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50236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6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4鉴赏评价 D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向 1 综合鉴赏诗歌内容考向 1 综合鉴赏诗歌内容 继 2017 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后,古代诗歌阅读部分在题型方面也作出了较大的调整,尤其是客观 题经历了一变再变。 2017 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部分的题型由之前的两个主观题形式变成一个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和一个主 观题。其中多项选择题各选项的设置侧重于从综合鉴赏的角度设题,既考查考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 也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情感态度、锤炼字句等的鉴别和赏析能力。

2、 2018 年高考考试大纲未作调整,但是高考真题在题型上作了很大的创新,2018 年高考课标全国卷 的三套试题在古代诗歌阅读部分都将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改成了单项选择题,赋分由之前的 5 分变成了 3 分,试题的难度也降低了,而考查的角度没有什么变化,依然考查考生的综合鉴赏能力。预计 2019 年高考 依然会延续这种新形式。 至于主观简答题,由主要考查手法、情感等大多有序可循、有套路可讲的题目,转变为更加注重考查 对内容及思想情感的鉴赏评价能力。预计 2019 年依然会延续这种出题模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

3、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B 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考查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一个考 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 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

4、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 和故意拔高等,错误选项一般都较明显。 考向 2 鉴赏诗歌的形象考向 2 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既包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也包括融入作者思想感情的景物形象,其中概括 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的特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命题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人物形象、意象、意境的分析概 括等。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 (1)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赏析人物形象的作用。如 2017 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第 15 题,即“本诗首 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2)概括景物形象特点,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如 2018 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第 15 题,

5、即“诗中前 后两次出现酒 ,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016 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I 第 8 题,即“诗的 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4)描写方式: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景物本身的特点,另一方面是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 方面,比如古今、动静、哀乐、虚实、远近、明暗等。 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单向考查,即就表达技巧的某一点进行提问。比如 2018 年高考北京卷第 15 题考查的是辛弃疾词 中的“用典”现象,2017 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第 14 题“本

6、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 赏析不正确的两项”, 就是从用典这一修辞手法角度设题的, 再如 2016 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第 9 题, 即 “为 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再如 2016 年考山东卷第 14 题中的第(1)小 题,即“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塵战,诗和里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2) 综合考查, 即从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抒情方式以及描写方式等角度综合提问。 比如 2017 年高考江苏卷第 11 题要求“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2017 年高考天津卷第 14 题第(3)小题“尾联运 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7、”,其实还是从综合角度设题的,只不过考生的可选择性大了些, 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表达方式答题。 (4)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比如 2018 年高考北京卷第 20 题,即“辛弃疾词善 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四个选项就是即考查了技巧,又考查了情感;再如 2016 年高考 新课标全国卷 I 的第 9 题,即“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样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

8、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 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 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

9、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A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表达技巧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回答这类问题,考生需要分析诗歌的 表达技巧,然后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近几年考查较多,所以在复习时要认真对待。拟写答案 时要注意:首先分析诗歌中所用到的表现手法,然后归纳概括诗人的情感,并分析这种情感在诗句中是 如何体现的。 【样题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 白居易 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红蜡烛前明似昼,青毡帐里暖如春。 十分满盏黄金液,一尺中庭白玉尘。 对此欲留君便宿,诗情酒分合

10、相亲。 【注】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鹤氅(chng):又叫“神仙道士衣”,就是斗篷、披风之类的 御寒长外衣。是名士才穿的服装。黄金液:指酒。玉尘:喻雪。 从全诗来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诗中对雪的描写对表现诗人的感情起什么作用? 表达了诗人为雪夜朋友到访感到无比高兴,以及留宿朋友时表现出来的亲密无间的感情。诗中对大雪的描 写衬托了天气的寒冷,而天气寒冷反衬出帐篷里的温暖如春以及诗人款待朋友的热情。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命题者从诗歌整体入手,直接考查对诗歌思想感 情的分析和概括。此类试题在历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中都有体现。一般有两种考查形式:一是从整体 入手,要求考生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一是就诗歌中的某一句或某几句设题,要求结合诗歌意象的 特征、诗歌的表现手法去分析其中的情感态度。解题时,考生不仅要借助诗歌的词、句和所分析诗歌的 感情,还要综合考虑写作背景、典故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