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高中数列解题易错点.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48497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析高中数列解题易错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例析高中数列解题易错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析高中数列解题易错点.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例析高中数列解题易错点 论文摘要 数列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 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因为数列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强,学 生在解题中往往出现一些错误, 大大地降低了解题的准确率。 本文从八个方面列 举学生解题易错点,并加以分析,得出正解。 关键词 数列易错点通项公式数列前n项和 数列对于理解数学逻辑和贯穿联系其他知识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好数 列是至关重要的。数列的题型形式多样,解题思路灵活,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 离不开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 只要能把握这两方面, 就会迅 速打通解题思路。 解题成败在于审清题目, 弄懂来龙去脉,透过

2、给定信息的表象, 抓住问题的本质, 揭示问题的内在联系和隐含条件,明确解题方向, 形成良好的 解题策略。 以下从八个方面列举学生解题易错点,并加以分析,得出正解。 一、掉以轻心(忽略首项的定义) 原题 已知数列 n a满足1 1 a, 1321 132 nn anaaaa, 2n ,则na的通项na=_. 错解: 1321 132 nn anaaaa, 23211232nnanaaaa ,两式相减得 11 1 nnn anaa, n a a n n 1 . 由此类推: 2, 1 1 2 2 1 a a n a a n n ,由累乘法可得 2 ! n an. 问题分析:在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时,向前

3、递推一项时应考虑n的范围。当 1n代入上述通项时,首项 2 1 1 a与原定义1 1 a矛盾。 正解:2n时, 1321 132 nn anaaaa 3n 时, 23211 232 nn anaaaa -得 111nnnanaa 当3n时, n a a n n 1 . 222 2 3 2 1 1 2 ! 341a n ann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又1 12 aa, 2 当2n时, 2 !n an . 当1n时,1 1 a. 故 2 2 ! 11 n n n an. 原题 在等差数列 n a中,公差0d, 2 a是 1a与4a 的等比中项。已知数 列, 21 31

4、 n kkk aaaaa成等比数列,求数列 n k的通项 n k。 错解:dnaan1 1 , 41 2 2 aaa. daada3 11 2 1 . 1 ad, ndan.da1. da3 3 . q d a 3 3 . dka nkn .dka nkn1 1 . 3 1 1 q k k a a n n k k n n . n k是公比为 3 的等比数列 . 11 331 nn n k. 问题分析:错因在于把 1 k当作数列 n k 的首项。惯性思维认为 1 k =1,而实 际上9 1 k。对于新数列的本质把握不全面,导致首项定义出错。 正解:数列 n a 是等差数列, dnaan1 1 .

5、 2a 是 1a与4a 的等比中项, 41 2 2 aaa. 即daada3 11 2 1 . 整理得dad 1 2 ,0d,1 ad ,得ndan. 故由已知得,3 , 21 dkdkdkdd n 是等比数列 . 由 0d ,所以数列,3 , 1 21n kkk也是等比数列,首项为1,公比为 3 1 3 q,由此得9 1 k. 等比数列 n k的首项9 1 k,公比3q. ,3,2, 1339 111 1 nqkk nnn n ,数列 n k的通项 1 3 n n k. 二、似是而非(搞不清项数) 原题 设 *34753 22222Nnnf n , 则nf( ). A. 3 142 n B.

6、 3 142 3n C. 3 1162 1n D . 3 1162 2n 错解:由题设可把 *34753 2,2,2,2, 2Nn n 看作一个等比数列,显然 首项为2,公比为 2 2,该数列共有 n项. 根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q qa S n n 1 1 1 可得 3 142 21 212 2 2n n nf,选A. 问题分析:习惯性思维认定数列求和就是求前n项和,而没审清题意到底有 多少项而致错。 在解决数列问题时, 找准数列的项数是必不可少的,要把握数列 的项的构成规律,主要是要善于观察数列通项公式的特点。 正解:选C. 数列 *34753 2,2,2,2,2Nn n 是以首项为2

7、 1 a,公比为 3 42 2 q的等比数列 . 设 34 2 n 是数列的第x项,则 341212 2222 nxx xa. 即 3412nx , 解得 22nx . 说明此等比数 列共有22n项。由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 3 1162 21 212 1 2 222nn nf. 原题 数列 n a满足8 1 a,2 4 a,且 * 12 02Nnaaa nnn . (1)求数列 n a的通项公式; (2) 设 * 14 1 Nn an b n n , nn bbbS 21 , 是否存在最大的整数m, 使得任意的 * Nn均有 32 m Sn总成立?若存在,求出m;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错

