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ppt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450219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九”大精神学习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提纲,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强调,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有关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全文共提及 “安全”55次 “稳定”18次 “矛盾”15次 “风险” 9次 “和谐”12次 “灾” 5次,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一)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主要是针对国内安全与应急问题而言,再次强调了

2、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明确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定位。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是针对国际安全与应急问题而言,提出了“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的重要思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由来及相关,2014 年 4 月 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 2014 年 10 月 23 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写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 2015年4月24 日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015年 7 月 1 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2015 年12 月 2

3、7 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 2016年 3 月 16 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 年) 2016 年 11 月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都将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写进了正式法律条款和规划文本 2016 年 12 月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意见 ,再次强调,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2017 年 10 月24 日,“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写入党的十九大决议,写入新修订的党章中,明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公共安全体系构建,

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要求。,(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公共安全体系构建,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指出,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

5、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展开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公共安全体系构建,党中央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重大政治判断,安全已经成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公共安全体系构建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新要求、新挑战、

6、新趋势,亟须加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公共安全体系构建”的研究咨询工作,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三)加强“一带一路”建设风险管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

7、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指出,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亟须在教学科研咨询工作中加强“一带一路”建设风险防范、风险评估与风险

8、治理研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风险防范、风险评估与风险治理是前提、是基础,也是关键所在,必须先行。加强“一带一路”建设风险防范、风险评估与风险治理研究,重点应放在“一带一路”建设战略风险防范与治理、“一带一路”重大工程项目和重要基础设施风险评估与治理、“一带一路”大型活动安全风险评估与治理、“一带一路”重大决策和重要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治理等方面。,(三)加强“一带一路”建设风险管理,二、做好新时代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一)深刻认识新时代全面加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治国理政的关键,莫过于使人民安定,而人民安定的底线就是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应急管理

9、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在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二、做好新时代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人的生命最宝贵,安全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根本要求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是救人于

10、水火、于危难的民生大事。全面加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加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二、做好新时代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加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安全与发展两件大事,提供了新形势下保证国家安全、实现和平发展的理论指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国家安全环境,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兴旺繁盛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也是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遵循

11、。全面加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

12、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1.我们党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理念的探索过程,(2006)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 (2007)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201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将“社会管理”上升为“社会治理”,预示着社会管理理念发生重大变化,其主体开始

13、多元化、丰富化,这是我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变革。 (2015)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着力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针对社会治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再次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 党的十九大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建共享”基础上,在共建与共享之间增加了共治,增加了“共治”提法,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共建共治共享,丰富了社会治理的内涵。,(一)怎样理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2.什么是“共建共治共享”,“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共建”各主体共同参与社会

14、建设 “共治”各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共享”各主体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和治理成果,(一)怎样理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3.三共之间的关系,“共享”是目的和目标,为促进“共建共治”提供动力和指引; “共建共治”是手段,为实现“共享”提供切实的保障和可行的路径。 共建是基础 共治是关键 共享是目的,(一)怎样理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4.十九大提出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内涵,广义的社会治理是多层次的社会治理,包括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信访问题的处理、影响社会稳定的安全生产问题的处理等 广义的社会治理强调治理体系的网络化 广义的社会治理是预防性、柔性的全方位治理,(一)怎样理解“共建共

15、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就是党委、政府、社会、人民对社会治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缺位、不越位、合力共谋的格局。,对权力主体(党委和政府)而言,法定职责必须为。不能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 对社会力量(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等等)而言,要尽快提高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和能力。不能无心无力,也不能有心无力,更不能有力无心; 对人民群众(老百姓)而言,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的意识更为重要。不能漠不关心,或刻意回避;更不能绑架政府,凌驾于法律和规则之上。,(一)怎样理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让社会治理工作走出现实误区的必然要求(国家层面),社会治理工作中的误区: “维稳

16、”诉求大于“维权”诉求,导致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缺乏目的性。 党政包揽替代多元参与,导致社会治理的协同格局难以形成。 风险控制重于民生建设,导致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目的末末倒置。 “即兴式”举措多于制度规范,导致社会治理体制缺乏制度和法治保障。,(二)为什么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1.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和机制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要进一步完善综治中心制度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基层综治经费保障机制。,(三)怎样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2.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社会面治安防控网建设 构建

17、重点行业和人员治安防控网 加强镇街和村社治安防控网络建设 加强党政机关重点单位部位防控网建设,(三)怎样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3.全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不发生重大事故,我们一定要深刻汲取我省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教训;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扎实落实好属地监管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做到“警示在前,预防为主”; 督促企业务必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全覆盖、无盲区”,确保企业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真正承担起主体责任; 各级安委会和安委会办公室要充分发挥指挥中枢和桥梁纽带作用; 坚决打赢环保攻坚战。 目标:确保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18、三)怎样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结束语,党的十九大关于社会治理的文字表述更加准确,任务更加明确,标准更严更高,部署更加科学合理,表明我们党对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理论。 要通过这种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开创更有秩序更有活力的社会治理新局面,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鉴定不移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之路。,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