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每周一测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50323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8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每周一测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每周一测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每周一测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每周一测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每周一测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每周一测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每周一测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每周一测 每周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天坛,不仅因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祭天建筑群而著称,其形态各异、历史悠久的古柏群 也 。天坛名柏很多,以干纹奇特优美而驰名的“九龙柏”就是其中的代表。 “九龙柏”是明永乐十八年所植,如今巍然屹立在回音壁外西北侧,它高达 18 米,树 干周长达 38 米。它的奇特之处在于躯干上布满了突出的干纹,从上往下扭结纠缠,像数 条巨龙绞身盘绕。细细品味, 。然而这既不是人工雕琢,也不是画工彩绘, 却是树体本身天长日久 !“九龙柏”之所以生长成这样,据林学家考证看, 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结果。 除了“九龙柏” ,天坛还有“迎客柏” “问天柏” “莲花

2、柏” “卧龙柏”等一大批有名柏树。 ( )?这是因为,柏树常青长寿,其木质芳香,经久不朽,人们视其为吉祥昌瑞之树, 在天坛大量种植。 每年定期为古树施肥复壮,在地面打孔通气,改良土壤,增加保护设施,加强树周施工 监管多措并举之下,近几年,天坛公园没有一棵古树病亡。众多古树虽已数百岁高寿, 至今仍是枝繁叶茂、苍翠挺立,把天坛点缀得 、生机盎然。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举世瞩目 惟妙惟肖 浑然天成 美轮美奂 B举世闻名 栩栩如生 巧夺天工 美轮美奂 C举世闻名 栩栩如生 浑然天成 古色古香 D举世瞩目 惟妙惟肖 巧夺天工 古色古香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

3、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据林学家考证,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 B据林学家考证看,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 C据林学家考证看,可能是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结果。 D据林学家考证,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结果。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什么在天坛里种这么多柏树呢 B为什么在天坛里种品种繁多的柏树呢 C为什么在天坛里种有名的柏树呢 D天坛里种这么多的柏树有什么好处呢 4下面是某校团委的一则通知,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得体。请指出并作修改。 通 知 全体老师、同学们: 我校将从 10 月 2 日开始进行课本剧大赛,现万事俱备,急需母校老师、同学们找

4、一找 大赛开幕式和闭幕式的背景音乐,希望大家不吝赐教。请于明天下年 2:005:00 交到团 委办公室,其他时间恕不接待。 校团委 2018 年 10 月 20 日 5下面是某基站的灭火流程图,请把这个图中值班人员的工作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个字。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没文化 俄罗斯安德烈马卡罗夫 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 ”妻子说, “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 “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 “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 ” “上帝把她收去了, ”妻子也不

5、甘示弱, “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一 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 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 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 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 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 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现在 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 “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 ”科利亚说, “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 化气息了

6、,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 ” 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没有带图的。 ”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 小红帽 一个士兵等。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 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 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 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 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 。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 我记得那美 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

7、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 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 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 他们举家迁入后, 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 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 寸,计算了定做费用。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 新电视机。 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 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 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 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 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 “儿子, ” 科利亚恳求道,“把这些

8、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 能占一整面墙, 看着多有文化。 ” “什么?”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 “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 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 iPad。 ” 儿子说完又把耳塞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 “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 “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 老婆!”他怒吼道, “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 “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 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他出差的时候, 妻子发了一则启事:“

9、藏书出售,传世经典。 ”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 了一套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 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科利亚的妻子看来,他们能够继承姑妈的一套房子是上天对他们受折磨的补偿, 而与姑妈没有任何关系,由此可知她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 B小说中的“姑妈”是次要人物,但也是线索人物,她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 修养的人,和科利亚夫妇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突出主旨。 C科利亚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儿子追求的是流行, 他对传统的

