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第一轮.doc+改整理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505987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54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第一轮.doc+改整理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第一轮.doc+改整理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第一轮.doc+改整理版.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 代数部分 第一章:实数 基础知识点: 一、实数的分类: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 负分数 正分数 分数 负整数 零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 实数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2、 3 4;特 定结构的不循环无限小数,如 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 如 、45sin等。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 a 的相反数是 -a ; (2)a 和 b 互为相反数a+b=0 2、倒数: (1)实数 a(a0)的倒数是 a 1 ; ( 2)a 和

2、b 互为倒数1ab; (3) 注意 0 没有倒数 3、绝对值: (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0, 0,0 0, aa a aa a 4、n 次方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0,称a叫 a 的平方根,a叫 a 的 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 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 平方根。 (3)立方根: 3 a叫实数 a的立方根。 (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 的立方根是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 立方根。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 而小。 五、

3、实数的运算 1、加法: (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 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 小的绝对值。可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 (1)两数相乘,同号取正,异号取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n 个实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 0;若 n 个非 0 的实数相乘, 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 为奇数个时,积为负。 4、除法: (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2)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0 除以任何

4、数都等于0,0 不能做被除数。 六、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 1、科学记数法:设N0,则 N= a n 10(其中 1a10,n 为整数)。 例题: 例 2、若 333 ) 4 3 (,) 4 3 (,) 4 3 (cba,比较 a、b、c 的大小。 例 3、若22ba与互为相反数,求a+b 的值 例 4、已知a 与 b 互为相反数,c 与 d 互为倒数, m 的绝对值是1,求 2 mcd m ba 的值。 第二章:代数式 基础知识点: 3、代数式的分类: 无理式 分式 多项式 单项式 整式 有理式 代数式 二、整式的有关概念及运算 1、概念 (3)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 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

5、别相同的项叫 做同类项。 2、运算 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 括号里各项都不变;括号前面是“ ”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号去掉, 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2)整式的乘除: 幂的运算法则:其中m、n 都是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 nmnm aaa; 同底数幂相除: nmnm aaa; 幂的乘方: mnnm aa )(; 积的乘方: nnn baab)(。 乘法公式: 平方差公式: 22 )(bababa; 完全平方公式: 222 2)(bababa, 222 2)(bababa 三、因式分解 四、分式 1、分式定义:形如 B A 的式子叫分式,其中A、B 是

6、整式,且B 中含 有字母。 (1)分式无意义:B=0 时,分式无意义;B0 时,分式有意义。 (2)分式的值为0:A=0,B0 时,分式的值等于0。 ( 五、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的概念:式子)0(aa叫做二次根式。 (1)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被开方数 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式的二次根式叫最简二次根式。 (2)同类二次根式: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之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 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性质: ( 1))0()( 2 aaa; ( 2) )0( )0( 2 aa aa aa; ( 3) baab( a0,b0) ; ( 4))0,0(ba b a

7、 b a 3、运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将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合并同类 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乘法:abba(a0,b0) 。 (3)二次根式的除法:)0, 0(ba b a b a 二次根式运算的最终结果如果是根式,要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例题: 一、因式分解: 4、根式计算 例 8、已知最简二次根式12b和b7是同类二次根式,求b 的 值。 分析:根据同类二次根式定义可得:2b+1=7 b。 解:略 代数部分 第三章:方程和方程组 基础知识点: 二、一元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 2 cbxax(其中 x 是未知数, a、b、c 是已知数,

8、a0)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 分解法 (3) 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选择顺序是:先特殊后一般, 如果没有要求, 一般不用配方法。 (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acb4 2 当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图像与 y 轴交点在x 轴上方; c=0图像过原点; c0图像 与 y 轴交点在 x 轴下方; (3)a, b 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a,b 同号,对称轴在y 轴左侧; b0,对称轴是y 轴;a,b 异号。对称轴在y 轴右侧; 3、反比例函数: 4、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对照表: 例1、正比例函数图象与反比

9、例函数图象都经过点P(m,4) ,已知点 P 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的距离 2倍. 求点 P的坐标 .; 求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例 4、把反比例函数y= x k 与二次函数y=kx 2(k 0) 画在同一个坐标 系里,正确的是( ). 答:选 (D). 这两个函数式中的k 的正、负号应相同( 图 13110). 第七章:统计初步 知识点: 一、总体和样本: 在统计时,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考察对 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 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二、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 1、平均数 (1) n xxxx, 321 的平

