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周末培优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50316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6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周末培优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周末培优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周末培优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周末培优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周末培优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周末培优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周末培优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周末培优 周末培优 【2018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 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 也大 ; 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 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 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 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 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

2、子) 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 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 : 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 (4)輶:分量轻。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治乱 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 ; 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 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 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 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

3、金,则无损于行; 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 : “鲁人必拯溺 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不胜月 时间:季节 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 戚:为悲伤 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相与:一同、都 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行:行为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故善日者王 王者敬日 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不可胜日志也 C此之谓也 若白垩之与黑漆 D察其秋毫 其人拜之以牛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

4、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事之至也数 小事出现得很频繁 B大荒者亡 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C霸者之善著焉 霸主的功业很显赫 D赐失之矣 赐,你丢失了机会啊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5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物。请根据要求作答。 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 25 字) 【参考答案】 1D 2C 3D 4道德的分量轻得像毛发,民众(却)很少能举动它; 你不肯拿回赎金,(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同胞赎身了。 5第一则短文: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

5、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第二则短文:故治 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第一则短文:拟标题:“积微”。理由:短文围绕重视积累微小事物,月不胜日, 时不胜月,岁不胜时,最后得出珍惜每一天的君主就能称王天下的结论。 第一则短文:拟标题:“察微”。理由:短文论证了只有明察秋毫,大事才不会出现 过失,作为论据的两个故事,通过“孔子见之以细”,得出“观化远也”的结论。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 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 项,行:品行,德行。 2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在答题时把实词和虚词含

6、义放回到原 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A 项,“日” : 作名词,每天的日常事情 ; B 项,“胜” : 作副词,完,全都。D 项,“其”,作代词, 那。C 项,“之”: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以不译;助词,表停顿,不译。 5第题题干是“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本题考查分析和提 取短文中揭示中心论点的句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注意筛 选文中的句子,先提取短文中的中心论点句,再概括文中的要点,为短文拟定标题并 简要说明理由的能力。通读两则短文,了解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情,做事要从 小处着眼,善于从小的地方发现问

7、题。由此可知第一则短文采用的是先举例分析论证 在得出结论的结构方式, 故其中心论点在文后, 即 “财物资宝以大为重, 政教功名反是, 能积微者速成”。第二则短文采用的是先提出论点,在举例分析论证的结构,故其中 心论点在短文的开头:“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第题题干是“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本题考查给短文拟写标 题的能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能够透过标题知道短文的内容。两则短文的中心论点 分别是: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和“故治乱存亡,其 始若秋毫, 察其秋毫, 则大物不过矣。” 故标题可以从中提取 : 第一篇的题目是 察微 ;

8、 第二篇明察秋毫。理由:第一篇通过分析三种人对比论证。对比论证证明关注日 常小事的重要性;第二篇开篇通过比喻说明世间万物区别非常细微。 【参考译文】 积少成多之道:一月一记不如一日一记,一季一记不如一月一记,一年一记不如一季 一记。人之情往往不在意小事,大事到来的时候奋起振作。于是常常干不过那些专事小事 的人们。为什么?因为小事情经常发生,其每天发生的概率大,所以日积月累效果很大; 大事情不常发生,其每天发生的概率很低,所以累计的效果并不大。所以善于从每天的日 常事务做起的人可以称王,善于每季统计工作成效的人可以称霸,只会亡羊补牢的人很危 险,荒淫无度不务正业的人必然灭亡。所以王者注重每天每日

9、的事情,霸者注重每个季书 发生的事情,勉强维持的邦国往往是危殆之后才想到难受。而亡国之君直到灭亡的那一天 才知道国破家亡,死到临头才知道自己要掉脑袋。亡国之祸往往是悔不胜悔。霸者之显赫 可以以时记载 ; 王者之功名,每天都记也记不完。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与之相反, 能积微者则速成。诗经大雅蒸民上说:“懿德就像鸿毛,人们却举不动它。”说 的就是这的道理。 (取材于荀子) 假使治乱存亡如同高山与深溪,如同白垩与黑漆,则用不着智慧了,虽愚蠢也可以了, 而治乱存亡则不然,似乎可知,似乎不可知;似乎可见,似乎不可见。所以智士贤者共同 积心处虑来求得,尚且有管叔、蔡叔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所以治乱

10、存亡,其开始时 如秋毫,察其秋毫,则大事就不会有过错了。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 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孔 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 : 赐(端木赐, 即子贡),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从此以后,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 胞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 ; 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 人再去赎回自己的同胞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 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孔子

11、能从细小的事情上看到结果,他 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得多远啊。 (取材于吕氏春秋)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 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 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 ”其后李信追丹,丹 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 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

12、 善有不善。 ”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 ”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 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 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 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使击筑, 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 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 【注】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庸保:帮工,伙计。 庸,同“佣” 。被雇用的人。家丈人:东家,主人。嚯其

13、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 1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 皇帝, 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 认为自己 “德兼三皇、 功盖五帝” , 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

14、 C社稷, “社”指土神, “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诸侯,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 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 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 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心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 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