8、解: (2) 2 11 4 1 22 1 14 1 nnnnan b n n . nn bbbS 21 2 11 4 1 2 1 3 1 1 1 4 1 nn 2 1 4 1 2 1 1 4 1 n n n . 问题分析:不能根据数列通项的特点寻找相应的求和方法,特别是在应用裂 项求和时对裂项后抵消项的规律不清,导致多项或少项。使用裂项消法求和时, 要注意正负项相消时,消去了哪些项,保留了哪些项。 正解: (1)02 12nnnaaa , * 112 Nnaaaa nnnn . n a是等差数列,设公差为d,则2 3 82 14 14 aa d. nnan210218. (2) 2 11 4

9、1 22 1 14 1 nnnnan b n n . nn bbbS 21 2 11 4 1 2 1 3 1 1 1 4 1 nn 24 1 14 1 8 3 2 1 1 1 2 1 1 4 1 nnnn . 又 24 1 14 1 8 3 34 1 24 1 8 3 1 nnnn SS nn 0 312 1 34 1 14 1 nnnn . 4 数列 n S是单调递增的 . 假设存在整数m满足 32 m Sn对一切 * Nn总成立 . 则对 * Nn, 32 min m Sn,即 6 1 1 S为 n S的最小值,故 326 1m , 3 16 m,故m的最大整数值为5. 三、大而化之(忽略

10、项的符号) 原题 已知 n a为等比数列,且 64 91a a,20 73 aa,求 5 a. 错解:由等比数列的性质知,64 2 591 aaa,8 5 a. 问题分析:上述解法忽略了对 5 a 符号的讨论,实际上,在等比数列n a 中, 当公比0q时,0 1nn aa,即相邻两项同号;当0q时,0 1nn aa,即相 邻两项符号相反。 也可以说,在等比数列中, 奇数项同号, 偶数项同号。 本题中, 由64 91a a,20 73 aa知,奇数项应为正值,因此8 5 a。 正解:64 9173 aaaa,又20 73 aa, 解得 4 16 7 3 a a ,或 16 4 7 3 a a .

11、 当16 3 a,4 7 a时, 4 1 3 74 a a q. 2 1 2 q,8 2 1 16 2 35 qaa. 当4 3 a,16 7 a时,2 2 q,824 2 35 qaa. 综上,8 5 a. 原题 等差数列 n a中,11 1 a,2d, 设 nn aaaS 21 , 求 n S . 错解:ndnaan2131 1 . 由0 n a得 2 13 n. 当6n,0 n a,36 62121 aaaaaaS nn . 当7n,0 n a,nnaaaaaaS nnn 12 2 2121 . 问题分析:忽略了数列 n a 从第七项开始为负,认为 1 a、 2 a、 n a仍 为等差数

12、列而致错。求和时应根据绝对值号内的 n a的正负号来进行讨论。 正解: n a为等差数列, ndnaan21311 * Nn. 由0213nan,得 2 13 n. 当6n, * Nn时,0 n a, 5 此时 2 2121 12nnaaaaaaS nnn ; 当7n, * Nn时,0 n a, 此时 nnn aaaaaaaaaS 8762121 ; 2 21311 661222 2 21621 nn aaaaaa n 72121272 22 nnnn. 综上, 7,7212 6,12 2 2 nnn nnn Sn * Nn. 四、以偏概全(忽略 1nnn SSa 中的条件) 原题 已知数列

13、n a的前n项和 n n aqS(1,0 qa,q为非零常数), 则 n a为() A. 等差数列B. 等比数列C. 既非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D. 既是等 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错解:1 1 11 qaqaqaqSSa nnn nnn , 1 1 1 qaqSSa n nnn . q a a n n 1 (常数) n a为等比数列 . 问题分析:忽略了 1nnn SSa中的隐含条件2n。对于任意数列,如果 已知数列前n项和 n S可以利用下面关系式求其通项 n a, 2, 1, 1 1 nSS na a nn n,但值得注意的是,在 1n 和2n时对应关系是完全 不同的,这是解题中经常出错

