5、学习中,把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反之,如果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就会成为学习的阻力,甚至还会引发心理障碍。三、保护和促进幼儿好奇心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在生活的各个环节,幼儿都表现出具体行动和形象思维的特点,他们动手动脑的同时,会发现和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有的问题甚至稀奇古怪。能够提出问题是幼儿善于动脑和好奇心产生的明显表现,做为教师及家长不能表现出腻烦心理,更不能让幼儿感觉到周围不良情绪的存在,要正确对待幼儿提出的问题。1、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倾听他们的心声。幼儿的问题再简单再幼稚,也是幼儿细心观察、主动探索的结果,父母和老师如果是冷漠、敷衍和责怪的态度,会拟制幼儿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6、要与幼儿建立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平等和谐的身心环境,贴近幼儿,耐心感知幼儿的世界和想法,为他们营造自由思维的空间,给幼儿萌发的求知的嫩芽以肥沃的土壤。2、妥当清晰地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孩子提出问题后,要根据他的年龄和理解能力给出较为清晰简单的回答;如果大人当时也不知道答案,可以直接告诉他不知道或稍后告诉他;有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不直接给答案,而是引导孩子一起寻求答案。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唯一答案,也不是所有问题大人都能解答,要鼓励孩子不断探索,自己寻找答案。ph2篇6:音乐教学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学科论文h2Xp音乐教学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学科论文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音乐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

7、能力,赋有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儿童初步感觉美,表现美的重要使命。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活动中,让孩子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参与音乐实践的本领,能唱、会跳、能欣赏、会创造,才能在音乐艺术活动中表现音乐,接受美的熏陶,萌发儿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那么,在音乐活动中我是如何去完成这一重要使命的呢?我认为,让儿童置身在游戏中接受美育是重要的。我过早期教育家冯德全说过:“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身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J游戏完全符合儿童的本性,孩子虽然喜欢音乐,但对音乐的兴趣却是不持久和易转移的,因此,我就以

8、让每次音乐活动中能保持长久和浓厚的兴趣为抓手来进行我的音乐活动。首先,我非常重视音乐活动的选材。如选那些旋律简单、形象鲜明、有模拟叫声的歌曲,或有游戏性质的歌曲。因为只有选曲有趣味性,艺术性的教材,才能使孩子喜欢,学起来有积极性。其次,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学习。如在上歌曲欢乐颂第二教时中,我按照这首名曲原来的强弱进行处理,但如果老师很简单的说一句第一句唱轻一些,第二句唱响一些等在孩子的脑海中是不会留下很深的概念的,也许他们老师的要求颠倒或搞错,因此,在教学中,我就根据歌词内容向小朋友解释这样的一种意境:天空

9、中白云飘过是静静的,因此要唱的轻一些,树上的小鸟在叫,因此要唱的响一些,而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声音肯定很响,要唱的响一些,快乐些。我把这样的一个意境带进孩子的脑海,孩子们兴趣很高,自然而然就按照我处理的要求唱,我的教学的目的也在游戏中完成了。第三,在组织教学中,教师的语气表情和动作都会不自觉的影响孩子的情绪。如果教师的语气是儿童化、趣味性的,教师的表情是丰富的、多采的,教师的动作是有童趣的、夸张的。那么孩子兴趣会很高涨,孩子会积极参与。另外,注重个性差异进行个别教育也是我在音乐活动中做的比较要注意的。总之,兴趣是孩子学习音乐的首要前提,让孩子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实现童年音乐教学的目标。我愿将每一个孩子带进音乐美好的境界中,在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纯洁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