15、眼睛,让他击筑。 4把文中画横线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 (2)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乌江自刎(节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 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 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为诸君溃围,斩将,刈(y 割)旗, 三胜之,令诸君知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于是

16、 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 之。 项王乃驰, 复斩汉一都尉, 杀数十百人。 复聚其骑, 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 : “何如?”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 :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 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 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 之!纵彼不言, 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17、, 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曰 : “若非吾故人乎?” 马童面之, 指王翳曰 : “此 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汝德。 ”乃刎而死。 太史公曰 :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 侯,政由羽出,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 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岂不谬哉! (节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

18、确的一项是( ) A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王:称王(鸿门宴 “沛公 欲王关中” ) B持短兵接战 兵:兵器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荆轲刺秦王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D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乃:竟然、却 6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 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项王乃驰,复斩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乃刎而死 A B C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兵败逃到东城,手下只剩二十八名骑兵,他感慨今昔,不由发出了“天之亡我,非 战之罪”的悲叹。 B为了证

19、明自己的失败结局并非不会打仗,项羽率兵几番冲杀,斩将杀士,重创汉军,让 部下很是佩服。 C乌江亭长停船等候项羽,但项羽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拒绝他的劝说,而与部下弃马步 行作最后的拼杀。 D司马迁肯定了项羽消灭暴秦的伟业,但也为项羽的结局深感惋惜,希望后世能从项羽的 故事中吸取教训。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译文: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译文: 一 1B 2A 【解析】【解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 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A 项, “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 3C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

20、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 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 项, “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 担惊受怕地躲藏了”有误。原文“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 ,意思是高渐离考虑到长 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 4 (1)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 (得分 点:使使;献之秦;复;句意。 ) (2)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令他进见,有认识 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 ” (得分点:客;于(被动句) ;高渐离也(判断句) 。 )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

21、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 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使使:派使者; 献之秦: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复:又。第二句得分点:所以:表的原因;者也: 判断句;出入:偏义复合词,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于是秦王大发雷霆, 增派军队前往赵国, 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 十月攻克了蓟城。 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着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秦将李信紧紧地追击燕王,代王嘉就 写信给燕王喜说 : “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现在您如果杀掉 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也侥幸得到祭祀。

22、 ”此后 李信率军追赶太子丹,太子丹隐藏在衍水河中,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 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此后五年,秦国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 第二年,秦王吞并了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 了。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做工。时间长了,觉得很劳累,听 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 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 常常张口就说 : “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 也有不好的地方。 ”伺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庸工懂得音乐,私下说是 道非的。 ”家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高渐离考虑 到长久地隐姓

23、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 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 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宋子城里的人轮流 请他去做客, 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 秦始皇召令进见, 有认识他的人, 就说 : “这是高渐离。 ” 秦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对完全赦免他感到为难。于是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没有一 次不说好。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举筑撞击 秦始皇,没有击中。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终生不敢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 二 7D 【解析】【解析

24、】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 项对司马迁写本文的目的叙 述有误,文章没有表现出“为项羽的结局深感惋惜” 。 8纵使他们不说(什么) ,我项籍难道在心中没有羞愧吗? (项羽)骄傲自大,夸耀战功,只知道运用自己的智谋而不学习古人的经验。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达东城(秦县名),才剩下二十八个骑兵。汉军骑兵追击的有几 千人。项羽自己估计不能逃脱,对他的骑兵说 : “我从起兵打仗至今八年了,亲历七十余次 战斗,凡是所遇上的敌人,我都打败了 ; 我所攻击的,也都降服从了,于是称霸,占据天下。 可是今天终于被围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指挥战争的过错

25、啊。今天本来必定 会死,我愿意为诸君打一场决定最后胜败的仗,一定要战胜敌人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 杀汉将,砍倒敌人军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 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人仰马翻,于是斩杀汉军一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 任骑兵将领,追击项王,项王瞪眼对他呵斥,赤泉侯本人和他的马一齐都受了惊,退避了好 几里。 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会合, 汉军不知道项王在哪里。 (汉军) 于是把军队分成三部分, 重新包围他们。项王就冲击,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数十上百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 兵,只损失了他的两名骑兵罢了,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 像您说的那

26、样!”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把船停靠在岸边等候项羽,对项羽说:“江东虽小, 土地千里,民众数十万,也足够称王的。希望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 到这,没有什么办法渡江。”项羽笑道 : “上天既然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况且 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 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 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 我难道不在心里 感到惭愧吗?”于是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小轻便的武器交战。仅仅项籍就杀了汉军 几百人,项王自身也受了十几处伤。回头看见汉军骑兵中的司马吕马童(原是项羽部将,这 时已背楚归汉)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对着项羽,指示给王翳说:“这是 项羽。”项羽便说道 : “我听说汉王拿一千两黄金、一万户封邑悬赏征求我的头,我给你一 点好处。”就割脖子自杀了。 太史公说 : 项羽并没有什么根基,而是乘天下大乱的形势在民间起事,三年的时间,就 率领五国诸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