14、的一个地方,在使用时要时刻记住其“分段”的特 点。 正解:当1n时,aqSa 11 ; 当2n时,1 1 1 qaqSSa n nnn ,q a a n n 1 (常数) . 但 qq aq qaq a a 1 1 1 2 , 数列 n a既非等差数列, 也不是等比数列, 选 C. 原题 在数列 n a中,已知1 1 a, * 1 13NnnSa nn , 求数列 n a的 通项公式 . 错解:由13 1 nSa nn 得43 1 nSa nn 6 得32 1nnaa . 323 1nnaa . 数列3 n a是以首项为23 1 a,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 32 n n a. 问题分析:此题在

15、应用 n S与 n a的关系时误认为 1nnn SSa对于任意n值 都成立,忽略了对1n的情况的验证。 答案正确仅仅只是巧合。 由 1nnn SSa 求出通项后,千万要优先验证 1n 是否符合 n a。只有当 1 a适合 1nnn SSa2n时两者才可以合并,否则要写出分段函数的形式。 正解:由13 1 nSa nn * Nn ; 当 2n 时, 得43 1 nSa nn . 得32 1nn aa2n,即有323 1nn aa2n. 数列3 n a是从第二项为43 2 a,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nn n aa2233 2 21 ,即32 n n a2n 而1 1 a也满足该式,32 n n a

16、 * Nn. 五、一叶障目(忽略讨论1q或1q) 原题 已知 nnnnn n babbabaau 1221 ,其中 * Nn,0a, 0b. (1)当ba时,求数列 n u的前n项和 n S; (2)求 1 lim n n n u u . 错解: (1)当ba时, n n anu1, n n anaaaS1432 32 . 式两边同时乘以a,得 1432 1432 n n anaaaaS . ,得: aan a aa anaaaaSa n n nn n 1132 1 1 1 121. 2 2121 2 1 221 1 1 1 1 a aaanan a ana a aa S nnnn n . (

17、2)由(1)知, a n na na an u u n n n n n n 1 lim 1 lim 1 1 . 问题分析:在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 只机械地套用等比数列求n前项和公式, 忽视公比为参数时要分1q和1q两种情况讨论的重要性。(2)问中理所当然 地采用了(1)问的结论,也是犯了字母参数没能进行恰当分类讨论的毛病,导 7 致解答不全面甚至错误。此题利用0lim n n q(1q)的性质,易忽略1q的 情况。对q,只讨论10q或01q,或11q,而得到错误解答。 正解: (1)当ba时, n n nnnn n anaaaau1 1 , n nn anaaauuuuS1432 32 321

18、 . 两边同时乘以a,得 1432 1432 n n anaaaaS. 得 132 121 nn n anaaaaSa. 若1a,则 aan a aa Sa n n n 1 1 1 1 1. 2 2121 2 1 221 1 1 1 1 a aaanan a ana a aa S nnnn n . 若 1a ,则 2 3 1432 nn nnSn. (2)当ba时, a n na na an u u n n n n n n 1 lim 1 lim 1 1 . 当ba时,设1q a b q,则有 q qa qqqau nn nn n 1 1 1 1 2 . 此时 1 1 1 1 n n n n

19、q qa u u . 当1q时,即ba时, a q q a q qa u u n n n n n n n n n 11 1 1 1 lim 1 1 limlim; 当1q时,即ba时, baq q q q a q qa u u n n n n n n n n n 1 1 1 1 1 1 lim 1 1 limlim. 原题 已知等比数列 n a,2 2 a,aa5,求 nn aaaaaaaa 1433221 . 错解:设等比数列 n a的公比为 3 1 3 22 aa q. 设 1nnn aab,则 n b是等比数列,首项 3 11 2 4 a b,公比为 3 2 2 a . 设 nnn aa

20、aaaaaaB 14332211 . 8 1n B 3 2 3 12 3 1 2 1 2 1 2 4 a a a n . 即 nn aaaaaaaa 1433221 3 2 3 12 3 1 2 1 2 1 2 4 a a a n . 问题分析:求等比数列 n a的前n项和 n S,经常只记得 q qa S n n 1 1 1 ,而 这个公式只适用于1q的情况。无形中常忽略1q的情况。显然这是对前n项 和公式死记硬背, 没从本质理解掌握导致的错误。 在等比数列的公比以字母参数 形式给出时养成讨论公比是否等于1的习惯。碰到等比数列的题目时,强化分类 讨论的意识。在等比数列求涉及到公比q时,如若题