10、纸质书籍是排斥、抵触的。 D科利亚的妻子最终还是把姑妈留下的书卖掉了,因为在她看来,这些书是没有用的 东西,这照应了文章的标题“没文化” 。 7科利亚“没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8本文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百年震柳 梁 衡 地震能摧毁一座山,却不能折断一株柳。 1920 年 12 月 16 日, 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 是日晚 8 时, 风暴大起, 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 飞。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

11、瞬间裂开一条 237 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 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当这条闪 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 但是没有想到,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 屹立在空谷之中。 为了寻找这棵树,我从北京飞到银川,又坐汽车颠簸了四个多小时,终于在一个深山 沟里找到了它。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它身高膀阔,站在那里足有一座小楼那么大。枝叶 茂盛繁密,纵横交错,遮住了半道山沟。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 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经过百年岁月的

12、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 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 万壑。地震之时它已是 400 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 100 岁。 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 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 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扯断,又从下往上撕剥树皮,然后再 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但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在这人迹罕至 的桃源深处, 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 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 它小心地自疗自养, 生

13、骨长肉。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 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柳树这个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唐人有折 柳相送的习俗,取其情如柳丝,依依不舍。贺知章把柳比作窈窕的美人 :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 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它常年扎根寒冷干旱的西北,尽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当年左 宗棠进军西北,别的树不要,却单选中这弱柳与大军同行。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 玉关。 ”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

14、延伸开去, 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 我想,那海原大地震,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 28 万人的生命,为什么单 单留下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地震最常见的遗址是倒塌的房屋、 错裂的山体和沉默的堰塞 湖,这些无生命之物,只能苦着脸向人们展示过去的灾难。而这株灾后之柳却不同,它是一 个活着的生命,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我们宣示 : 活着多么美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扼杀 顽强的生命。 我出了沟口翻上山头,再回望那株百年震柳,已看不清它那被裂为两半的树身,只见 一团浓浓的绿云。一百年前,在这里地震撕裂了一棵树 ; 一百年后,这棵树化作一团绿色的 云,缝合了地缝,抚平了地球的伤口。震柳不倒,精神绵长,塞

15、上江南,绿风浩荡。这不只 是一幅风景的图画,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一本历史的教科书。 (有删改) 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段描述了百年前海原地震的发生过程及造成的巨大破坏,这样写既表现了 “震柳”生存环境的恶劣,又凸显了“震柳”生命力的顽强。 B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平常木头剖面上年轮图案的美与震柳“惨不忍睹”的丑进行 对比,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对遭受巨大创伤的古柳的同情。 C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很多详实的数据,比如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大地裂缝的长度、 古柳的树龄、遇难的人数等,增强了文章叙事的真实性。 D 本文语言凝练, 格调昂扬, 如第段 “撕肝裂肺,

16、 横扯竖揪” 等四字短句简洁有力,“阳 光暖暖抚慰” “细雨轻轻冲洗”则充满生命的温暖。 10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1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说“这不只是一幅风景的图画,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一 本历史的教科书” 。 基础测试基础测试 1C 2A 【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 类型。 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 将其修改有病句, 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 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 此题题型新颖, 但是, 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 难度不大。 “考证”与“看”重复,删去“看” ,排除 B 项、C 项。考虑到

17、前面有“之所以” , 选项则为“是因(为) ” ,使关联词语更搭配,且“是造成的”与“结果”杂糅,排 除 D 项。故选 A。 3A 【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 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 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 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根据括号处前后的内容可知,括号 前面写天坛种植了很多柏树,括号后面回答种柏树的的原因,括号中的内容与后面的内 容呈因果关系,通读可轻松选出答案。故选 A。 4示例:“万事俱备”改为

18、“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母校”改为“全校” ;“找一找”改 为“提供” ;“不吝赐教”改为“大力支持” ;“其他时间恕不接待”删除。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 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本题中, “万事俱备”指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准备好了, 从通知内容来看,目前只是做好了准备工作,故此处用“万事俱备”不得体,可改为 “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 “母校”是人们对自己曾经毕业或肄业的学校的一种称谓,怀有 感激之情。此通知面对的是全校在校师生,使用“母校”不得体,应改为“全校” 。 “找 一找”是口语,不符合通知的语体要求,应改为“提供”

