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及答案.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49409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及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1(2015武汉质检)下图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甲时期到图丁时期的变化过程。(图甲时期到图丁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河流分段中的中游。)回答13题。 1依据图中信息,分析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最大的是()A图甲B图乙C图丙 D图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被对河流流量的影响。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洪峰的作用。从图中可看出图甲时期到图丁时期,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逐渐减少,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所以图丁时期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最大,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D2图示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

2、反映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孤立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图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表现在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越来越大,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植被越来越少,使得其涵养水源、 调节洪峰的作用减弱。这充分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B3若图示地区河流的河床横向剖面如右图所示,则河流位置和河流流向叙述正确的是()北半球,自北向南流北半球,自南向北流南半球,自南向北流南半球,自北向南流A BC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河流的河床横向剖面为东西方向,所以河流为南北流向。根据东侧水深,西侧水浅,可判断东侧

3、为地转偏向力作用的一侧,如果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作用于右侧(东侧),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流;如果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作用于左侧(东侧),河流流向为自北向南流。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D(2015江淮名校联考)下图表示岩石圈与水循环的关系。A、B、C表示三大类岩石,甲、乙、丙、丁为海陆间循环各环节,箭头a、b、c、d为岩石圈与水循环各环节的作用。读图,回答45题。4A、B、C中,其形成与水循环类型有密切关系的组合正确的是()C海陆间循环B海陆间循环B陆地内循环C陆地内循环A BC D5若乙为水汽输送,a、b、c、d的含义和下列地理现象成因相符的是()a四川盆地多夜雨b云贵高原多地下河c东非高原形成热

4、带草原气候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A BC D解析:第4题,据图可判断得出:A为岩浆岩,B为变质岩,C为沉积岩。沉积岩与流水的沉积作用有关,与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有密切关系。第5题,夜雨属于甲环节,应与c的含义相符;地下水对云贵高原可溶性岩石进行侵蚀形成地下河,与b的含义相符;地壳隆起,使东非高原气温下降,降水减少,与c的含义相符;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是流水沉积作用的结果,与b的含义相符。答案:4.C5.D (2015豫南九校高三联考)下图为“某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按照字母顺序将“色暗、肥沃的土壤、地理位置、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填入顺序正确的是()A BC D解析:

5、本题考查地理环境要素对地理环境形成的影响。根据图中b与“冷湿性森林与草甸草原”的关系,可确定b为气候,而气候的形成与地形、位置(a)密切相关;该区气候及其植被条件下发育了相应的土壤(c)。最后确定a、b、c与、的对应关系。答案:D7该地区森林面积锐减对本地区的土壤和河流的影响主要有()土壤腐殖质增多水土流失加剧,土壤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减少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统一演化。植被破坏,土壤腐殖质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增大。答案:B8(2012上海单科)阅读下列图文资料

6、,回答问题。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答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发展过程要注意对比分析正常年份和非正常年份太平洋赤道海区中东部水温的变化情况及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地区气候的变化。解答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要注意理解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发展过程中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示意图。答案:厄尔尼诺现象严重的年份,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南赤道暖流也相应减弱,太平洋中、东部向西流动的暖性海水明

7、显减少,甚至东流。这一异常现象,一方面导致南美太平洋沿岸海水上涌减弱或停止,水中营养物质大量减少;另一方面使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升高。由于南美太平洋沿岸温度升高和海水营养物质减少,导致浮游生物骤减、鱼类与鸟类大量死亡。同时,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给热带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带来严重影响。热带太平洋东岸地区因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气流活跃,降水增多,易引发洪涝灾害;而热带太平洋西岸地区因暖性海水减弱,表层海水温度相对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导致旱灾。厄尔尼诺的形成发展说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洋流的变化,从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而洋流的改变,表层海水温度的变

8、化,又反作用于大气圈,引起降水异常。(2013安徽文综)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曲线、分别代表()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10风化壳厚度()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解析:第9题,考查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区域差异。从降水来看,森林所需的水分要多于草原和荒漠,故曲线为降水量变化曲线;从气温来看,热带气温高于亚热带高于温带,草原带

9、因降水相对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相对同纬度范围的森林要高,故曲线为气温变化曲线。草原、荒漠的蒸发量一般较森林地区强,故曲线表示蒸发量曲线。故答案选B。第10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具体考查气温、 降水和植被等对风化壳厚度的影响以及读图分析能力。风化作用是指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所以,风化壳的发育程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有关,而且与这三个因素都呈正相关。结合图示信息看出:甲大于丁是因为降水较多,植物量大, A错误;乙大于丙是因为植物量大、气温高、降水多,B错误;刚果盆地(热带森林带)风化壳厚度大于格陵兰岛

10、(苔原带),C正确;伊朗高原(温带草原带)风化壳厚度小于恒河平原(热带森林带),D错误。 答案:9.B10.C(2015山东济南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读图,回答1112题。11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 B开放性C整体性 D差异性12下列对图示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A甲水位下降 B乙改善局部气候C丙增加D丁加重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理环境要素的整体性演变。第11题,该图反映了修建湖泊后产生的水文条件的变化,导致土壤、气候、生物等的一系列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因此C正确。第12题,水库建成后,库区地下水位上升,库区周边地区空气湿度增大,

11、降水变率减小,降水量增多,气温差异变小,气候改善;水库蓄积库区上游来水来沙,使得下游泥沙沉积减少,洪水灾害减轻。答案:11.C12.B13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 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解析:第(1)题,图中罗布泊湖岸线的变化反映出该湖的面积不断缩小,故越靠近湖泊中心湖岸线海拔越低,从而可以判断出A地到 B地的地势逐渐降低。第(2)题,不同时期形成的三角洲不同,这虽然是沉积现象的表现,但是它与当地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导致的河流入湖水量的变化密切相关。答案:(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备课札记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