21、目没有特别说明1q,那 么要分公比 1q 和 1q 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正解:设等比数列 n a的公比为q. 2 2 53 a a a q,即 3 1 3 22 aa q。 设 1nnn aab,则 2 2 1 211 q a a aa aa b b n n nn nn n n . 3 1 2 1 2 2 a q a a, 3 1211 2 4 a aab. 数列 nb 是首项 3 11 2 4 a b,公比为 b q 3 2 2 2 a q的等比数列 . 2a ,即1 b q,原式 121n bbb 3 2 3 12 3 1 2 1 2 1 2 4 a a a n . 2a ,即1 b q,

22、原式14 121 nbbb n . 六、借题发挥(乱用特殊性代替一般性) 9 原题 已知数列 n a中, 1 1 a,3 2 a,且22 11 naaa nnn 。设 nnn aab 1 ,是否存在实数,使数列 n b为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的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错解:假设存在实数,使数列 n b为等比数列,则有 31 2 2 bbb. 由1 1 a,3 2 a,且 11 2 nnn aaa,得5 3 a,11 4 a. 3 121 aab,35 232 aab,511 343 aab. 511335 2 ,解得1或2 . 所以存在实数,使数列 n b为等比数列 . 问题分析:因为给

23、出数列 n b的递推公式比较复杂,所以自然而然会想到 取三个特殊值 1 b、 2 b、 3 b,利用等比中项的性质进而确定出。但没有认识到 这样求解出的等比数列仅是对数列 n b的前三项适用而已,不是条件成立的充 分条件,缺乏严谨的逻辑思维。还应进一步地由特殊推广到一般。证明一个数 列 n a是等比数列,只需证明 n n a a 1 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即可(或 11 2 nnn aaa) 正解:方法一:假设存在实数,使数列 n b为等比数列,则有 31 2 2 bbb. 由1 1 a,3 2 a,且 11 2 nnn aaa,得5 3 a,11 4 a. 3 121 aab,35 232 a

24、ab,511 343 aab. 511335 2 ,解得1或2 . 当 1时, nnn aab 1 , 11nnn aab,且4 121 aab, 有 22 2 1 1 1 1 1 n aa aaa aa aa b b nn nnn nn nn n n . 当2时, nnn aab2 1 , 11 2 nnn aab,且12 121 aab, 有 21 2 22 2 2 1 1 1 1 1 n aa aaa aa aa b b nn nnn nn nn n n . 存在实数,使数列 n b为等比数列 . 当 1时,数列 nb 为首项是4,公比是2的等比数列; 当2时,数列 n b为首项是1,公

25、比是1的等比数列 . 方法二:假设存在实数,使数列 n b为等比数列,设2 1 nq b b n n . 即 11nnnn aaqaa, 11nnn aqaqa. 10 由已知 11 2 nnn aaa,利用恒等式性质,有 2 1 q q . 解得 1或2. 存在实数,使数列 n b为等比数列 . 当1时,数列 n b为首项是4,公比是2的等比数列; 当2时,数列 n b为首项是1,公比是1的等比数列 . 原题 设数列 n a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 且前k项的和 m k Sk , 前m项 的和 k m Sm,求数列 n a前mk项的和 mk S. 错解:由 m k Sk得 m k Sk 1

26、1 , m SSa kkk 1 1 . 同理可得 k am 1 n a是等差数列, m dkaak 1 1 1 , k dmaam 1 1 1 . 联立上面两式解得 km a 1 1 , km d 1 . km mkmk d mkmk amkS mk 2 1 2 1 1 . 问题分析:错把 m k Sk与 k m Sm当成数列前n项和 n S与项数n的关系, 而题意中是对数列 n a 中某确定的k、m成立,这样就不可避免地犯了以特殊代 替一般的错误。 正解:设等差数列 n a的首项为 1 a,公差为d,则由题意有 d mm ma k m S d kk ka m k S m k 2 1 2 1 1 1 ,解得 km a 1 1 , km d 2 . km mk d mkmk amkS mk 2 1 2 1 . 七、穿凿附会(乱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性质) 原题 等差数列 n a 、 n b的前n项和分别为 n A 、 n B 。若 Nn n n B A n n 3 457 , 则使得 n n b a 为整数的正整数n的个数是 _. 错解:由题意可令knAn457,knBn3. knAn 387 1 ,knBn 2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