19、。 “不吝赐教”意思是不吝惜自 己的意见, 希望给予指导, 是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用在此处不得体, 应改为 “大力支持” 。“其 他时间恕不接待”语气过于强硬,不符合通知语体要求,内容上也不需要,应删去。 5示例:值班人员发现着火,立刻关闭空调、报告主管,严禁开窗。然后大声呼救,利用 灭火器灭火。 烟雾很浓或火势很大时应安全撤离, 拨打报警电话。 火灭之后, 要消除隐患、 分析原因,写出报告。 综合测试综合测试 (一) 6B 【解析】【解析】B 项,小说中的“姑妈”不是线索人物。 7从妻子调侃他“没有带图的”可知,他平时可能只看一些图画书或书中的插图。科 利亚拿着诗集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以前上学

20、时学过的一些零碎的片段。他家中添了很 多家具,却没有地方放一个书柜。 【解析】【解析】 “没文化”是文章的标题,也概括了全文的内容。解答此题需从文中找出相关的 信息进行整合,如他妻子对他的调侃“没有带图的” “使劲儿回忆了半天可也都是两 三行而已”等,然后将这些信息分类,用自己的话进行整合即可。 8本文反映了社会上的一些人不爱读书、排斥读书、没有文化的现象。科利亚家中添 置了不少家具,却没有地方放置书柜,最终把继承的书全部卖掉,可见在他们的心中, 书是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是浮躁的,他们静不下心来读书,他们 认为读书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轻视读书。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现象。要想成为一个对

21、社会 有用的人,就要做有文化的人,就应该爱惜书籍,静下心来多读书。 【解析】【解析】文章反映的社会现象从标题“没文化”就可以看出来,文章就是在讽刺或批判 不读书没有文化的现象。关于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可以先对文章相关内容进行概述,然 后联系社会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可以结合现实提出希望等。 (二) 9B 【解析】【解析】B 项, “将平常木头剖面上年轮图案的美与震柳“惨不忍睹”的丑进行对比,目 的在于引发读者对遭受巨大创伤的古柳的同情”说法错误,对比目的不在于引发读者对 遭受巨大创伤的古柳的同情。 10开门见山,照应标题,引出写作对象。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百年震柳”的描述 和赞美。 11百年震柳,

22、枝繁叶茂,是自然的美丽风景 ; 它见证了百年前的震灾,历数岁月的沧 桑衍变;它教给我们生命的朴素道理:面对灾难要顽强、乐观,惟有坚守意志,坚韧 活着,才能迎来希望和美好。作者借此表达对百年震柳精神的热情讴歌。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把握文章内容主旨能力。通读文章,可 知这颗柳树见证了百年前“震波绕地球三圈”的海原大地震。地震毁坏了万物,撕裂了 大地,这颗柳树也“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 ,经过百年, “它身 高膀阔,站在那里足有一座小楼那么大。枝叶茂盛繁密,纵横交错,遮住了半道山沟” , 已经是自然的美丽风景。根据文中“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

23、在两个半边树中间 可穿行一人, 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 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 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 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 千沟万壑” “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扯断,又从下往上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 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但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 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小心地自疗自养, 生骨长肉。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 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等信息,可以得出这棵历经沧桑的“百年震柳” 是灾难的见证者, 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 这棵 “百年震柳” 不只是一棵柳树,更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面对灾难不要灰心丧气,而应坚韧不拔,顽 强坚守。启示后人,生命具有惊人的力量,它可以创造奇迹,拥有生命就会拥有希望和 未来。所以作者它是“一本历史的教科书” 。作者借此表达对百年震柳精神的热情讴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