10、均数,)( 1 21n xxx n x (2) 加权平均数: 如果 n 个数据中, 1 x出现 1 f次, 2 x出现 2 f次, k x出现 k f次(这里nfff k21 ) ,则 )( 1 2211kkf xfxfx n x 2、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接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上的 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为偶数中位数就是处在中间 位置上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3、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三、反映数据波动大小的特征数: 1、方差: (l) n xxxx, 321 的方差, n xxxxxx S n 22

11、 2 2 12 )()()( 2、标准差:方差( 2 S)的算术平方根叫做标准差(S) 。 四、频率分布 1、有关概念 第一章: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 十、角的性质 1、对顶角相等。 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垂线的性质 (l)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己知直线垂直。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 说:垂线段最短。 十三、平行线 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 直线也互相平行。

12、 4、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几何部分 第二章:三角形 知识点: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顶点与内角平分线和对边交线间的距 离) 2、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中线也是一条线段(顶点到对边中点间的距离) 3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线也是一条线段(顶点到对边的距离) 注意: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 如图 2l, AD 、 BE、 CF 都是么ABC 的角平分线

13、,它们都在 ABC 内 如图 22, AD、BE、CF 都是 ABC 的中线,它们都在ABC 内 而图 23,说明高线不一定在ABC 内, 图 23( 1)图 23( 2)图 2 三、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例如三条线段长分别为5,6, 1 人因为 5612,所以这三条线 段,不能作为三角形的三边。 三、三角形的内角和 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外角。 推论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四、全等

14、三角形 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边角边公理: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 以简写成 “ 边角边 ” 或 “ SAS ” ) 注意:一定要是两边夹角,而不能是边边角。 2、角边角公理: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 以简写成 “ 角边角 “ 或 “ ASA ” ) 3、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 写成 “ 角角边 域“ AAS ” ) 4、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 边边 边” 或“ SSS ” ) 由边边边公理可知,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三角形的稳定性。 除了上面的判定定理外,“ 边边角 ” 或“

15、角角角 ” 都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 全等。 5、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 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 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 斜边,直角边 ” 或“ HL” ) 六、角的平分线 定理 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 2、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十、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那这两个角所对的两条边也相等。 (简写成 “ 等角对等动 ” )。 推论 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O ,那么它所对的直

16、角 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十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 线上。 十二、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十三、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cba 2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 222 cb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三章:四边形 知识点: 一、多边形 9、n 边形的对角线共有)3( 2 1 nn条。 1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 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 11、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n 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17、。 二、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4、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推论: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 形。 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矩形 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

18、形,从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看,当平行四边形的 一个内角变为90时,其它的边、角位置也都随之变化。因此矩形的性质 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扩充的。 1、 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短形(通常也叫做长方形) 2、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4、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说明:因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度,已知有三个角都是直角,那 么第四个角必定是直角。 5、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说明:要判定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是: 法一: 先证明出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出有一个直角(这是用定义证明) 法二:先证明出

19、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出对角线相等(这是判定定理1) 法三:只需证出三个角都是直角。(这是判定定理2) 四、菱形 菱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当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发生变化时, 即当两个邻边相等时,平行四边形变成了菱形。 1、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3、菱形的性质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 组对角。 4、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5、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说明:要判定四边形是菱形的方法是: 法一: 先证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出有一组邻边相等。 (这就是 定义证明)。 法

20、二: 先证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出对角线互相垂直。 (这是判 定定理 2) 法三:只需证出四边都相等。(这是判定定理1) (五)正方形 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当邻边和内角同时运动时,又能使平行 四边形的一个内角为直角且邻边相等,这样就形成了正方形。 1、正方形: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 方形。 2、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3、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正方形判定定理互: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5、正方形判定定理2:两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六

21、、梯形 7、等腰梯形性质定理1: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8、等腰梯形性质定理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9、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l。 :在同一个底上钩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 腰梯形。 10、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七、中位线 1、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梯形的中位线: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中位线。 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 边的一半。 4、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八、多边形的面积 说明:多边形的面积常用的求法有: 例 4、如图 4

22、5-4,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交于 O点, EF过 O分 别交 BC 、AD于点 E、F,且 AE BC ,求证:四边形AECF 是矩形。 几何部分 第四章:相似形 知识点: 一、比例线段 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三、相似三角形 1、相似三角形: 两个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 角形。 2、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k,叫做相似比(或叫做相似 系数)。 3、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平分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 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4、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1)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 对应相

23、等,那么就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单说成: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 形相似。 (2)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 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单说成:两边 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3)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 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单说成:三边对应成比例,两 三角形相似。 (4)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 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 角三角形相似。 说明:以上四个判定定理不难证明,以下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命题是正 确的,在解题时,也可以用它们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的相似。 第一:顶角(或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第二:腰和底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第三: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第四: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 似。 第五: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 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性质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 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性质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